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组设计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随机截取了部分,仅供参考,下载文档齐全完整
低压电缆敷设施工组织设计负责全面施工现场资料管理工作。
负责预算资料编制,提供各类材料计划用量。
负责各类材料用量控制及材料管理。
负责各类材料试验及材料复试。
(80MW)风电项目道路工程施工组织设计4施工部署及施工进度计划
4.1本工程计划于年月日开工,年月日完工。总日历有效工期天。其中施工准备天,施工作业天,弹性时间天。
4。2施工进度保证措施
能否保证施工工期,关系到本公司的经济利益和企业信誉,工程中标后,我公司将相应制定内部工期奖罚规定,以从管理制度上保证按计划竣工。在施工组织方面,计划采取如下措施:
1、详细编制整个工程进度计划和月、周进度计划,强化计划管理,经常对照检查,遇突发情况,随时调整施工方案,确保工程进度。
2、根据计划任务编制相应的劳动力、材料需用量计划,并根据工程进展情况及时安排追加计划,确保各项资源满足总体工期计划需要。
3、通过定期与不定期的碰头会、调度会检查计划的执行情况,并与计划对比,如果有延误,找出影响因素,认真分析,从分析结果入手,采取针对性,具体详细的措施,使计划动态的获得平衡,保证总的计划目标的实现。
4、安排追赶计划,当施工干不上计划要求时,为保证总工期,要进行研究分析,并通过资源调配安排追赶计划。
5、组织技术过硬、素质高的施工队伍,加强施工过程中的组织管理、平衡调度。
6、施工过程中做好各项施工准备工作,特别是原材料、半成品应提前做好计划,按要求进场,保质、保量及时到位。
7、根据施工控制计划明确目标,制定工期关键控制点。
8、实行三级网络计划控制,利用微机进行动态管理及时调整,合理配备要素,确保工期目标,制定月、旬、周计划,采用计划控制的办法,严格实行计划管理,确保关键线路工期。
9、合理调配机械设备,充分发挥其重要作用,做到勤保养、常检修、速更换,确保机械设备的完好率和利用率。
10、做好节假日期间的计划管理工作。放假前,准备充足的物资、材料、半成品。节日期间利用经济等手段稳定劳动力,使节日期间的施工生产正常进行。
5施工机具及施工劳动力计划
计划投入的主要施工机械设备表
6.1在施工开始前,施工设备、材料应基本备置齐全。
6.2设备、材料分类保管存放,贵重物品应有安全防盗措施,电气设备元件的保管应符合设备元件产品要求和施工及验收规范中的有关规定。
6.3设备、材料进场后应清点数量、核对型号规格,进行必要的质量检查。
6.4怕日晒雨淋的物资应有防日晒雨淋的措施,露天堆放的物资应先垫木再堆放,焊条等容易受潮的物品应放在通风干燥的库内。
6.5不能混装的物品不能存放在同一库房内,并具有一定的消防措施。
6.6本次施工,主要材料由甲方提供,辅助材料由乙方提供,
应建立详细的设备材料交接、领取记录。
7.1电缆及附件的运输与保管
7.1.1电缆及附件的运输与保管,应符合产品标准的要求,应避免强烈的震动、倾倒、受潮、腐蚀。
7.1.2在运输装卸过程中,不应使电缆及电缆盘受到损伤。严禁将电缆盘直接由车上推下。电缆盘不应平放运输、平放贮存。
7.1.3运输或滚动电缆盘前,必须保证电缆盘牢固,电缆绕紧。滚动时必须顺着电缆盘上的箭头指示或电缆的缠紧方向。
7.1.4电缆及其附件到达现场后,应按下列要求及时进行检查:
1、产品的技术文件应齐全。
2、电缆型号、规格、长度应符合订货要求,附件应齐全;电缆外观不应受损。
3、电缆封端应严密。当外观检查有怀疑时,应进行受潮判断或试验。
7.1.5电缆及其有关材料如不立即安装,应按下列要求贮存:
1、电缆应集中分类存放,并应标明型号、电压、规格、长度。电缆盘之间应有通道。地基应坚实,当受件限制时,盘下应加垫,存放处不得积水。
2、电缆终端瓷套在贮存时,应有防止受机械损伤的措施。
3、电缆附件的绝缘材料的防潮包装应密封良好,并应根据材料性能和保管要求贮存和保管。
4、防火涂料、包带、堵料等防火材料,应根据材料性能和保管要求贮存和保管。
