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大桥工程XX合同段工程边、辅墩墩身施工方案

XX大桥工程XX合同段工程边、辅墩墩身施工方案
VIP全站资料免积分下载
立即下载
同类资料根据编号标题搜索
文档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文件类型:.rar
资源大小:1.39M
资源类别:施工组织设计
资源属性:
会员资源

施组设计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随机截取了部分,仅供参考,下载文档齐全完整

XX大桥工程XX合同段工程边、辅墩墩身施工方案

外高桥实测最大波高3.2m,方向为NNW,相应周期为4.8s,风速为25m/s。

北港设计波要素(50年一遇)

桥区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冬冷夏热峨眉永华炼钢连铸技改厂房施工组织设计,四季分明,春季多雾,夏季常受台风影响,冬季偶而降雪,气温温和,雨量充沛。

历年极端最高气温:38.1oC(1953年8月25日)

多年平均气温:15.6oC

最高月平均气温:27.2oC

最低月平均气温:4.1oC

2.2降水(长兴气象站,1960~1990年)

最大年降水量:1324.8mm(1983年)

最小年降水量:678.1mm(1978年)

年平均降水量:989.1mm

长江口地区属东亚季风区,以偏北风和东南偏南风为多,西北偏北风出现最少。风向随季节而变化,4~8月盛行南向风,其中7月以南向偏东风为多,11月~次年2月盛行偏北风。实测十分钟平均最大风速均为25.0m/s。

施工用水才用自来水,由专用船舶运送到施工平台。供电采用柴油发电机。

边、辅墩墩身较高,边墩高44.9m,辅助墩高度47.3m。采用φ48×3.5mm的钢管搭建脚手架进行翻模施工,为了安全脚手架分两节进行搭建,第一节25.8m高,第二节借助钢箱梁支架附墙构件搭建脚手架平台,再在平台上搭建脚手架,高度不超过20.3m。第一节脚手架同时拆除。这样需要钢箱梁支架与墩身同时施工。

为了便于墩身施工第一节墩身浇注2.9m高。然后每次浇注5.6m高。边墩喇叭口段分两次浇筑。每次墩柱浇注次数:边墩共计浇注9次、辅助墩浇注9次。墩身分节图如图2.1所示。

外模板采用大面积钢模板,内模板采用组合钢模板。组合钢模板采用槽钢作为可拆卸背肋,然后再用内腔的脚手架进行支撑固定。内腔顶模采用预埋钢板焊接钢架平台,在钢架平台上利用木方、竹胶板等搭建。支座垫石的采用木模施工。

图2.1墩身翻模施工工艺图(左边为边墩、右边为辅墩,单位:cm)

边辅墩第一节墩身首先制作10cm高找平边缘,以便于支护第一节模板。其它标准阶段均为5.6m高。边墩浇注第七节时,需要增加一节40cm高的钢模板。第七节浇注完成后开始喇叭段施工,喇叭段共分两次施工,每次2.0m高。

在最后一节施工时,要注意制作垫石的预留孔的深度,看是否需要深入墩身,需要查阅支座资料。

边辅墩墩身高度较高,对脚手架的要求较高,为了保证安全,采用分节搭建的方式进行。

第一节脚手架直接搭建在承台顶上,搭建高度25.8m。浇注第五次墩身混凝土后,拆除第一节脚手架,在标高+25.091m的墩身周围搭建刚性平台,在平台上搭建第二节脚手架。

2、第一节脚手架的基本结构

第一节墩身施工脚手架采用Φ48mm、δ=3.5mm钢管搭建而成。在墩身周围布置安装脚手架时,特别要注意脚手架与墩身之间的净距不得小与1.10m。因为采用翻模施工,故需要留有一定的翻模空间,便于翻模的操作。为了保证脚手架立柱的稳定,在承台上对应脚手架立柱的位置埋置预埋板,预埋板采用10mm厚的钢板制作。钢板尺寸15cm×15cm,设置四根直径12mm的螺纹钢锚筋,锚筋长度不小于20cm。

