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市北通现浇基础施工方案编制

普市北通现浇基础施工方案编制
VIP全站资料免积分下载
立即下载
同类资料根据编号标题搜索
文档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文件类型:.zip解压后doc
资源大小:236.54K
资源类别:施工组织设计
资源属性:
会员资源

施组设计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随机截取了部分,仅供参考,下载文档齐全完整

普市北通现浇基础施工方案编制

500千伏市北变电站工程

500千伏市北变施工项目部

发放范围:总承包项目部、建筑公司、施工项目部、施工队

第一章、工程概况………………………………………………………3

全套综合办公楼工程施工方案第二章、主要分项工程施工方案………………………………………4

一、施工流程…………………………………………………4

二、土方开挖及回填…………………………………………4

三、钢筋工程 ……………………………………………4

四、模板工程 ……………………………………………7

五、混凝土工程……………………………………………10

第三章、保证工程质量的技术措施………………………………12

第四章安全生产、文明施工………………………………………12

3.500kV设备基础

4.220kVGIS设备基础

5.主变压器及构支架基础、防火墙

主变压器基础为钢筋砼板式基础,基础底板尺寸8800×5200mm,高度1.40m,基底标高为-1.20m,共6个。

防火墙基础底标高为-1.80m,基础梁顶标高为-0.70m,条形基础,宽度3.60m,长度14.0m。

6.主变场地设备支架基础

本工程主变基础、设备基础外露部分均采用清水混凝土工艺一次浇捣成型,其中模板制作与安装的控制、对拉螺杆孔间距和位置控制、混凝土表面平整度的控制、混凝土表面边角、尤其是装饰圆线处气泡的控制、收光效果的控制及混凝土表面色杂的控制是工程质量控制中的难点。

户外GIS、HGIS设备基础予埋铁件较多,由于基础采用清水砼一次浇捣成型,予埋铁件的表面平整度,轴线和标高的控制尤为重要,如果控制不好,将严重影响电气设备的安装和基础的外观。

基础工程施工流程如下:

定位放线→土方开挖→砼垫层→弹线→模板支设→钢筋绑扎→模板支撑加固、校正,尺寸复核→埋件固定,尺寸、标高复核→隐蔽工程验收→砼浇捣→拆模、养护→基础分部工程验收→回填土。

土方开挖及回填具体施工方法详本工程《土方开挖专项施工方案》。

本工程钢筋采取场外加工成型、现场绑扎的方法,钢筋的品种、规格、数量、几何尺寸等必须严格按设计要求及符合施工验收规范规定。

直径10mm以上钢筋断料须采用机械,断料时须设限位,钢筋的长度差应≤10mm。

在混凝土结构中采用Ⅰ级钢筋时,其端头须作180度弯钩,弯钩的弯圆半径应掌握在钢筋直径的2.5~3倍;弯钩的平直长度应不小于钢筋直径的6倍。

钢筋箍筋制作成型须准确扣除主筋保护层,准确计算和掌握钢筋经弯折所产生的延伸率。箍筋的首尾迭合处应作135度弯钩,弯钩的平直长度应不小于箍筋直径的10倍且不小于100。箍筋弯折处的弯圆半径应与主筋直径相符。

本工程钢筋接头采用闪光对接焊和绑扎接头两种形式。闪光对接焊时,两根钢筋的端部应平直、端面应洁净,轴心偏位差应小于1mm。闪光对接焊接头应按规定抽样送检并取得合格结论。

制作成型的钢筋应按品种、规格的不同分别堆放整齐,并挂醒目的标牌予以标示,以防绑扎时产生差错。

主筋连接接头≥Φ16采用闪光对焊,闪光对焊施工工艺如下:

所有钢筋焊接后按现行规范规定批数进行力学性能试验。要求试验报告必须在钢筋隐蔽工程验收前提交,以确保无不合格项目进入下道工序。

⑵对焊焊接工艺:进行闪光对焊时,应随时观察电源电压的波动情况。对于闪光对焊,当电源电压下降大于5%、小于8%时,应采取提高焊接变压器级数的措施;当大于或等于8%时,不得进行焊接。

