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组设计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随机截取了部分,仅供参考,下载文档齐全完整
地下室负二层高支模施工方案地下室负二层层高4.50m,按有关规定编制高支模施工方案。
地下负一层楼板厚200mm,梁截面基本为650×1250、300×800、400×900、400×800、550×1100、550×800、400×1000、500×1000、500×1100mm等。现对650×1250mm、400×900mm梁进行计算。截面400×1000mm及以上的梁按650×1250mm进行施工,400×900mm以下梁按400×900mm梁进行施工。按常规高支模方法施工,重点考虑支架的整体强度和稳定性。
(一)高支模施工使用材料
GB/T 51232-2016 装配式钢结构建筑技术标准 (完整清晰正版)1、楼面模板、梁侧模和底模模板采用18mm厚夹板。
2、梁底、侧模板的竖直木枋采用80×80mm木枋。
3、梁、楼板托梁横龙骨均采用φ48钢管。
4、楼板模板底采用80×80mm木枋。
5、梁、楼面支顶采用门式钢管脚手架、可调式 U型上托盘和平底下托盘。
6、交叉撑、纵横水平撑均采用3.0厚φ48钢管。
1、模板支撑安装前应在楼面或地面弹出门式架的纵横方向位置线。
2、650×1250mm梁梁侧模板竖枋间距400mm,梁底横枋间距300mm,托梁为三条φ48钢管,间距600mm;门式架每个托梁位置布置两根φ48钢管,托架为三排共6根钢管,其与螺丝顶托间的孔隙用木枋嵌实;梁中设2φ12对拉螺丝,水平间距600mm,垂直间距梁底上每400mm设一道,用蝴蝶扣固紧2条φ48钢管。门式架纵向跨距为600mm,门式架中设一条φ48钢管支顶,钢管须与门式架连接牢固。
3、400×900mm梁梁侧模板竖枋间距450mm,梁底横枋间距300mm,托梁设3条φ48钢管。门式架每个托梁位置布置1根φ48钢管,托架为3排共3根钢管,其与螺丝顶托间的孔隙用木枋嵌实。门式架中设一条φ48钢管支顶,钢管须与门式架连接牢固。
4、楼板支顶应根据实际高差进行调节,采用高度为1.9m、1.7m、和0.9m的门式架进行混搭,跨距为900mm,排距不大于1200mm。板底木枋间距为400mm,托梁采用2根φ48钢管。
5、支顶底部用平头底座,支顶上部用U型可调节螺杆调节支顶上木枋高度。螺杆伸出长度不超过300mm。
6、梁板支撑搭设在地下室底板上,门式架及钢管支顶搭设时应设置底座,并应确保钢门式架及钢管支顶的垂直度的允许偏差符合规范要求。
7、纵横水平拉杆。在门式架支顶底部上0.20m处纵横设置水平拉杆,以后每一个门式架顶纵横设水平拉杆,用φ48钢管有效连接。
8、高支模顶架周边及高支模顶架内纵横均设置剪刀撑,用φ48钢管拉结,剪刀撑纵横间距小于6m,剪刀撑宽度不大于6m,斜杆与地面夹角为45~60度,与门式架立杆有效连接。
1、施工前由施工员对工人进行详细的技术交底,对钢管支顶搭设、模板、支顶的加固等按规范要求安装。
2、地面做好排水措施。
3、门式架组合安装前应检查是否有破损、立杆是否变形、焊口是否有裂缝,门式架交叉撑连接牢固有效,确保门式架的质量。
4、模板安装中,严禁使用有裂缝的松杂木枋,对梁底所使用支模松杂木枋,应事先检查,挑选完整的木枋,梁底模按规范起拱,确保模板和支顶系统不变形。
5、模板安装中或完成后,由质安员、施工员在现场指导监督,确保模板支顶方案得到落实和按规范施工。
6、混凝土浇筑过程中,派人检查支架和支承情况,发现下沉、松动和变形情况,及时解决,并向有关部门汇报。
7、施工过程中必须符合《建筑施工门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28-2000的要求。
1、加强对现场工人的安全教育,工人进场施工前,质安员必须进行有针对性、有重点的生产安全交底。
2、进入施工现场,必须戴安全帽,工地现场任何人不能穿拖鞋或高跟鞋。
3、使用电动机械必须接零接地,并实行一机一闸一防漏电开关。
