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施工图通用指导书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截取文档部分内容,仅供参考
高速施工图通用指导书高速施工图通用指导书是一份为高速公路建设项目提供技术规范和操作标准的重要文件,旨在确保施工过程的安全性、高效性和质量一致性。该指导书涵盖了从设计到施工再到验收的全流程管理要求,适用于各类高速公路工程项目。
首先,指导书明确了施工图的设计原则和技术参数,包括路基、路面、桥梁、隧道等关键结构的设计规范。它结合国家和行业标准,提出具体的技术指标,如材料强度、尺寸精度及耐久性要求,确保工程符合高质量标准。
其次大酒店-贵宾楼及设备用房起重吊装工程施工方案,指导书详细规定了施工工艺流程与操作方法,强调科学组织施工的重要性。例如,对路基填筑、沥青摊铺、混凝土浇筑等工序进行了标准化说明,并提出了质量控制要点,以减少施工误差。同时,还针对特殊地质条件或复杂环境下的施工问题提供了解决方案。
此外,指导书注重安全管理与环境保护,要求施工单位严格执行安全防护措施,合理处置废弃物,降低对周边生态的影响。最后,指导书还设立了严格的验收标准,通过第三方检测与监理机制,保障工程质量达标。
总之,高速施工图通用指导书是高速公路建设的核心技术依据,既提升了工程建设效率,又保证了项目的安全性和可持续发展。
③ 块石形状应大致方正,无峰棱凸角,顶面与底面应大致平行,其厚度≮20cm,长度、宽度不小于厚度。
④ 粗料石用作砌筑镶面时,其厚度≮20cm,并不小于长度的1/3,宽度不小于厚度,长度不小于厚度的1.5倍。
14、挡土墙材料要求:
① 砌石挡土墙的石料标号≮C25,砂浆标号≮M7.5。
② 混凝土浇注的挡土墙,混凝土标号≮C20。
③ 扶臂式挡土墙配置于墙中的主筋,直径≮12mm。
15、行车道、硬路肩的标准横坡为2%、土路肩为4%,路缘石采用花岗岩。一般路基中分带缘石露出路面高度8cm,外侧路肩缘石露出路面高度12cm,缘石外土路肩与缘石齐平。分离式路基两侧缘石露出路面高度均为12cm。
16、两隧道洞口间距离小于100m的可以采用与隧道内相同的路基断面。
如果不满足隧道内的紧急停车带间距的要求(大于500米)时,仍按正常路基设计。
17、桥头路基宽度与主线不一致时,变宽段应设置在桥头边坡铺砌后,渐变率为1/25。
18、路基绿化工程设计,在公路用地范围以内的,应提出植草面积和栽树的株数;在公路用地范围以外的绿化项目不列。
1、主线路堤边坡采用折线形,填方高度≤10m时,边坡坡度采用1:1. 5;填方边坡高度10~18m时,路面8m以下采用1:1.75;路堤高度大于18m,路面16m以下边坡采用1:2。折线处分别采用30m和70m半径圆弧过渡。坡脚设置2m宽的护坡道。除浸水路基的护坡道进行砌护外,其余的护坡道均不进行砌护。其他等级公路路基边坡坡率可采用1:1.5。
与其他高速公路路基衔接时,如果坡比大于1:1.5,一般在匝道或主线范围内设置20m的坡比过渡段。
2、路基边坡高度≥15m时,应设计必要的防撞措施。
对边坡高度大于20m的高路基或地面斜坡率大于1:2.5的路基,应进行稳定性验算,(强度参数C、Ф值应根据路堤填料取样试验确定),合理确定路基处理方案。
3、盐渍地段的路基,在地基表层应设置石渣隔离层50cm,宽度为左右两侧护坡道的宽度。
4、浸水路基在设计水位以下的边坡(包括防护的边坡)坡率不宜陡于1:1.75,采用35cm厚的浆砌片时护坡。
路基填料应取样并进行击实、CBR室内试验,以确定是否满足强度要求。
借方的路基填料根据沿线料场调查,应优先选用级配较好、力学指标较高的山皮上、碎石土、砾石土、风化岩等粗粒料作为路基填料。
对已有高速公路加宽部分的路基填料必须选择以上粗粒料作为路基填料。
利用方作路基填料时,应满足路基填料最小强度要求,可以考虑掺灰利用。
严禁使用泥炭、淤泥、冻土、强膨胀土、有机土及易溶盐含量超标的土填筑路基。路床和浸水部分的路堤,不应直接采用粉质土填筑。
液限>50%、塑性指数>26的细粒土,不得直接最为路基填筑。
煤矸石作为路基填料时应慎用,最大粒径≯10cm,可燃物≦10%,并填筑在常水位以上路堤部分。
浸水路基应选用渗水性良好的材料填筑。
桥涵台、背的路基和挡土墙墙背应优先选用渗水性良好的材料填料。
5、路基必须分层填筑,分层压实,每层松铺厚度30cm;最后削坡使路基成型。路基填料最小强度和压实度要求如下表:
路基填料最小强度和压实度要求如下表:(重型击实标准):
注① 当三、四级公路铺筑沥青混凝土和水泥混凝土路面时,其压实度应采用二级公路的规定值。
3.1.3地基表层处理
1、地面横坡缓于1:5时,在清除地表后,可直接在天然地面上填筑路基。
2、地面横坡为1:5~1:2.5时,原地面应挖台阶,台阶宽度2m。台阶面向内倾斜4%横坡。
3、地面横坡陡于1:2.5地段的陡坡路堤,必须采用不平衡推力法验算路堤整体沿基底及基底下软弱层滑动的稳定性,抗滑稳定系数≥1.30,否则应采取改善基底条件或设置支挡结构物等防滑措施。
