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阡县中等职业学校整体搬迁工程落地式外脚手架施工方案

石阡县中等职业学校整体搬迁工程落地式外脚手架施工方案
VIP全站资料免积分下载
立即下载
同类资料根据编号标题搜索
文档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文件类型:.zip解压后doc
资源大小:9.76M
资源类别:施工组织设计
资源属性:
会员资源

施组设计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随机截取了部分,仅供参考,下载文档齐全完整

石阡县中等职业学校整体搬迁工程落地式外脚手架施工方案

4.2材料准备及要求 9

4.3主要机具设备 10

5.1平立面布置及构造要求 11

DB3307/T 86-2018标准下载6.3脚手架搭设要求 17

6.4脚手架使用和维护要求 19

6.5脚手架拆除 19

6.6脚手架安全管理 19

9后浇带处理方案 22

10、附件:计算书 24

扣件式脚手架计算书 24

钢管落地卸料平台计算书 42

1.7石阡县中等职业学校整体搬迁工程地质勘察报告

1.8本工程施工图、施工组织设计。

石阡县中等职业学校整体搬迁工程

石阡县汤山镇龙泉村水井湾北面台上村民组

广东工业大学建筑设计院

贵州省地质勘察院、铜仁市建筑勘察设计院

广东海陆工程项目管理有限公司

石阡县中等职业学校整体搬迁工程

包括建筑、结构、电气、给排水、设施等专业及红线范围内的总平面图。

地下室为二级,地下室混凝土的设计抗渗等级为P8级;屋面为二级。

有地下室防水等级为一级,抗渗等级为P8,地下室建筑防水材料为4厚SBS改性沥青卷材防水层。

墙体采用(部分灰砂砖)蒸压加气砼砌块砌体,墙体厚200。

铺耐磨防滑砖,聚合物水泥砂浆擦缝

木门及防火门;铝合金门窗

喷塑面玻璃幕墙(二次深化设计)

地上1~6层;地下0~1层。

食堂6度,实训楼和行政综合楼7度

二级(地上)/一级(地下)

行政楼、食堂B类、实训楼C类

W0=0.30KN/㎡

本工程采用人工挖灌注桩基础,基础持力层为粘土层,地基土承载力特征值食堂及生活附属用房和行政综合楼fak=1700kPa、实训楼fak=3400kPa、开挖达到设计深度但未达到持力层时,继续开挖至持力层。

该工程场地在305国道边设置施工大门,作为施工进出口,场内将按平面布置对现场临时道路及材料堆场进行硬化处理,施工用水、用电由建设单位引进施工现场,施工时从现场指定地点接入。

根据现场实际情况,现场需搭设外脚手架,落地卸料平台,安全通道。其搭设工艺基本相同,仅搭设参数不一样,故分别进行力学计算,搭设方式与流程不再分述。

脚手架搭设高度H(m)

脚手架沿纵向搭设长度L(m)

立杆纵距或跨距la(m)

横向水平杆计算外伸长度a1(m)

内立杆离建筑物距离a(m)

平台水平支撑钢管布置图

上下防护层间距h1(mm)

斜撑与立杆连接点到地面的距离h2(mm)

水平钢管间距a(mm)

横向斜撑与顶层防护层连接点到立杆的距离l1(mm)

准备工作→砼垫层→放线定位→铺设垫板、安底座→立第一根立杆→安装扫地杆→安装第二步水平杆→安装第三步、第四步……水平杆,接长立杆,与安装水平杆交替上升。过程中设置连墙杆、剪刀撑和安全网→在操作层铺设脚手板,设置栏杆

设置警戒区域→拆除顶层安全网、水平杆、立杆→由顶到底依次拆除水平杆,拆除立杆,与拆除水平杆交替下降。过程中随层拆除连墙杆、剪刀撑、安全网和脚手板→构配件及时转运

4.1.1熟悉施工图纸,掌握工程结构特点。

4.1.2施工前由技术负责人组织专职安全员、主管工长对班组进行技术交底,详细讲述施工方案设计的重点和难点,着重阐述施工操作要点和安全注意事项,交底双方应履行签字手续。

