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组设计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随机截取了部分,仅供参考,下载文档齐全完整
35KV石山线57#-67#段线路改迁 施工组织设计1.《35kV石山线路施工图》设计资料
一、工程概况及工程划分
××35千伏输电线路施工方案1.2.1设计气象条件
本工程采用甘Ⅲ级气象条件(b=15mm)。参考该地区历年运行的其他线路的气象条件,和设计提供的调查沿线的设计条件。
表1–2设计气象条件一览表
1.2.2主要工程量及技术特征
说明:本表所列数量均未考虑备品、备件及损耗
1.2.3施工注意事项
1.2.3.1转角杆在施工时应按施工有关规定考虑杆位位移。
1.2.3.2本工程两侧进线终端均不是按照正常方式进入,施工时考虑相互衔接工序配合。
1.2.3.3转角在施工时应考虑有足够的外角倾斜度。
2.1.施工现场组织机构关系图
2.1.2本工程项目经理部在做好工程施工管理的同时,主要积极地与业主和工程监理公司配合,协调施工期间的各方关系,为施工创造有利条件。
2.1.3本工程项目经理部将根据项目制管理,对本工程的施工全过程进行有效的计划、组织、协调和控制。并在确保工期、安全和质量的前提下,有效地控制工程成本,以一流的管理确保工程质量符合验收规范和设计要求,为委建单位提供高质量的工程产品。
2.1.4我公司组建的本工程项目经理部,所有的管理人员均具有丰富的施工经验和专业知识,具备较强的组织应变能力,是一支精干和能打硬仗的队伍。为了本项目施工任务的圆满完成,要求组建的工程项目部人员在施工期间将负责本工程的具体工作,并坚持现场工作,抓好本工程现场的工作。
2.3施工管理组织机构的职责和权限
2.3.1工程项目经理
项目经理代表本公司处理与本工程项目有关的外部关系、决策本工程的各项重大事宜;
贯彻执行本公司质量方针、安全方针,并对本项目工程质量目标、安全目标的付诸实施负全面责任;
负责建立与质量体系、安全体系等相适应的机构,并明确其职责和权限,监督其有效运行;
合理配置资源,确保工程按计划如期竣工。
2.3.2工程技术负责人
主持工程项目的技术管理及施工图会审工作;
主持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材料表、施工补充作业指导书,质量保证措施、安全保证措施和文明施工措施,并对其进行审查和批准;
贯彻执行本纲要,负责施工组织设计制定;
负责开工前的技术培训和考核工作,并验证开工条件。
负责技术措施的贯彻执行、参与施工图会审、合同评审;
主持日常技术管理工作,根据工程特点进行工程各工序的全过程质量控制,设置质量控制点;
负责编制常规的施工补充作业指导书,并对特殊施工提出施工方案,报总公司和项目主管单位审批后,上报监理单位审核。
主持日常质量、安全管理工作,组织本工程质量、安全检查、安全技术措施落实的监督、指导工作;
协助监理工程师进行现场质量检查;
负责监督并向上级主管部门汇报质量、安全情况。
负责本工程经营管理,编制施工生产计划;落实各部门及施工队的经济责任制;
负责本工程财务、统计工作,编制财务和工程进度产值报表,所有报表用微机制作并定期报出;
负责工程成本分析和管理,合理控制资金使用;
负责本单位对内、对外文件和资料的收发、保管、存档等文秘工作;
负责劳资、劳动保护、医疗及工程后勤管理工作;
负责施工中的清障工作,处理施工中与当地政府的联系协调工作。