4、工地现场严禁吸烟,严禁酒后上班。
5、门式架顶必须设双向水平杆及交叉撑,水平杆、交叉撑与门式架确保有足够的连接刚度。
6、门式架各立柱点应在同一直线上,立柱垂直度应符合规范要求,严禁使用有毛病的门式架。
7、水平杆的接头均应错开在不同的位置中设置,确保每个扣件和钢管的质量是满足要求的,每个扣件的拧紧力矩都要控制在45-60N.m,门式架必须设置底座。
8、门式架离柱边不大于200mm,施工过程模板没有固定前,不得进行下道工序施工,禁止利用拉杆、支撑攀爬上下。
一、650×1250mm梁木模板与支撑计算书
梁底、侧模板使用方木80×80mm,托梁采用Ф48钢管。
梁底方木间距300mm,梁底、侧模板采用h=18mm,侧面方木间距400mm。
模板自重 =0.35kN/㎡
混凝土自重 =24.00kN/m3
钢筋自重 =1.500kN/m3
施工荷载标准值 =2.500kN/㎡
截面惯性矩I和截面抵抗矩W分别为:
I=65×1.8×1.8×1.8/12=31.59cm4
w=65×1.8×1.8/6=35.10cm3
梁底模板按照三跨连续梁计算。
q=1.2×[0.35×0.65+24.00×0.65×1.25+1.50×0.65×1.25]+1.4×2.50×0.65=27.41kN/m
Mmax=-0.10ql2=-0.10×27.41×0.3002=-0.25kN.m
σ=M/W=0.25/35100=7.12N/mm2<[f]=13 N/mm2
最大剪力Q=0.6ql=0.6×0.3×27.41=4.93kN
抗剪强度T=3Q/2bh=3×4930/(2×650×18)=0.63 N/mm2
<[T]=1.40 N/mm2
最大挠度计算公式如下:
Vmax=0.677ql4/100EI
三跨连续梁均布荷载作用下的最大挠度:
v=0.677×27.41×3004/(100×10000×315900)=0.476mm
梁底模板的挠度计算值v=0.476mm<[v]=300/250
新浇混凝土侧压力计算公式为下式中的较小值:
F=0.22γctβ1β2V1/2 F=γH
其中γ—混凝土的重力密度,24.000 kN/m3
t—新浇混凝土的初凝时间,4h
v—混凝土的浇筑速度,2.500m/h
H—混凝土侧压力计算位置处至新浇混凝土顶面总高度,1.250m
β1—外加剂影响修正系数,1.000
β2—混凝土坍落度影响修正系数,1.150
根据上述公式计算的新浇混凝土侧压力标准值F1=30 kN/㎡
倒混凝土时产生的荷载标准值F2=4.000 kN/㎡
梁侧模板按照三跨连续梁计算;支撑间距400mm;
q=(1.2×30+1.40×4.0)×1.25=52kN/m
w=125×1.8×1.8/6=67.5cm3
I=125×1.8×1.8×1.8/12=60.75cm4
Mmax=-0.10ql2=-0.10×52×0.402=-0.832kN.m
σ=M/W=0.832×106/67500=12.33N/mm2<[f]=13 N/mm2
最大剪力Q=0.6ql=0.6×52×0.4=12.48kN
抗剪强度T=3Q/2bh=3×12480/(2×1250×18)=0.832 N/mm2
<[T]=1.40 N/mm2
最大挠度计算公式如下:
Vmax=0.677ql4/100EI
其中q=30×1.25=37.5kN/m
三跨连续梁均布荷载作用下的最大挠度:
v=0.677×37.5×4004/(100×10000×607500)=1.07mm
梁底模板的挠度计算值v=1.07mm<[v]=350/250
计算公式:N<[N]=fA
其中N—穿梁螺栓所受的拉力;
A—穿梁螺栓有效面积(mm2);
f—穿梁螺栓的抗拉强度设计值,取170N/ mm2;
穿梁螺栓承受最大拉力N=(1.2×30+1.4×4.00)×1.25×0.4/2=10.4kN
穿梁螺栓直径为12mm;
穿梁螺栓有效面积为A=76.000 mm2;
穿梁螺栓最大容许拉力值为[N]=12.920 kN;
穿梁螺栓承受拉力最大值为N=10.4kN;
穿梁螺栓的布置距离为侧龙骨的计算间距400mm。
每个截面布置2道穿梁螺栓。
穿梁螺栓强度满足要求!