7.1.6电缆及附件在安装前的保管,其保管期限为一年及以内。当需长期保管时,应符合设备保管的专门规定。
7.1.7电缆在保管期间,电缆盘及包装应完好,标志应齐全,封端应严密。当有缺陷时,应及时处理。
7.2电缆管的加工及敷设
7.2.1电缆管不应有穿孔,裂缝和显著的凹凸不平,内壁应光滑,不应有严重锈蚀。在易受机械损伤的地方和在受力较大处直埋时,应采用足够强度的管材。
7.2.2电缆管的加工应符合下列要求:
1、管口应无毛刺和尖锐棱角,管口宜做成喇叭形。
2、电缆管在弯制后,不应有裂缝和显著的凹瘪现象,其弯扁程度不宜大于管子外径的10%;电缆管的弯曲半径不应小于所穿入电缆的最小允许弯曲半径。
3、镀锌管锌层剥落处应涂以防腐漆。
7.2.3电缆管的内径与电缆外径之比不得小于1.5。
7.2.4每根电缆管的弯头不应超过3个,直角弯不应超过2个。
7.2.5电缆管明敷时应符合下列要求:
电缆管应安装牢固;电缆管支持点间的距离,当设计无规定时,不宜超过3m。
7.2.6电缆管的连接应符合下列要求:
金属电缆管连接应牢固,密封应良好,两管口应对准。套接的短套管或带螺纹的管接头的长度,不应小于电缆管外径的2.2倍。金属电缆管不宜直接对焊。
7.2.7引至设备的电缆管管口位置,应便于与设备连接并不妨碍设备拆装和进出。并列敷设的电缆管管口应排列整齐。
7.2.8利用电缆的保护钢管作接地线时,应先焊好接地线;有螺纹的管接头处,应用跳线焊接,再敷设电缆。
7.2.9电缆管的敷设应符合下列要求:
1、电缆管的埋设深度不应小于0.7m;在人行道下面敷设时,不应小于0.5m。
2、电缆管应有不小于0.1%的排水坡度。
3、电缆管连接时,管孔应对准,接缝应严密,不得有地下水和泥浆渗入。
7.3电缆线路其它防护设施与构筑物的施工
7.3.1与电缆线路安装有关的建筑工程的施工应符合下列要求:
1、与电缆线路安装有关的建筑物、构筑物的建筑工程质量,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规范的规定;
2、电缆线路安装前,建筑工程应具备下列条件:
1)预埋件符合设计,安置牢固:
3)电缆层、电缆沟、等处的施工用道路畅通、盖板齐全;
4)电缆线路敷设后,不能再进行的建筑工程工作应结束;
5)电缆沟排水畅通,电缆室的门窗安装完毕。
7.3.2电缆分接箱基础及位置应满足设计要求。
7.3.3电缆工作井尺寸应满足电缆最小弯曲半径的要求。
7.4电缆的敷设一般规定
7.4.1电缆敷设前应按下列要求进行检查:
1、电缆通道畅通,排水良好。金属部分的防腐层完整。
2、电缆型号、电压、规格应符合设计。
3、电缆外观应无损伤、绝缘良好,当对电缆的密封有怀疑时,应进行潮湿判断;直埋电缆应经试验合格。
4、电缆放线架应放置稳妥,钢轴的强度和长度应与电缆盘重量和宽度相配合。
5、敷设前应按设计和实际路径计算每根电缆的长度,合理安排每盘电缆,减少电缆接头。
6、采用机械敷设电缆时,牵引机和导向机构应调试完好。
7.4.2电缆敷设时,不应损坏电缆沟、电缆井的防水层。
7.4.3电力电缆在终端头与接头附近宜留有备用长度。
7.4.5电缆各支持点间的距离应符合设计规定。
7.4.6电缆的最小弯曲半径应符合要求:多芯交联聚乙烯绝缘电力电缆≧15D
7.4.7电缆敷设时,电缆应从盘的上端引出,不应使电缆在支架上及地面摩擦拖拉。电缆上不得有铠装压扁、电缆绞拧、护层折裂等未消除的机械损伤。
7.4.8用机械敷设电缆时的最大牵引强度宜≦70N/mm2
7.4.9机械敷设电缆的速度不宜超过15m/min。
7.4.10机械敷设电缆时,应在牵引头或钢丝网套与牵引钢缆之间装设防捻器。
7.4.11电力电缆接头的布置应符合下列要求:
1、并列敷设的电缆,其接头的位置宜相互错开。
2、电缆明敷时的接头,应用托板托置固定。
3、直埋电缆接头盒外面应有防止机械损伤的保护盒(环氧树脂接头盒除外)。位于冻土层内的保护盒,盒内宜注以沥青。
7.4.12电缆敷设时应排列整齐,不宜交叉,加以固定,并及时装设标志牌。
7.4.13标志牌的装设应符合下列要求:
1、变电站内应在电缆终端头、电缆接头处装设电缆标志牌。
2、缆线路应在下列部位装设电缆标志牌:
1)电缆终端及电缆接头处;
