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石棉至泸沽高速公路施工组织设计

经石棉至泸沽高速公路施工组织设计
VIP全站资料免积分下载
立即下载
同类资料根据编号标题搜索
文档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文件类型:.rar
资源大小:766.31K
资源类别:施工组织设计
资源属性:
会员资源

施组设计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随机截取了部分,仅供参考,下载文档齐全完整

经石棉至泸沽高速公路施工组织设计

二、主要人员和职能部门职责

协调路地关系,对职工的生活供应、医疗保障进行规划并督促落实,督促各专业施工队执行工程进度计划,项目经理长不在位期间,在授权范围内履行职责。

负责工程的施工技术管理工作和技术资料的收集、管理、归档、保存等工作。参与试验检测和工程质量的评定与验收,配合业主进行项目的科研工作。

负责工程的测量工作,保管各种内、外业测量资料。

负责工程的施工生产调度及现场管理,负责协调各部门、各施工队的关系,及时沟通与业主的联系华北某工程雨季施工方案,解决好施工生产的协调与调整工作。

负责工程的施工质量管理与监督工作,组织对工程质量检验和试验及其状态控制检查各工序的成品、半成品施工质量,完成各种质量记录。

负责施工的安全管理及监督工作,进行施工安全保障计划的编制并检查落实;督促检查安全设施的设置和管理与作业人员安全防护品的佩戴和使用。

负责工程材料的采购、运输、入库、点验、登记、保管、发放等管理工作。

保证工程实施过程中的各种机械、设备、机具的配套、正常使用和维修工作。

负责工程的全面计划管理。负责工程对外合同的保管,完善内部合同管理,负责工程计量与支付工作。

保障工程的资金管理、调配和使用,专款专用,严格按照财务管理制度开展工作。

负责工程试验、检验及计量管理工作;负责试验设备的鉴定、校准、维护和保养;

负责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检测工作,并提供检测分析报告;负责检测设备的鉴定、校准、维护和保养。

负责工程实施中的项目经理部日常行政事务管理,项目经理部的生活、卫生管理,施工一线职工的医疗、预防、保健,工程现场消防、治安保卫、综合治理等工作。

负责ISO9001∶2000质量标准在工程中的正确实施,并做好各种质量记录,保证其畅通、有序、有效运行。

负责工程施工中自然生态环境、水土保持、文物保护及施工环境和生活环境的保护和整治等工作,负责文明施工及文明工程现场的检查工作。

三、施工队伍安排及任务划分

针对本合段施工任务繁重且路基、桥梁、隧道分布分散的特点拟安排8个专业的施工队伍负责全部工程的施工。

负责现场指挥、物资供应、技术指导和成本控制管理、质量管理及监督检查工作

负责本标段(含汉源互通)内所有路基土石方工程的施工

负责本标段(含汉源互通)内所有防护、排水工程的施工

负责汉源隧道进口段所有桥涵工程的施工

负责弯弯沟大桥、关家沟大桥、大石包大桥及附近涵洞工程施工

负责火厂坝大桥、半边街I、II号大桥及附近涵洞工程施工

负责本标段所有桥梁梁体、涵洞盖板预制和安装施工,以及其他小型预制构件的生产同时负责拌和站的砼生产工作

负责汉源隧道左、右线进口的施工

负责汉源隧道左、右线出口的施工

总的施工安排原则是,进场后尽快修建施工便道、施工用水;驻地建设;架设电力线路等临时设施,具备开工条件马上施工。全标段按路基、桥涵、隧道分成三条主作业线,抓住滑坡路基处治、浸水田大桥高墩施工(在滑坡反压完成后施工)、汉源隧道口偏压地段、隧道围岩破碎地段等四个工程重难点,投入的八个专业施工队伍,同时展开平行作业与流水作业结合进行施工。工程计划于2006年12月28日开工,2009年12月28日全部竣工,工期36个月,全部工程分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为施工准备阶段:2006年12月28日至2007年1月31日。

