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组设计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随机截取了部分,仅供参考,下载文档齐全完整
标准厂房模板专项施工方案楼板模板拆除时,先调节顶部支撑头,使其向下移动,达到模板与楼板分离的要求,保留养护支撑及其上的养护木方或养护模板,其余模板均落在满堂脚手架上。拆除板模板时要保留板的养护支撑。
4、模板拆除吊至存放地点时,模板保持平放,然后用铲刀、湿布进行清理。支模前刷脱模剂。模板有损坏的地方及时进行修理,以保证使用质量。
5、模板拆除后,及时进行板面清理,涂刷隔离剂,防止粘结灰浆。
WW/T 0078-2017 近现代文物建筑保护工程设计文件编制规范(1)技术性能必须符合相关质量标准(通过收存、检查进场木胶合板出厂合格证和检测报告来检验)。
(2)外观质量检查标准(通过观察检验)
任意部位不得有腐朽、霉斑、鼓泡。不得有板边缺损、起毛。每平方米单板脱胶不大于0.001m2。每平方米污染面积不大于0.005m2
厚度检测方法:用钢卷尺在距板边20mm处,长短边分别测3点、1点,取8点平均值;各测点与平均值差为偏差。长、宽检测方法:用钢卷尺在距板边100mm处分别测量每张板长、宽各2点,取平均值。对角线差检测方法:用钢卷尺测量两对角线之差。翘曲度检测方法:用钢直尺量对角线长度,并用楔形塞尺(或钢卷尺)量钢直尺与板面间最大弦高,后者与前者的比值为翘曲度。
1)安装现浇结构的上层模板及其支架时,下层楼板应具有承受上层荷载的承载能力,或加设支架;上下层支架的立柱应对准,并铺设垫板。
检验方法:对照模板设计文件和施工技术方案观察。
2)在涂刷模板隔离剂时,不得沾污钢筋和混凝土接槎处。
1)模板安装应满足下列要求:
模板的接缝不应漏浆;在浇筑混凝土前,木模板应浇水湿润,但模板内不应有积水;模板与混凝土的接触面应清理干净并涂刷隔离剂;浇筑混凝土前,模板内的杂物应清理干净;
2)对跨度不小于4m的现浇钢筋混凝土梁、板,其模板应按要求起拱。
检查数量:按规范要求的检验批(在同一检验批内,对梁,应抽查构件数量的10%,且不应少于3件;对板,应按有代表性的自然间抽查10%,且不得小于3间。)检验方法:水准仪或拉线、钢尺检查。
3)固定在模板上的预埋件、预留孔洞均不得遗漏,且应安装牢固其偏差应符合附表1的规定;
检查数量:按规范要求的检验批(对梁、柱,应抽查构件数量的10%,且不应少于3件;对墙和板,应按有代表性的自然间抽查10%,且不得小于3间)。
(3)现浇结构模板安装的偏差应符合表1的规定。
检查数量:按规范要求的检验批(对梁、柱,应抽查构件数量的10%,且不应少于3件;对墙和板,应按有代表性的自然间抽查10%,且不得小于3间)。现浇结构模板安装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见表1:(检验方法:检查同条件养护试块强度试验值。检查轴线位置时,应沿纵、横两个方向量测,并取其中的较大值。)
1)对模板垂直度严格控制,在模板安装就位前,必须对每一块模板线进行复测,无误后,方可模板安装。
2)模板拼装配合,工长及质检员逐一检查模板垂直度,确保垂直度不超过3mm,平整度不超过2mm;
3)模板就位前,检查顶模棍位置、间距是否满足要求。
(5)顶板模板标高控制
每层顶板抄测标高控制点,测量抄出混凝土墙上的500线,根据层高2800mm及板厚,沿墙周边弹出顶板模板的底标高线。
2)浇筑混凝土时,做分层尺竿,并配好照明,分层浇筑,层高控制在500以内,严防振捣不实或过振,使模板变形。
3)门窗洞口处对称下混凝土;
4)模板支立后,拉水平、竖向通线,保证混凝土浇筑时易观察模板变形,跑位;
5)浇筑前认真检查螺栓、顶撑及斜撑是否松动;
6)模板支立完毕后,禁止模板与脚手架拉结。
(7)模板的拼缝、接头
