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组设计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随机截取了部分,仅供参考,下载文档齐全完整
SL303-2004《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组织设计规范》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行业标准
替代 SDJ 338—89
DB23/T 2700-2020 气象灾害评估 暴雨.pdf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组织设计规范
Specifications for Construction Planning
of Water Resources and Hydropower Engineering
2004—08—23 发布 2004—12—01 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 发布
根据水利部水利水电规划设计管理局(水总局科[2001]1 号)文件和《水利技术标准编写规定》
(SL 1—2002)的要求,对 1990 年 1 月 1 日发布的行标《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组织设计规范(试行)》
(SDJ 338—1989)进行修订。
──明确了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的作用,规定了标准的适用范围;
──规定了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原则、工作依据、所需资料和引用标准;
──对施工组织设计主要工作(施工导流、主体工程施工、施工交通运输、施工工厂设施、 施工总布置和施工总进度)的一般要求、采用标准、设计原则和有关技术问题作了具体规定。
本次修订的主要内容有:
──适用范围增加了“小型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可参考使用本标准;
──标准中尽力反映了“市场经济”对施工组织设计的要求;
──标准中体现了“环境保护”和“水土保持”对施工组织设计的要求;
──增加了施工组织设计的“引用标准”;
──施工导流中列入了“风险度分析法”;
──修订了“坝体施工期临时度汛洪水标准”;
──取消了“过木设施”的内容;
