云桂线广西段1标施工组织设计

云桂线广西段1标施工组织设计
VIP全站资料免积分下载
立即下载
同类资料根据编号标题搜索
文档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文件类型:.rar
资源大小:53.58M
资源类别:施工组织设计
资源属性:
会员资源

施组设计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随机截取了部分,仅供参考,下载文档齐全完整

云桂线广西段1标施工组织设计

隆安县年平均气温为21.7℃,最热为7月,月平均最高气温为33.1℃;最冷为1月,月平均气温为9.7℃。常年主导风向为东南风,年平均风速为2.1m/s。年平均降雨量为1316.4m/s,一般为5~10月为雨季,月平均降雨量为172.2mm。年平均日照时数为1526.5小时。历年平均雷暴数为78天,属于多雷地区。

1.2.3.4.地震动参数

(1)地震动峰值加速度

DK21+500~DK29+000段为0.05g,DK29+000~DK86+800为0.1g泳池及配套房建框架施工组织设计(技术标),DK86+800~DK110+700为0.15g。

(2)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

DK21+500~DK29+000段为0.35S,DK29+000~DK86+800为0.40S,DK86+800~DK110+700为0.35S。

1.2.4.主要工程数量

6186544\9107414

1475611\2042648

17655.075/7

3364.937/10

6200.24/160

1.2.5.当地可供利用的资源

1.2.5.1.交通运输条件

该区域有湘桂、南昆、南防等纵、横向通道。与本项目直接相关的湘桂铁路为双线铁路,在建柳南客专、云桂、南钦等多条高标准快速铁路,届时区域铁路网结构和质量将会大大改善,运输能力将得到极大的提高。

沿线公路主要包括国道324线、323线、326线,以及广昆高速公路,公路运输比较方便,地区村镇路比较完善,可以兼用。运输条件相对较好。

本线除经过的左江、右江、罗兴江等多条河流,但是基本不通航,但是部分特大桥施工可利用临时码头,进行材料周转。

1.2.5.2.地方材料

(1)当地建筑材料分布情况

根据调查,沿线缺乏满足梁部等高标号混凝土用砂,梁部用砂,由钦州平吉、陆川文里购买,通过火车运往靠近梁场的沿既有火车站办理货运,再通过汽车运至工地。

梁部高标号砼对碎石的各项性能指标要求较高,沿线能满足技术要求的石场不多,经技术经济比较,确定南宁~平果段从六景购买。

普通石料供应以采用既有石场为主,部分困难地段选择新开石场。沿线石料供应点相对较多,经过技术和经济比较,有选择的采用9个供应点,但是,运输道路绕行较多等因素限制,平均运距达17.1km。

沿线砖场众多,工程用砖可就近供应,汽车运至工地。

根据满足全线填方的需要,在充分利用隧道及路基挖方作为填方的基础上,设置取土场,作为路基填料取土场。

1.2.5.3.施工场地

施工场地比较开阔,除极个别地区位于陡峭地势外,均场地比较开阔,采用租用当地房屋及自己建设相结合,施工临时设施均采用自建方式。

1.2.5.4.施工用水、用电

沿线水资源丰富,主要工程用水均可就近引入。

铁路沿线地方电网比较发达,可满足施工用电需要。

本段线路沿线燃料供应比较充足,施工机械使用的燃料可就近购买。

1.2.5.5.施工通讯

1.2.5.6.民俗、民风

沿线民风淳朴,社会安定,经济发达,有多处历史文化名称和优秀旅游城市。沿线经过多处旅游景点和风景保护区。

1.3.工程特点、重点、难点及对策

1.3.1.主要工程特点

1.3.1.1项目主要特点

1.3.1.1.1山区特点

本标段线位基本在丘陵地区行走,沟壑纵横、大临及临时便道修筑有一定的困难,地形条件、道路交通条件对材料、设备的运输存在一定的制约。

1.3.1.1.2地理条件困难

线路所经广西境内多处于丘陵地区,植被发育,有多处开阔地,公路交通运输较为方便,铁路交通不便利,所经河流基本不通航。

1.3.1.1.3地质条件复杂

线路所经地区地层岩性复杂,沿线穿越地貌单元较多、地层岩性及地质构造较复杂,大部分山区、丘陵地段属崩、滑、流易发区,部分地段存在岩溶塌陷及老窿发育,隧道施工易产生坑壁崩塌、涌水、流砂等;古田、低山丘陵区隧道洞室围岩为块状结构的熔岩,地质环境条件复杂。

1.3.1.1.4气像环境多变

本线所经地区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直接承受印度洋及太平洋水汽补给。地形起伏较大,随着地势的不断增高,以及海洋面的远离,各地气候也存在着一些差异。其气候特点是温暖湿润,雨量充沛,夏季长而炎热,冬季短偶有奇寒,有明显的干湿两季之分。

1.3.1.1.5管段长、工序衔接紧密、标准高、施工组织管理难度大

本标段起点里程DK21+500,终点里程DK110+700;线路全长88.4km,工作内容涵盖路基、桥涵、隧道、站场、架梁、轨道等,管理跨度大、工作内容多。基础设施达到设计速度目标值,一次开通成功并满足设计开通速度要求,加大了各专业施工协调工作的难度,对全标段施工组织的统筹性、科学性、先进性有极高的要求。