完成设备进场、修建便道、平整场地、地方道路改移、架设电力线、修水池、建生产生活驻地、原材料的采购进场、检验、试验、技术准备、图纸复核、现场接桩复测、布设控制网。

第二阶段主体工程施工阶段:2007年2月1日至2009年11月30日。

完成特殊路基处理、路基开挖与填筑、截水沟、边沟、排水沟及路基防护工程、桥梁、涵洞、隧道等构造物施工。

第三阶段竣工验收阶段:2009年12月1日至2009年12月28日完成路基、桥涵、隧道、防排水各项工程的自检、修整及交验工作。

本合同段附近现有的乡村道路较多,施工便道可部分利用108国道和现有的乡村道路加宽加固至4.5m以上,整修施工便道1.9km,同时为满足本标段施工需要新建施工便道1.7km,新建道路路面宽4.5m,并设置错车道,路面结构采用15cm泥结碎石硬化。另外主贯通便道向隧道洞口、桥梁施工现场、仓库、预制场、拌和站、弃土场等修建多条支便道以满足施工需要(详见施工总平面布置图)。

项目经理部拟设在汉源隧道出口富贤村附近,既有公路旁,此处交通方便,场地开阔便于工程管理。项目经理部内设办公区、居住区、会议室、医疗所等,项目部设40m2的会议室,办公面积按5m2/人,居住面积3m2/人,新建房屋结构为标准组合板房,占地面积800m2(含试验室),室外设停车场,绿化面积不小于总面积的10%,项目部设围墙、大门、临时便道和安全防火设施。项目部设试验室,试验室包括岩土室、钢筋力学室、水泥化学室、资料室等共占地150m2,其中资料室面积40m2,试验室拟新建砖房。

各施工队均在相应的施工点附近修建生活驻地。驻地内除住房外,设有办公室、娱乐室、厨房、洗浴室、厕所等辅助设施。驻地室内场地采用5cm厚的C15砼进行硬化。施工驻地的具体位置见“详见施工总平面布置图”。

本标段沿线均有地方电网,与当地电力部门协商后搭接电源,在汉源隧道进出口、各预制场、拌和站、分别设变压器,为汉源隧道、各预制场、拌和站附近桥涵、驻地提供生产生活用电。零星工点和驻地就近从当地引入电源,同时配备4台300KW发电机,作为零星工点和备用电源。

沿线水源丰富,生活用水可就近从当地村镇接引,生产用水从当地河、塘抽取或就地打大口井,在预制场、大桥工地现场设蓄水池,由蓄水池铺设供水管线至用水点。在汉源隧道进出口各设100m3高位水池一座供隧道施工用水。

六、预制厂及混凝土拌和站

本项目梁体集中预制、混凝土集中拌和,拟在K85+400线路左侧设1#预制场,紧邻预制场设1#砼拌和站,拌和站配备60m3/h砼拌和设备1套,供应汉源隧道进口段工程所需混凝土,1#预制场及拌和站共占地15000m2。拟在K89+500线路左侧设2#预制场,紧邻预制场设2#砼拌和站,拌和站配备60m3/h砼拌和设备1套,供应汉源隧道出口段工程所需混凝土,2#预制场及拌和站共占地15000m2,预制场及拌和站内场地用混凝土硬化处理。

在各桥梁施工队驻地、预制场、拌和站等处设置料库和钢筋加工场,具体位置详见“施工总平面布置图”。

汉源隧道进出口各设空压机房一处,每处配备20m3/min的空压机6台,分别供应隧道施工用风,同时隧道进出口各设4台9m3/min的移动式空压机备用。

本合同段在汉源隧道进口K85+600处荣乡共和村和汉源隧道出口K89+300青富乡富贤村两处分别设置弃土场,供隧道弃碴和路基挖方弃土使用,施工时严格按设计指定的弃碴场弃土,并对弃碴场地进行挡护、排水及绿化施工,施工完毕后对能够复耕的场地进行复耕处理。

