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雷与接地工程施工技术交底.docx

防雷与接地工程施工技术交底.docx
VIP全站资料免积分下载
立即下载
同类资料根据编号标题搜索
文档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文件类型:docx
资源大小:0 M
资源类别:技术交底
资源属性:
会员资源

施组设计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随机截取了部分,仅供参考,下载文档齐全完整

防雷与接地工程施工技术交底.docx

1)避雷针制作与安装应符合以下规定

A 所有金属部件必须镀锌,操作时注意保护镀锌层。

B 采用镀锌钢管制做针尖,管壁厚度不得小于3mm,针尖刷锡长度不得小于70mm。

先将支座钢板的底板固定在预埋的地脚螺栓上,焊上一块肋板,再将避雷针立起,找直、找正后,进行点焊,然后加以校正,焊上其它三块肋板。最后将引下线焊在底板上道路提升工程冬季施工方案.pdf,清除药皮刷防锈漆及铅油(或银粉)。

1)支架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

A 角钢支架应有燕尾,其埋注深度不小于100mm,扁钢和圆钢支架埋深不小于80mm。

B 所有支架必须牢固,灰浆饱满,横平竖直。

C 防雷装置的各种支架顶部一般应距建筑物表面100mm;接地干线支架其顶部应距墙面20mm。

D 支架水平间距不大于1m(混凝土支座不大于2m);垂直间距中大于1.5m。各间距应均匀,允许偏差30mm。转角处两边的支架距转角中心不大于250mm。

E 支架应平直。水平度每2m检查段允许偏差3/1000,垂直度每3m检查段允许偏差2/1000;但全长偏差不得大于10mm。

F 支架等铁件均应做防腐处理。

G 埋注支架所用的水泥砂浆,其配合比不应低于1:2。

A 应尽可能随结构施工预埋支架或铁件。

B 根据设计要求进行弹线及分档定位。

C 用手锤、錾子进行剔洞,洞的大小应里外一致。

D 首先埋注一条直线上的两端支架,然后用铅丝拉直线埋注其它支架。在埋注前 应先把洞内用水浇湿。

E 如用混凝土支座,将混凝土支座分档摆好。先在两端支架间拉直线,然后将其它支座用砂浆找平找直

F 如果女儿墙预留有预埋铁件,可将支架直接焊在铁件上,支架的找直方法同前。

6、防雷引下线暗敷设

1)防雷引下线暗敷设应符合下列规定:

A 引下线扁钢截面不得小于25×4mm;圆钢直径不得小于12mm。

B 引下线必须在距地面1.5~1.8m处做断接卡子(一条引下线者除外)。断接线卡子所用螺栓的直径不得小于10mm,并需加镀锌垫圈和镀锌弹簧垫圈。

C 利用主筋作暗敷引下线时,每条引下线不得少于二根主筋。

D 现浇混凝土内敷设引下线不做防腐处理。

E 建筑物的金属构件(如消防梯、烟囱的铁爬梯等)可作为引线,但所有金属部件之间均应连成电气通路。

F 引下线应沿建筑的外墙敷设,从接闪器到接地体,引下线的敷设路径,应尽可能短而直。根据建筑物的具体情况不可能直线引下时,也可以弯曲,但应注意弯曲开口处的距离不得等于或小于弯曲部线段实际长度的0.1倍。引下线也可以暗装,但截面应加大一级,暗装时还应注意墙内其它金属构件的距离。

G 引下线的固定支点间距离不应大于2m,敷设引下线时应保持一定松紧度。

H 引下线应躲开建筑物的出入口和行人较易接触到的地点,以免发生危险。

I 在易受机械损坏的地方、地上约1.7m至地下0.3m的一段地线应加保护措施,为了减少接触电压的危险,也可用竹筒将引下线套起来或用绝缘材料缠绕。

J 采用多根明装引下线时,为了便于测量接地电阻,以及检验引下线和接地线的连接状况,应在每条引下线距地1.8~2.2m处放置断接卡子。利用混凝土柱内钢筋作为引下线时,必须将焊接的地线连接到首层、配电盘处并连接到接地端子上,可在地线端子处测量接地电阻。

K 每栋建筑物至少有两根引下线(投影面积小于50m2的建筑物例外)。防雷引下线最好为对称位置,例如两根引下线成“一”字形或”乙”字形,四根引下线要做成“I”字形,引下线间距离不应大于20m,当大于20m时应在中间多引一根引下线。

A 首先将所需扁钢(或圆钢)用手锤(或钢筋扳子)进行调直或抻直。

B 将调直的引下线运到安装地点,按设计要求随建筑物引上,挂好。

C 及时将引下线的下端与接地体焊接好,或与断接卡子连接好。随着建筑物的逐步增高,将引下线敷设于建筑物内至屋顶为止。如需接头由应进行焊接,焊接后应敲掉药皮并刷防锈漆(现浇混凝土除外),并请有关人员进行隐检验收,做好记录。

