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组设计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随机截取了部分,仅供参考,下载文档齐全完整
武都引水工程围堰防渗施工组织设计(修改)孔口回浆密度(g/cm3)
提升速度(cm/min)
旋转速度(r/min)
DLT 5032-2018 火力发电厂总图运输设计规范4.3.3施工材料和灌浆浆液
高压喷射灌浆水泥采用不低于32.5MPa的普通硅酸盐水泥。每批水泥按要求进行检测,符合设计要求方可使用。
高压喷射灌浆用水满足混凝土拌和用水要求。
根据工艺试验和施工中的具体情况需要,掺加有关掺和料和外加剂,其掺量通过现场试验确定,使用前报监理工程师批准。
高喷灌浆浆液一般采用纯水泥浆液,根据施工实际情况和监理工程师指示选用其他浆液或掺加掺合料等,并经试验确定,两管法纯水泥浆液拟定水灰比为1∶1~0.8:1,浆液比重1.50~1.60g/cm3。三管法纯水泥浆液拟定水灰比为0.6:1~0.5:1,浆液比重1.70~1.80g/cm3。
(1)根据设计桩位布置及现场控制点,由技术人员现场放出具体孔位并明确标识,孔位中心偏差不大于5cm。
(2)将钻机移至设计孔位,加高垫平稳固后用水平仪检查钻机水平度调整到水平状态后方可开孔。
(4)钻孔完成后进行孔斜和孔深测量,由质检人员进行工序验收,检测孔深达到设计要求、孔底偏斜率≤1.5%以后方可终孔,并经监理工程师验收签证,否则进行纠偏或加深。
4.3.5高压喷射灌浆
(1)注泥浆:高压喷射灌浆前,对已钻高喷孔注入泥浆(粘土浆或膨润土浆),直至孔口返浆为止。
(2)高压喷射灌浆台车就位:使用液压步履装置使高压喷射灌浆台车的井口装置对准孔口,然后升降液压支腿调平台车,并进行试喷检查,各管路及机械正常,各参数均达到要求后方可下入喷杆。
(3)喷杆下入:利用卷扬机提起喷杆,使喷头通过井口对准孔位中心,将喷杆放入孔内直至孔底。
(5)喷射提升:两管法先开动高压泥浆泵供浆,然后开动空压机供气;三管法先送高压水,再送水泥浆和压缩空气。静喷约30s,检查各参数均符合设计要求,测定孔口返浆密度达到要求(两管法1.3g/cm3,三管法1.2g/cm3)后,按设计规定的提升速度和旋转速度,开始边旋转边提升,当离设计墙顶高程1.0m时放慢提升速度,到达墙顶后静喷30s。
(6)注浆:喷射灌浆结束后,取出喷射器具(喷头与喷杆),在孔口向该孔继续注浆直至浆液液面不再下降。
(7)机具清洗:每喷射完一孔后,用清水冲洗机具及喷杆喷头,以免管路堵塞。
4.3.6特殊情况处理
(1)钻孔过程中,若遇有大块石集中带或漏水量大的地段,在喷射灌浆之前,先回填有级配的砾石、砂、粘土,使该地层的大孔隙减少,在灌注稳定性浆液或水泥砂浆至不吸浆后,再进行水泥浆喷射。
在喷射过程中,因故中断,中断时间超过30分钟,准确记录中断位置,复喷时,将喷杆下入中断处以下30~50cm复喷搭接,如喷杆下不到位,采取扫孔再喷射的措施。
喷射过程中,发现喷嘴被堵等现象时,立即取出喷具,处理畅通后,将喷具插入已喷段内30~50cm进行重新喷射。
(3)遇耗浆量大,孔口不返浆或返浆浓度偏低的孔,采取下述措施处理:
①先静喷及加浓浆液,直至孔口返浆正常后才开始旋转与提升喷具。
②上下反复喷射,或在浆液中加入适量的速凝剂,缩短凝结时间,使浆液在一定地层范围内凝固,同时增大注浆量,直至正常为止。
(4)若冒浆过大,采取提高喷射压力,加快提升速度,但应经现场监理工程师批准,同时对冒出地面的浆液进行过滤、沉淀除去杂质,再予以回收利用。
4.4.1施工工艺流程
场地平整→测量放样→设备就位→一次钻孔至设计孔深→第一段灌浆→起拔钻杆→第二段灌浆→起拔钻杆→… …→终孔段灌浆→结束灌浆→封孔。
相邻先序孔施工完,即可施工后序孔,灌浆采用自下而上分段、纯压式灌浆工艺,灌浆分段长度为2.0~3.0m。
(2)灌浆材料和浆液配合比
水泥:采用不低于32.5MPa的普通硅酸盐水泥,其质量须符合设计技术标准,不使用受潮结块水泥。
粉煤灰:细度和质量满足一级粉煤灰要求,烧失量小于8%。
膨润土:液限大于400%,小于0.08mm的颗粒含量大于80%。
塑化剂:含固量大于95%,细度为60目筛余量小于15%,PH值为7~9。