模板拼缝、接头不密实时,用塑料密封条堵塞;钢模板如发生变形时,及时修整。
在窗台模板下口中间留置2个排气孔,以防混凝土浇筑时产生窝气,造成混凝土浇筑不密实。
楼梯模板清扫口留在平台梁下口,清扫口50×100洞,以便用空压机清扫模内的杂物,清理干净后,用木胶合板背订木方固定。
(10)跨度小于4m不考虑,4~6m的板起拱10mm;跨度大于6m的板起拱15mm。
合模前与钢筋、水、电安装等工种协调配合,合模通知书发放后方可合模。
(12)混凝土浇筑时,所有墙板全长、全高拉通线,边浇筑边校正墙板垂直度,每次浇筑时,均派专人专职检查模板,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13)为提高模板周转、安装效率,事先按工程轴线位置、尺寸将模板编号,以便定位使用。拆除后的模板按编号整理、堆放。安装操作人员应采取定段、定编号负责制。
在模板工程施工过程上中,严格按照模板工程质量控制程序施工,另外对于一些质量通病制定预防措施,防患于未然,以保证模板工程的施工质量。严格执行交底制度,操作前必须有单项的施工方案和给施工队伍的书面形式的技术交底。
(1)胶合板选统一规格,面板平整光洁、防水性能好的。
(2)进场木方先压刨平直统一尺寸,并码放整齐,木方下口要垫平。
(3)模板配板后四边弹线刨平,以保证墙体、柱子、楼板阳角顺直。
(4)墙模板安装基层找平,并粘贴海绵条,模板下端与事先做好的定位基准靠紧,以保证模板位置正确和防止模板底部漏浆,在外墙继续安装模板前,要设置模板支撑垫带,并校正其平直。
(5)墙模板的对拉螺栓孔平直相对,穿插螺栓不得斜拉硬顶。内墙穿墙螺栓套硬塑料管,塑料管长度比墙厚少2~3mm。
(6)门窗洞口模板制作尺寸要求准确,校正阳角方正后加固,固定,对角用木条拉上以防止变形。
(7)支柱所设的水平撑与剪刀撑,按构造与整体稳定性布置。
4、脱模剂及模板堆放、维修
(1)木胶合板选择水性脱模剂,在安装前将脱膜剂刷上,防止过早刷上后被雨水冲洗掉。钢模板用油性脱模剂,机油:柴油=2:8。
(2)模板贮存时,其上要有遮蔽,其下垫有垫木。垫木间距要适当,避免模板变形或损伤。
(3)装卸模板时轻装轻卸,严禁抛掷,并防止碰撞,损坏模板。周转模板分类清理、堆放。
(4)拆下的模板,如发现翘曲,变形,及时进行修理。破损的板面及时进行修补。
第八节 安全、环保文明施工措施
(1)拆模时操作人员必须挂好、系好安全带。
(2)支模前必须搭好相关脚手架(见本工程脚手架方案及相关方案、相关安全操作规程等)。
(3)在拆墙模前不准将脚手架拆除,用塔吊拆时与起重工配合;拆除顶板模板前划定安全区域和安全通道,将非安全通道用钢管、安全网封闭,挂"禁止通行"安全标志,操作人员不得在此区域,必须在铺好跳板的操作架上操作。
(4)浇筑混凝土前必须检查支撑是否可靠、扣件是否松动。浇筑混凝土时必须由模板支设班组设专人看模,随时检查支撑是否变形、松动,并组织及时恢复。经常检查支设模板吊钩、斜支撑及平台连接处螺栓是否松动,发现问题及时组织处理。
(5)木工机械必须严格使用倒顺开关和专用开关箱,一次线不得超过3m,外壳接保护零线,且绝缘良好。电锯和电刨必须接用漏电保护器,锯片不得有裂纹(使用前检查,使用中随时检查);且电锯必须具备皮带防护罩、锯片防护罩、分料器和护手装置。使用木工多用机械时严禁电锯和电刨同时使用;使用木工机械严禁戴手套;长度小于50cm或厚度大于锯片半径的木料严禁使用电锯;两人操作时相互配合,不得硬拉硬拽;机械停用时断电加锁。
(6)用塔吊吊运模板时,必须由起重工指挥,严格遵守相关安全操作规程。模板安装就位前需有缆绳牵拉,防止模板旋转不善撞伤人;垂直吊运必须采取两个以上的吊点,且必须使用卡环吊运。不允许一次吊运二块模板
(7)钢模板堆放时,使模板向下倾斜30°,不得将模板堆放在施工层上,防止模板在风荷载下倾覆。
