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组设计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随机截取了部分,仅供参考,下载文档齐全完整
顺鑫天宇钢构施工方案8.编制基础复测报告,对复测中发现的问题通知有关单位,提出修改措施;
9.检查构件型号、数量;
10.检查构件有无变形、如有变形构件必须及时进行矫正、修复,合格后方可进行安装使用;
11.检查构件外形及安装孔间相关尺寸;
12.检查连接螺栓、高强螺栓是否齐备红鼎佳苑商住楼工程基础工程施工方案,高强螺栓安规定进行现场监理见证取样后送试验室检测合格后方可安装使用;
13.清除构件污垢、泥土、积灰、补漆。
15.工具、量具一览表
注:机械及周转材料配备根据施工实际情,适当加以调整,以满足施工需要。
本工程根据施工图纸及业主的各项要求,对本工程的钢构件采用工厂内生产制造流程进行制作。
钢结构在制作前应对其材料进行试验,取样时监理旁站见证取样、现场封样,送第三方检测单位(试验室)进行检测,检测合格后方进行钢构件的制作,其制作流程如下:
放样、号料、切割(局部矫正成型(边缘加工(制孔(组装(焊接和焊接检验(防锈处理(涂装、编号(构件验收出厂
(1).放样:核对图纸的安装尺寸和孔距:以1:1的大样放出节点,制作样板和样杆作为下料、弯制、铣、刨、制孔等加工的依据。放样时,铣、刨的工件要考虑加工余量,焊接构件要按工艺要求预留焊接收缩余量。
(2).号料:检查核对材料;在材料上划出切割、铣、刨、弯曲、钻孔等加工位置打冲点字号标出零件编号等。号料时应尽可能做到合理用材。
(3).切割:钢材下料的方法有气割、机剪、冲模和锯切等,零件的切割线与另料线的允许偏差应符合规定:
切割前应将钢材表面切割区域内的铁锈、油污等清除干净;切割后断口上不得有裂纹和大于1.0mm的缺棱,并应清除边缘上的熔瘤和飞溅物等。
切割截面与钢材表面不垂直度不大于钢材厚度的10%,且不得大于2.0mm。
精密切割的零件,其表面粗糙度不得大于0.03mm。
机械剪切的零件,其剪切与号料线的允许偏差不得大于2.0mm,断口处的截面上不得有裂纹和大于1.0mm的缺棱,并应清除毛剌。机械剪切的型钢,其端部剪切斜度不得大于2mm。
2、矫正、弯曲和边缘加工
(2).零件、部件在冷矫正和冷弯曲时,其曲率半径和最大弯曲矢高应按设计要求进行加工。
(3).普通碳结构钢和低合金结构钢,允许加热矫正,其加热温度严禁超过正火温度(900℃),加热矫正后的低合金结构钢必须缓慢冷却、中碳钢一般不用火焰矫正。
构件安装时所留孔应具有H12的精度,孔壁表面粗糙度Ra不应大于12.5mm,螺栓孔超过允许偏差时,不得采用钢块填塞,可采用与母材材质相匹配的焊条补焊后重新制孔。
(1).组装工作的一般规定:组装必须按工艺要求的次序进行,连接表面及焊缝每边30~50mm范围内的铁锈、毛剌和油污必须清除干净。当有隐蔽焊缝时,必须先预施焊,经检验合格方可覆盖。
布置拼装胎具时,其定位必须考虑预放出焊接收缩量及齐头、加工的余量。
为减少变形,尽量采取小件组焊,经矫正后再大件组装。胎具及装出的首件必须经过严格检验,方可大批进行装配工作。
装配好的构件应立即油漆在明显部位编号,写明图号、构件号和件数,以便查找。
(2).焊接结构组装常用工具:卡兰或铁楔夹具,可把两个零件夹紧在一起定位,进行焊接。
槽钢夹紧器,可用于装配板结构的对接接头。
矫正夹具及拉紧器:矫正夹具用于装配钢结构;拉紧器是在装配时用来拉紧两个零件之间的缝隙。
正后丝扣推撑器:用于在装配圆筒体的调整焊缝间隙和矫正筒体形状之用。
液压油缸及手动千斤顶。
定位点焊所用的焊接材料的型号,应与正式焊接的材料相同,并应由有合格证的工人点焊。
a.无论柱、梁、支撑,应先单独装配焊接矫正,然后进行大组装。
b.支座、与钢柱连接的节点板等,应先小件组焊,矫正后再定位大组装。
c.放组装胎时放出收缩量,一般放至上限(L≤24m时放5mm,L=>24m时放8mm)。
d.屋面跨度15m以上,应起拱(1/500)。以防下挠。
e.屋面梁的大组装有胎模装配法和复制法两种。前者较为精确,后者则较快;前者适合大型桁架,后者适合一般中、小型桁架。
