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组设计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随机截取了部分,仅供参考,下载文档齐全完整
挂蓝浇筑交底书检测完成后,对数据进行分析。经线性回归分析得出加载、变形之间的关系。由此可推出挂篮载各个块段的竖向位移,为施工控制提供可靠依据。
挂篮经过试验,并征得监理工程师的同意后进行悬臂梁的施工。悬臂梁施工按以下顺序进行:
外侧模及底模就位后T/CCMA 0081-2019标准下载,绑扎底板钢筋及钢筋定位架。
绑扎腹板钢筋及安装预应力束管道。
立内模,并用拉条与外侧模连接。设内模支撑及顶板支架。
绑扎顶板钢筋及预应力束管道和立端模。
与上述步骤同步,安装各种预留孔的预埋件(其上下口平面位置误差不超过3mm,竖向筋设定位板预埋)。
经检查合格后,方可灌注梁段混凝土,悬臂段浇筑混凝土时对称、平衡施工,设计不平衡偏差不得大于设计允许数值,
混凝土配合比,浇筑顺序及振捣,必须严格按施工工艺操作,梁段浇筑自悬臂端向后分层浇筑振捣。使用插入式振捣器时,不得碰损制孔管道及钢筋骨架。
预应力张拉安装桥梁施工技术规范中的相关内容执行
梁段预应力张拉、压浆完毕,且孔道压浆体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75%以上,方可移动挂篮,准备灌注下一段梁,挂篮的移动遵照以下步骤进行:
①先将主梁后锚杆稍松开,用倒链将主梁拉住固定,用倒链或慢速卷扬机牵引滑道移到位,主梁的前移带动侧模系统,底模系统及内滑梁整体移位,随着主梁的前移,压紧器交替前移(不得少于2根),以保持主梁的稳定,滑到位以后将主梁后锚杆锚紧(不得少于3根),并用测力扳手上紧。
②侧模系统在主梁前移时与主梁同步前移,到位后,用钢丝绳从预留孔道穿下与滑梁上的吊环用卡环连接,将侧模系统托起。然后将滑梁挂轮滑移到位,用IV级钢吊杆将钢丝绳换掉。
将底模系统后端挂轮滑移到位后端锚固于已成梁段上,前端用IV级钢与前上横梁连接。
④用千斤顶将底模系统与底板,侧模系统与翼缘板及腹板外侧密合,并将后吊杆带上保险螺母。
⑥用倒链将内模系统拖移到位,并调好中线及标高。
⑦绑扎底板、腹板钢筋、安装管道、立内模、预埋。绑扎顶板钢筋、预埋、安装端模。
⑧复核中线、标高,并检查合格后,方可灌注混凝土(注:在安装过程中如发现预留孔于挂篮位置不适时,要查明原因,进行处理,不得强行扭杆穿入孔洞,IV级钢吊杆严禁弯曲、打火)。
等强张拉以后,重复以上步骤灌注下一段。
5.2.3边跨现浇段施工方法
边跨现浇段采用支架法进行施工,施工可参照墩顶梁段进行施工。
边跨现浇梁段施工时,混凝土浇筑向合拢口靠拢,并对梁段高程进行监测,使合拢口高差控制在允许偏差范围内。
5.2.4合拢段施工方法
边跨合拢段采用支架或吊架施工,跨中合拢段可利用挂篮进行施工或吊架施工,支架施工要求可参照前相关内容。
合拢顺序必须满足设计要求。合拢前要调整中线和高程,连续梁将合拢一侧的临时固定支座释放,同时将两悬臂端间距离按设计合拢温度及预施应力后弹性压缩换算后进行约束锁定。
混凝土浇筑前合拢口两端悬臂预加压重符合设计要求同时符合线性控制流程并于混凝土浇筑过程中逐步撤除;
合拢段混凝土施工选择在一天中温度最低的时间进行。混凝土强度宜提高一级。混凝土加强养护,将合拢梁段及两悬臂端部进行覆盖降低日照温差影响;
混凝土浇筑前将合拢口单侧梁墩的临时固结约束解除,合拢梁段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要求时及时进行预应力筋张拉。
支座反力调整满足设计要求。
边跨现浇段及合拢段施工方案图见图5.2.4—1
5.3质量要求及验收标准
表5.3.1悬臂浇筑梁实测项目
全站仪或经纬仪:每个节段检查2处
水准仪:每个节段检查2处
尺量:每个节段检查1个断面
合龙后同跨对称点高程差(mm)
水准仪:每跨检查5~7
2m直尺:检查竖直、水平两个方向,每侧面每10m梁长测1处
全站仪或经纬仪:检查3~8处
全站仪或经纬仪、钢尺检查
引道中心线与桥梁中心线的衔接(mm)
尺量;分别将引道中心线和桥梁中心线延长至两岸桥长端部,比较其平面位置
水准仪:在桥头搭板范围内顺延桥面纵坡,每米1点测量标高
悬臂梁施工线型控制的关键是要分析每一施工阶段、每一施工步骤的结构挠度变化状态,控制立模标高。先计算出各梁段的立模预拱度,结合前一梁段的挠度实测值,修正预拱度值后调整立模标高。
立模预拱度=各种因素引起梁体变形的挠度计算值+挂蓝变形+挠度观测调整值
6.1.1影响梁体变形的挠度因素根据施工过程主要有以下几种:
某500KV变电站土建工程施工组织设计(1)单T形成阶段由以下因素产生的悬臂挠度:
挂篮及梁上其它施工荷载作用;
张拉悬臂预应力筋的作用。
(2)合拢阶段,将继续发生以下因素产生的连续挠度:
合拢段混凝土重量及配重作用;
模板吊架或梁段安装设备的拆除;
2000浙D4 电气竖井内设备的安装.pdf张拉连续预应力束的作用。
在以上过程中,同时还会发生由于混凝土弹性压缩、收缩、徐变、预应力筋松驰、孔道摩阻预应力损失等因素引起的挠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