十、文明施工设施及环保设施

在各主要交通路口和各施工工点设置安全警示标志、围挡、防护栏杆等,必要时派专人守卫,保证施工安全。现场设置工程标示牌、宣传条幅等文明施工设施,按要求业主标准化管理,整个工地按标准、文明工地进行建设。

第三章主要工程项目的施工方案、施工方法

第一节路基工程施工方案、施工方法

本合同段路基被桥梁和隧道分隔为多个段落,路堤最大填高15.0m,路堑最大挖深13.9m,其中K85+668~K85+758段为浸水田滑坡,滑坡体的处治是本合同段的重点工程。

(一)、施工队伍安排及人员安排

针对本合同段路基填挖方段落分散的特点将路基工程队分为两个作业班组,在汉源隧道进出口各一个作业组分段进行路基填挖方施工,路基施工人员安排如下:

施工队长1人,测量人员3人,试验及质检人员2人,各类机械司机20人,汽车司机20人,其他辅助人员4人,合计50人。

(一)、场地清理与施工准备

路基施工前,要根据设计文件,恢复中线,放出路堑坡口、堑顶截水沟、路堤填方边线等具体位置,并标明其轮廓线。根据放样结果,对路基范围内地表进行清理,平整场地,组织人员机械进场。

(二)、路基土石方施工

本合同段路基土石方挖方数量较大,路基工程尽量采用移挖作填,部分地段利用汉源隧道出碴,挖余部分弃至隧道进口的浸水田滑坡处做为反压填料,隧道出口段填方挖余部分运至隧道出口设计指定的弃碴场,弃土场利用完后及时进行防护绿化,尽量恢复成可耕地。

挖方路基施工前先做好截水沟、临时排水沟等排水及防渗设施,确保边坡稳定。土方开挖采用机械化施工,顺序为纵向自上而下阶梯式分层,横向全宽开挖法,近距离用推土机推运,远距离挖掘机装车、自卸汽车运至路基填方路段或弃土场,靠近路床表面由人工配合推土机施工。

注:Ⅰ区土质,采用挖掘机开挖;

II、III区为石质,采用爆破开挖。

路堤基底在填筑前一般地段原地面清除表土厚30cm,清表后进行填前碾压,压实度不小于90%,当松散层厚度大于30cm时,将其翻开、分层回填压实。路堤高度小于80cm时,将表层翻松,整平压实,压实度大于96%。

路堤填筑前要取有代表性的土样进行填料试验,试验内容包括填料的含水量、重型击实、液塑限及塑性指数、承载比、颗粒分析、最大干密度、有机质、易溶盐含量等。将调查与试验结果报监理工程师审批,经监理工程师确认合格后方可进行路基填筑施工。

路堤填筑施工前先选择100~200米长一段填方路段做为试验段,进行施工工艺试验,以确定合适的填料、压实机械、松铺厚度、最佳含水量、碾压遍数、碾压速度等,确定一套合理的施工工艺参数。

路堤填筑按试验段层厚的90%进行控制,计算好每车填料的方量,每层填筑前在上层路堤表面撒好石灰方格网,按每格内一车填料,每层不大于30cm为宜,推土机和平地机整平后,检测填料的含水量是否符合要求,如含水量过高翻挖晾晒,含水量过低用洒水车洒水处理,达到最佳含水量要求范围后用振动式压路机碾压,每填高1~1.5m后用冲击式压路机反复碾压,直至密实度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

填石路堤所用石料抗压强度不小于15MPa,最大粒径不超过30cm,填石路堤路床顶面以下80cm范围内,最大粒径不得大于15cm。强风化岩及浸水后容易崩解的岩石不能作为浸水部分路堤填料。边坡30cm范围内采用碎石土填筑,利于植草防护。