──增加了部分成熟的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方法;
──强调了“料场规划”的作用;
──增加了大体积混凝土温度控制的有关施工要求;
──增加了“金属结构及机电安装工程”施工方法的有关要求;
──增加了“施工总布置堆场及仓库面积估算”的有关要求;
──施工总进度中补充了“工程准备期”和“地面厂房”的施工进度。
本标准的强制性条文有 、3.2.2、3.2.4、3.2.5 第 2 款、3.2.6、3.2.7、3.2.12、3.2.16、
、3.4.10、3.4.12、4.2.7、4.6.13 黑体部分、4.7.14 第 4 款、6.5.6 黑体部分、7.3.3, 以黑体字标识,应严格执行。
本标准为全文推荐。 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版本为: SDJ 338—1989
本标准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
本标准主持机构:水利部水利水电规划设计管理局
本标准解释单位:水利部水利水电规划设计总院 本标准主编单位:中水东北勘测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原水利部东北勘测设计研究院) 本标准参编单位:武汉大学水利水电学院
本标准出版、发行单位: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任金明(主 编) 肖焕雄 胡志根 崔金铁 程 燕 君 杨明刚 齐志坚 苏 石 黄 俊 于长征 史有富 林淀翔 吴显伟 胡 东 谭继文 贺昌海 周宜红 薛云飞
本标准审查会议技术负责人:马毓淦
本标准体例格式审查人:何定恩 雷兴顺
1 总则 ⋯⋯⋯⋯⋯⋯⋯⋯⋯⋯⋯⋯⋯⋯⋯⋯⋯⋯⋯⋯⋯⋯⋯⋯⋯⋯⋯⋯⋯⋯⋯⋯⋯⋯⋯⋯⋯1
2 引用标准 ⋯⋯⋯⋯⋯⋯⋯⋯⋯⋯⋯⋯⋯⋯⋯⋯⋯⋯⋯⋯⋯⋯⋯⋯⋯⋯⋯⋯⋯⋯⋯⋯⋯⋯⋯2
3 施工导流 ⋯⋯⋯⋯⋯⋯⋯⋯⋯⋯⋯⋯⋯⋯⋯⋯⋯⋯⋯⋯⋯⋯⋯⋯⋯⋯⋯⋯⋯⋯⋯⋯⋯⋯⋯3
3.1 一般规定 ⋯⋯⋯⋯⋯⋯⋯⋯⋯⋯⋯⋯⋯⋯⋯⋯⋯⋯⋯⋯⋯⋯⋯⋯⋯⋯⋯⋯⋯⋯⋯⋯⋯⋯⋯⋯⋯⋯⋯⋯⋯3
3.2 施工导流标准 ⋯⋯⋯⋯⋯⋯⋯⋯⋯⋯⋯⋯⋯⋯⋯⋯⋯⋯⋯⋯⋯⋯⋯⋯⋯⋯⋯⋯⋯⋯⋯⋯⋯⋯⋯⋯⋯⋯3
3.3 施工导流方式 ⋯⋯⋯⋯⋯⋯⋯⋯⋯⋯⋯⋯⋯⋯⋯⋯⋯⋯⋯⋯⋯⋯⋯⋯⋯⋯⋯⋯⋯⋯⋯⋯⋯⋯⋯⋯⋯⋯⋯6
3.4 围堰 ⋯⋯⋯⋯⋯⋯⋯⋯⋯⋯⋯⋯⋯⋯⋯⋯⋯⋯⋯⋯⋯⋯⋯⋯⋯⋯⋯⋯⋯⋯⋯⋯⋯⋯⋯⋯⋯⋯⋯⋯⋯⋯⋯7
3.5 导流泄水建筑物 ⋯⋯⋯⋯⋯⋯⋯⋯⋯⋯⋯⋯⋯⋯⋯⋯⋯⋯⋯⋯⋯⋯⋯⋯⋯⋯⋯⋯⋯⋯⋯⋯⋯⋯⋯⋯⋯⋯9
3.6 河道截流 ⋯⋯⋯⋯⋯⋯⋯⋯⋯⋯⋯⋯⋯⋯⋯⋯⋯⋯⋯⋯⋯⋯⋯⋯⋯⋯⋯⋯⋯⋯⋯⋯⋯⋯⋯⋯⋯⋯⋯⋯11