负责建立健全工地材料、设备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按质量体系文件要求,编制材料、设备购置计划并负责具体实施;
按工程进度的需要供应各种设备材料、工器具;
对本部门采购材料的质量负责,负责送检及进货检验;
负责机械设备的运输、保管、保养、维修、以及计量器具的配置、周检,并确保其使用的有效性。
2.3.6施工组组长职责
执行现场管理机构的决策和施工计划安排,合理组织本队施工力量,安全优质地完成施工队的生产任务,严格执行施工过程中的自检制度,坚持文明施工。
2.4工程部对施工现场的保障作用
为确保工程按期完工,项目部各相关负责人作为本工程管理的各方代表,负责向项目部提供专业指导和服务,对施工一线反映的问题要做出快速反应,及时解决,确保工程的顺利进行。并及时与委建、监理和设计单位保持联系,协调好各方关系,为施工一线做好服务保障。
4.1.1施工技术力量的组织及劳动力安排
4.1.1.1施工技术力量的组织:投入施工的技术力量安排详见表下表。
我公司投入本工程的技术、质量、安全管理人员都具有35kV及以上线路施工经验。所有施工人员在进入现场前均针对本工程特点进行岗前培训,并经考试合格。各施工队按工序需要配备测工、压接工、焊接工、机械工等特殊工种,并配备专(兼)职质检员,且全部持证上岗。
以上人员组织经监理工程师批准后,在分部、分项工程正式开工前进入现场,只负责本工程的技术、质量、安全管理工作,施工期间不兼管其他业务。
4.1.1.2本工程施工劳动力安排
根据本工程的施工特点和项目法人对工期的要求,本工程计划投入的施工力量如下:
每个施工队由技工、特殊工种、民工组成。
监理工程师、监理工程师代表和业主代表
在开工前按监理工程师和建设单位提供的人员名单,提前做好驻工地监理代表或业主代表的住宿、生活和工作准备;
施工中无条件的接受监理工程师和业主代表对施工质量的监督。
4.1.2施工技术资料准备
我们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好技术资料准备工作:
4.1.2.1参加施工图交底和会审;
4.1.2.2由项目工程部组织对本标段进行详细地现场调查;
4.1.2.3编制各分部、分项工程的补充作业指导书;
4.1.2.4根据现场调查结果,结合施工图交付情况制定详细的《施工组织设计》、《质量方针》和质量、安全保证措施;
4.1.2.5认真执行技术交底和工序试点制度,在各分部、分项工程开工进行试点作业,并邀请甲方代表、设计代表和现场监理工程师参加。
质量计划及质量保证措施
4.1.3主要施工机械设备和工器具准备。
4.1.3.1由项目经理部制订详细的施工机械和工器具供应计划。
4.1.3.2配备、检查、保养、发运施工机械和工器具。
4.1.3.3现场接收、入库。
4.1.3.4根据工序安排向各施工队配发工器具。
本表所列为各工序主要的施工机械和工器具。不含与其相配套的其它工具、设备等;
本表所列的工器具、车辆、专用机械设备均按计划运抵现场,并由供应部门统一调配;
4.1.4施工场地准备
4.1.4.1施工许可手续办理
由项目部与工程所在地政府部门联系,办理与工程有关的手续,取得地方政府的支持,确保工程的顺利进行;
4.1.4.2施工场地准备(在正式开工前完成)
选择项目部驻点和现场材料站、施工队驻点;
材料站场地平整,搭设临时工器具和材料库、棚;
线路复测,塔位进出道路平整、清障;
4.1.4.3通讯、生活设施准备
4.3主要工序施工方法
4.3.1.1路径复测的任务是核对设计单位提供的杆塔明细表、平断面图与现场是否相符,设计标桩是否丢失或移动,为基础施工作好准备,也为基础工程质量检查创造条件。