图3.1第一节墩身脚手架基本结构图(左边为边墩、右边为辅墩,单位:mm)

图3.2脚手架基本尺寸图

图3.3脚手架平面尺寸图(单位:cm)

脚手架顶部所能承受的面荷载不低于2.0kN/m2*2,搭建高度小于26m。附墙件的位置不得超过两步三跨。为了施工安全,在实际操作时应严格控制脚手架上的堆载。脚手架的构造要求按照相关规范执行。计算见本方案附录一所示。

在施工作业层,采用竹笆铺置脚手板,脚手架外侧满布安全网,在作业层的最下端墩身之间的空当部位满布安全网。其它部位按照按安全需要挂置安全网。在每层作业层的外边侧设置18cm高的踢脚板。踢脚板采用1.5mm的钢板制作。

3、第二节脚手架的基本结构

第二节脚手架需要搭建在顶面标高为+26.789m的钢平台上,平台附墙埋件中心的标高为+25.901m。钢平台主梁利用钢箱梁支架的附墙埋件以及附墙管进行搭建。在没有钢箱梁附墙埋件的部位,另行埋置附墙埋件,具体埋置位置以及埋件构造见图3.5所示。埋件上焊接钢牛腿,再在钢牛腿上铺两根HN350×175×7×11的主梁。在主梁上焊接脚手架立柱。平台搭建时,要在第一节脚手架拆除一部分即可进行。边墩只有一侧有钢箱梁支架,要在另一侧精轧螺纹对拉的部位,利用精轧螺纹垫板焊接钢牛腿(牛腿图见图3.6所示)。其它牛腿预埋板采用预埋锥形螺母,墩身脱模后再用M24螺栓固定钢板的形式制作。

图3.4第二节墩身脚手架基本结构图(左边为边墩、右边为辅墩,单位:mm)

图3.5第二节墩身脚手架平台结构图(单位:cm)

图3.6第二节墩身脚手架平台牛腿结构图(单位:mm)

内模脚手架采用15根φ48×3.5mm钢管搭建,具体尺寸如图3.7所示。附墙按照两步两跨布置,斜撑等构件按照规范规定执行。墩身中间部位对应立柱的位置预埋埋件焊接H175×90钢梁对脚手架进行加强。

图3.7内模脚手架(单位:cm)

脚手架在工作层之间采用爬架内的小爬梯(见图3.3以及图3.8所示)。小爬梯共计设置5层。小爬梯制作材料全部采用直径12mm的螺纹钢筋。

图3.8脚手架工作层小爬梯图(单位:mm)

为了增加高空通道的安全性,主爬梯设在边辅墩钢箱梁支架上。通过支架的附墙设置主爬梯与墩身脚手架之间的通道。见图3.9所示。辅助墩的主爬梯设置基本与边墩一致,不同之处主要在爬梯设在了靠近墩身的一侧。

图3.9边墩柱爬梯图(单位:cm)

三、脚手架搭建的基本要求

A.脚手架钢管采用Φ48mm,壁厚3.5mm;杆最大长度6500mm,且每根钢管最大质量不应大于25kg。

B.钢管尺寸和表面质量应符合下列规定:

a.新钢管应有质量合格证、质量检查报告;钢管表面应平直光滑,不应有裂缝、结疤、分层、错位、硬弯、毛刺、压痕和深的划道;

焊接钢管尺寸(mm)外径48壁厚3.5

各种杆件的端部弯曲L≤1.5m

立杆弯曲3m

水平杆、斜杆的钢管弯曲L≤6.5m

A.扣件式钢管脚手架采用可锻铸铁制作的扣件,其材质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钢管脚手架扣件》(GB15831)规定;采用其它材料制作的扣件,应经试验证明其质量符合该标准的规定后方可使用。