4、梁底支撑方木的计算
作用荷载包括梁和模板自重荷载,施工活荷载等。
q1=25.000×(1.25+0.55梁边混凝土)×0.300=13.500kN/m
q2=0.35×0.30×(2×1.800+0.65)/0.65=0.687kN/m
活荷载为施工荷载标准值与振倒混凝土时产生的荷载
P1=(2.500+4.000)×0.650×0.300=1.27kN
均布荷载q=1.2×13.500+1.2×0.687=17.02kN/m
集中荷载P=1.4×1.27=1.778 kN
经过计算得到从左到右各支座力分别为
N1=1.500kN
N2=9.838kN
N3=1.500kN
经过计算得到的最大弯距M=0.958kN.m
经过计算得到的最大支座F=9.838kN
经过计算得到的最大变形V=0.035mm
w=8.00×8.00×8.00/6=85.33cm3
I=8.00×8.00×8.00×8.00/12=341.33cm4
σ=M/W=0.958×106/85330=11.23N/mm2<[f]=13 N/mm2
抗剪强度T=3Q/2bh=3×4919/(2×80×80)=1.153N/mm2
<[T]=1.40 N/mm2
最大变形V=0.035mm<[v]=600/250
经过连续梁的计算得到:
最大弯距 Mmax=0.267×9.84×0.6=1.576 kN
最大变形 Vmax=9.13mm
最大支座力 Qmax=19.68 kN
截面应力 σ=1.576×106/5080=310.24 kN
支撑钢管的计算强度大于205.0,不能满足要求,所以采用两支钢管。
支撑钢管的最大挠度小于600/150与10mm,满足要求!
6、梁支撑脚手架的计算
计算的脚手架搭设高度为4.5m。
搭设尺寸为:门式架的宽度b=1.22m,门式架的高度h0=1.93m、1.7m、0.9m,每榀门式架之间的距离为0.6m。
① 脚手架自重产生的轴向力(kN/m)
经计算得到,每米高脚手架自重合计GGK1=0.465/1.950=0.238 kN/m
② 加固杆、剪刀撑和附件等产生的轴向力
经计算得到,每米高脚手架加固杆、剪刀撑和附件等产生的轴向力自重合计GGK2=0.180 kN/m
经计算得到,静荷载标准值总计为GG=0.419 kN/m
托梁传递荷载为一榀门式架两端点产生的支点总和。
经计算得到,托梁传递荷载为NQ=19.68kN
(3) 脚手架稳定性计算
作用于一榀门式架的轴向力设计值计算公式:
N=1.2NGH+NQ
其中NG-每米高脚手架静荷载标准值,GG=0.419 kN/m
NQ -托梁传递荷载,NQ=19.68 kN
H-脚手架的搭设高度,H=4.50m
经计算得到,N=1.2×0.419×4.50+19.68=21.94kN
门式钢管脚手架的稳定性按照下列公式计算
其中 N -作用于一榀门式架的轴向力设计值,N=21.94kN
Nd -一榀门式架的稳定承载力设计值(kN)
一榀门式架的稳定承载力设计值计算公式:
经计算得到,Nd=60.669 kN
立杆的稳定性计算N≤Nd,满足要求。
二、400×900mm梁木模板与支撑计算书
梁底、侧模板使用方木80×80mm,托梁采用Ф48钢管。
梁底方木间距300mm,梁底、侧模板采用h=18mm,侧面方木间距450mm。
模板自重 =0.35kN/㎡
混凝土自重 =24.00kN/m3
钢筋自重 =1.500kN/m3
施工荷载标准值 =2.500kN/㎡
截面惯性矩I和截面抵抗矩W分别为:
I=40×1.8×1.8×1.8/12=19.44cm4
w=40×1.8×1.8/6=21.60cm3
梁底模板按照三跨连续梁计算。
q=1.2×[0.35×0.40+24.00×0.40×0.90+1.50×0.40×0.90]+1.4×2.50×0.40=12.58kN/m
Mmax=-0.10ql2=-0.10×12.58×0.3002=-0.11kN.m
σ=M/W=0.11×106/21600=5.09N/mm2<[f]=13 N/mm2
最大剪力Q=0.6ql=0.6×0.3×12.58=2.26kN
抗剪强度T=3Q/2bh=3×2260/(2×400×18)=0.47 N/mm2
<[T]=1.40 N/mm2
最大挠度计算公式如下:
Vmax=0.677ql4/100EI
三跨连续梁均布荷载作用下的最大挠度:
v=0.677×12.58×3004/(100×10000×194400)=0.355mm
梁底模板的挠度计算值v=0.355mm<[v]=300/250
新浇混凝土侧压力计算公式为下式中的较小值:
F=0.22γctβ1β2V1/2 F=γH
其中γ—混凝土的重力密度,24.000 kN/m3
t—新浇混凝土的初凝时间,4h
v—混凝土的浇筑速度,2.500m/h
