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线高架现浇箱梁首件施工方案

主线高架现浇箱梁首件施工方案
VIP全站资料免积分下载
立即下载
同类资料根据编号标题搜索
文档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文件类型:.rar
资源大小:2.48M
资源类别:施工组织设计
资源属性:
会员资源

施组设计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随机截取了部分,仅供参考,下载文档齐全完整

主线高架现浇箱梁首件施工方案

立模、拆模及模板保养,不含制作人员

钢绞线安装、定位,预应力张拉,波纹管压浆

5施工工艺及施工技术方案

5.2现浇箱梁主要分项工程施工方案

本工程高架主线桥及匝道桥预应力混凝土箱梁的施工均采用支架现浇施工。现浇箱梁施工采用以箱梁腹板上口倒角为界分二次浇筑的方法施工,即先浇筑箱梁底板、腹板施工升降机选型及基础施工方案,再浇筑箱梁顶板。匝道桥箱梁的浇筑亦采用上述浇筑方法浇筑混凝土。

在现浇箱梁搭设的支架范围内,对地基进行有针对性地处理,以满足支架现浇地基承载力的要求。

(1)在现绿化带、田地的范围内的地基处理

开挖路槽,素土基础压路机压实,素土基础上做20cm4%灰土用钢轮压路机压实,面层为10cmC20砼。

(2)承台基坑回填范围内的地基处理

回填部分,首先排除积水,接着用素土分层夯实回填,分层厚度分三层每层为20cm(共60cm)4%灰土,再浇筑10cmC20混凝土,并与周围地面找平。

为防止支架基础因浸泡于水中而发生下沉,因此在支架的两侧各1.5m外设置一条通长的排水沟,每40m设集水坑一个,以及时排除积水。

整个支架的地基,由中心向两侧设置1%横坡,做到雨停场地干。

5.2.2满堂支架搭设

(1)满堂支架采用碗扣式支架,主要构件有立杆、横杆、纵横水平加固杆、剪刀撑、上碗扣与上托、底托等。立杆的尺寸有:3.0m、2.4m、1.8m,横杆的尺寸有:0.9m、0.6m、0.3m,剪刀撑采用Φ48×3.5mm的普通钢管。

整体结构竖向方向通过可调托座和可调底座调节所需的施工高度。

整体结构水平方向通过碗扣横杆锁扣连接,连接杆固定在立杆上。

①端横梁(中横梁)处箱梁底立杆布置

端横梁(中横梁)处的立杆横向间距为0.6m,纵向间距为0.6m,步距1.2m,详见附件3、附件5、附件6。

②跨中处箱梁底立杆布置

跨中腹板处的横向间距为0.6m,非腹板处横向间距为0.9m,纵向间距为0.6m,步距为1.2m,详见附件4、附件5、附件6。

翼缘板处立杆横向间距为0.6m,纵向间距为0.6m,步距1.2m,详见附件5、附件6、附件7。

立杆顶部和底部各设置一道剪刀撑,中间每4.5m设置一道剪刀撑,且水平剪刀撑的间距不大于4.8m。

支架四周及中间的纵、横向,由底至顶需设置竖向剪刀撑,剪刀撑间距不大于4.5m,与地面的夹角在45°~60°。

在立杆的最下端设置横向、纵向扫地杆,扫地杆距离地面为0.2m。详见附件3、附件4、附件5。

(2)支架上下楼梯设置

登高措施的设置采用“一”字形斜道,特殊不利条件时考虑“之”形斜道。“一”字形斜道斜率不小于1:3,斜道中间设置两个平台顶部设置一个平台,平台和斜道宽度不小于1m;“之”形斜道斜率不大于3:1,平台和斜道宽度不小于1.0m。斜道两侧设置栏杆及18cm高挡脚板,斜道上设防滑条。