2)电缆两端,人孔及工作井处;
3)、电缆分支处、直线段每隔50~100m;
3、标志牌上应注明线路编号。当无编号时,应写明电缆型号、规格及起迄地点;并联使用的电缆应有顺序号。标志牌的字迹应清晰不易脱落。
4、标志牌规格宜统一。标志牌应能防腐,挂装应牢固。
7.4.14电缆的固定,应符合下列要求:
1、在下列地方应将电缆加以固定:
1)垂直敷设或超过45°倾斜敷设的电缆在每个支架上;桥架上每隔2m处;
2)水平敷设的电缆,在电缆首末两端及转弯、电缆接头的两端处;当对电缆间距有要求时,每隔5~10m处;
7.4.15电缆进入电缆沟、建筑物、盘(柜)以及穿入管子时,出入口应封闭,管口应密封。
7.5.1在电缆线路路径上有可能使电缆受到机械性损伤、化学作用、地下电流、振动、热影响、腐植物质、虫鼠等危害的地段,应采取保护措施。
7.5.2电缆埋置深度应符合下列要求:
1、电缆表面距地面的距离不应小于0.7m。在引入建筑物、与地下建筑物交叉及绕过地下建筑物处,可浅埋,但应采取保护措施。
2、电缆应埋设于冻土层以下,当受件限制时,应采取防止电缆受到损坏的措施。
7.5.3电缆之间,电缆与其他管道、道路、建筑物等之间平行和交叉时的最小净距,应符合表7.5.3规定。严禁将电缆平行敷设于管道的上方或下方。特殊情况应按下列规定执行:
表7.5.3电缆之间,电缆与管道、道路、建筑物之间平行和交叉时的最小净距(m)
电力电缆间及其与控制电缆间
热管道(管沟)及热力设备
可燃气体及易燃液体管道(沟)
注:①电缆与公路平行的净距,当情况特殊时可酌减;
②当电缆穿管或者其它管道有保温层等防护设施时,表中净距应从管壁或防护设施的外壁算起。
1、电力电缆间及其与控制电缆间或不同使用部门的电缆间,当电缆穿管或用隔板隔开时,平行净距可降低为0.1m。
2、电力电缆间、控制电缆间以及它们相互之间,不同使用部门的电缆间在交叉点前后1m范围内,当电缆穿入管中或用隔板隔开时,其交叉净距可降为0.25m。
3、电缆与热管道(沟)、可燃气体及易燃液体管道(沟)、热力设备或其他管道(沟)之间,虽净距能满足要求,但检修管路可能伤及电缆时,在交叉点前后1m范围内,尚应采取保护措施;当交叉净距不能满足要求时,应将电缆穿入管中,其净距可减为0.25m。
4、电缆与热管道(沟)及热力设备平行、交叉时,应采取隔热措施,使电缆周围土壤的温升不超过10℃。
5、高电压等级的电缆宜敷设在低电压等级电缆的下面。
7.5.4电缆厂区道路交叉时,应敷设于坚固的保护管或隧道内。电缆管的两端宜伸出道路路基两边各2m;伸出排水沟0.5m。
7.5.5直埋电缆的上、下部应铺以不小于100mm厚的软土或沙层,并加盖保护板,其覆盖宽度应超过电缆两侧各50mm,保护板可采用混凝土盖板或砖块。
软土或沙子中不应有石块或其它硬质杂物。
7.5.6直埋电缆在直线段每隔50~100m处、电缆接头处、转弯处、进入建筑物等处,应设置明显的方位标志或标桩。
7.5.7直埋电缆回填土前,应经隐蔽工程验收合格。回填土应分层夯实。
7.6电缆导管内电缆的敷设
7.6.1在下列地点,电缆应有一定机械强度的保护管或加装保护罩:
1、电缆进入建筑物、隧道、穿过楼板及墙壁处。
2、从沟道引至电杆、设备、墙外表面或屋内行人容易接近处,距地面高度2m以下的一段。
3、可能有载重设备已经电缆上面的区段;
4、其他可能受到机械损伤的地方。
7.6.2管道内部应无积水,且无杂物堵塞。穿电缆时,不得损伤护层某大厦主楼和裙楼基坑支护施工方案,可采用无腐蚀性的润滑剂(粉)。
7.6.3电缆排管在敷设电缆前,应进行疏通,清除杂物。
7.7电缆构筑物中电缆的敷设
7.7.1电缆的排列,应符合下列要求:
1、电力电缆和控制电缆不应配置在同一层支架上。
2、高低压电力电缆,强电、弱电控制电缆应按顺序分层配置,一般情况宜由上而下配置。
7.7.2并列敷设的电力电缆某桥施工组织设计,其相互间的净距应符合设计要求。
7.7.3电缆在支架上的敷设应符合下列要求:
1、交流三芯电力电缆,在普通支吊架上不宜超过1层;桥架上不宜超过2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