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工程钢筋混凝土管顶管施工技术交底.doc

市政工程钢筋混凝土管顶管施工技术交底.doc
VIP全站资料免积分下载
立即下载
同类资料根据编号标题搜索
文档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文件类型:doc
资源大小:0.1 M
资源类别:技术交底
资源属性:
会员资源

施组设计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随机截取了部分,仅供参考,下载文档齐全完整

市政工程钢筋混凝土管顶管施工技术交底.doc

4) 根据后背施工设计安装后背,紧贴土体的后背材料,如型钢、预制后背、方木等应横放,在其前面放置立铁,立铁前放置横铁。

(3) 当无原土作后背时,应采用结构简单、稳定可靠、就地取材、拆除方便的人工后背墙;利用已完成顶进的管段作后背时,顶力中心宜与已完工管道中心重合,顶力应小于已顶完管道的抗顶力,后背钢板与管口间应垫缓冲材料,保护管口不受损伤。

温州绕城高速公路北线二期工程--两阶段施工图设计 第一分册(1/2)(浙江省交规院2013年12月pdf版).pdf(1) 导轨安装应符合下列要求:

1) 导轨应选用钢质材料制作,宜根据管材质量选配钢轨作导轨。

2) 应在检验合格的基础上安装枕铁或枕木,在检验合格的枕铁或枕木上安装导轨。

3) 当工作竖井底有水、土质松软、管径较大时,应浇筑水泥混凝土基础,将枕铁或枕木埋设于混凝土中。宜结合管道基础设计,确定混凝土面的高程及宽度,水泥混凝土基础的宽度宜比管径大400mm,厚度可采用200mm~300mm,混凝土基础顶面应低于枕铁或枕木面10mm~20mm。

4) 当工作竖井底无水,土质坚实,可挖土槽埋设枕铁或枕木。枕铁或枕木长度宜采用2m~3m,宜比导轨外缘两边各长出200mm~300mm,其埋设间距可根据管重、顶力和土质选取400mm~800mm。

5) 枕铁宜用型钢制成,并附有固定导轨的特制螺栓,枕铁应直顺、平整;采用枕木时,截面不小于150mm×150mm。

6) 两根导轨应顺直,两根导轨的内距按下式计算:

式中:A0——两导轨中距(mm);

A——两导轨上部的净距(mm);

a——导轨的上顶宽度(mm);

D——管外径(mm);

h——导轨高度(mm);

e——管外底距枕铁(枕木)面的距离(一般为10mm~25mm)。

(2) 导轨及枕铁安装质量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枕铁或枕木的安装高程宜低于管外底高程10mm~20mm,间距均匀,其铺装纵坡应与管道纵坡一致。

2) 两根导轨应直顺、平行、等高,导轨安装牢固,其纵坡与管道设计坡度一致。

3) 导轨高差允许偏差2mm,导轨内距允许偏差为±2mm;中心线允许偏差为3mm,顶面高程允许偏差为0mm~3mm。

(3) 工作平台安装应符合下列要求:

1) 应在顶管工作坑开挖与支护完成后进行。

2) 工作平台承重主梁应根据静载、活载及其他附加荷载计算选用,主梁两端伸出工作坑壁外不得小于1.2m。

3) 平台口的长度和宽度各大于管节长度及管外壁0.8m。

4) 根据起吊设备能力及吊重核算起重架;支搭于工作平台上的起重架宜与防雨、雪棚架结合成一体,并安装牢固。

5) 工作坑上的平台孔口必须安装护栏,上下人处设置牢固的爬梯。

(4) 顶铁安装应符合下列要求:

1) 应有足够的刚度,无歪斜扭曲现象,顶铁上宜有锁定装置,顶铁单块旋转时应能保持稳定。

2) 顶铁宜采用铸铁成型或型钢焊接成型。

3) 顶铁放置在管道两侧,且顶铁中心线应与管道中心线平行、对称直顺;顶铁与导轨和顶铁之间的接触面不得有泥土、油污。

4) 更换顶铁时,应先使用长度大的顶铁,以减少顶铁连接数量;顶铁的允许连接长度,应根据顶铁的截面尺寸确定。当采用顶铁截面为200mm×300mm时,单行顺向使用的长度不得大于1.5m;双行使用的长度不得大于2.5m,且应在中间加横向顶铁相连。

5) 顶铁与管口之间应采用缓冲材料衬垫。在顶力作用下,管节承压面应力接近其设计顶镐压力强度时,应采用U形或环形顶铁等措施,减少管节承压面应力。

1) 安装前应对高压油泵、液压油缸、液压管路控制系统、顶铁和压力表标定等进行检查,设备完好,方可安装。

2) 应根据顶管竖井的施工设计,安装高压油泵、管路及控制系统。油泵宜设置在液压油缸附近;油管应直顺、转角少;油泵应与液压油缸相匹配,并应有备用油泵。

3) 液压油缸的油路应并联,每台液压油缸应有进油、退油的控制系统。

4) 液压油缸的着力中心宜位于管子总高的1/4左右处,且不小于组装后背高度的1/3。

5) 使用一台液压油缸时,其平面中心应与管道中心线一致,使用多台液压油缸时,各液压油缸中心线应与管道中心线对称。

6) 多台液压油缸宜配置油缸台架,且应使油缸布置对称。

7) 千斤顶的安装高程,一般宜使千斤顶的着力点位于管端面垂直直径的1/4左右处。

(6) 顶进设备试车运行应符合下列要求:

1) 设备试车运行及顶进时,工作人员不得在顶铁上方及侧面停留,并应随时观察顶铁有无异常迹象。

2) 顶进开始时,应缓慢进行,待各接触部位密合后,再按正常顶进速度顶进。

3) 顶进中若发现油压突然增高,应立即停止顶进,检查原因并经过处理后,方可继续顶进。

4) 液压油缸活塞退回时,油压不得过大,速度不得过快。

(7) 顶管单元长度应根据设计要求的井室位置、地面运输与开挖工作坑的条件、顶管需要的顶力、后背与管口可能承受的顶力,以及支持性技术措施等因素综合确定。宜减少顶管工作坑设置数量。当穿越构筑物或河道时,应根据穿越长度,确定顶管单元长度。

(8) 顶管的顶力计算

总顶力经验公式(钢筋混凝土管):

式中:P——计算总顶力(kN);

G——管子单位长度管体自重(kN/m);

L——顶进管总长度(m);

当土质为粘土及天然含水量较小的亚粘土,管前挖土能形成土拱者,n可取1.5~2。

当土质为密实的砂土及含水量较大的亚粘土,管前挖土不易形成土拱,但塌方尚不严重时,n可取3~4。

(1) 顶进前应检查下列内容,确认条件具备时方可顶进。

1) 全部设备经过检查,并经试运转确认正常;导轨的中心线、坡度、高程符合设计规定;

2) 已具备防止流动性土或地下水由洞口进入工作坑的措施;

3) 已制定开启封门的措施。

(2) 初始顶进5m~10m范围内,增加测量密度,机头或首节管允许偏差为:轴线位置3mm,高程0~3mm。

(3) 顶进应连续施工,除不可抗拒情况下,不得中途停止作业。

(4) 人工挖土顶管应符合下列要求:

1) 管前土质良好及正常顶管地段,管前开挖长度300mm~500mm,铁路道轨下管前挖土长度不宜大于100mm,并随挖随顶,在道轨以外管前挖土长度不得超过300mm,同时应遵守管理单位对挖掘、顶进的有关规定;土质不良地段,管前开挖长度不得大于300mm。

2) 正常顶管地段管顶部位最大超挖量宜控制在15mm以内,管底部位135°范围内不得超挖。在不允许土层下沉的顶管地段,管道周围不得超挖。

(5) 在顶进过程中遇到下列情况之一时,及时采取措施,方可继续顶进。

1) 发生塌方或遇到障碍物。

2) 后背倾斜或严重变形。

3) 顶铁发现扭曲迹象。

4) 管位偏差过大,且校正无效。

(6) 对顶施工时,在顶至两管端相距约1m时,宜从两端中心掏挖小洞,使两管能通视,校核两管中心线及高程,进行纠偏、对口。

(7) 顶进过程中,顶铁拆装及使用应符合下列要求:

1) 顶铁应无歪斜扭曲现象,安装应直顺。

2) 每次换放顶铁时,应换可能安放的最长顶铁。

1) 工作竖井内的测量控制点应设在不易扰动、视线清楚、方便校核、易于保护处。

2) 顶进过程中加强对中心线及高程要一镐测量一次,并及时纠偏。

3) 顶管纠偏采用渐近方式,可采用挖土法、支顶法等纠偏方式。

(9) 减阻方式可采用触变泥浆减阻。

顶管完成后,管道接口应按设计要求进行处理。

1.7.3.3 季节性施工

1. 雨期施工工作坑内设积水坑;工作坑应搭设防雨篷。

2. 在工作坑四周设临时围堰,采取有效排水设施,防止雨水流入工作坑内。

1.7.4.1 基本要求

1. 接口必须密实、平顺、不脱落。

2. 内涨圈中心应对正管缝,填料密实。

3. 管内不得有泥土、石子、砂浆、砖块、木块等杂物。

1.7.5.1 在现场运输、存放和施工过程中保护好管口。

1.7.5.2 同一顶坑向相反方向顶进时,先顶距离长管段,后顶距离短管段,用顶完管段做后背时,应在管端加护铁,保护管口。

1.7.6 应注意的质量问题

1.7.6.1 管底标高偏差较大时,应严格执行测量放样复核制度,每次测量前,要先检查测量仪器是否移动,出洞口管节经测量后要垫实。

1.7.6.2 为防止管端破损,应在顶进过程中认真控制好方向,纠偏不要大起大落。适当增加垫板的厚度或降低垫板硬度,尽量扩大在张角大时的受压面积。

1.7.6.3 为防止管接口渗漏,在吊装过程中应采用专用吊具,严禁用钢丝绳直接套入管口吊运,以防损坏管口及钢套环。

1.7.6.4 为防止管节飘移,在软土层中顶进混凝土管时,可将前3~5节管与工具管连成一体。

1.7.6.5 为防止地面沉降应严禁超挖,顶进完成后要及时进行注浆。

1.7.7 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措施

1.7.7.1 环境管理措施

1. 在油压系统下应设隔油层,以免造成污染。

2. 采取措施使机械噪声量控制在规定范围之内,防止噪声扰民。

3. 渣土分类堆放,及时消纳。

4. 在现场出入口设立清洗设备,对运土车辆进行冲洗和覆盖,避免运土车辆污染公共道路及扬尘。

胶粘法施工木地板施工工艺1.7.7.2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措施

1. 顶进时,顶铁上方及侧面不得站人,并应随时观察有无异常迹象,以防崩铁。

2. 起重设备安装后在正式作业前应试吊,吊离地面100mm左右时,检查重物、设备有无问题,确认安全后方可起吊。

3. 竖井支护要有专项施工技术方案。竖井四周要设安全护栏和上、下工作坑安全爬梯。

4. 工作坑的总电源箱必须安装漏电保护装置,工作坑内一律使用36V以下的照明设备。

5. 起重设备专人检验、安装,持证上岗顶帽及垫石钢筋技术交底,并必须遵守有关安全操作规程。

6. 在出土和吊运材料时,起重设备下严禁站人。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