(8)大模板堆放场地要求硬化、平整、有围护,阴阳角模架设小围护架放置。安装就位后,要采取防止触电保护措施,将大模板加以串联,并同避雷网接通,防止漏电伤人。
(9)在电梯间进行模板施工作业时,必须层层搭设安全防护平台。因混凝土侧力既受温度影响,又受浇筑速度影响,因此当夏季施工温度较高时,可适当增大混凝土浇筑速度,秋冬季施工温度降低混凝土浇筑速度也要适当降低。当T=15℃时,混凝土浇筑速度不大于2m3/h。
(10)环保与文明施工
因本工程梁支架高度大于4米,根据有关文献建议,如果仅按规范计算,架体安全性仍不能得到完全保证。为此计算中还参考了《施工技术》2002(3):《扣件式钢管模板高支撑架设计和使用安全》中的部分内容。
梁段:L1。按最大截面梁进行验算。
1.模板支撑及构造参数
梁截面宽度B(m):0.35;
梁截面高度D(m):0.70
混凝土板厚度(mm):0.10;
立杆纵距(沿梁跨度方向间距)La(m):1.00;
立杆上端伸出至模板支撑点长度a(m):0.10;
脚手架步距(m):1.50;
梁支撑架搭设高度H(m):7.0;
梁两侧立柱间距(m):0.70;
承重架支设:1根承重立杆,木方支撑垂直梁截面;
立杆横向间距或排距Lb(m):1.100;
采用的钢管类型为Φ48×3.50;
扣件连接方式:双扣件,考虑扣件质量及保养情况,取扣件抗滑承载力折减系数:0.80;
模板自重(kN/m2):0.35;
钢筋自重(kN/m3):1.50;
施工均布荷载标准值(kN/m2):2.5;
新浇混凝土侧压力标准值(kN/m2):16.8;
倾倒混凝土侧压力(kN/m2):2.0;
振捣混凝土荷载标准值(kN/m2):2.0
木材品种:东北落叶松;
木材弹性模量E(N/mm2):10000.0;
木材抗弯强度设计值fm(N/mm2):17.0;
木材抗剪强度设计值fv(N/mm2):1.6;
钢材弹性模量E(N/mm2):210000.0;
钢材抗弯强度设计值fm(N/mm2):205.0;
面板弹性模量E(N/mm2):9500.0;
面板抗弯强度设计值fm(N/mm2):13.0;
梁底模板支撑的间距(mm):300.0;
面板厚度(mm):18.0;
主楞间距(mm):500;
次楞间距(mm):300;
穿梁螺栓水平间距(mm):500;
穿梁螺栓竖向间距(mm):300;
穿梁螺栓直径(mm):M12;
截面类型为圆钢管48×3.5;
次楞龙骨材料:木楞,宽度40mm,高度80mm;
二、梁模板荷载标准值计算
强度验算要考虑新浇混凝土侧压力和倾倒混凝土时产生的荷载;挠度验算只考虑新浇混凝土侧压力。
按《施工手册》,新浇混凝土作用于模板的最大侧压力,按下列公式计算,并取其中的较小值:
根据以上两个公式计算的新浇筑混凝土对模板的最大侧压力F;
分别为44.343kN/m2、16.800kN/m2,取较小值16.800kN/m2作为本工程计算荷载。
三、梁侧模板面板的计算
面板为受弯结构,需要验算其抗弯强度和刚度。强度验算要考虑新浇混凝土侧压力和倾
倒混凝土时产生的荷载;挠度验算只考虑新浇混凝土侧压力。计算的原则是按照龙骨的间
距和模板面的大小,按支撑在内楞上的三跨连续梁计算。
按以下公式计算面板跨中弯矩:
新浇混凝土侧压力设计值:q1=1.2×0.50×16.80×0.90=9.07kN/m;
倾倒混凝土侧压力设计值:q2=1.4×0.50×2.00×0.90=1.26kN/m;
q=q1+q2=9.072+1.260=10.332kN/m;
计算跨度(内楞间距):l=300.00mm;
面板的最大弯距M=0.1×10.33×300.002=9.30×104N.mm;
经计算得到,面板的受弯应力计算值:σ=9.30×104/2.70×104=3.444N/mm2;
面板的抗弯强度设计值:[f]=13.000N/mm2;
面板的受弯应力计算值σ=3.444N/mm2小于面板的抗弯强度设计值[f]=13.000N/mm2,满足要求!