根据所确定的焊接工艺,采用全自动高档焊接,流水线进行埋弧焊,腹板两侧的焊接顺序分段交叉进行,严禁同一断面腹板两侧焊接工作同时进行,两侧焊缝焊接间隔一小时以上,等冷却后方可施焊,焊接质量标准按I级焊缝标准进行验收。
构件成品后采用机械抛丸除锈,高强螺栓连接节点表面应作抗滑移系数试验,除锈要求达到《涂装前钢材表面锈蚀等级和除锈等级》St21/2的规定。
经处理的摩擦面,不得有飞边、毛刺、焊疤或污损等。
7、涂装、编号在除锈后,采用醇酸防锈漆对构件进行喷涂,为防止构件腐蚀,喷除应均匀、无明显起皱、流挂、附差良好。
涂装完毕后,在构件上标注构件的原编号,大型构件应标明重量,重心位置和定位标记。
出厂前钢结构进行验收,钢材质量,具有构件验收记录方可出厂。构件上应标注构件编号、重量、重心和吊点位置等。
9、钢构件制作工程的保证资料
(2).钢材材质证明材料及复试验报告
(3).焊接材料和涂装材料的质量书
(4).关于制作中技术问题处理的协议文件
(5).高强度螺栓摩擦面抗滑移系数试验报告,焊缝无损检测报告
(1).防止物件运输、堆放发生变形
运输、堆放上下垫木应在同一垂线上。
组装时节点板与型钢应用夹具夹紧,长构件翻转时应事先进行临时加固。
(3).防止构件跨度不准确。
构件制作时量具必须校准和统一,防止读尺错误。
11、主要安全技术措施
(1).使用气割割切钢板应对场地周围易爆物品进行清除或覆盖隔离。
(2).使用剪板机切钢板时,应放置平稳,剪板时,上剪未复位不可送料,手不得伸入压力下方。不准用剪切超过规定厚度和压不到的窄钢板。
A.电焊条:所选用焊条必须严格按照设计要求,并具有出厂合格证明。如须改动焊条型号,必须征得设计部门同意。严禁使用过期药皮脱落、焊芯生锈的焊条。焊接前应将焊条进行烘焙处理。常用焊条选用依据:焊接3号钢时:对塑性、韧性、抗裂性较高的重要结构,如中级工作制吊车梁或类似结构时宜采用低氢焊条T426、T507,对其它结构宜采用T502、T503焊条。
B.托板:当采用平坡对接时,如需用托板,材料可用3号钢。
A.审阅施工图纸,拟定焊接工艺。
B.准备好所需施焊工具,焊接电流。
C.在空旷地区施焊时,应采取挡风挡雨措施。
D.焊工应经过考试,并取得合格证后才可上岗,如停焊超过半年以上时,应重新考核。
E.施焊前焊工应复查组装质量和焊缝区的处理情况,如不符合要求,应修整合格后方能施焊。
(1).焊条使用前,必须按照质量证明书的规定进行烘焙。
(2).首次采用的钢种和焊接材料,必须进行焊接工艺性能和物理性能试验,符合要求后才采用。
(3).普通碳素结构钢厚度大于34mm和低合金结构钢厚度大于或等于30mm,应进行预热,其焊接预热温度及层间温度宜控制在100~150℃,预热区应在焊接坡口两侧各80~100mm范围内。
(4).多层焊接应连续施焊,其中每一层焊道焊完后应及时清理,如发现有影响焊接质量的缺陷,必须清除后再焊。
(5).要求焊成凹面的贴角焊缝,可采用船位焊接使焊缝金属与母材间平缓过渡。
(6).焊缝出现裂纹时,焊工不得擅自处理,应申报焊接技术负责人查清原因,订出修补措施后才可处理。低合金结构钢在同一处的返修不得超过两次。
(7).严禁在焊缝区以外的母材上打火引弧。在坡口内起弧的局部面积应熔焊一次,不得留下弧坑。
(8).重要焊缝接头,应在焊件两端配置起弧和收弧板,其材质和坡口型式应与焊件相同。焊接完毕用气割切除并修磨平整,不得用锤击落。
(9).要求等强度的对接和丁字接头焊缝,除按设计要求开坡口外,为了确保焊缝质量,焊接前宜采用碳弧气刨刨焊根,并清理根部氧化物后才进行焊接。
(10).为了减少焊接变形与应力必须采取如下措施:
A.焊接时尽量使焊缝能自由变形,大型构件的焊接要从中间向四周对称进行。
B.收缩量大的焊缝先焊接。
C.对称布置的焊缝应由成双数焊工同时焊接。
D.长焊缝焊接可采用分中逐步退焊法或间跳焊接。
E.采用反变形法,在焊接前,预先将焊件在变形相反的方向加以弯曲或倾斜,以抵消焊后产生的变形,从而获得正常形状的构件。
F.采用刚性固定法:用夹具夹紧被焊零件能显著减少焊件的残余变形及翅曲。
G.锤击法:锤击焊缝及其周围区域,可以减少收缩应力及变形。
(11).焊接结构变形的矫正。
A.机械矫正:用机械力的作用去矫正变形,可用锤击焊缝法,也可用压力机械矫正变形。
B.火焰矫正:又叫“人工矫正”。利用金属局部受火焰加热后的收缩所引起的新的变形去抵消已经产生的焊接变形,常用的气体火焰是氧——乙炔焰,对低碳钢和普通低合金钢的结构加热温度可控制在700~850℃范围内。
