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组设计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随机截取了部分,仅供参考,下载文档齐全完整
新乡市某会所室外给排水专项施工方案稳管具体方法,可在编织袋内灌满黄砂,封口后压在已排设管道的顶部,其数量视管径的大小而异。将每节管子按设计中心位置和标高稳定在基础上,施工质量控制要求如下:
管轴线位置的允许偏差为15mm。
管内底高程的允许偏差:当管径D≤1000mm,允许偏差为±10mm;管径D>1000mm,允许偏差为±15mm。
相邻管节内底错口:当管径D≤1000mm,允许错口3mm;管径D>1000mm,允许错口5mm。接口间隙可留10mm。
1、接口前模板工程施工方案040312,应先检查橡胶圈是否配备完好,确定橡胶圈安放的位置及插口插入深度。
2、接口时,应先将承口的内壁清理干净,并在承口的内壁及插口橡胶圈上涂润滑剂(一般用肥皂水即可),如下图所示,按插入方向为水流方向,对准承口中心线用人力或设置木档板用撬棍将被安装的管材慢慢插入承口内直至底部。
3、接口完成后,随即用相同的土质把预留凹槽处填筑密室。
4、雨季施工应采取防止管材漂浮的措施,可先回填到管顶以上一倍管径以上的高度。管道安装完,尚未回填土时,一旦遭到水泡,应进行管中心线和管底高程复测和外观检查,如发现位移、漂浮、拔口现象,应返工处理,绝对不许带水作业。
4.1.5.4管道与检查井衔接
1.检查井与管道连接宜采用柔性填料密封的柔性接头。
2.当管道与检查井采用砖砌或混凝土直接浇筑衔接时,可采用中介层做法。其时在管道与检查井相接部位预先用与管材相同的塑料粘结剂、粗砂做成中介层。然后用水泥砂浆砌入检查井的井壁内。
中介层做法:先用毛刷或棉纱将管壁的外表面清理干净,然后均匀的涂一层塑料粘结剂,紧接着在上面撒一层干燥的粗砂,固化10~20分钟,即成表面粗糙的中介层。中介层的长度与井壁厚度相图。
3.管道位于软土地基或低洼,地下水位高的地段时,与检查井宜采用短管连接。
4.检查井底板基础,应与管道基础垫层平缓顺接。
上述节点施工,如下图所示:
4.2.1 给水PPR管及管件规格品种应符合设计要求,管壁薄厚均匀,内外光滑整洁,不得有砂眼、裂纹、飞刺和疙瘩。承插口的内外径及管件应造型规矩,并有出厂合格证。
1) 机具:热熔机、砂轮机、砂轮锯、试压泵等。
2)工具:手锤、大绳、铁锹、铁镐等。
3) 其它:水平尺、钢卷尺等
外观检查管件粗细均匀,无气泡,无重皮。根据承口深度,在插口管端划出符合承插口的对口间隙不小于3mm,最大间隙不大于印记。将热熔器加热到260°。将管子和管件同时无旋转推进熔接器模头内,并按要求进行操作,达到加热时间时间后立即把管材和管件从模头上同时取下,迅速无旋转地直接均匀插刀所需深度,使接头处形成均匀凸缘即可。
4.3.1管道或其他隐蔽工程,须经过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回填。
4.3.2管道回填时,以两侧相对同时下土,水平方向均匀的摊铺,用木棍捣实。
填至管半径以上,在两侧用木夯实,一直填至管顶0.5m以上,并将该填土踩实,
但要防止管道中心线的移位及管口受损而脱落。
4.3.3管道顶部用原土回填,应分层夯实,需铺厚度:机械夯实时,每层不大
于300mm,人工夯实时,每层不大于200mm,管道接口处的回填必须仔细夯实。路宽≥6m的横向管另加黄砂坞帮。
4.3.4管沟回填土,管顶上部200mm以内应用砂子或无块石的土,并不得用机
械回填;管顶上部500mm以内不得回填直径大于100mm的块石;500mm以上部分回填土中的块石不的集中。上部用机械回填时,机械不得在管沟上行走。具体见下图:
1)管沟的基层处理和井室的地基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管沟的基层处理的好坏,井室的地基是否牢固直接影响管网的寿命,一旦出现不均匀沉降,就有可能造成管道断裂。
2)各类井室的井盖应符合设计要求,应有明显的文字标识,各种井盖不得混用。
3)设在通车路面下或小区道路下得各种井室,必须使用重型井圈和井盖,井盖上表面应与路面相平,允许偏差为±5mm。绿化带上和不通车得的地方可采用轻型井圈和井盖,井盖的上表面应高出地坪50mm,并在井口周围以2%的坡度向外做水泥砂浆护坡。污水管道在检查井内均采用管顶平接。
1)管沟的坐标、位置、沟底标高应符合设计要求。
2)管沟的沟底层应是原土层,或是夯实的回填土,沟底应平整,坡度应顺畅,不得有坚硬的物体、块石等,目的是为了保护管壁在安装过程中不受损坏。