面板的最大挠度计算值:ω=0.677×8.40×300.004/(100×9500.00×2.43×105)=0.200mm;
面板的最大容许挠度值:[ω]=l/250=300.000/250=1.200mm;
面板的最大挠度计算值ω=0.200mm小于面板的最大容许挠度值[ω]=1.200mm,满足要求!
四、梁侧模板内外楞的计算
内楞(木或钢)直接承受模板传递的荷载,按照均布荷载作用下的三跨连续梁计算。
本工程中,龙骨采用木楞,截面宽度40mm,截面高度80mm,截面惯性矩I和截面抵抗矩W分别为:
W=40×80×80/6=42.67cm3;
I=40×80×80×80/12=170.67cm4;
强度验算计算公式如下:
按以下公式计算内楞跨中弯矩:
其中,作用在内楞的荷载,q=(1.2×16.800×0.90+1.4×2.000×0.90)×0.300/1=6.20kN/m;
内楞计算跨度(外楞间距):l=500mm;
内楞的最大弯距:M=0.1×6.20×500.002=1.55×105N.mm;
经计算得到,内楞的最大受弯应力计算值σ=1.55×105/4.27×104=3.632N/mm2;
内楞的抗弯强度设计值:[f]=17.000N/mm2;
内楞最大受弯应力计算值σ=3.632N/mm2内楞的抗弯强度设计值小于[f]=17.000N/mm2,满足要求!
(2).内楞的挠度验算
内楞的最大挠度计算值:ω=0.677×5.04×500.004/(100×10000.00×1.71×106)=0.125mm;
内楞的最大容许挠度值:[ω]=2.000mm;
内楞的最大挠度计算值ω=0.125mm小于内楞的最大容许挠度值[ω]=2.000mm,满足要求!
外楞(木或钢)承受内楞传递的荷载,按照集中荷载作用下的三跨连续梁计算。
本工程中,外龙骨采用钢楞,截面惯性矩I和截面抵抗矩W分别为:
截面类型为圆钢管48×3.5;
外钢楞截面抵抗矩W=5.08cm3;
外钢楞截面惯性矩I=12.19cm4;
(1).外楞抗弯强度验算
最大弯矩M按下式计算:
其中,作用在外楞的荷载:P=(1.2×16.80×0.90+1.4×2.00×0.90)×0.50×0.30/2=1.55kN;
外楞计算跨度(对拉螺栓竖向间距):l=300mm;
外楞的最大弯距:M=0.175×1549.800×300.000=8.14×104N.mm
经计算得到,外楞的受弯应力计算值:σ=8.14×104/5.08×103=16.017N/mm2;
外楞的抗弯强度设计值:[f]=205.000N/mm2;
外楞的受弯应力计算值σ=16.017N/mm2小于外楞的抗弯强度设计值[f]=205.000N/mm2,满足要求!
(2).外楞的挠度验算
外楞的最大挠度计算值:ω=1.146×1.26×103×300.003/(100×210000.00×1.22×105)=0.015mm;
外楞的最大容许挠度值:[ω]=0.750mm;
外楞的最大挠度计算值ω=0.015mm小于外楞的最大容许挠度值[ω]=0.750mm,满足要求!