H—混凝土侧压力计算位置处至新浇混凝土顶面总高度,0.90m
β1—外加剂影响修正系数,1.000
β2—混凝土坍落度影响修正系数,1.150
根据上述公式计算的新浇混凝土侧压力标准值F1=21.6 kN/㎡
倒混凝土时产生的荷载标准值F2=4.000 kN/㎡
梁侧模板按照三跨连续梁计算;支撑间距400mm;
q=(1.2×21.6+1.40×4.0)×0.9=28.37kN/m
w=90×1.8×1.8/6=48.60cm3
I=90×1.8×1.8×1.8/12=43.74cm4
Mmax=-0.10ql2=-0.10×28.37×0.402=-0.454kN.m
σ=M/W=0.454×106/48600=9.34N/mm2<[f]=13 N/mm2
最大剪力Q=0.6ql=0.6×28.37×0.45=7.66kN
抗剪强度T=3Q/2bh=3×7660/(2×900×18)=0.709 N/mm2
<[T]=1.40 N/mm2
最大挠度计算公式如下:
Vmax=0.677ql4/100EI
其中q=21.6×0.90=19.44kN/m
三跨连续梁均布荷载作用下的最大挠度:
v=0.677×19.44×4504/(100×10000×437400)=1.23mm
梁侧模板的挠度计算值v=1.23mm<[v]=350/250
3、梁底支撑方木的计算
作用荷载包括梁和模板自重荷载,施工活荷载等。
q1=25.000×(1.25+0.40梁边混凝土)×0.400=9.75kN/m
q2=0.35×0.30×(2×0.90+0.40)/0.40=0.578kN/m
活荷载为施工荷载标准值与振倒混凝土时产生的荷载
P1=(2.500+4.000)×0.400×0.300=0.78kN
均布荷载q=1.2×9.75+1.2×0.578=12.39kN/m
集中荷载P=1.4×0.78=1.092 kN
经过计算得到从左到右各支座力分别为
N1=1.239kN
N2=7.56kN
N3=1.239kN
经过计算得到的最大弯距M=0.051kN.m
经过计算得到的最大支座F=7.56kN
经过计算得到的最大变形V=0.268mm
w=8.00×8.00×8.00/6=85.33cm3
I=8.00×8.00×8.00×8.00/12=341.33cm4
σ=M/W=0.051×106/85330=0.598N/mm2<[f]=13 N/mm2
抗剪强度T=3Q/2bh=3×3780/(2×80×80)=0.886N/mm2
<[T]=1.40 N/mm2
最大变形V=0.268mm<[v]=600/250
经过连续梁的计算得到:
最大弯距 Mmax=0.267×7.56×0.6=1.21 kN
最大变形 Vmax=9.13mm
最大支座力 Qmax=19.68 kN
截面应力 σ=1.21×106/5080=238.19 kN
支撑钢管的计算强度大于205.0,不能满足要求,所以中间一根梁底托梁钢管采用两支钢管。
支撑钢管的最大挠度小于600/150与10mm,满足要求!
6、梁支撑脚手架的计算
计算的脚手架搭设高度为4.5m。
搭设尺寸为:门式架的宽度b=1.22m,门式架的高度h0=1.93m、1.7m、0.9m,每榀门式架之间的距离为0.6m。
① 脚手架自重产生的轴向力(kN/m)
经计算得到,每米高脚手架自重合计GGK1=0.465/1.950=0.238 kN/m
② 加固杆、剪刀撑和附件等产生的轴向力
经计算得到,每米高脚手架加固杆、剪刀撑和附件等产生的轴向力自重合计GGK2=0.180 kN/m
经计算得到,静荷载标准值总计为GG=0.419 kN/m
托梁传递荷载为一榀门式架两端点产生的支点总和。
经计算得到,托梁传递荷载为NQ=19.68kN
(3) 脚手架稳定性计算
作用于一榀门式架的轴向力设计值计算公式:
N=1.2NGH+NQ
其中NG-每米高脚手架静荷载标准值,GG=0.419 kN/m
NQ -托梁传递荷载,NQ=19.68 kN
H-脚手架的搭设高度,H=4.50m
经计算得到,N=1.2×0.419×4.50+19.68=21.94kN
DB51/T 1499-2012 商店消防安全管理规程.pdf门式钢管脚手架的稳定性按照下列公式计算
其中 N -作用于一榀门式架的轴向力设计值,N=21.94kN
Nd -一榀门式架的稳定承载力设计值(kN)
一榀门式架的稳定承载力设计值计算公式:
经计算得到,Nd=60.669 kN
立杆的稳定性计算N≤NdQGDW 11372.14-2015 国家电网公司技能人员岗位能力培训规范 第14部分:变电设备检修(330kV及以上),满足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