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组设计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随机截取了部分,仅供参考,下载文档齐全完整
装修工程消防设施改造施工方案重庆市房地交易市场装修工程消防设施改造工程
4.1消防报警及联控工程
4.3自动喷淋/消火栓工程/送排风工程
4.4CO2气体灭火工程
泵的操作原理、构造、分类及选型介绍,精华总结101页PDF.pdf4.5七氟丙烷灭火工程
4.7原有消防喷淋系统局部拆除安装
5.施工协调及配合管理
6.1工程施工进度计划
6.2工程施工进度保证措施
6.3主要材料供应计划
6.4工程施工机具设备计划
7.1工程质量目标细化
7.2工程质量保证组织机构
7.3工程质量控制点设置
7.4工程质量检测控制
7.5工程质量不合格品的处理
7.6工程质量通病防止措施
7.7工程质量施工过程控制措施
8.工程安全文明施工保证措施
8.1工程安全文明施工方针
工程施工进度计划横道线
1.1施工图投标书及相关技术资料。
1.2国家和地方有关的法律、法规。
1.3采用的标图和技术标准、规范、规程。
《建筑给水排水及采暖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42-2002
《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303-2002
《通风与空调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0243-2002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66-96
《气体灭火系统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3-97
《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1-96
《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97
《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GBJ59-99
《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GBJ46-88
《室内管线安装》D(三)合订本
《火灾报警及消防控制》96SX501
《住宅智能化电气设计施工图集》96SX501
《智能建筑弱电工程设计施工图集》97X700
《室内消火栓安全》97S202
《管道支架及吊架》S161
《暖通空调标准图集全订本》T1,T3,T6,T9
《风管支吊架》T616
1.3.3质量评定标准:
1.5公司《质量体系文件》
2.1本工程为室内二次装修工程,但室内原消防、喷淋系统全部安装到位。由于房间使用功能的改变,所以原消防、喷淋系统需局部改动,且有的房间需增设消防系统。
具体主要内容:a、第三层档案库房专业灭火系统安装、调试;a、第四层计算机中心机房专业灭火系统安装、调试;C、第三、第四层消防、喷淋系统局部改动;d、中山三路161号第十四层档案库房消防系统的拆除及处理1301气体瓶(10组)。
2.2.1火灾报警及消防联动控制
2.2.2应急照明:更改功能后的疏散通道和公式场增设应急照明灯具。
2.2.3消防系统:原有的消火栓管道及消火栓(箱)、喷淋管道及喷头、电梯前室及消防楼梯的正压送风系统等在三、四楼局部调整。消火栓管产采用钢管焊接,喷淋管道采用镀锌钢管,风管采用无机不燃玻璃钢。
2.2.4第三层档案为增设CO2灭火系统,本设计采用全淹没灭火系统的灭火方式,灭火系统的控制方式为自动、手动及应急启动三种控制方式。管道采用内外镀锌无缝钢管,大于80mm者,采用法兰连接;不大于80mm者,采用丝接。
由于该工程是一个完善旧楼的工程,所以施工前,首先要了解该工程全貌,并将现施工图和现场仔细对照,以免拆除或新安装时发生错误,造成浪费,加大成本。