穿梁螺栓的直径:12mm;
穿梁螺栓有效直径:9.85mm;
穿梁螺栓有效面积:A=76mm2;
穿梁螺栓所受的最大拉力:N=16.800×0.500×0.300×2=5.040kN。
穿梁螺栓最大容许拉力值:[N]=170.000×76/1000=12.920kN;
穿梁螺栓所受的最大拉力N=5.040kN小于穿梁螺栓最大容许拉力值[N]=12.920kN,满足要求!
面板为受弯结构,需要验算其抗弯强度和挠度。计算的原则是按照模板底支撑的间距和模板面的大小,按支撑在底撑上的两跨连续梁计算。
强度验算要考虑模板结构自重荷载、新浇混凝土自重荷载、钢筋自重荷载和振捣混凝土时产生的荷载;挠度验算只考虑模板结构自重、新浇混凝土自重、钢筋自重荷载。
本算例中,面板的截面惯性矩I和截面抵抗矩W分别为:
W=1000.00×18.00×18.00/6=5.40×104mm3;
I=1000.00×18.00×18.00×18.00/12=4.86×105mm4;
按以下公式进行面板抗弯强度验算:
新浇混凝土及钢筋荷载设计值:
q1:1.2×(24.00+1.50)×1.00×0.70×0.90=19.28kN/m;
q2:1.2×0.35×1.00×0.90=0.38kN/m;
振捣混凝土时产生的荷载设计值:
q3:1.4×2.00×1.00×0.90=2.52kN/m;
q=q1+q2+q3=19.28+0.38+2.52=22.18kN/m;
跨中弯矩计算公式如下:
Mmax=0.125×22.176×0.175=0.485kN.m;
σ=0.485×106/5.40×104=8.983N/mm2;
梁底模面板计算应力σ=8.983N/mm2小于梁底模面板的抗压强度设计值[f]=13.000N/mm2,满足要求!
根据《建筑施工计算手册》刚度验算采用标准荷载,同时不考虑振动荷载作用。
最大挠度计算公式如下:
q=((24.0+1.50)×0.700+0.35)×1.00=18.20N/mm;
面板的最大允许挠度值:[ω]=175.00/250=0.700mm;
面板的最大挠度计算值:ω=0.521×18.200×175.04/(100×9500.0×4.86×105)=0.019mm;
面板的最大挠度计算值:ω=0.019mm小于面板的最大允许挠度值:[ω]=175.0/250=0.700mm,满足要求!
本工程梁底支撑采用方木。
强度及抗剪验算要考虑模板结构自重荷载、新浇混凝土自重荷载、钢筋自重荷载和振捣混凝土时产生的荷载;挠度验算只考虑模板结构自重、新浇混凝土自重、钢筋自重荷载。
(1)钢筋混凝土梁自重(kN/m):
q1=(24.000+1.500)×0.700×1.000=17.850kN/m;
(2)模板的自重线荷载(kN/m):
q2=0.350×1.000×(2×0.700+0.350)/0.350=1.750kN/m;
(3)活荷载为施工荷载标准值与振倒混凝土时产生的荷载(kN):
经计算得到,活荷载标准值P1=(2.500+2.000)×0.350×1.000=1.575kN;
均布荷载q=1.2×17.850+1.2×1.750=23.520kN/m;
集中荷载P=1.4×1.575=2.205kN;
经过计算得到从左到右各方木传递集中力[即支座力]分别为:
N1=1.612kN;
N2=7.339kN;
N3=1.612kN;
方木按照三跨连续梁计算。
本算例中,方木的截面惯性矩I和截面抵抗矩W分别为:
W=8.000×8.000×8.000/6=85.33cm3;
I=8.000×8.000×8.000×8.000/12=341.33cm4;
最大弯矩考虑为静荷载与活荷载的计算值最不利分配的弯矩和GB/T 40867-2021 统一潮流控制器技术规范.pdf,计算公式如下:
均布荷载q=7.339/1.000=7.339kN/m;
最大弯距M=0.1ql2=0.1×7.339×1.000×1.000=0.734kN.m;
T/CECS755-2020 烟草生产建筑设计防火规程及条文说明.pdf最大应力σ=M/W=0.734×106/85333.3=8.601N/mm2;
抗弯强度设计值[f]=13.0N/mm2;
方木的最大应力计算值8.601N/mm2小于方木抗弯强度设计值13.0N/mm2,满足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