⑶本工程采用的对焊机容量为100kVA,对φ22以下钢筋可采用“连续闪光焊”;对φ25钢筋,钢筋表面较平整时,采用“预热闪光焊”;当钢筋端面不平整时,则采用“闪光—预热闪光焊”。

⑷闪光对焊时,应选择调伸长度、烧化留量、顶锻留量以及变压器级数等焊接参数。闪光—预热闪光焊时的留量应包括:一次烧化留量、预热留量、二次烧化留量、有电顶锻留量和无电顶锻留量。

⑸焊接后及时进行外观检查和力学性能试验,外观检查要求:接头处弯折不大于4°;钢筋轴线位移不大于0.1d,且不大于2mm;无横向裂纹和烧伤,焊包均匀。

1、所有基础的钢筋均应按图纸要求先翻样,再进行制作,其中锚固长度、搭接长度必须符合设计要求,节点处应特别注意钢筋的主次关系;

2、当基础有上、下层钢筋时,上层钢筋均须用马凳把钢筋撑起来,必要时电焊固定,钢筋绑扎完毕后,按规范及设计要求随即垫好砼保护层垫块;

3、500kV构架杯形基础杯口钢筋绑扎:基础底板钢筋绑扎后,垫好砼垫块,在基础底模固定后,底板钢筋四角电焊短筋固定,然后根据轴线位置绑扎杯口钢筋并临时用斜撑(钢筋)固定,待杯口内、外侧模板支设完成,轴线、标高、几何尺寸复核无误后,把杯口钢筋用电焊或绑扎方式固定在模板内侧。

4、构架基础杯口焊接网片固定:部分杯形基础杯口顶面设有钢筋焊接网片,首先把杯口外侧模板安装并固定,然后根据保护层厚度在外模板内侧钉上小方木作为卡具及垫块,放上焊接网片即可,之后安装杯口内芯模,待砼浇筑完并拆模后把小方木凿除,用水泥砂浆抹平。

5、GIS设备基础钢筋绑扎:设备基础下为整体板式基础,在板式基础底板钢筋绑扎完后,把底板钢筋按设计要求固定在模板内侧并垫好保护层,然后在底板钢筋面上根据设备基础位置放样弹线,并用红漆三角标好轴线位置,根据轴线尺寸位置绑扎设备基础钢筋,在测定标高后用电焊固定。

6、主筋采用绑扎搭接或闪光接触电焊,在同一截面内的接头不得大于受力钢筋的50%,错开距离不小于50cm。

7、所有基础钢筋绑扎完毕后,行人踩踏,浇灌砼时,派专人看管,如发现移位现象,立即调整,确保钢筋位置的准确。

3、钢筋工程质量检验标准:

a.钢筋的品种、规格及性能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和有关标准的规定。

b.钢筋表面必须清洁。带有颗粒状或片状老锈,经除锈后仍留有麻点的钢筋,严禁使用。

c.钢筋的尺寸、数量、间距、锚固长度、接头设置,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的规定。

a.绑扎钢筋的缺扣、松扣数量不超过绑扣总数的10%,且不应集中。

b.弯钩的朝向应正确。绑扎接头应符合施工规范的规定,搭接长度均不小于规定值。

c.用I级钢筋制作的箍筋,其数量符合设计要求,弯钩的角度和平直长度应符合施工规范的规定。

d.对焊接头无横向裂纹和烧伤,焊包均匀。接头处弯折不大于4°,接头处钢筋轴线位移不得大于0.1d,且不大于2mm。

e.电弧焊接头焊缝表面平整,无凹陷、焊瘤,接头处无裂纹、气孔、焊渣及咬边。(3)允许偏差项目见下表。

作为本工程的亮点,所有屋外外露地面的设备基础、构支架保护帽、路灯基础等均采用清水混凝土工艺,并在棱角处设R20装饰圆线。

所有户外清水混凝土模板采用18mm厚双面覆膜建筑胶合板作为模板,采用100×50方木作为背扛,Ф48mm×3.5mm钢管作围护和斜撑,视基础大小,必要时釆用φ12对拉螺杆固定,棱角装饰圆线线条采用塑料线条。