3.7 基坑排水 ⋯⋯⋯⋯⋯⋯⋯⋯⋯⋯⋯⋯⋯⋯⋯⋯⋯⋯⋯⋯⋯⋯⋯⋯⋯⋯⋯⋯⋯⋯⋯⋯⋯⋯⋯⋯⋯⋯⋯⋯12
3.8 施工期蓄水、通航、排冰⋯⋯⋯⋯⋯⋯⋯⋯⋯⋯⋯⋯⋯⋯⋯⋯⋯⋯⋯⋯⋯⋯⋯⋯⋯⋯⋯⋯⋯⋯⋯⋯⋯⋯12
4 主体工程施工 ⋯⋯⋯⋯⋯⋯⋯⋯⋯⋯⋯⋯⋯⋯⋯⋯⋯⋯⋯⋯⋯⋯⋯⋯⋯⋯⋯⋯⋯⋯⋯⋯⋯13
4.1 一般规定 ⋯⋯⋯⋯⋯⋯⋯⋯⋯⋯⋯⋯⋯⋯⋯⋯⋯⋯⋯⋯⋯⋯⋯⋯⋯⋯⋯⋯⋯⋯⋯⋯⋯⋯⋯⋯⋯⋯⋯⋯13
4.2 土石方明挖 ⋯⋯⋯⋯⋯⋯⋯⋯⋯⋯⋯⋯⋯⋯⋯⋯⋯⋯⋯⋯⋯⋯⋯⋯⋯⋯⋯⋯⋯⋯⋯⋯⋯⋯⋯⋯⋯⋯⋯⋯14
4.3 地基处理⋯⋯⋯⋯⋯⋯⋯⋯⋯⋯⋯⋯⋯⋯⋯⋯⋯⋯⋯⋯⋯⋯⋯⋯⋯⋯⋯⋯⋯⋯⋯⋯⋯⋯⋯⋯⋯⋯⋯⋯⋯15
4.4 料场选择、规划与开采⋯⋯⋯⋯⋯⋯⋯⋯⋯⋯⋯⋯⋯⋯⋯⋯⋯⋯⋯⋯⋯⋯⋯⋯⋯⋯⋯⋯⋯⋯⋯⋯⋯⋯⋯⋯15
4.5 土石坝施工⋯⋯⋯⋯⋯⋯⋯⋯⋯⋯⋯⋯⋯⋯⋯⋯⋯⋯⋯⋯⋯⋯⋯⋯⋯⋯⋯⋯⋯⋯⋯⋯⋯⋯⋯⋯⋯⋯⋯⋯17
4.6 混凝土施工 ⋯⋯⋯⋯⋯⋯⋯⋯⋯⋯⋯⋯⋯⋯⋯⋯⋯⋯⋯⋯⋯⋯⋯⋯⋯⋯⋯⋯⋯⋯⋯⋯⋯⋯⋯⋯⋯⋯⋯⋯18
4.7 地下工程施工 ⋯⋯⋯⋯⋯⋯⋯⋯⋯⋯⋯⋯⋯⋯⋯⋯⋯⋯⋯⋯⋯⋯⋯⋯⋯⋯⋯⋯⋯⋯⋯⋯⋯⋯⋯⋯⋯⋯⋯21
4.8 金属结构及机电设备安装 ⋯⋯⋯⋯⋯⋯⋯⋯⋯⋯⋯⋯⋯⋯⋯⋯⋯⋯⋯⋯⋯⋯⋯⋯⋯⋯⋯⋯⋯⋯⋯⋯⋯⋯25
5 施工交通运输 ⋯⋯⋯⋯⋯⋯⋯⋯⋯⋯⋯⋯⋯⋯⋯⋯⋯⋯⋯⋯⋯⋯⋯⋯⋯⋯⋯⋯⋯⋯⋯⋯⋯26
5.1 一般规定 ⋯⋯⋯⋯⋯⋯⋯⋯⋯⋯⋯⋯⋯⋯⋯⋯⋯⋯⋯⋯⋯⋯⋯⋯⋯⋯⋯⋯⋯⋯⋯⋯⋯⋯⋯⋯⋯⋯⋯⋯⋯26
5.2 对外交通 ⋯⋯⋯⋯⋯⋯⋯⋯⋯⋯⋯⋯⋯⋯⋯⋯⋯⋯⋯⋯⋯⋯⋯⋯⋯⋯⋯⋯⋯⋯⋯⋯⋯⋯⋯⋯⋯⋯⋯⋯⋯26
5.3 场内交通 ⋯⋯⋯⋯⋯⋯⋯⋯⋯⋯⋯⋯⋯⋯⋯⋯⋯⋯⋯⋯⋯⋯⋯⋯⋯⋯⋯⋯⋯⋯⋯⋯⋯⋯⋯⋯⋯⋯⋯⋯⋯27
6 施工工厂设施 ⋯⋯⋯⋯⋯⋯⋯⋯⋯⋯⋯⋯⋯⋯⋯⋯⋯⋯⋯⋯⋯⋯⋯⋯⋯⋯⋯⋯⋯⋯⋯⋯⋯28
6.1 一般规定 ⋯⋯⋯⋯⋯⋯⋯⋯⋯⋯⋯⋯⋯⋯⋯⋯⋯⋯⋯⋯⋯⋯⋯⋯⋯⋯⋯⋯⋯⋯⋯⋯⋯⋯⋯⋯⋯⋯⋯⋯⋯28
6.2 砂石加工系统 ⋯⋯⋯⋯⋯⋯⋯⋯⋯⋯⋯⋯⋯⋯⋯⋯⋯⋯⋯⋯⋯⋯⋯⋯⋯⋯⋯⋯⋯⋯⋯⋯⋯⋯⋯⋯⋯⋯⋯28
6.3 混凝土生产系统 ⋯⋯⋯⋯⋯⋯⋯⋯⋯⋯⋯⋯⋯⋯⋯⋯⋯⋯⋯⋯⋯⋯⋯⋯⋯⋯⋯⋯⋯⋯⋯⋯⋯⋯⋯⋯⋯⋯29
6.4 混凝土预冷、预热系统 ⋯⋯⋯⋯⋯⋯⋯⋯⋯⋯⋯⋯⋯⋯⋯⋯⋯⋯⋯⋯⋯⋯⋯⋯⋯⋯⋯⋯⋯⋯⋯⋯⋯⋯⋯30
6.5 压缩空气、供水、供电和通讯系统 ⋯⋯⋯⋯⋯⋯⋯⋯⋯⋯⋯⋯⋯⋯⋯⋯⋯⋯⋯⋯⋯⋯⋯⋯⋯⋯⋯⋯⋯⋯31
6.6 机械修配、加工厂⋯⋯⋯⋯⋯⋯⋯⋯⋯⋯⋯⋯⋯⋯⋯⋯⋯⋯⋯⋯⋯⋯⋯⋯⋯⋯⋯⋯⋯⋯⋯⋯⋯⋯⋯⋯⋯32
7 施工总布置⋯⋯⋯⋯⋯⋯⋯⋯⋯⋯⋯⋯⋯⋯⋯⋯⋯⋯⋯⋯⋯⋯⋯⋯⋯⋯⋯⋯⋯⋯⋯⋯⋯⋯33