桥梁、隧道、路基工程结构使用寿命不低于100年,对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施工工艺、质量控制提出了更高标准和要求。

1.3.1.1.6工程任务艰巨

广西段桥梁众多,且特大桥比较长,存在大跨度连续梁,架梁数量多,任务重,施工安全压力大;

桥梁分布分散,现浇桥梁数量较多,施工组织难度大,质量控制难度大;

大跨特殊桥梁结构型式多,施工技术要求高;

路基比重大,过渡段复杂,质量控制难度大;

沿线多处于山区,交通条件较差,施工物流组织困难。

1.3.1.1.7环境保护、水土保持要求高

广西段沿线区域文化历史源远流长,自然风光绚丽多姿,文化旅游资源得天独厚,沿线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文物保护单位等特殊保护目标众多。

沿线少数民族区分布广,标段所在地为广西壮族自治区,少数民族分布广泛,施工时需慎重处理少数民族关系,如何把握和谐、平等、团结三大要素,构建民族铁路是本工程一大特点。

1.3.1.2专业工程特点

1.3.1.2.1路基工程质量标准要求高

本标段路基工程主要有以下特点:

(1)点多线长,特殊路基分散,比重大,路基预压时间长,施工工期紧。

(2)质量标准要求高,铁路的高平顺性、稳定性要求路基工程高稳定、小沉降和沉降匀质性。

(3)路基工程与桥梁、无碴道床及相关工程等工程施工的工序接口多、系统性强,施工协调复杂。

1.3.1.2.2工后沉降和结构变形要求严格

工后沉降和混凝土徐变控制标准高,为满足无砟轨道沉降控制技术要求,对桥梁工后沉降和混凝土收缩徐变要严格控制,特别是采空区和溶洞发育地区要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桥梁基础下沉。

为满足无砟轨道工后沉降控制技术要求,路基工程须严格控制地基和路堤本体的工后沉降。

1.3.1.2.3与站后工程接口多

路基工程与综合接地、电缆沟槽、管线过轨、接触网支柱基础、声屏障基础等站后工程的接口复杂,须统一设计、统一施工,加强组织和协调,保证接口合理、施工有序、质量可控。

1.3.1.2.4桥梁任务重、长大桥梁多、重点工程难度大

本标段正线桥梁全长21937.9km,占标段全长的24.8%,其中特大桥共7座,计长17655.075m,桥梁数量多,新技术含量高、施工工艺复杂等特点,另有大跨度连续箱梁等特殊结构,施工难度大。

扬美左江双线特大桥主跨中心里程DK34+500,桥长8423.6m,主跨采用88+168+88连续梁,连续钢构主墩采用双臂墩,边墩及其余引桥桥墩均采用矩形墩,桩基或明挖基础,矩形空心桥台。主河槽场面水位水深10m,连续梁施工难度极大,技术要求高,为全线重点控制性桥梁工程之一。

1.3.1.2.5隧道地质条件复杂、施工安全风险高

本线隧道数量不多,但是沿线地质复杂,必须加强进洞及浅埋隧道的加固措施,做好超前地质预测预报和施工过程中的围岩量测。桥隧相连、交通不便,环、水保要求高,工程艰巨、施工安全风险高,施工设备需求量大。

1.3.2.工程重点、难点及相应对策分析

工程重点、难点及主要对策见表1.3.2-1。

1.3.2-1工程难点及主要对策分析表

路基工后沉降及桥梁主体结构变形要求严格。

1.对重点地段进行地质核查。按土工结构物要求进行路堤填筑。配备自动检测的重型振动压路机。

2.过渡段严格按照工艺流程组织施工。

3.对低矮路堤和路堑地基承载力进行检测。

4.采用先进实用、配套完善、匹配合理的机械设备。

5.严格按“三阶段、四区段、八流程”工艺要求组织机械化快速施工。采取双控指标检测压实度。

6.软土路基及特殊地段路基均严格按照设计标准进行基底处理,严格按相关规定进行路基填筑。

7.做好钻孔桩清孔工作。

8.端承桩桩底预留注浆孔,砼达到设计强度后采取桩底注浆,确保端承桩下沉量控制在规范允许范围内。

1.首先对现场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及水位的变化情况进行详细调查,编制科学的切实可行的施工方案。

2.对于深水基础可采用吊箱围堰或双壁钢围堰等施工措施施工。

3.为保证施工期间不中断航道,施工采用船上作业。

4.为便于材料、机具的运输和人员的往来,在河两岸设临时码头。

1.按整体施工进度投入架桥机。

2.组织专业具有丰富施工经验的队伍进行施工。

3.在施工前,对所有施工人员进行专业培训,提高施工人员素质和操作技能。

4.针对需过隧道架梁地段,合理配置大型运架设备配备,采用运架一体机确保工期进度。

桥隧等主要承重结构要求使用100年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编制实例,耐久性要求高。

1.桥隧结构所用工程材料,必须符合国家和部颁的有关标准和要求。

2.建立专业化生产的混凝土搅拌站,分段统一供应高性能混凝土,桥隧等主要承重结构混凝土全部使用泵送工艺。

3.采取综合措施,防止砼结构表面出现裂缝。

4.尽量减少混凝土结构施工缝某机房消防工程施工组织设计_secret,墩台采取一次灌筑成型,提高整体刚度。

5.选择合适的混凝土拌制工艺,确保混凝土入模温度与环境温度符合相关规范要求。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