其它掺合料及外加剂:按监理工程师的指令选用,其掺量经试验确定,能溶于水的,均以水溶液形式加入。
塑性灌浆浆液经试验确定,拟定配合比如下:
水:(水泥+粉煤灰)=0.5:1;
粉煤灰掺量为水泥的20%~30%;
膨润土掺量为水泥的1%,塑化剂掺量为水泥的1.5%。
灌浆压力控制在1.0~2.0MPa,并根据灌浆试验情况进行调整。
灌浆孔(段)达到以下条件之一时,结束灌浆:迅速
①孔口返浆并达到规定浓度,结束该段灌浆;
②当灌浆注入率不大于1.0L/min时,持续灌注30min;
③当每米耗灰量(水泥)达2000kg时,结束该段灌浆。
对不正常结束的孔段(指未达到①、②条结束标准的孔段),按排内逐步加密的原则,在该孔左右两边各补一孔,最终必须达到正常结束标准。
每个灌浆孔结束灌浆后,采用浓水泥浆将钻孔回填密实。
4.4.4特殊情况处理
(1)对集中渗漏部位或地下水流速较大的孔段,采用水泥+水玻璃(水泥重量的3~4%)混合浆液灌注及人工灌注粉细沙。如遇大块石和孤石,地层架空,孔隙大,漏水严重时,在灌浆前,先回填砾石、砂、粘土及灌掺速凝剂的水泥砂浆,最后再采取调整浆液配比和反复灌浆等措施,直至达到结束标准。
(2)灌浆过程中如遇吸浆量过大的孔段,除掺加水玻璃外,应适当降低灌浆压力和限制流量。
(3)灌浆过程中,如普遍出现吸浆量过小,吸水不吸浆,应根据实际情况并报监理工程师批准后,调整浆液配比,增加浆液流动性,确保灌浆效果。
(4)应尽量保持灌浆的连续性,不得随意中断,一旦中断,要及时恢复灌浆,如中断时间超过60min,则立即采取相应补救措施。
帷幕灌浆按照三序逐渐加密,采用回转钻进工艺,孔内卡塞、自下而上、循环式灌浆方法施工。
4.5.3钻孔冲洗及压水试验
(1)钻孔冲洗采用灌浆压力的80%有压水,若该值大于1MPa,则采用1MPa。冲洗至孔口返清水止。孔底沉积不大于20cm。
(2)第一段(孔底段)均应进行灌前简易压水试验。压水试验压力该段灌浆最大压力的80%,如该值大于1MPa,则压力采用1MPa,压水历时20min,每5min测读一次,取最后一次流量值作为计算流量。
水泥采用不低于32.5MPa的普通硅酸盐水泥,其细度要求通过80μm方孔筛,其筛余量不大于5%;受潮结块、出厂超过三个月的水泥不能用于灌浆。
施工用水满足混凝土拌和用水要求。
根据工程实际情况或监理工程师指令,掺加符合质量标准的掺合料或外加剂,其掺量通过试验确定。
灌浆采用孔内气压式卡塞、自下而上分段、循环式灌浆。
灌浆采用ZJ2×200L型搅拌桶储浆与配浆,BW100/100型灌浆泵灌浆。
墙下帷幕灌浆基本段长为5m,其接触段为2m段长。其它部位帷幕灌浆段长划分(暂定)见表4。段长误差不大于30cm。如钻遇有断层、软弱破碎带等地质不良地段,灌段长不宜超过3.0m,当钻遇漏水时,不论是否已钻至规定的段长孔深位置,均停止钻进作一段进行灌浆。
灌段最大压力值按设计要求或通过生产性试验取得。灌浆时应尽快达到最大设计压力,在孔段遇到大耗浆量时,应分阶段逐级升压,以此来控制浆液注入率的大小,以使注入率不大于30L/min为宜。灌注至注入率小于10L/min后达到设计最大灌浆压力。
按由稀到浓的原则逐级改变浆液配比,灌浆使用水灰比(重量比)为2:1、1:1、0.5:1等三个比级。
①当灌浆压力保持不变,注入量均匀减小时或注入率不变,压力均匀上升时,灌浆持续进行,不得改变水灰比。
②当某一级水灰比的注入量超过300L时,灌注压力及注入率均无明显改变时灌注浆液可加浓一级,变浆后压力突增或注入率突减时,应查明原因,进行处理,并报监理工程师。
③当注入率大于30L/min时,可视具体情况适当越级变浓灌注。
帷幕灌浆在规定压力下,当注入率不大于0.4L/min时,继续灌注30min,或不大于1L/min时继续灌注60min,灌浆即可结束。
帷幕孔全孔灌浆结束并经监理工程师单孔验收合格后,及时采用“压力灌浆封孔法”封孔。
4.5.5特殊情况处理
灌浆过程中发现冒浆、漏浆时,视具体情况采用嵌缝、表面封堵、灌注浓浆、降低压力限流、限量和间歇灌浆等方法处理。
①灌浆过程中发生串浆时,如被串浆孔正在钻进,串浆量不大,可继续钻进,否则应立即停止钻进。封闭串浆孔,待灌浆结束后,串浆孔经扫孔、冲洗,尔后继续钻进施工;
②与待灌孔串浆时,如条件具备可同时灌浆,如不具备同时灌浆的条件,应封闭被串孔,待灌浆孔灌浆结束后,立即打开被串孔扫孔冲洗后尽快灌浆;