7.1 一般规定 ⋯⋯⋯⋯⋯⋯⋯⋯⋯⋯⋯⋯⋯⋯⋯⋯⋯⋯⋯⋯⋯⋯⋯⋯⋯⋯⋯⋯⋯⋯⋯⋯⋯⋯⋯⋯⋯⋯⋯⋯⋯33
7.2 施工总布置及场地选择 ⋯⋯⋯⋯⋯⋯⋯⋯⋯⋯⋯⋯⋯⋯⋯⋯⋯⋯⋯⋯⋯⋯⋯⋯⋯⋯⋯⋯⋯⋯⋯⋯⋯⋯⋯33
7.3 施工分区规划 ⋯⋯⋯⋯⋯⋯⋯⋯⋯⋯⋯⋯⋯⋯⋯⋯⋯⋯⋯⋯⋯⋯⋯⋯⋯⋯⋯⋯⋯⋯⋯⋯⋯⋯⋯⋯⋯⋯⋯35
8 施工总进度 ⋯⋯⋯⋯⋯⋯⋯⋯⋯⋯⋯⋯⋯⋯⋯⋯⋯⋯⋯⋯⋯⋯⋯⋯⋯⋯⋯⋯⋯⋯⋯⋯⋯⋯37
8.1 一般规定 ⋯⋯⋯⋯⋯⋯⋯⋯⋯⋯⋯⋯⋯⋯⋯⋯⋯⋯⋯⋯⋯⋯⋯⋯⋯⋯⋯⋯⋯⋯⋯⋯⋯⋯⋯⋯⋯⋯⋯⋯⋯37
8.2 准备工程施工进度 ⋯⋯⋯⋯⋯⋯⋯⋯⋯⋯⋯⋯⋯⋯⋯⋯⋯⋯⋯⋯⋯⋯⋯⋯⋯⋯⋯⋯⋯⋯⋯⋯⋯⋯⋯⋯⋯37
8.3 导流工程施工进度 ⋯⋯⋯⋯⋯⋯⋯⋯⋯⋯⋯⋯⋯⋯⋯⋯⋯⋯⋯⋯⋯⋯⋯⋯⋯⋯⋯⋯⋯⋯⋯⋯⋯⋯⋯⋯⋯38
8.4 基础开挖与地基处理工程施工进度 ⋯⋯⋯⋯⋯⋯⋯⋯⋯⋯⋯⋯⋯⋯⋯⋯⋯⋯⋯⋯⋯⋯⋯⋯⋯⋯⋯⋯⋯38
8.5 土石坝施工进度 ⋯⋯⋯⋯⋯⋯⋯⋯⋯⋯⋯⋯⋯⋯⋯⋯⋯⋯⋯⋯⋯⋯⋯⋯⋯⋯⋯⋯⋯⋯⋯⋯⋯⋯⋯⋯⋯⋯39
8.6 混凝土工程施工进度 ⋯⋯⋯⋯⋯⋯⋯⋯⋯⋯⋯⋯⋯⋯⋯⋯⋯⋯⋯⋯⋯⋯⋯⋯⋯⋯⋯⋯⋯⋯⋯⋯⋯⋯⋯⋯39
8.7 地面厂房施工进度 ⋯⋯⋯⋯⋯⋯⋯⋯⋯⋯⋯⋯⋯⋯⋯⋯⋯⋯⋯⋯⋯⋯⋯⋯⋯⋯⋯⋯⋯⋯⋯⋯⋯⋯⋯⋯⋯40
8.8 地下工程施工进度 ⋯⋯⋯⋯⋯⋯⋯⋯⋯⋯⋯⋯⋯⋯⋯⋯⋯⋯⋯⋯⋯⋯⋯⋯⋯⋯⋯⋯⋯⋯⋯⋯⋯⋯⋯⋯⋯40
8.9 金属结构及机电安装施工进度 ⋯⋯⋯⋯⋯⋯⋯⋯⋯⋯⋯⋯⋯⋯⋯⋯⋯⋯⋯⋯⋯⋯⋯⋯⋯⋯⋯⋯⋯⋯⋯⋯40
8.10 施工劳动力及主要技术供应 ⋯⋯⋯⋯⋯⋯⋯⋯⋯⋯⋯⋯⋯⋯⋯⋯⋯⋯⋯⋯⋯⋯⋯⋯⋯⋯⋯⋯⋯⋯⋯⋯⋯40
附录 A 施工组织设计工作的依据和所需资料⋯⋯⋯⋯⋯⋯⋯⋯⋯⋯⋯⋯⋯⋯⋯⋯⋯⋯⋯⋯⋯⋯41
附录 B 导流标准确定的风险度分析法⋯⋯⋯⋯⋯⋯⋯⋯⋯⋯⋯⋯⋯⋯⋯⋯⋯⋯⋯⋯⋯⋯⋯⋯⋯44
附录 C 岩 土开挖 级别 划分及 洞室 开挖通 风指 标⋯⋯ ⋯⋯ ⋯⋯⋯ ⋯⋯ ⋯⋯⋯ ⋯⋯ ⋯⋯ 47
C.1 岩土开挖级别划分⋯⋯⋯⋯⋯⋯⋯⋯⋯⋯⋯⋯⋯⋯⋯⋯⋯⋯⋯⋯⋯⋯⋯⋯⋯⋯⋯⋯⋯⋯⋯⋯47
C.2 洞室开挖所需通风量及风速值⋯⋯⋯⋯⋯⋯⋯⋯⋯⋯⋯⋯⋯⋯⋯⋯⋯⋯⋯⋯⋯⋯⋯⋯⋯⋯⋯⋯49
附录 D 混凝土温度控制施工⋯⋯⋯⋯⋯⋯⋯⋯⋯⋯⋯⋯⋯⋯⋯⋯⋯⋯⋯⋯⋯⋯⋯⋯⋯⋯⋯51
D.1 大体积混凝土温度控制措施 ⋯⋯⋯⋯⋯⋯⋯⋯⋯⋯⋯⋯⋯⋯⋯⋯⋯⋯⋯⋯⋯⋯⋯⋯⋯⋯⋯⋯⋯51
D.2 低温季节混凝土施工气温标准和保温防冻措施⋯⋯⋯⋯⋯⋯⋯⋯⋯⋯⋯⋯⋯⋯⋯⋯⋯⋯⋯⋯⋯⋯53
附录 E 施工交通运输主要技术标准⋯⋯⋯⋯⋯⋯⋯⋯⋯⋯⋯⋯⋯⋯⋯⋯⋯⋯⋯⋯⋯⋯⋯⋯⋯⋯54
E.1 公路工程主要技术标准⋯⋯⋯⋯⋯⋯⋯⋯⋯⋯⋯⋯⋯⋯⋯⋯⋯⋯⋯⋯⋯⋯⋯⋯⋯⋯⋯⋯⋯⋯⋯54