D 利用主筋(直径不少于Φ16mm)作引下线时,按设计要求找出全部主筋位置,用油漆作好标记,距室外地坪1.8m处焊好测试点,随钢筋逐层串联焊接至顶层,焊接出一定长度的引下线,搭接长度不应小于100mm,做完后请有关人员进行隐检,做好隐检记录。

E 土建装修完毕后,将引下线在地面上2m的一段套上保护管,并用卡子将其固定牢固,刷上红白相间的油漆。

1)避雷网安装应符合以下规定

A 避雷线应平直、牢固,不应有高低起伏和弯曲现象,距离建筑物应一致,平直度每2m检查段允许偏差3/1000。但全长不得超过10mm。

B 避雷线弯曲处不得小于90°,弯曲半径不得小于圆钢直径的10倍。

C 避雷线如用扁钢,截面不得小于12×4mm;如为圆直径不得小于8mm。

D 遇有变形缝处应作伸缩补偿。

2)避雷网安装

A 避雷线如为扁钢,可放在平板上用手锤调直;如为圆钢,可将圆钢放开一端固定在牢固地锚的夹具上,另一端固定在绞磨(或倒链)的夹具上,进行冷拉调直。

B 将调直的避雷线运到安装地点。

C 将避雷线用大绳提升到顶部、顺直,敷设、卡圆、焊接连成一体,同引下线焊好。焊接处的药皮应敲掉,进行局部调直后刷防锈漆及银粉。

D 建筑物屋顶上有突出物,如金属旗杆,透气管、金属天沟、铁栏杆、爬梯、冷却水塔、电视天线等,这些部位的金属导体都必须与避雷网焊接成一体,顶层的烟囱应做避雷带或避雷针。

E 在建筑物的变形缝处应做防雷跨越处理。

F 避雷网分明网和暗网两种,暗网格越密,其可靠性就越好。网格的密度应视建筑物的重要程度而定。重要建筑物可使用5×5m的网格;一般建筑采用20×20m的网络即可。如果设计有特殊要求应按设计要求去做。

8、均压环(或避雷带)安装

1)均压环(或避雷线)应符合下列规定:

A 一般采用的圆钢直径不小于6mm,扁钢不小于24×4mm。

B 避雷带明敷设时,支架的高度为10~20cm,其各支点的间距不应大于1.5m。

2)均压环(或避雷带)安装

A 避雷带可以暗敷设在建筑物表面的抹灰层内,或直接利用结构钢筋,并应与暗敷的避雷网或楼板的钢筋相焊接,所以避雷带实际上也就是均压环。

B 利用结构圈梁里的主筋或腰筋与预先准备好的约20cm的连接钢筋头焊接成一体,并与柱筋中引下线焊成一个整体。

C 圈梁内各点引出钢筋头,焊完后,有圆钢(或扁钢)敷设在四周,圈梁内焊接好各点,并与周围各引下线连接后形成环形。同时在建筑物外沿金属门窗、金属栏杆处甩出30cm长Φ12mm镀锌圆钢备用。

D 外檐金属门、窗、栏杆、扶手等金属部件的预埋焊接点不应少于2处,与避雷带预留的圆钢焊成整体。

本工程质量保证措施分为以下三个方面:

1、电气施工图的质量控制:工程施工前熟悉电气施工图并结合图纸进行图纸会审。

2、主要设备材料的质量控制:因材料品种、规格较多,用量较大,为确保本工程正常施工及安装质量,对材料的实行统一管理,统一采购,采购的材料应提供相应及合格有效的质保书、合格证及出厂检测报告等技术保证资料。

3、施工队伍全面管理与协作单位相协调,核查其技术力量和人员素质,施工资格、上岗证书、技术装备及安装工程的施工计划、进度安排、安全措施。

1、合理进行图纸会审、施工方案的组织与调度,减少施工期间存在一系列的问题。

2、提前安排施工计划,组织现场需协调事宜由技术员及专业工长及时协调。

及时与甲方沟通避免施工期间协调事宜时间较长。

提前一~两个月准备所需要用到的材料,避免因材料问题延误工期。

在该工程施工时,其他单位正在施工,为避免两者出现冲突,需在开工前做好施工部署,协调好材料的堆放和运输问题,正确处理工程进度与经济性的关系,必要时加大人力、机械、资金、材料的投入,确保工期目标的实现。

1、材料的运输和堆放应附合有关规定,注意防潮防污染。

2、使用银粉时,注意不要污染建筑物的墙面。

3、对于易发生受污生锈部位(如屋面的防雷及接地应检查,发现后及时处理)补刷防锈漆。

SY/T 4109-2020 石油天然气钢制管道无损检测(完整正版、清晰无水印).pdf10、环境保护要求及保证措施

2、为减少材料的浪费,施工前确定好施工区域所用到的材料长度,施工后与配套施工单位交接好避免其他单位施工时破坏成品再次施工。

11、职业健康安全要求及保证措施

施工时确保施工队伍的自身安全隧道工程消防施工组织设计(含消防水池、消防泵房),施工时需有专人看护。

荣华建设集团

二〇年 月 日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