4.1.3参与脚手架搭设和拆除的操作人员,必须取得《特种作业操作证》。

4.2.3进入工地现场的钢管及扣件材料必须有材质证明书,弯曲变形的钢管应进行调直,严重锈蚀的钢管不得使用。

4.2.4脚手板采用竹串片,挡脚板采用20cm宽木板。

4.2.5安全网采用符合要求的密目安全网,并按有关要求送检,检验必须合格。

扳手、卷尺、安全帽、安全带、防滑鞋、工具袋、经纬仪等。

4.4.1夯实基础(内外脚手架、卸料平台、安全通道等),在夯实的土层上浇筑100厚C15砼垫层,宽度比脚手架外边宽出150,确保基础达到设计地耐力要求,并由项目技术负责人组织有关人员验收。

4.4.2平整场地,做好排水处理,确保基础不积水。

4.4.3清除搭设范围内的障碍物和杂物。

5.1平立面布置及构造要求

双排脚手架,搭设高度根据各楼高度,在屋面高度另+1.5m,总高度约25m左右,立杆采用单立管。搭设尺寸为:立杆横距0.95m,立杆纵距1.5m,内立杆距外墙0.25m,脚手架步距1.8m,连墙件采用2步3跨,竖向间距3.60m,水平间距3.0m。施工均布荷载为3.0kN/m2,同时施工1层,脚手板共铺设2层。

立杆在地下室顶板上搭设。

5.1.3底座和扫地杆

5.1.3.1每根立杆底部设置底座或垫板。

5.1.3.2脚手架必须设置纵、横向扫地杆,纵向扫地杆应采用直角扣件固定在距底座上皮不大于200mm处的立杆上。横向扫地杆亦应采用直角扣件固定在紧靠纵向扫地杆下方的立杆上。当立杆基础不在同一高度上时必须将高处的纵向扫地杆向低处延长两跨与立杆固定,高低差不应大于1m。靠边坡上方的立杆轴线到边坡的距离不应小于500mm。在离基础面以上20cm处,应设置纵横向扫地杆。

5.1.4水平杆和脚手板

5.1.4.1纵向水平杆设置在立杆内侧,其长度不小于3跨。

5.1.4.2纵向水平杆接长采用对接扣件,相邻两根纵向水平杆接头不应设置在同步或同跨内,接头在水平方向错开距离不小于500mm。各接头中心距主接点的距离不大于纵距的1/3。

5.1.4.3当采用钢脚手板、竹串片脚手板、木脚手板时,纵向水平杆采用直角扣件固定在立杆上,横向水平杆采用直角扣件固定在纵向水平杆上。当采用主笆脚手板时,纵向水平杆采用直角扣件固定在横向水平杆上(应等间距设置,间距小于400),横向水平杆采用直角扣件固定在立杆上。

5.1.4.4主节点处必须设置一根横向水平杆,用直角扣件扣接且严禁拆除。主节点处两个直角扣件的中心距不应大于150mm。在双排脚手架中,靠墙一端的外伸长度不应大于0.4L且不应大于50cm。

5.1.4.5脚手板应设置在三根横向水平杆上。当脚手板长度小于2m时,可采用两根横向水平杆支承。但应将脚手板两端与其可靠固定,严防倾翻。此三种脚手板的铺设可采用对接平铺,亦可采用搭接铺设。脚手板对接平铺时,接头处必须设两根横向水平杆,脚手板外伸长应取130~150mm,两块脚手板外伸长度的和不应大于300mm(图5.1.4.5a)。脚手板搭接铺设时接头必须支在横向水平杆上,搭接长度应大于200mm,其伸出横向水平杆的长度不应小于100mm(图5.1.4.5b)。

图5.1.4.5a脚手板对接图5.1.4.5b脚手板搭接

5.1.5.2立杆接长除顶层顶步可采用搭接外,其余各层各步接头必须采用对接扣件连接,对接搭接应符合下列规定:

1.立杆上的对接扣件应交错布置:两根相邻立杆的接头不应设置在同步内,同步内隔一根立杆的两个相隔接头在高度方向错开的距离不宜小于500mm。各接头中心至主节点的距离不宜大于步距的1/3;

2.搭接长度不应小于1m,应采用不少于2个旋转扣件固定,端部扣件盖板的边缘至杆端距离不应小于100mm。

5.1.5.3立杆顶端应高出女儿墙上皮1米,高出檐口1.5米。

5.1.6.1连墙件的数量设置:按2步3跨设置。

5.1.6.2连墙件的布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宜靠近主节点设置偏离主节点的距离不应大于300mm;

2.应从底层第一步纵向水平杆处开始设置,当该处设置有困难时应采用其它可靠措施固定;

3.宜优先采用菱形布置,也可采用方形矩形布置;