E.2 水运主要技术标准⋯⋯⋯⋯⋯⋯⋯⋯⋯⋯⋯⋯⋯⋯⋯⋯⋯⋯⋯⋯⋯⋯⋯⋯⋯⋯⋯⋯⋯⋯⋯⋯56
E.3 场内道路主要技术标准⋯⋯⋯⋯⋯⋯⋯⋯⋯⋯⋯⋯⋯⋯⋯⋯⋯⋯⋯⋯⋯⋯⋯⋯⋯⋯⋯⋯⋯⋯⋯57
E.4 窄轨铁路主要技术标准⋯⋯⋯⋯⋯⋯⋯⋯⋯⋯⋯⋯⋯⋯⋯⋯⋯⋯⋯⋯⋯⋯⋯⋯⋯⋯⋯⋯⋯⋯⋯60
附录 F 施工工厂设施⋯⋯⋯⋯⋯⋯⋯⋯⋯⋯⋯⋯⋯⋯⋯⋯⋯⋯⋯⋯⋯⋯⋯⋯⋯⋯⋯⋯⋯⋯⋯62
F.1 筛下负累积产品率典型粒度方程⋯⋯⋯⋯⋯⋯⋯⋯⋯⋯⋯⋯⋯⋯⋯⋯⋯⋯⋯⋯⋯⋯⋯⋯⋯⋯⋯62
F.2 压缩空气需用量估算公式⋯⋯⋯⋯⋯⋯⋯⋯⋯⋯⋯⋯⋯⋯⋯⋯⋯⋯⋯⋯⋯⋯⋯⋯⋯⋯⋯⋯⋯62
F.3 各类用水水质及水压要求⋯⋯⋯⋯⋯⋯⋯⋯⋯⋯⋯⋯⋯⋯⋯⋯⋯⋯⋯⋯⋯⋯⋯⋯⋯⋯⋯⋯⋯63
F.4 各级电压合理输送半径及容量⋯⋯⋯⋯⋯⋯⋯⋯⋯⋯⋯⋯⋯⋯⋯⋯⋯⋯⋯⋯⋯⋯⋯⋯⋯⋯⋯⋯64 附录 G 施工总布置堆场及仓库面积估算⋯⋯⋯⋯⋯⋯⋯⋯⋯⋯⋯⋯⋯⋯⋯⋯⋯⋯⋯⋯⋯⋯⋯⋯65 附录 H 土石坝工程和混凝土工程受气象因素影响的停工标准⋯⋯⋯⋯⋯⋯⋯⋯⋯⋯⋯⋯⋯⋯⋯66
H.1 土石坝采取一般防护措施的停工标准⋯⋯⋯⋯⋯⋯⋯⋯⋯⋯⋯⋯⋯⋯⋯⋯⋯⋯⋯⋯⋯⋯⋯⋯⋯⋯66
H.2 混凝土浇筑受气象因素影响的停工标准⋯⋯⋯⋯⋯⋯⋯⋯⋯⋯⋯⋯⋯⋯⋯⋯⋯⋯⋯⋯⋯⋯⋯⋯⋯66 本标准用词和用语说明⋯⋯⋯⋯⋯⋯⋯⋯⋯⋯⋯⋯⋯⋯⋯⋯⋯⋯⋯⋯⋯⋯⋯⋯⋯⋯⋯⋯⋯⋯⋯68 条文说明⋯⋯⋯⋯⋯⋯⋯⋯⋯⋯⋯⋯⋯⋯⋯⋯⋯⋯⋯⋯⋯⋯⋯⋯⋯⋯⋯⋯⋯⋯⋯⋯⋯⋯⋯⋯⋯69
施工组织设计是水利水电工程设计文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编制工程投资概(估)算的主 要依据和编制招、投标文件的主要参考,是工程建设和施工管理的指导性文件。认真作好施工组 织设计对正确选定坝址、坝型、枢纽布置、整体优化设计方案、合理组织工程施工、保证工程质 量、缩短建设周期、降低工程造价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为提高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水平,做到安全可靠、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实用性强, 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特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适用于编制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初步设计阶段施工组织设计文件,编制项目建议 书、可行性研究报告和招、投标文件可参照执行。编制小型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文件可参 考使用。