栏杆及挡脚板搭设在外立杆内侧,上栏杆高1.2m,中栏杆高0.6m,挡脚板高0.18m。

5.2.3箱梁底模及侧模的安装与定位

(1)支架搭设完成后,根据高架桥轴线对支架进行整体调整。支架上托上平行于桥轴线方向布置10×15cm落叶松方木(端横梁、中横梁段设间隔0.6m,L=0.6m的10#工字钢)间隔0.9m,作为荷载纵向分配梁,模板的龙骨采用10×10cm方木二面刨光压平。龙骨与分配梁之间用16#铁丝绑扎固定。

模板安装。先安装底模,后安装侧模。为保证现浇混凝土箱梁的外观的光洁度、表面的平整度,达到清水镜面砼的要求,我标段箱梁模板统一采用高品质δ=15mm的竹胶板。模板与分配梁之间用2寸钢钉连接,板缝之间用双面胶贴封。

根据试验实测沉降量,设置模板起拱度,并对起拱度认真放样,使起拱通顺、美观。

用于齿板模的竹胶板集中加工,以保证齿板形状规则。齿板底模和顶模均采用框架式钢管支撑,侧面模板之间用框架式钢管支撑,齿板端模处用木楞对端模位置进行固定。

(4)模板拆除时间的确定

箱梁混凝土浇筑的同时,在施工现场做试件,试块随箱梁同步养生,以试件的达到混凝土100%强度的时间作为箱梁模板拆除的时间。

5.2.4支架模板的预压试验

支架验收→标高测量→砂袋就位→加载60%预压荷载值→沉降变形观测→加载80%预压荷载值→沉降变形观测→加载120%预压荷载值→沉降变形观测→表面覆盖→卸载→标高调整。

每级荷载加载完成后,进行每隔12h对支架沉降监测。当支架顶部监测点12h的沉降量平均小于2mm时,进行下一级加载。

说明:据《施工图变更设计》预压荷载值为箱梁自重的120%。

(1)现浇箱梁支架预压目的

①检验支架及地基的强度和稳定性;

②消除整个支架的塑性变形;

③消除地基的沉降变形;

④量测支架的弹性变形。

为检验现浇箱梁模板的安全性和实际变形量,通过预压消除结构非弹性变形,同时取得模板弹性变形的实际数值,得出荷载-挠度曲线,并检验设计计算结果,调整预拱度(或反拱),以求得现浇箱梁施工的准确参数。提前发现支架结构及构件加工、安装所存在的问题和隐患,提前调整整改,防患于未然。模板预拱度的调整通过调整模板支撑顶托完成。

模板弹性变形应根据预压变形测量结果绘制沉降曲线,并结合模板的设计拱度和实际支撑变形来确定。

模板安装完毕后,对其进行预压,支架预压采用砂袋法。考虑到混凝土振捣产生的动荷载及小型机具等荷载,预压荷载按箱梁自重的1.2倍考虑,预压期不小于3d。

考虑梁体自重、地面下沉及支架的弹性和非弹性变形等因素影响,按设计要求对支架进行预压。在箱梁模板安装完毕,以箱梁等重量的沙袋对支架及基础进行预压,支架变形及地基压缩量主要考虑以下因素:

(=(1+(2+(3+(4+(5

通过预压施工,可以消除(3,(5的影响,在底模安装时,其预拱度的设置Δ=(1+(2+(4计算,在模板顶面高程控制时加入预拱度数值,Δ值在施工中实测取得。

预拱度由跨中向两端逐渐减少。

(2)现浇箱梁预压程序与步骤

为检验支架的弹性变量及检验地基础的承载力,消除因支架竖向非弹性变形对标高的影响,应在底模铺装后,对支架进行预压,采用沙袋预压。

底模安装前先安装好临时支座,底模安装后开始支架预压。支架搭设时预压前,顶部预留标高计算地基相对沉降量,支架弹性和非弹性值等。

地基相对沉降量以地基处理时试验检测后计算确定,根据以往施工经验,支架施工沉留值在15~20mm左右,待预压沉降观测后调整。

(a)派专人观察支架变化情况,一旦发生异常,立即进行补救。

(b)通过预压并沉降后,将实测沉降量(地基沉降量、支架变形量)作为一个参数值直接运用。

(c)预压采用砂袋预压,预压重量按现浇箱梁自重的1.2倍进行预压,预压期不小于3d。

支架验收→标高测量→砂袋就位→加载60%预压荷载值→沉降变形观测→加载80%预压荷载值→沉降变形观测→加载120%预压荷载值→沉降变形观测→表面覆盖→卸载→标高调整。