3.1.1参与本工程建设的所有管理人员要求思想、业务素质过硬,全部持证上岗。并保持相对稳定,以利施工技术管理的专业性、连续性和一致性。
3.1.2施工组织机构图:(详后)
3.2工程施工目标管理
3.2.1工程质量保证措施
技术措施是工程质量的保证,在施工中必须认真贯彻施工组织设计,严格按国家现行施工验收规范施工,严格按国家《建筑安装工程质量检验评定统一标准》进行质量检查,工程做到一次验收合格,竣工资料中间过程严格按有关规定制做并与工程同步。
落实以项目经理为首的施工管理组织,项目设专质检员,以确保工程质量。
施工前作好施工方案交底、图纸交底等工作,使现场负责人、工长、班组及质检员等明确方案、技术要求,做到正确指导、认真操作,加强监督,确保质量。
3.2.2工期目标:若我公司中标,在接到中标通知后4h内入场,主要设备、材料报价48h内报业主审批,接业主材料报价审批后25是内工程完工。
3.2.3安全保证措施
坚持使用“三宝”,加强现场用电管理,杜绝死亡及重大事故,轻伤率控制在3‰以内,搞好劳动保护工作。争创文明施工标准化现场。
严格执行《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中有关工程质量保修的规定,在国家规定的保修期(2年)内,随叫随到,保修期外,凡因我方施工质量造成的,接通知后8h内赶到现场,我司已配置专业回访保修人员和专用车辆,随时为业主排忧解难。
4.1火灾自动报警联动工程
施工准备→材料入场检验→线盒定位安装→管路连接→管路固定
4.1.1镀锌钢管安装
4.1.1.1该工程的电气配管为吊顶内敷设,吊顶内的钢管支/吊架采用扁钢制作,用膨胀栓固定,要求管路安装应横平坚直、排列整齐、固定牢固、固定点间距均匀。钢管连接方式采用螺纹连接,钢管间、钢管与钢盒间采用专用接地卡固定跨接接地线,严禁采用熔焊跨接接地,整个管路不少于2处与接地干线连接。
4.1.2火灾探测器安装
4.1.2.1探测器至墙壁、梁边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0.5m。探测器周围0.5m内,不应有遮拦物。
4.1.2.2探测器的底座安装应牢靠。外露式底座必须固定在预埋好的接线盒上;嵌入式底座必须用安装条辅助固定。导线剥头长度应适当,导线剥头应焊接焊片,通过焊片接于探测器底座接线端子上。焊接时不能使用带腐蚀性的助焊剂。如直接将导线剥头接于底座接线端子,导线剥头应烫锡后接线,接线应牢固。
4.1.2.3探测器的“+”线应为红色线,“-”线应为兰色线,其它线色应用不同颜色区分。同一工程相同的导线颜色应一致。
4.1.2.4每安装完一只底座就应立即在施工平面图上正确登记编码号,并确认与同一探测回路中的其它探测点不重号。
4.1.2.5探测器在即将调试时方可安装,在安装前应妥善保管,并应采取防尘、防潮、防腐蚀措施。
4.1.3手动火灾报警按扭、消火栓按扭安装
手动火灾报警按扭的外接导线,应留有不小于10cm的余量,且在其端部应有明显标志。手动火灾报警按扭的安装位置应醒目并便于操作。每安装完一只手动火灾报警按扭就应立即在施工平面图上正确登记编码号,并确认与同一总线回路中其它控制点不重号。
4.1.4监视/控制模块的外接导线应留有不小于10cm的余量,且在其端部应有明显标志。每安装完一只模块(箱)就应立即在施工平面图上正确登记编码号。
4.1.5布线及器具接线
4.1.5.1不同系统、不同电压等级、不同电流类别的线路,禁止穿在同一管内。在报警系统中,探测器回路信号线、控制器间的通信线、电源线应分别穿管敷设;联动系统中的联动信号线、通信线及工作电源线也应分管敷设。
4.1.5.2火灾探测器的传输线路应选择不同颜色的绝缘导线,同一工程中相同线别的导线颜色应一致,接线端子应有标号。
4.1.5.3穿线前,用压缩空气吹扫管内杂物,并安上管护口保护。
4.1.5.4导线在管内不应有接头或扭线。导线的接头应在接线盒内焊接或用端子连接。
4.1.5.5穿线和接线结束,应用500V摇表检查线路绝缘并严格记录。线对线、线对地绝缘电阻不得小于20 兆欧姆。
4.1.6.1火灾自动报警系统通电后,应按现行国家标准《火灾报警通用控制器技术条件》的有关要求对报警控制器进行下列功能检查:
电源自动转换和备用电源的自动充电功能;
备用电源的欠压和过压报警功能。