施工组织设计应重视基础资料的收集。施工组织设计工作的依据和所需资料见附录 A。
施工组织设计除应符合本标准的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在本标准中引用构成本标准的条文。在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 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1985);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 16—1987);
《厂矿道路设计规范》(GBJ 22—1987);
《粉煤灰混凝土应用技术标准》(GBJ 146—1990);
《防洪标准》(GB 50201—1994);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 8978—1996);
《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规范》(GB 50287—1999);
《水利水电建筑安装安全技术工作规程》(SD 267—1988);
《浆砌石坝设计规范》(SL 25—1991);
《水工建筑物岩石基础开挖施工技术规范》(SL 47—1994);
《水利水电工程防火设计规范》(SL 278—1990);
《水利水电工程天然建筑材料勘察规程〔试行〕》(SL 251—2000);
《水利水电工程等级划分及洪水标准》(SL 252—2000);
《水工隧洞设计规范》(SL 279—2002);
《混凝土拱坝设计规范》(SL 282—2003);
《水利水电工程初步设计报告编制规程》(DL 5021—1993);
《水利水电工程劳动安全与工业卫生设计规范》(DL 5061—1996);
《水工建筑物地下开挖工程施工技术规范》(DL/T 5099—1999);
《水电水利工程模板施工规范》(DL/T 5110—2000);
《水工混凝土施工规范》(DL/T 5144—2001);
《混凝土拌和用水标准》(JGJ 63—1989);
《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J 001—1997)。
施工导流设计应充分掌握基本资料,全面分析各种因素,选择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并 能使工程尽早发挥效益的导流方案。