B.脚手架采用的扣件,在螺栓拧紧扭矩达6.5N.M时,不得发生破坏。

脚手板采用由毛竹或楠竹制作的竹笆板,每块质量不宜大于30kg。

搭建脚手架场地应将杂物清除干净。经检验合格的构配件应按品种、规格分类,堆放整齐、平稳,堆放场地不得有积水。

1、扣件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

(1).扣件规格必须与钢管外径相同。

(2).螺栓拧紧扭力矩不应小于40Nm且不应大于65Nm。

(3).在主节点处固定横向水平杆纵向水平杆剪刀撑横向斜撑等用的直角扣件旋转扣件的中心点的相互距离不应大于150mm。

(4).对接扣件开口应朝上或朝内。

2、施工人员的安全规定

(1).搭建脚手架的工人必须具有架子工证。

(2).工人健康状况应符合高空作业要求。

(3).每个工人均要佩戴安全带,安全带应牢靠的挂在以固定好的横杆上。

(4).在搭建脚手架时,要有安全人员现场监察。脚手架下面不允许站人。如传递材料的施工人员,应传递好材料后,立即撤离到安全地带。

五、搭建好的脚手架的检查验收

脚手架搭建完毕,必须经过技术部门、安保部门的检查验收后方能使用。

钢管脚手架搭设安全验收表

施工单位:工程名称:年月日

钢管脚手架必须有专业人员搭设,在使用期间应经常检查和维修,并做好表内检查维修纪录。

脚手架搭设前要制定技术措施,并进行安全技术交底。

钢、竹、木脚手架主要受力材料不得混搭。

间距:钢架、立杆纵向间距≤2m,内外立杆中心距1.2m,垂直度:立杆垂直度的偏差不得大于架子高度的1/200。

脚手架(竹芭)应满铺,脚手板和大横杆及接头要用铅丝绑扎牢固,不得有空隙和滑动。

架子高在7m以上无法设置支杆时,高度每隔4m,水平每隔7m处应与建筑连接牢固。

钢架的立杆、大横杆接头应错开,必须用扣件连接牢固。

脚手架顶层均布荷载每平方米不得超过4kN/m2。

人行通道斜梯(采用钢筋焊制)焊接质量以及安装是否牢靠

注:验收项目可根据规范以及工程的实际情况增减。

墩身钢结构模板由专业的模板厂制作,采用与主塔塔座模板同步设计的方式进行,以便于模板的通用。每层模板共分八块,即每个面设一块大面模板,每个拐角设一块拐角模板。模板单层高度2.8m,共计三层8.4m,共计制作四套。结构图见图6.1、2。边墩的喇叭口段采用定型钢模,分四层制作,每层2.0m。喇叭口段模板下部与标准节段模板之间需要加一节40cm的钢模板。

图6.1直线段墩身模板图

图6.2喇叭口段墩身模板图

一、模板的制作以及质量检查

为了满足使用要求,是墩身的线形美观,我部加大了模板的设计与制作力度。

在设计与制作上我们在以下几个方面作了较大的改进和加强:

①.墩身模板的刚度。墩身模板的刚度是保证墩身外形尺寸和墩身模板多次周转使用的最基本条件。为此墩身模板,我们采用了6mm钢板做面板,以及利于提高平整度和刚度的槽钢[10作模板次梁。模板主梁采用[20大型槽钢。

②.模板拼缝的处理。在保证模板尺寸的同时,增加模板的可调性,在墩身的四个拐角处设四块独立的拐角模(每个拐角一块)。模板的拼缝采用常规的螺栓连接。

③.螺栓孔采用模数化开孔。模板拼缝处的设定位榫槽,其功能是使模板与模板之间的拼缝平顺,防止错台现象。

④.材料的选用。模板的材料均选用新轧制无变形的钢材。

⑤.面板钢板四周采用铣边措施,以保证钢与板之间的拼缝的齐、顺、密。

连接配件(螺栓、卡子等)的孔眼位置

内模板采用组合钢模板和槽钢背肋。组合钢模板的拼装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组合钢模板技术规范》(GB214)。各种螺栓连接件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内模板采用[10、[20槽钢作为背肋。