对于户外路灯等小基础,采用定型制模,工厂化加工。

R20塑料线条制作要求如下图所示:

1、为取得较好混凝土的质量效果,加强对模板的施工管理尤为重要,安装模板时应严格按模板组装图进行,对号入座,定点使用。

2、装饰圆线线条采用塑料线条,在模板上平面安装,线条安装必须保证顺利、牢固。接缝高低、水平度均须控制在1mm内。

3、模板垂直度用线锤控制,标高用水准仪控制,轴线位置用全站仪或经纬仪控制,严格将误差控制在创优范围之内。

4、模板支安装前先在基础垫层上弹出边线,复核无误后按照边线支立已钉好背扛方木的四面模板,拼缝处采用海面条进行密封,模板拼缝处保证模板拼缝无高低,拆模后没有模板拼缝。

5、通过主龙骨利用斜撑作为支撑系统,在纵横两道主龙骨通过扣件连接好后,保证支撑钢管不走位、错位。上紧对拉螺杆后再次仔细检查轴线位置及表面平整度。

6、模板支设要保证工程结构形状、尺寸和相互间位置的准确性,具有足够的强度、刚度、稳定性,模板接缝严密、不得漏浆。

7、设备基础上预埋铁的轴线位置、标高及平整度将影响到设备安装的精度,如何控制好预埋铁的轴线位置、标高和平整度将是关键。

在安装预埋铁时,须充分利用支设好的模板及支撑糸统,一般情况下,待模板轴线、标高及几何尺寸复核无误,支撑糸统完全牢固后再安装预埋铁板,当然,对于较大埋件可预先放置在模板内侧,然后利用模板及支撑系统,首先把基础钢筋电焊并牢固固定,使其不产生上浮、下沉或左右、前后位移,最后把埋件电焊固定在基础钢筋上,当基础钢筋规格较小时,须用较大直径钢筋做成支架糸统再电焊固定,必要时,可利用基础顶部钢管拉杆或另加木方固定埋件,具体要求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定。

8、浇筑用的平桥不能架设在模板上,浇筑工人也不能站在模板上振捣混凝土,浇筑过程中设专人观测模板、埋件的轴线位置、标高及平整度,发现走位立即进行调整。浇筑完毕后再次观测复核。

3、模板工程质量控制标准

模板工程质量控制项目表

应根据工程结构形式、荷载大小、地基土类别、施工设备和材料供应等条件进行设计。模板及其支架应具有足够的承载能力、刚度和稳定性,能可靠地承受浇筑混凝土的重量、侧压力以及施工荷载

不得沾污钢筋和混凝土接槎处

(1)模板的接缝不应漏浆,木模板应浇水湿润,但模板内不应有积水;

(2)模板与混凝土的接触面应清理干净并涂刷隔离剂;

(3)模板内的杂物应清理干净;

应符合标准中附录B的规定

1)、当土方开挖后,请建设、监理、设计进行基槽验收,合格后进行砼垫层施工。

2)、基础垫层拟采用商品砼,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15。

3)、为控制基础垫层的标高,每平方米内设一竹桩,顶和垫层标高平。

4)、在基础垫层施工时,应采取排水措施,使基坑保持无积水状态。

2)、振捣是保证砼密实的根本,每个作业面应配备2~3只插入式振捣器,振动方法应先自上而下,而再顺斜面自下而上,每一振点的振捣延续时间为15~20秒,振动器振动延续时间以振至砼沉实和表面露浆为止,振动间距不宜大于作用半径的1.5倍,深度应插入下层砼5cm,应快插慢提,并且不应该通过振捣钢筋、模板来促使砼的振实。在浇灌振捣过程中,要经常检查保护层垫块是否有脱落和损坏,以保证钢筋位置正确,避免露筋。