4.1.6.2调试前按设计要求查验,设备规程、型号、备品、备件等。按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施工及验收的规范要求检查系统的施工质量。对属于施工中出现的问题,应会同有关单位协商解决,并有文字记录。
4.1.6.3检查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主电源和备用电源,其容量应分别符合现行有关国家标准的要求,在备用电源连续充放电3次后,主电源和备用电源应能自动转换。
4.1.6.4应采用专用的检查仪器对探测器逐个进行试验,其动作应准确无误。
4.1.6.5应逐个检测手动报警按钮(消火栓按扭),其动作应准确无误。
4.1.6.6应逐个检测火灾警报装置,其动作应准确无误;且其分贝数应符合设计和规范的要求。
4.1.6.7应分别用主电源和备用电源供电,检查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各项控制功能和联动功能。
4.1.6.8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应在连续运行120h无故障后,按规范填写调试报告。
4.2.1.1导线连接采用安全型压接帽压接或搪锡焊接,并确保牢固、密实和检修方便。接线过程中及时做好绝缘电阻的测试。
4.2.1.2导线必须按相分色,不得混用,L1相用黄色,L2相用绿色,L3相用红色,中性线N用浅兰色。保护地线(PE线)彩和黄绿相间的双色线。
4.2.1.3灯具安装:要求横平坚直,应急效果良好。
4.3自动喷淋/消火栓系统/送排风系统
由于这三部分为局部整改,故施工方案略
4.4.1工艺流程:施工准备→放线测量→支架制作安装→主干管安装→管网安装→管网冲洗、试压→喷头安装→配合设备测试与调试→管道系统试运行与调整
4.4.1.1根据设计和施工方案,施工长向施工班组进行交底,明确施工部位、施工内容和相关事项。
4.4.2.1管道支架制作与安装
支架的下料一般采用砂轮切割机进行,当边长大于50mm的型钢则用气割,且应将切割中产生的氧化铁及飞刺清除干净。
吊杆、管卡等部件的螺纹采用圆板牙反丝。
占焊成型的支、吊架经检查无误后焊接成型,然后除锈、刷底漆一遍。
两喷头间的管段设置的吊架均不少为1个;当喷头间的距离小过1.8m时,可以隔段设置吊架,但吊架间的距离不大过3.6m。
4.4.2.2丝接管道预制安装
此部位管道的预制,按施工平、剖面图,效果图,系统图,并至现场实测大小,标注在系统图中,从而确保管道预制的准确性。管道预制前,先进行清理,用干净的布球在管内沿一个方向拖擦,直至管内表面无污垢为止。管道的套丝长度按规范进行,其质量要求加工管子螺纹密封面应完整、光滑,断扣和扣数不得大于全丝的10%。
螺纹连接时,密封材料应均匀地附着在管道的螺纹部份,拧紧螺纹时,密封材料不得挤入管内,注意安装螺纹零件时,应按旋紧方向一次装好,不得倒回,管道连接后应将外部清理干净,并对螺纹部分进行防腐。4.4.2.3钢管焊接
管道焊缝位置:直管段两环间距不小于100㎜,且不小于管外径;焊缝距弯管点不小于100㎜,且不小于管外径;环焊缝距支架净距应大于50㎜,焊缝距支管开口处距离不得小于50㎜,焊缝未经试压合格后,不得进行防腐和保温处理。
焊缝根部的缺口视焊情况而定,应采用透焊的方法,焊缝处理后应采取保护措施,焊条材质应与管材保管保持一致,管道附件在焊接时就在有最大限度的保护。
管道点焊应在焊工的操作下进行,点焊应有足够的数量,每个焊点最大2㎜,氧化物和熔渣必须在点焊后清除。管路上的附件在焊接前应采取保护措施。
管口坡口加工宜采用机械方法,并使用手工对坡口10㎜以上的范围清理,清除表面的油、漆、锈、毛刺等污物。
壁厚不够3㎜的采用I型对接形式,壁厚3㎜以上的采用V型坡口形式。管道组对的,点焊长度一般为10-15㎜,高度为2-3㎜,管口组对错边不得大于1.5㎜。
焊前组对时管道应尽量避免强行组对,以免造成应力,管道边缘(即环状)应平直,如有错位,应小于壁厚10%,且不超过1㎜,并均匀分部管道的四周上。
组对前要把管口进行清净处理,不准使用碳钢钢丝刷,以免日后出现锈渍,应使用不锈钢钢丝刷。