采用2台20t汽车吊自两个中支墩位置向两侧对称均匀吊装砂袋进行预压。每级荷载加载完成后,进行每隔12h对支架沉降监测。当支架顶部监测点12h的沉降量平均小于2mm时,进行下一级加载。

观测频率分次进行:压重前、压重1.2P的60%,压重1.2P的80%,压重1.2P的100%。压重搁置24h后、压重搁置72h后、全部卸载后。

观测仪器、人员和数据处理:标高测量采用经标定合格的精密水准仪进行,各阶段观测时,本次沉降值和累计沉降值,数据分析由监控服务单位会同监理工程师完成。

在预压的过程中平均每4小时观测一次,沉降观测稳定值定为连续三天,24小时内变形值不超过1mm,72小时内累计变形不超过5mm,预压过程中进行精确的测量,测出梁段荷载作用下支架将产生的弹性变形值及地基下沉值,将此弹性变形值、地基下沉值与施工控制中提出的因其它因素需要设置的预拱度叠加,算出施工时应当采用的预拱度,按算出的预拱度调整底模标高。

预压完成移除砂袋,根据连续箱梁线型重新对箱梁底板高程进行复测,用顶托调整底板高度。

卸载:卸载按加载顺序的反向进行,按照先加载的后卸,后加载的先卸的原则,卸载时在同跨内先中间后两边对称同时进行。

预压时主要观测的数据有:支架底座沉降—地基沉降;卸载后顶板恢复量以及支架的侧位移量和垂直度,按测得的沉降量及设计标高,重新调整模板标高。

沉降稳定卸载后算出地面沉降、支架的弹性和非弹性变形具体数值为多少,并在卸载后全面测得各个测点的回弹量。当弹性变形恢复后结束观测,绘出观测曲线,根据各点对应的弹性、非弹性变形数值及设计梁体挠度来调整模板的高程,通过支架顶部微调装置进行调整、加固。

5.2.5调整底模和外侧模

现浇支架堆载预压完成后卸去堆载物,清理模板,重新调整和校核模板结构的平面位置。支架上的模板标高以加载预压后并经监理工程师批准的数据成果为依据放样。

5.2.6绑扎底板与腹板钢筋

①进场钢筋有出厂质保书、合格证及试验检验报告,并由项目试验室按不同品种、等级、规格和生产厂家取样做理化性能试验合格后方可使用;

②钢筋表面洁净,无损伤、无油渍、无锈蚀;

③钢筋的对焊、单面焊经试拉合格后正式批量生产;

④钢筋的规格、形状、数量、位置、搭接长度等,符合规范要求。

安装并调试好底模和外侧模的标高和平面位置后,再绑扎底板和腹板钢筋。钢筋的制作在钢筋棚进行,加工后的钢筋半成品运至现场。钢筋的现场接长采用搭接焊,搭接长度单面焊为10d,双面焊5d,钢筋接头按规范错开,钢筋的交叉节点采取铅丝梅花状绑扎。

波纹管安装前,首先检查波纹管有无裂缝、有无变形。

5.2.7预应力钢筋安装

下料长度主要根据设计图纸要求,考虑到采用两段张拉时千斤顶和锚具需要的钢绞线工作长度,实际下料的长度要比理论长度多出1.8m,即每端各留0.9m工作长度。预应力钢绞线的切割采用砂轮机。

预应力管道安装方法已在上述5.2.6中叙述。

为防止波纹管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漏浆引起堵管,采用预穿法施工,即在混凝土浇筑前将钢绞线穿束。混凝土初凝前,轻轻拉动波纹管内的钢绞线,确保预应力钢束不被黏住。