5.3钢结构高强螺栓连接
5.3.1、接头的组装
(1)连接处钢板或型钢应平直,板边、孔边无毛剌,以保证摩擦面紧贴。接头处有翘曲或变形时必须进行校正,且不得损伤摩擦面。
(2)装配前清除浮锈、油污、油漆(禁用火焰烧,以免产生氧化层)。
(3)接触面间的间隙按下列规定处理:
将较厚一侧作向较薄一侧过渡的缓坡(1:5)
填入垫板且垫板要与摩擦面作同样处理。
(4)安装临时螺栓:首先用临时螺栓拼装,个数不应少于接头螺栓总数的1/3以上,方法是先用钢穿杆对准孔位,在适当位置插入临时螺栓拧紧螺母;每一个节点至少放入两个临时螺栓,不允许使用高强度螺栓兼做临时螺栓,以防螺纹损伤,一个安装段完成后,经检查确认合格后方可安装高强螺栓。
(5)安装高强螺栓:结构中心位置经调整检查无误后,即安装高强螺栓。垫圈放置在螺母一侧,不得装反。如螺纹损伤,修孔后清理毛剌,高强螺栓紧固后,即拆下临时螺栓。
(6)高强螺栓的紧固:一般分两次进行,第一次为初拧,紧固至螺栓标准预拉力的60%~80%,第二次为终拧,紧固至螺栓标准预拉力,偏差不大于±10%。初拧可用电动扳手、风动扳手或手动扭矩扳手;终拧多用电动扳手,如空间狭窄时,也可用手动扳手进行终拧。
(7)紧固顺序:为使螺栓群均匀受力,应按如下顺序进行。
A.对于一般接头,应从螺栓群中间顺序向外侧进行紧固。
B.对箱形接头,应从平面两对称轴螺栓群中间顺序向轴外侧对称进行紧固。
C.对工字梁接头,应从柱的一侧上下翼缘向柱的同侧腹板,再由柱的另一侧上下翼缘向柱的该侧腹板对螺栓群进行紧固。
D.对于不规则的接头,应从拼接处的螺栓群对称地向外侧顺序进行紧固。
(8)对螺栓进行自检,用经过检定的扭矩板手抽查螺栓的紧固扭矩,抽查数量为节点处螺栓总数的10%,并不少于一支,如发现有紧固扭矩不足,则应用扭矩扳手对节点所有螺栓重拧一遍。
本工程采用分件吊装法吊装构件,分件吊装法由于每次吊装基本同类型构件,并且不需经常换,操作方法也基本相同,所以吊装速度快,能充分发挥起重机效率,构件可以分批供应,现场平面布置较为简单,施工工序如下:
安装前构件验收→轴线控制与标高引测→柱子吊装前的准备→柱脚螺栓上调节螺母标高找平→柱子吊装→安装柱子→屋梁的安装→柱间支撑及其它次结构的安装→屋面板的安装→墙面板的铺装。
5.4.1、安装前的准备工作
(1)应根据基础验收资料复核各项数据,并标注在基础表面上。
(2)支承面、支座和地脚螺栓的位置,标高等的偏差应符合规范规定。超过者应作好技术处理。
(3)复核安装定位使用的轴线控制点和测量标高的基准点。
(4)钢柱脚下面的支承构造,应符合设计图纸的要求:基础面需要填垫钢板时,每迭不得多于三块。
(5)钢柱脚所填垫钢板底面与基础面存有空隙时,应用掺膨胀剂的细石混凝土浇灌密实。
(6)根据所使用的吊装机具,按照施工组织设计的要求搭设操作平台或脚手架。
(7)凡构件在吊装过程由于起吊点的位置关系而有使杆件临时改变受力性质的,均需要对杆件采取临时加固措施,以防杆件失稳、变形或损坏。
(8)安装时用的测度量具应与钢结构构件制作时用的钢尺进行校核,并取得计量部门的检定证明。
(9)构件运送地点的顺序,应符合安装程序的要求。
(1)一般宜采用扩大拼装和综合安装的方法从建筑物的一端开始,向另一端推进,并注意消除安装中所引起的积累误差。
DB34/T 2567-2015 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安全质量评审准则(2)安装的顺序一般是钢柱、屋面钢梁、钢梁及支撑、檩条、系杆、拉条隅撑等次结构。
(3)每一独立单元构件安装完之后,应具有空间刚度和可靠的稳定性。
(4)需要利用已安装好的结构吊装其他构件和设备时,应征得设计单位的同意,并采取措施防止损坏构。
(1)钢结构工程构件的吊装方法与装配式钢筋混凝土工程构件的吊装方法相似,采用汽车起重机进行。
(2)吊装时,把起吊构件吊至设计图纸规定的位置上,经初步校正并固牢后才松开吊钩。
(3)凡是设计要求顶紧的节点,相互接触的两个平面脚手架工程施工方案03.1.2,必须保证有70%的紧贴;检查时应用0.3mm的塞尺插入深度的面积之和不得大于总面积的30%。边缘最大的间隙不得大于0.8m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