3)、砼浇捣应连续进行,如必须间歇时,间歇最长时间应不超过砼的初凝时间。(一般不应超过2小时)。在已硬化的砼表面上继续浇捣砼前,应清除水泥薄膜和表面上的浮松石子或软弱砼层,对老砼面加以凿毛,并加以充分湿润和冲洗干净,残留在砼表面的积水应予以清除。在浇捣前,水平施工缝宜先铺与砼内成分相同的砂浆一层,浇捣时施工缝应细致捣实,使其紧密结合。

4)、混凝土第一次浇筑后,再隔20分钟左右进行第二次复振,确保装饰圆线处的气泡全部消散后再进行收光。

振捣完毕后用刮尺刮平,再用木抹子和铁板压平、压实,并采用水平仪进行抄平,混凝土表面误差控制在2mm内。

5)、混凝土养护和保护:拆模板之前对混凝土充分洒水进行养护,待拆模后,在混凝土表面再洒一道水,然后用无纺布覆盖,边角接茬部位要严密并压实,养护时间不少于7天,基础边角制作木框护角,待设备安装完毕后拆除。

3、混凝土工程质量控制标准

现浇混凝土结构外观及尺寸偏差质量控制项目表

不应有严重缺陷。对已经出现的严重缺陷,应由施工单位提出技术处理方案,并经监理(建设)、设计单位认可后进行处理,对经处理的部位,应重新检查验收。

不应有影响结构性能和使用功能的尺寸偏差。对超过尺寸允许偏差且影响结构性能和安装、使用功能的部位,应由施工单位提出技术处理方案,并经监理(建设)、设计单位认可后进行处理。对经处理的部位,应重新检查验收

不宜有一般缺陷。对已经出现的一般缺陷,应由施工单位按技术处理方案进行处理,并重新检查验收

预留洞中心位移(mm)

第三章保证工程质量的技术措施

本工程创国家优质工程,施工期间必须加强技术管理,做好各分部分项工程技术交底。各分部分项工程施工必须按经审批过的施工方案(作业指导书)作业。

坚持对各道工序的施工质量执行“三级验收制度”。各道工序施工必须严格执行国家和浙江省颁布的现行施工验收规范和质量标准。

做好各道工序间的隐蔽工程验收,凡经验收项目划分表圈定的见证分项,均应经现场监理检验签证后方可进入下道工序施工。

认真做好原材料、成品的检验及复试工作。工程所用的原材料、成品必须具有产品质量证明文件,文件应具备可追溯、跟踪条件。材料、成品的复试报告须正确、齐全、有效。未经复试或复试结论没出来之前不得使用该批材料,不合格的材料、制品严禁使用于工程上。

商品混凝土应作好进场的级配检验和混凝土坍落度的检测,其各项指标必须符合规范中的相关标准。

严格按设计施工图施工,根据设计施工图有关基准,用经过检测合格的测量器具准确控制所有轴线、标高、几何尺寸DB15/T 1178-2017 高速公路服务设施设置规范.pdf,以确保满足设计要求。

第四章安全生产、文明施工

施工前做好安全生产技术交底工作,并形成记录。

工地安全制度齐全,严格执行公司安全生产管理标准及安全工作规程的有关条款。

施工人员进入现场必须严格遵守“施工现场安全生产六大纪律”。

基坑开挖应严格掌握边坡坡度,开挖成形基坑(槽)上口周边应布设安全围护栏杆,栏杆应涂刷醒目的红、白油漆。为保证基坑边坡的稳定,离基坑边缘5m范围内不得堆土及行驶车辆。

严禁在挖机挖斗旋转半径内进行各种辅助工作,清除挖斗内的泥土时,应在挖机停止运行及司机许可下方可进行。

施工用电标准化。使用标准配电盘、配电箱松坪沟施工组织设计,做到“一机一闸一保护”;施工用电线路必须架空,线路应有良好的接地保护以及防雷、防漏电保护装置。漏电动作必须符合30mA/0.1s或15mA/0.1s规定。电气、线路必须定专业电工经常巡视检查,确保施工用电安全。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