③若两个孔同时灌浆,且两孔段使用的灌浆压力又不相同,出现串浆时,若无法灌结束,应封闭较低灌浆压力的浅孔,待深孔灌结束后再灌浅孔。
(3)大耗浆量孔段的处理
①降低灌浆压力、限流、限量、间歇灌浆;
②在浆液中掺加速凝剂灌注混合浆液;
灌浆过程中若因故中断可采取如下措施进行处理:
①尽快恢复灌浆,如估计在30min之内难以恢复灌浆时应进行洗孔,然后扫孔复灌,直至达到结束标准;
②恢复灌浆时应使用开灌比级的浆液进行灌注,如注入率与中断前相近,可恢复中断前比级的浆液继续灌注,如注入率较中断前减少较多,则应按逐级变浓的原则继续灌注;
③如中断时间较长,恢复灌浆时,如注入率较中断前减少较多且在短时间内停止吸浆,应采取补救措施进行处理。
帷幕灌浆钻遇溶洞,根据溶洞大小、充填的具体情况,可采取综合处理措施。
5.1高喷灌浆和塑性灌浆质量检查
围堰堰体及堰基覆盖层高喷灌浆和塑性灌浆效果检查以检查孔的注水试验成果资料为主,并结合对钻孔取芯、灌浆资料成果的分析进行综合评定。
5.1.1注水试验设计与布置
围堰防渗灌浆钻灌工作结束3~7天后,进行注水检查孔施工。
注水试验检查孔布置于围堰灌浆防渗体轴线上,具体孔数及位置由监理工程师现场确定。
注水试验检查孔深度均小于相应部位防渗体深度1~2.0m。
孔口~以下1.0m孔径为Φ76mm,孔口以下1.0m~终孔孔径为Φ56mm。注水试验检查孔均设计为铅垂孔。
5.1.2注水试验工艺方法
注水试验范围为孔口以下1.0m~孔底,采用分段注水试验,试段段长一般为5.0m,最后一段不足5m以实计。
钻孔→孔口套管埋设→第一段钻孔及注水试验→第二段及以下各段钻孔与注水试验→测量地下水位→灌浆或封孔。
注水试验程序及方法见图2。
图2注水试验程序及方法
(a)Ф91mm孔径钻1.0m;(b)埋设Ф76mm套管;(c)Ф56mm孔径钻第一试段;
(d)第一试段做注水试验;(e)Ф56mm孔径钻第二试段;(f)第二试段做注水试验。
孔口采用Ф91mm孔径回转钻进,钻孔至1.0m止,孔口1.0m以下钻孔采用Ф56mm金刚石钻头回转钻进,每一试段(一般段长为5.0m)钻孔结束后,钻杆上提2.0m,准备进行注水试验。
孔口1.0m钻孔完成后,起钻埋设Ф76mm套管,套管与孔壁之间注入快凝水泥净浆(掺入4%水玻璃)封闭。
每一段钻孔结束后,用孔口封闭器将钻杆与套管之间封闭,用漏斗通过钻杆向孔内注水。
水流量采用水表计量,以保持一定孔口水位高度为准;时间采用秒表计量。
全孔注水试验结束后,起钻后采用“电阻法”测量孔内地下水位。
注水必须待到吸水流量稳定后方可结束,流量稳定的结束标准为:每5min测读一次注水流量,连续四次读数,其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小于最终值的10%,或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小于1L/min时,认为稳定,该段注水即可结束。
地下水位测量稳定标准为:每5min测读一次孔内水位,当连续两次测得水位下降速度均小于5cm/min时,以最后取得观测值作为地下水位值。
检查孔全孔注水试验及地下水位测量完成后,如试验结果达到了设计要求,则用水泥浓浆(水灰比0.5:1)回填即可,否则,按灌浆要求自下而上分段灌浆,并重新布置检查孔。
K=Q÷(2πpL)×loge(L/γ0)
K——渗透系数,cm/s;
Q——注入流量,cm3/s;
P——用水柱高度计量得注水压力,cm;
L——试验段长度,cm;
γ0——钻孔半径永和大道道路给排水工程施工组织设计,cm。
5.2帷幕灌浆质量检查
(1)帷幕灌浆质量检查以检查孔的压水试验成果资料为主,并结合对钻孔取芯、竣工资料和其它测试成果的分析进行综合评定。
(2)工程质量检查内容主要为钻孔取芯、压水试验以及监理工程师指定的其他项目检查。
GB∕T 38388-2019标准下载(3)帷幕灌浆检查孔的数量由监理工程师现场确定。
(4)检查孔压水试验应在该部位灌浆结束14d后进行。
(5)帷幕灌浆质量合格标准:压水试验检查孔合格率应在90%以上,其中接触段及其下一段应100%合格。不合格段的透水率值不超过规定值的100%,且不集中即认为合格,否则应按监理工程师的指示或批准的措施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