施工导流设计应妥善解决从初期导流到后期导流施工全过程中的挡、泄、蓄水问题。对各 期导流特点和相互关系应进行系统分析,全面规划,统筹安排,处理洪水与施工的矛盾。对大型 或有特殊要求的水利水电工程可进行风险度分析,风险度分析方法见附录 B。
水力条件复杂或在运用中有通航、引水、冲沙、排冰等综合要求的大型工程,应进行导流 水工模型试验。
3.2 施工导流标准
导流建筑物应根据其保护对象、失事后果、使用年限和工程规模划分为 3 级~5 级,具体 按表 3.2.1 确定。
表 导流建筑物级别划分
当导流建筑物根据表 3.2.1 指标分属不同级别时,应以其中最高级别为准。但列为 3 级导
流建筑物时,至少应有两项指标符合要求。
规模巨大且在国民经济中占有特殊地位的水利水电工程,其导流建筑物的级别和设计洪水 标准,应经充分论证后报主管部门批准。
应根据不同的导流分期按表 3.2.1 划分导流建筑物级别;同一导流分期中的各导流建筑物 级别,应根据其不同作用划分;各导流建筑物的洪水标准应相同,以主要挡水建筑物的洪水标准 为准。
下列情况导流建筑物级别可适当调整:
1 利用围堰挡水发电时,围堰级别可提高一级,但应经过技术经济论证;
2 当 4 级、5 级导流建筑物地基地质条件复杂、或工程具有特殊要求采用新型结构的导流建 筑物,其结构设计级别可提高一级,但设计洪水标准不提高;
3 当按表 和上述各条规定所确定的级别不合理时,可根据工程具体条件和施工导流阶 段的不同要求,经过充分论证,予以提高或降低。
导流建筑物设计洪水标准应根据建筑物的类型和级别在表 3.2.2 规定幅度内选择。对导流 建筑物级别为 3 级且失事后果严重的工程,应提出发生超标准洪水时的预案。
表 导流建筑物洪水标准划分
当导流建筑物与永久建筑物结合时TB/T 3206-2017标准下载,导流建筑物设计级别与洪水标准仍应按表 3.2.1 及表
规定执行;但成为永久建筑物部分的结构设计应采用永久建筑物级别标准。
3.2.8 在下列情况下,导流建筑物洪水标准可用表 3.2.2 中的上限值:
1 河流水文实测资料系列较短(小于 20 年),或工程处于暴雨中心区;
2 采用新型围堰结构型式;
3 处于关键施工阶段,失事后可能导致严重后果;
4 工程规模、投资和技术难度用上限值与下限值相差不大;
DG5301/T 24-2017标准下载5 在导流建筑物级别划分中属于本级别上限。
3.2.9 当枢纽所在河段上游建有水库时,导流建筑物采用的洪水标准及截流设计流量可考虑上游 梯级水库的调蓄及调度的影响,并应通过技术经济比选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