土质挖方段,应将路床土超挖换填80cm;挖方段换填宽度应为路基两侧边沟底部设置的纵向渗沟之间的宽度;
路基填土高度小于150cm的路段,应满足路床下80cm厚度内为换填材料;
换填材料应优先选择挖方的废方石料,也可采用碎石、砂砾、石渣等材料进行换填,其最大粒径≯10cm、含土量≯5%;
5、石质挖方段的基底应进行找平和整修,找平和整修的材料必须为石质材料,并不得含土,以防止形成软弱层。(但设计文件不提工程量)
6、在水稻田、湖塘等地段,应视具体情况采取排水、清淤、晾晒、换填砂砾或石渣、加筋、外掺无机结合料等处理措施。处理宽度为坡脚外2m;处理高度为淤泥标高以上0.5m;
7、抛石挤淤处理方法因缺少理论根据、淤泥量计量不准确和缺乏检验指标等因素,容易造成设计变更,所以抛石挤淤处理方法应慎用。
8、基底碾压下沉量含清表土8cm在内旱田按15cm、水田按25cm计算。水田段清表后,应填筑50 cm石渣进行处理。
护肩高度不宜超过2m,顶面宽度不应侵占硬路肩范围。
当填方路基受地形地物限制或路基稳定性不足时,可采用护脚路基。护脚高度不宜超过5m,受水浸淹的路堤护脚,应予防护或加固。
3.1.6.1 土质路基
1、土质路堑边坡形式及坡率应根据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条件、边坡高度、排水措施、施工方法,并结合自然稳定山坡和人工边坡的调查及力学分析综合确定。
2、土质路堑边坡坡率应符合下表规定:
土 质 路 堑 边 坡 坡 率 表
注 ① 其他等级公路边坡坡率可适当减小。
3、黄土、红粘土、高液限土、膨胀土等特殊土质挖方边坡形式应按特殊路基的有关规定确定。
4、挖方段内相邻不同坡率坡面应设置过渡段,过渡段长度:土质边坡20m,岩石边坡30m,并应在坡度陡的坡面内进行过渡。
5、挖方段路基宽度变化时,挖方边坡过渡段渐变率按1/5考虑。
6、挖方段路基设横向盲沟:
横向盲沟设在80cm换填材料层底面;
横向盲沟间距为20m一道;
横向盲沟与路基两侧的纵向盲沟相连接;
横向盲沟必须挖槽施工,材料为渗水土工布包裹砂砾,渗水土工布的底面涂沥青以防渗;
横向盲沟底部中间部位放置一根D=5cm的软式透水管;
3.1.6.2 岩质路基
1、岩质路堑边坡形式及坡率应根据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条件、边坡高度、施工方法,并结合自然稳定山坡和人工边坡的调查综合确定。必要时可采用稳定性分析方法予以验算。
2、岩质路堑边坡坡率的确定,可采用以下两种方法:
● 如地质资料能够提供岩体的完整程度、结构面结合程度、结构面产状、直立边坡自稳能力时,首先确定边坡岩体的类型,按表(一) 选取边坡坡率;
岩 质 路 堑 边 坡 坡 率 表(一)
(全风化岩石参照土质边坡设计。)
● 如地质资料不能提供岩体的完整程度、结构面结合程度、结构面产状、直立边坡自稳能力时,可按岩石的名称,按表(二)选取边坡坡率;
岩 质 路 堑 边 坡 坡 率 表(二)
注① 其他等级公路路堑边坡坡率可低限值。
3、硬质岩石挖方路基宜采用光面、预爆破技术。
3.1.7 土、石路堑边坡形式采用台阶式,边坡高度>10m或18m段,在边坡中部每8m设2m宽边坡平台一道;挖方坡脚处设2m宽碎落台。
3.1.8 路基填挖交界处理
3.1.8.1纵向填挖交界处路基处理
3.1.8.1.1地表为土质的填挖交界处路基处理方法:
当土质地表斜坡度在1:5~1:2.5时,将土质地表开挖台阶,台阶宽度2m,台阶反向坡度4%。
路基顶面以下20cm处、80cm处铺设土工隔栅,土工隔栅长度6m。
3.1.8.1.2地表为石质的填挖交界处路基处理方法:
1、当石质地表斜坡度在1:5~1:2.5时,将石质地表开挖台阶, 台阶宽度2m,台阶反向坡度4%;
2、填方侧应设置纵向过渡段,使其填挖基底强度逐渐均衡,过渡段长度15maq 2002-2018标准下载,过渡段作填石路堤,并应从路基底面开始逐层填筑、碾压至路基顶面。
3、地表斜坡陡于1:2.5的陡坡路堤(包括土质和石质地表),必须采用不平衡推力法验算路堤沿基底滑动的稳定性,安全系数≥1.3。
4、填挖交界段的边沟下应设置纵向渗沟。
3.1.9 高边坡路堤与陡坡路堤设计
1、对边坡高度>20m的路堤或地面斜坡率陡于1:2.5的路堤,以及不良地质、特殊地段的路堤,应进行个别勘察设计,对重要的路堤应进行稳定性监控。
2、分析高路堤的稳定性时凤凰山景区2010年绿化养护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地基的强度参数С、Ф值,宜采用直剪固结快剪或三轴固结不排水剪获得。
3、分析路堤沿斜坡地基或软弱层带滑动的稳定性时,应选择控制性层面的土层,采用直剪快剪或三轴不固结不排水剪试验获得强度参数С、Ф值。当可能存在地下水时,应采用饱水试件进行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