3)如沟基为岩石、不易清除的块石或为砾石层时,沟底应下挖100~200mm,填铺细砂或粒径不大于5mm的细土,夯实到沟底标高后,方可进行管道敷设。
4)井室的砌筑应按设计或给定的标准图施工。井室的底标高在地下水位以上时,基层应为素土夯实;在地下水位以下时,基层应打100mm厚的混凝土底板。砌筑应采用水泥砂浆,内表面抹灰后应严密不透水。
5)管道穿过井壁处,应用水泥砂浆分二次填塞严密、抹平,不的渗漏。
1)排水管道的坡度必须符合设计要求,严禁无坡或倒坡。
施工放线前必须首先了解管线起点和终点的标高是否符合设计。施工放线员放线后,现场技术员和监理工程师应对标高,坐标进行复测。
用机械挖沟不可直接挖到沟底标高,应留出10cm,再用人工清挖到设计沟底标高。
下管前要对沟基进行检查,不得使管道支墩铺设在冻土和未经处理的松土上。
检验方法:用水准仪,拉线和尺量检查。
排水埋地管道的定位测量,应在测量后填写定位测量记录,并由监理工程师和业主单位专业代表签字。
对管道坡度要进行检查。按管网内直线管段长度每100m抽查3处,不足100m,不少于2处,用水准仪(水平尺)拉线和尺量检查。
排水管道无坡或倒坡,或管道的坡度小于设计要求坡度1/3时应返工,直至满足设计要求达到的坡度为止。
2)管道埋设前必须做灌水试验和通水试验,排水应畅通,无堵塞,管接口无渗漏。
检验方法:按排水检查井分段试验,试验水头应以试验段上游管顶加1m,时间不少于30min,逐段观察。
1)管道的坐标和标高应符合设计要求,安装的允许偏差应符合下表规定:
室外排水管道安装的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
2)承插接口的排水管道安装时,管道和管件的承口应与水流方向相反。
承插接口的排水管道安装时,要求管道和管件的承口应与水流方向相反,是为了减少水流的阻力,减少水流对接口材料的压力(或冲刷力),从而保持抗渗漏能力,提高管网使用寿命。
1)沟基的处理和井池的底板强度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如沟基夯实和支墩大小、尺寸、距离,强度等不符合要求,待管道安装上,土回填后必然造成沉降不均匀,给管网带来损坏。因此必须重视排水沟基的处理和保证井池的底板强度。
2)排水检查井、化粪池的底板及进、出水管的标高,必须符合设计,其允许偏差为±15mm。
1)井、池的规格、尺寸和位置应正确,砌筑和抹灰符合要求。
2)井盖的选用应正确,标志应明显,标高应符合设计要求。
5.4保证项目:
5.4.1埋地管沟敷设管道的水压试验结果,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规定。
检验方法:检查管网或分段试验记录。
5.4.2管道及管道支座(墩),严禁铺设在冻土和未经处理的松土上。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或检查隐蔽工程记录。
5.4.3给水管网竣工验收前,必须对系统进行冲洗。
检验方法:检查冲洗记录。
5.4.4基本项目:
5.4.5管道的坡度应符合设计要求。
检验方法:用水准仪(水平尺)、拉线和尺量检查或检查测量记录。
5.4.6 金属管道的承插和套箍接口的结构及所用填料应符合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规定。灰口密实、饱满、平整、光滑、环缝间隙均匀,灰口养护良好,填料凹入承口边缘不大于2mm,胶圈接口平直、无扭曲,对口间隙准确,胶圈接口回弹间隙符合设计要求。
检验方法:观察和尺量检查。
5.4.7应具备的质量记录
1 应有材料及设备的出厂合格证。
2 材料及设备进场检验记录。
3 管路系统的预检记录。
4 管路系统的隐蔽检查记录。
5 管路系统的试压记录。
6 系统的冲洗记录。
NB/T 10299-2019 螺杆膨胀机(组)调速控制系统技术规范 7 系统的通水记录
6.1在测量放线的排水管道沟槽开挖的范围(包括推土区域)内,不得堆卸管材及其他材料和机具。
6.2放线后应及时开挖沟槽,以免所放线迹模糊不清。
6.3管道中心线控制桩及标高控制桩应随着挖土过程加以保护或补测后重新立小木桩。
6.4挖土过程有专人看护标高等控制桩,严禁用脚踩动。
6.5沟槽开挖时应做好排水措施,防止槽底受水浸泡。
7.1水准仪架设时沿海大通道工程施工方案,要看好地势,将仪器放平、放稳,防止摔坏仪器。
7.2转移测点时,不可使水准仪倾斜移动,宜将水准仪垂直收拢后,再移至新测点。
7.3安装管道时,随时检查管沟,确无松动、塌方的迹象方可在沟内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