填石路堤严禁采用倾倒的方式填料,填筑按先两侧后中间的顺序,先进行边坡部位的码砌再进行中间部位路堤的分层填筑,填料粒径不能大于层厚的2/3。填石路基采用自重大、功率高的振动压路机或高能量冲击压实机碾压。

浸水田滑坡位于K85+668~K85+758段,该滑坡形成于1990年,平面形态呈梨型,后缘宽约12m,中部宽约70m,前缘宽约25m,滑轴长度约160m,滑带土为极软塑状低液限粘土。滑动原因属推移式滑坡,滑坡总方量约8万m3,滑坡体目前处于基本稳定状态。设计处理方式如图:

施工时首先用挖掘机清除沟心内表层2m内的粘土,然后施工片石渗沟,片石渗沟施工完毕后利用汉源隧道出碴分层自下而上逐级填筑、分层碾压夯实,每层厚度不大于30cm,压实度不小于90%,第一级和第二级反压平台坡面浆砌片石防护表面按设计要求梅花形布置泄水孔,滑坡反压处治工程施工完毕后,再施工浸水田大桥的桥墩。滑坡处治施工时要埋设沉降量、位移量观测桩以便及时观测该滑坡体的处治情况。

台背采用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的渗水材料填筑,粒径不大于10cm,填料分层压实,压路机不能靠近台背时,采用小型设备配合人工碾压、夯实,台背压实度自地面起均要求达到96%以上。台背填筑范围顺线路方向底部距基础内缘不小于2米,顶部距翼墙尾端不小于台高加2米,涵背回填范围为不小于涵洞孔径的2倍。

5、路基填挖结合部处理

路基填挖结合部位施工时将半填断面原地面挖成台阶,台阶宽度不小于3m,以2%~4%坡度内倾,再进行分层填筑,并在路面结构层以下设置土工格栅,选用合适的填料从低处往高处分层摊铺碾压,特别注意填、挖交界处的拼接,碾压要做到密实无拼痕。

第二节防护及排水工程施工方案、施工方法

本合同段防护及排水工程类型多样DB42/T 1503-2019标准下载,有实体护坡、拱形护坡、挂网植草护坡、挡土墙、框架锚索、框架锚杆、抗滑桩等多种防护形式,各类防护施工方法叙述如下:

一、浆砌工程施工(护坡、挡土墙)

施工工艺流程为:施工准备→基坑放样开挖→基底处理→放定位桩→挂线→浆砌片石→勾缝→养护。

挡土墙采用M7.5浆砌片石,基槽和坡面开挖机械为主,人工辅助清理槽底及坡面,砌筑采用座浆法分段分层砌筑,面石全部选用表面较平整、尺寸较大的片石并进行粗加工,勾缝统一沟凹缝,砌筑时砂浆饱满,按照设计预留泄水孔和设置沉降缝,片石砌筑后洒水养生。

施工工艺:坡表处理→挂网→固定→喷播→揭膜

施工要点:坡面应倾斜一致、平整且稳定,将坡面不稳定的石块或杂物清除。按设计要求挂三维网,网紧贴坡面GB/T 39499-2020 大气有害物质无组织排放卫生防护距离推导技术导则.pdf,无褶皱和悬空现象。用“U”型钉进行固定,坡面上采用喷播植草机进行喷播后,用无纺布覆盖好,喷播后应加强管理,适时适度喷水。当幼苗植株长到5~6cm或2~3片叶时,揭去无纺布。

骨架护坡应在已成形的边坡上人工挖槽,双侧挂线按由下而上的顺序进行浆砌片石的砌筑,骨架部位采用按设计尺寸焊制好的角钢做为模具进行浆砌施工,混凝土预制块拦水埂在预制厂预制好后,运至施工现场人工挂线安砌。每间隔100米设置一处人行踏步,骨架中间部分视岩石硬度及风化程度采用挂网客土喷播植草进行防护。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