拉杆采用直径25mm的圆钢(材质Q345)作为拉杆,外套直径32mm、壁厚不大于2mm的PVC管。PVC管穿出模板长度不小于2cm。基本装配图如图6.3所示。

图6.3墩身模板拉杆装配图

三、模板使用及保养的注意事项

模板在设计制作时虽然考虑了很多因素,但实际制作出的模板有些缺陷是不可避免的,故应尽最大可能避免可能出现的缺陷,或将其影响降到最低。为了模板的正常使用,使模板的状态保持良好,在施工时必须注意以下事项:

①.模板存放时,要清理好面板,并涂好油。模板下面要平整。堆放的场地地势要高,防止雨天被雨水浸泡。堆码时还要注意相邻的模板必须是面板对面板或是背对背,严禁面板与另一块模板的后背相对。堆放好以后,用彩条布遮盖好。

②.吊装时要细心,不能使模板承受大的弯矩,更不能碰撞模板。风势较大天气不能吊装。模板的吊耳位置设置要合理,即不偏心,又要使模板的受力合理。

③.拼装。拼装模板时,要将设计的所有部件连接并紧固好。例如,连接螺栓,有时工人为了安装拆卸省事,而省掉一部分,有时省掉多达50%的拼缝螺栓。这样很容易导致模板变形,在施工当中是绝对不允许的。

④.调整。模板安装完毕,不能将所有紧固件紧固。等按照测量点调整好以后才能紧固。调整模板时,不能采用硬撬、葫芦拉、大锤击、气割电焊等方式。当模板偏位时,首先要分析原因,对症施药,避免用生硬的办法调整。

⑤.拆卸。拆卸模板时同样要注意,生拉硬撬的办法。首先,用钢丝绳将要拆卸的模板挂在吊机的大钩上并且用保险绳挂在其它模板上,然后松掉螺栓,慢慢晃动模板,时其与砼面分离。完全脱离后,解开保险绳,启动吊机将模板吊开。起吊时要注意不要让板面擦刮硬物。

⑥.模板使用后表面的处理。使用过的模板要重新清理。清理时使用电动钢丝轮将面板上粘结的灰浆磨掉。然后,利用棉纱将面板清理干净,此过程要进行两遍。清理彻底后,涂脱模剂。如果涂脱模剂为油性,涂完后,还要用棉纱将面板轻轻地擦拭一次,使涂层厚度薄而均匀。

⑦.模板拼缝的漏浆问题的解决。模板拼缝采用当前比较流行而且效果较佳的不干胶泡沫橡胶条。

⑧.浇筑砼时对模板的保护。浇筑砼时,注意振动棒不能接触面板。布料要均匀,防止模板受力不均。落在模板上的灰浆和混凝土要及时清理。

⑨.钢筋施焊或利用气割时,应特别注意不能伤及模板表面的脱模剂涂层。脱模剂涂层被毁坏后,将造成砼表面的颜色不均或出现粘模现象。

挤塑聚苯乙烯泡沫板外墙保温施工组织设计装配式构件支承面的标高

模板相邻两板表面高低差

支架和拱纵轴的平面位置

不间断电源安装施工工艺标准跨度的1/1000或30

首节墩身浇注2.9m,首先在承台上做10cm的混凝土台,支护外模板用。内模板采用组合钢模,底部设20cm宽压浆模板,因为第一节墩身的内腔高度只有90cm,浇筑混凝土时,只要注意塌落度的调整即可,无需大面积设置压模。只要注意内模板支护好以后,将其与墩身内的架立筋连接起来防止跑模即可。在内腔底板上,要注意预埋脚手架立柱埋件。在标高+7.4m的斜坡(位于第二节墩身)上埋置立柱埋件。

1、边墩内顶模板的处理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