4.3.1.2路径复测的主要项目有:直线杆塔中心桩复测;转角杆塔中心桩复测;档距和标高的复测;丢桩补测。
4.3.1.3路径复测前,施工人员必须熟悉设计提供的路径图、平断面图、杆塔明细表、杆塔图、基础图等有关资料;熟悉沿线交通、地形情况;拟定复测顺序,做好人员分工,准备好复测记录表格。
4.3.1.4路径复测工作必须由测量工主持,由送电工和临时工配合工作。仪器观测与测量记录应分别由两人完成,并做到当天作业当天检查核对。
4.3.1.5路径复测宜朝一个方向进行。如从两头往中间进行,则交接处至少应超过一基杆塔位。两个施工班交接处,必须超前两基进行复测,并与邻班取得联系。
4.3.1.6分坑必须在复测结束后进行,不得边复测边分坑。在工期紧急情况下,允许若干段同时复测,但必须坚持一个耐张段复测无误后,方准对该段内的杆塔位分坑,但不宜挖坑。
(1)分坑测量前必须编制分坑尺寸明细表。该表内容包括杆塔型式、基础根开(正面、侧面)、基础对角线(包括基坑远点、近点、中心点)及坑口尺寸等项目。
(2)对于终端、转角、换位等特殊杆塔,应根据设计单位规定的中心桩位移值及位移方向列出明细表。
(4)必须在路径复测确认无误后,方准开始分坑测量。检查桩位处的施工基面,是否已按设计要求开挖,边坡是否稳固。
(5)坑口宽度的计算。每个基础的坑口宽度是根据基础底板宽、坑深及安全坡度来计算的。若为半掏挖的斜柱基础时,坑口还应在内角侧开坡。
a=d+2c+2kph
式中d—基础底板宽度,mm;
4.4.1.1基坑开挖:主要采取人工开挖成孔的方式。
4.4.1.2基础成形采用混凝土浇筑,采用机械搅拌与振捣。
4.4.1.3为减少砂石含泥量,提高混凝土强度,采取砂石与地面隔离堆放方法(砂石堆放在纤维布上面)。
4.4.1.4为保证混凝土投料精度,施工现场配备精确称量器具并悬挂配合比警示牌。
4.4.1.5杆坑开挖时,人员必须戴安全帽,当掏挖到下部时,应做好防止塌方安全措施。
4.4.2.1导线的展放采用人力展放施工方式。人力放线中应设专人在前领线,领线负责人的职责是:
(1)负责引导拖线人员对准线路方向拖线,不得转弯或绕道。
(2)负责观望放线后方(即线轴场及护线人员)传来的信号。
(3)组织拖线人员同时均匀用力并控制放线速度。
(4)每拖线到一基杆塔时沥青混凝土施工方案,负责将引绳与导(地)线连接。
(5)遇到交叉跨越物时,负责按施工方案将导(地)线翻过跨越物。
5.放线过程中,线轴场及沿线若无异常时,线轴及护线人员均应举白旗。有异常时应吹口哨并举红旗。领线人必须随时注意观望信号,严禁盲目拖线。
7.汽车(或拖拉机)牵引放线是指汽车或拖拉机沿施工的线路行驶进行牵引放线,该方法适用于地势平坦且为荒丘地带,不会因汽车或拖拉机行驶损坏农作物和耕地。护线人员、线轴看护人员的职责,放线信号的要求与人力放线相同。
8.汽车(或拖拉机)牵引放线前,必须由司机参加调查沿线路方向行驶的道路情况,确保在牵引放线过程中汽车(或拖拉机)不打滑及少偏转。在汽车(或拖拉机)尾部挂一条φ12钢丝绳(长度约100)。
9.汽车(或拖拉机)牵引放线时,机车上应设专人传递信号,随时观望线轴侧的信号指令,及时传递给司机。开始牵引时应当缓慢进行,正常运转时可适当提高速度。遇到线头过滑车及跨越架等障碍物及行驶道路不平整时,应减速行驶,尽量减少导(地)线对杆塔的冲击。
11.当展放完毕第一或第二相导线之后北京某机场交通中心内装修施工组织设计,再展放后面的导(地)线时,应注意线别走向,不得相互交叉或压叠,汽车或拖拉机不得在导(地)线上方辗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