底板及腹板钢筋绑扎完成后,经自检合格并上报监理工程师合格后,进行內模安装。內模采用δ=12mm的竹胶板,龙骨采用5×10cm方木,顶托采用Φ48×3.5mm钢管作支撑,內模高度以高出腹板上口倒角2cm上为准。

5.2.9箱梁混凝土浇筑

浇筑混凝土前,对支架、模板、钢筋、管道、预埋件等先进行自检,自检合格后,上报监理工程师检查验收,监理工程师验收合格后进行混凝土的浇筑。

箱梁混凝土施工,一次浇筑一联,先浇筑底板和腹板,后浇筑顶板和翼板。混凝土由拌和站集中拌合,用罐车运送至施工现场,利用28m混凝土输送泵车泵送混凝土,出料口避开钢筋密集处。混凝土从跨中向两边浇筑,先浇底板,再浇纵、横梁腹板,浇筑高度到箱梁腹板上口倒角位置,待第一次浇筑48h后,即可安装內模模板,绑扎钢筋,待强度达到85%时且间隔第一次浇筑不小于5d浇筑箱梁顶板、翼板混凝土。

一个施工面配置5台Φ50mm和3台Φ30mm的插入式振捣器。振捣棒插入与水平面呈45°夹角,遵循快插慢拔原则,边提边振,振捣棒移动距离不超过其作用半径的1.5倍,并与模板保持5~10cm的间距,每点振动时间约20s~30s,振动时振动棒上下略微抽动,振动棒插入深度以进入前次灌筑的混凝土面层下50mm为宜。混凝土振动时间,应以混凝土表面不再下沉、没有气泡逸出和混凝土表面开始泛浆为止。

混凝土第一次浇筑前,箱梁底板范围内,每2m焊接一根Φ20钢筋标高控制钢筋,呈梅花形布置;在第二次建筑前,箱梁顶板范围内每处腹板中间位置用Φ20钢筋顺桥方向布置一道钢筋标准带,使钢筋顶面与相应位置的箱梁定标高齐平,钢筋拉线作为标高控制的标记,抹面时按标高标记沿箱梁顶面横坡进行。抹面前清除浮浆,顶板混凝土进行两次抹面,第一次抹面在混凝土振捣平整后进行;第二次抹面在混凝土近初凝时进行,以防止早期无水引起的表面干裂。

混凝土浇筑完成后用塑料布覆盖,初凝完成后用土工布覆盖,并安排专人负责砼养生工作,2h后开始洒水养护,保证砼表面时刻处于湿润状态,养护用水温度与混凝土表面温度之差不得大于15℃,混凝土养护期限不小于14天。

5.2.11预应力张拉

①千斤顶、油表已经标定完毕,同时根据油表标定的结果绘制油表读数与张拉力的曲线,并根据曲线确定相应张拉力对应的油表读数。

②梁体浇注完毕后,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90%以上且养护时间不低于7d时方可进行张拉。

③张拉前所有设备应再进行一次检查河南农业大学新校区职工周转房工程新增C住宅土方开挖施工方案,看是否按编号配套使用。

④预应力钢束张拉时采用双控,即以控制张拉力为主,以钢束实际伸长值进行校核,实测伸长值与理论伸长值的相对误差不得超过±6%,否则应停止张拉分析原因。

(2)预应力张拉伸长值计算

预应力张拉过程中主要受到以下两方面的因素影响:一是管道弯曲影响引起的摩擦力,二是管道偏差影响引起的摩擦力,导致钢绞线张拉时,锚下控制应力沿着管壁向梁跨中逐渐减小,因而每一段的钢绞线的伸长值也是不相同的。因此,预应力张拉伸长值一般采取下列方式进行计算。

P—预应力筋的平均张拉力,取张拉端拉力与跨中(两端张拉)或固定端(一端张拉)扣除孔道摩擦损失后的拉力平均值,即:

—预应力钢束伸长值(mm);

某水闸(橡胶坝)建设工程施工组织设计Ap—预应力筋的截面积;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