4.4.3.1喷头的安装位置、标高、以及喷头之间的距离必须符合图纸的要求和规范的规定。
4.4.3.2喷头安装在管网气密性试验合格、试压合格后。
4.4.3.3当宽度大过1.2m的梁、通风管、排管、桥架等水平障碍的下方要增设喷头。
4.4.3.4当喷头在不到顶的隔断时,喷头与隔断的水平距离和最小垂直距离要求符合下表的要求:
4.4.4管道系统气密试
4.4.4.1管道系统施工完毕,并符合设计要求和管道安装施工有关规定,支、吊架安装正确。牢固可靠,在补涂漆且具备试验条件后,才能进行管道压力试验。试验时、应将不能参与试验的系统、设备、仪表及管道附件等回以隔离,加置盲板的部位应有明显的标记和记录。万事具备后,用专用的试压器具慢慢向管道内冲入压缩空气并加压,待压力达到2.75MP,停止加压,并关断气源,3min内压力降不超过试验压力的10%,且涂刷肥皂水检验防止护区外的管道连接处,无气泡产生,方为合格。
4.4.4.2管网气密试验合格后,即可进行吹扫。用0.5-0.7MP的压缩空气以不小于20m/s的速度,向管内吹扫,并保证管道末端气体流速不小于20m/s,用白布檫试管道出口,直至无铁锈、尘土、及其全赃手,方为合格。
管道外表面应涂红色油漆,宽度一致,间距均匀;在保护区附近,设置警告牌,医生警告牌上写明:在报警或释放C02时,应立即撤离该区域,在彻底通风前,不得进入该区域。
4.5七氟丙烷灭火系统
该工程所使用的七氟丙烷灭火系统为柜式无管网多,所以在安装时,应注意喷头要贴近防护区顶面,距顶面的最大距离不得大于0.5m
由于该工程主体、外装饰已全面完工,要在三楼安装WLDY-6000A型C02灭火装置,本方案考虑在三楼拆除J/9-10轴出外墙,并在此外墙外,搭设长7m、宽3m、高与三楼底板平齐的满堂脚手架,在脚手架上铺上导轨,在三楼的H/9(10)轴上个按1个5t的电动葫芦,设备运到时,采用汽车吊(10t)至脚手架上,用电动葫芦沿导轨拉至室内,再铺以人工运至设备间并安装到位。然后将J/910轴外墙按原貌恢复,拆除脚手架。
4.7原有实手检查及拆除
4.7.1在熟悉图纸的基础上,按要求,对原有的实手进行现场的查看,对于需要拆除的实手按照要求妥善拆除,并集中堆放。(1301气瓶组的拆除方案详后)
4.7.2卤代烷1301灭火气瓶拆除
由于卤代烷1301灭火剂对大气臭氧层存在破坏作用,根据国家公安部消防局及国际环保组织的有关规定,结合本工程的实际情况,为了合理、安全对该系统进行拆除工作,地制定以下拆除方案:
4.7.2.1系统设备部分
设备部分为该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灭火剂钢瓶、启动瓶组均装有高压易释有害气体,拆除时必须具务专业的施工技术,拆除时下列程序进行:
1.切断控制线路及电源线路;
2.松开连接螺栓(启动管路纳子、瓶组启动纳子、高压软管连接螺栓、药剂瓶组定位螺栓);
3.检查各接口的连接状况,确认其紧固性(药剂瓶安全阀、压力表接头、瓶头阀压块及活动部位、启动瓶组压力表接头、启动瓶阀活动部位等),必要时作密封处理;
4.从机架药剂瓶组(瓶组放置时轻放,严禁剧烈碰撞);
5.注意事项;启动瓶组拆除后不能进行二次使用(按国家有关规定,1301灭火剂指定回收,其瓶组应经专业处理后定点封存,不得进行二次使用),拆除过程中必须使用专门工具。
4.7.2.2管网部分
拆除管网系统应从设备间或喷头开始顺序进行(包括集流管、主管道、支管道、管道附件、喷头等),拆除过程中必须使用管钳、扳手等专门工具;型号偏大的管道,应使用吊具配合进行,以免发生意外。
注意事项:严禁在除作业时违章使用电焊、气割等工具,避免发生意外。
各职能部门之间、各专业工种之间、各阶段施工面之间。
完善管理制度,制定各种措施,分清职责范围,定期召开工作会议
劳动力、机具、工具、设备、材料的供应保障,公司对现场的支持与配合。
由公司全面负责协调配合
履行工程合同时出现的问题
严格履行合同,当出现问题及时主动与业主协调解决。
工程开工准备、施工过程中的三大控制、两个管理以及质量检查、收尾试车、交工验收、水电供应等
积极请示汇报,并通过现场办公会进行协调解决,主动与监理方搞好现场综合管理。
读图提疑、设计交底、施工措施、施工方法、设计变更、材料代用、技术核定等。