4.一字型、开口型脚手架的两端必须设置连墙件,连墙件的垂直间距不应大于建筑物的层高,并不应大于4m(2步)。

5.1.6.3连墙件的构造应符合下列规定:

1.连墙件中的连墙杆或拉筋宜呈水平设置,当不能水平设置时,与脚手架连接的一端应下斜连接,不应采用上斜连接;

2.连墙件必须采用可承受拉力和压力的构造,连接必须采用刚性连接,即钢管扣件(须为双扣件)。

3.连墙件刚性连接方式:

5.1.6.4当脚手架下部暂不能设连墙件时可搭设抛撑,抛撑应采用通长杆件与脚手架可靠连接,与地面的倾角应在45°~60°之间,连接点中心至主节点的距离不应大于300mm。抛撑应在连墙件搭设后方可拆除。

5.1.6.5架高超过40m且有风涡流作用时,应采取抗上升翻流作用的连墙措施。

5.1.7.2斜道脚手板横铺于沿斜道方向铺设的4根纵向水平杆上,在纵向水平杆下增设横向支托杆,横向支托杆采用直角扣件与立杆可靠连接,斜道上每隔30cm设置一根防滑木条。

5.1.8剪刀撑与横向斜撑

5.1.8.1高度在24米以下的单双排脚手架,必须在外侧立面的两端各设置一道剪刀撑,并应由底至顶连续设置。中间各道剪刀撑的净距不应大于15米。

5.1.8.2高度在24米以上的双排脚手架在外侧立面整个长度和高度上连续设置剪刀撑。

5.1.8.4剪刀撑斜杆的接长采用搭接,搭接长度不小于1米且采用3个扣件,扣件盖板的边缘距杆端距离不小于10cm。

5.1.8.5一字型、开口型双排脚手架的两端均必须设置横向斜撑,中间每隔6跨设置一道。

5.1.8.6高度在24米以下的封闭型双排脚手架可不设置横向斜撑,高度在24米以上的封闭型脚手架,除拐角处设置横向斜撑外,中间每隔6跨设置一道。

外脚手架需留设门洞时,应按照《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的要求留设。对门洞处应进行必要的加固,加固原则为:有效卸除门洞悬空立杆竖向荷载。措施为:门洞两侧采用双立杆进行加强,增设斜腹杆和横向斜撑等使该部位形成空间桁架。

6.3.1脚手架搭设前,应做好各项准备工作。应配合施工进度搭设,一次搭设高度不应超过相邻连墙件以上二步。

6.3.2每搭设完一步脚手架后,应按照规范要求校正步距、纵距、横杆及立杆的垂直度。

6.3.3脚手架底座、垫板均应准确地放在定位线上,垫板应采用不小于2跨、厚度不小于5cm的木垫板。

6.3.4脚手架搭设时,严禁将48mm和51mm的钢管混合使用。

6.3.5在脚手架搭设到一定高度后,应及时按照方案和规范要求随工程进度设置连墙件和剪刀撑。

6.3.6脚手架搭设应做到竖向垂直,横向交圈,间距均匀,满足垂直度和间距尺寸要求。

6.3.7螺栓的拧紧扭力矩不应小于40N.m,且不应大于65N.m。在主节点处固定水平杆、剪刀撑、横向斜撑等用的直角扣件和旋转扣件的中心点相互不应大于15cm。各杆件端头伸出扣件盖板边缘的长度不应小于10cm。

6.3.8栏杆和挡脚板均设置在外立杆的内侧,栏杆高度1.2米,挡脚板高度20cm。

6.3.10在拐角、斜道平台处的脚手板北京某局、信息港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应与横向水平杆可靠连接,防止滑动。

6.3.11脚手架搭设到一定高度后,应及时满挂安全网,安全网采用12#铁丝固定在立杆和纵向横杆上。

6.3.12施工电梯、井架处的的通道口在搭设时应预留,通道口两侧立杆应有连墙件,左右剪刀撑应跨越两侧立杆。不得采取搭设完毕后再开洞的方法。

6.4脚手架使用和维护要求

6.4.2临时堆放材料不得超过脚手架设计荷载,钢管、模板及其他重量大的材料不得堆放在脚手板上。

6.4.3使用中JGT492-2016 建筑用光伏构件通用技术要求,不得随意拆除连墙件和剪刀撑等构件。

6.5.1脚手架拆除前应进行各项准备工作,包括检查架体的安全性、补充完善方案中的拆除顺序和措施、项目技术负责人组织拆除安全技术交底。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