严格按图施工,严格工作程序,共同把好质量关。设计变更、材料代用、技术核定按规定办理。
剔槽打洞、交叉作业、基础验收等
密切配合土建等单位搞好孔洞修补和基础交验工作,合理进行交叉作业,协调解决工作面的矛盾。
5.2尊重业主,服从监理
5.2.1严格执照施工合同约定的质量标准及工期要求及监理审核批准的“施工组织设计”组织施工和管理。
5.2.2服从监理的指挥与协调,积极配合业主完成现场定位放线工作。
5.2.3施工中需设计更改,必须先征得业主监理同意,再报设计院认定。
5.2.4主要设备和材料,必须经业主监理看样认定,方可采购。所有进入现场使用的材料、设备,均主动向监理工程师提交产品合格证或质保书,并具有消防备案资质,经监理验收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
5.2.5严格执行“上道式序不合格,下道工序不施工”的准则。为使监理工程师能顺利开展工作,对可能出现的工作意见不一的情况,遵循“行执行监理工程师的指导意见后以磋商统一”的原则,在现场质量管理工作中,必须维护监理工程师的权威性。
6.工程施工进度计划及保证
6.1工程施工进度计划及保证
6.1.1根据工程设计图纸、设计文件;安装工程实手工程量;国家有前劳动定额;我司以前承担类似工程施工所积累的经验四个方面的实际情况,经我司有关人员慎重研究、推算、讼证,作出科学的施工进度安排。(施工进度计划附后)
6.2工程进度保证措施
6.2.1现场配置有线及无线通讯联络系统,加强信息反馈。采用微机编制作业计划、统计、财务报表等各种管理资料,减少周转时间。
6.2.2思想工作与经济责任相结合,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因素,广泛发动职工为该工作献计献策,以期提高效率,提高工效,保证工作质量。
6.2.3加强施工计划管理工作,保证劳动力、机具、工具、设备、材料供应的及时性,减少浪费和窝工现象,提高工时利用率。
6.2.4合理安排劳动力,做到人尽其能,工尽其时。在安排任务充考虑技术状况,长、劳动态度等因素,避免或减少因安排不当而产生的窝工现象或者任务能力不均衡引起的低效现象,努力提高过去生产率。
6.2.5积极与业主协调,使设备、材料的供应能满足施工进度要求。6.2.6充分利用我司机械设备的优势,尽量采用机械化工作业,加大机械化施工力度,提高工作效率,缩短工期。
6.3主要材料供应计划
6.3.1材料、设备的供应应分期分批进行,分期分批进行应以满足安装工程施工进度计划为前提。
6.3.2施工前,对施工所需的材料、设备应根据施工进度作出有序供应计划,以免造成资金积压而影响均衡连续施工。
6.3.3大宗型材料统一由公司采购,按计划送至施工现场。
6.3.4小型、零星材料以及施工急需材料由现场材设负责人采购。
6.3.5对于甲供材料和设备,施工前由安装单位提供这些材料、设备的进场时间表,由甲采购后按时送至施工现场。
6.3.6现场所有的材料、设备均由材设负责人统一调配,集中管理,以防出现材料流失和浪费的现象发生。
6.4工程施工机具及设备计划
6.4.1施工主要机械设备计划
拟投入的主要施工机械设备表
GB/T 51413-2020 有色金属工业余热利用设计标准(完整正版、清晰无水印)6.4.3施工仪器及检测设备计划
施工仪器及检测设备计划
DT930F41/2位
6.5劳动力计划(高峰期)
7.1.1管道安装分部一次交验合格率100%,优良率50%,且全部电气元件单体、回路调校一次合格。
7.2工程质量保证组织机构
为确保工程质量等级和质量目标能按计划实现,我司拟定建立健全并完善工程质量保证组织机构。在贯彻执行ISO9001标准的同时,按程序文件要求推动质量保证体系组织机构正常、有效地运行。(工程施工质量控制环节图附后)。
SY/T 4218-2018 石油天然气建设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油气输送管道跨越工程7.3工程质量控制点设置
在本工程的施工过程中,我们将把以下的分部分项确定为质量控制点,加以重点控制,以关键点带动整个面,以关键分项带动整个分部的工程质量达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