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施工技术交底范本1000例(高清pdf)(附带赠送:赠品:建筑施工图教程)

建筑工程施工技术交底范本1000例(高清pdf)(附带赠送:赠品:建筑施工图教程)
VIP全站资料免积分下载
立即下载
同类资料根据编号标题搜索
文档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文件类型:.zip
资源大小:32.23M
资源类别:技术交底
资源属性:
会员资源

施组设计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随机截取了部分,仅供参考,下载文档齐全完整

建筑工程施工技术交底范本1000例(高清pdf)(附带赠送:赠品:建筑施工图教程)

各阶段设计文件的要求和深度初步设计一。设计要求 1。由设计说明书、设计图纸、主要设备、材料表、工程概算组成。 2。各专业对方案或重大技术问题的解决方案进行综合技术经济分析。 3。论证技术选用可靠、经济合理,符合审定的设计方案。二。设计深度 1。设计方案的选择和确定。 2。确定土地征用范围。 3。进行主要设备、材料定货。 4。提供项目投资控制的依据。 5。能进行施工图设计的编制 6。能进行全场性的施工准备工作。

各阶段设计文件的要求和深度施工图设计一。设计要求 1。进一步完善、落实初步设计的要求。 2。由设计说明书、施工图纸、施工图预算组成。 3。图纸绘制正确、完整,避免错、漏。 4。尽可能采用标准设计。二。设计深度 1。能安排材料、设备的定货,非标准设备的制作。 2。能进行施工图预算编制。 3。能进行土建施工和安装。 4。进行工程验收的依据。

各专业配合及各设计成员的责任建筑、结构、水、暖、电、预算等专业人员应按照设计程序相互配合,并对各自的工作承担责任,科学、高效地完成建筑设计服务。

施工图设计中各个专业的配合建筑专业给结构、设备(水、暖、电)、预算等专业提供条件图 设计说明、工程做法表、门窗表、卫生间详图、平立剖面图等。结构、设备专业给建筑专业反回条件 结构布置;梁、柱、剪力墙等主要结构构件尺寸、位置;设备用房的位置大小等。建筑专业深化完善全套施工图纸 外檐、细部详图;确定生产安装电梯、扶梯、幕墙等的厂家,完善相关设计。图纸会审,修改。

施工图设计观念上的要点是一种建筑设计服务粉刷石膏工程抹灰施工工艺,而不仅仅是画图。是建筑设计实践的一个重要阶段。应严格遵循设计程序。和方案设计阶段相比,具有更大的法律意义。施工图(Working Drawings)是建筑师和建设方进行协调沟通的工具。建筑师通过施工图的形式传达其设计意图,因此它必须简洁、明确和易懂。施工图中的任何一条线或一个数字都有重要的法律意义。制作出一套明确、完整,特别是没有错误的施工图是建筑师最重要的任务之一。

施工图绘制的要点要尽量避免错误。建筑师通常要为施工图错误而付出不必要的代价。要简洁明确,不要有重复,重复往往是产生错误的根源。施工图绘制的深度。应了解当地其他建筑师的普遍做法。即前面谈到的职业标准的概念。

总平面图将新建筑用地范围、拟建建筑物的形状及位置、周围环境状况(如原建筑、道路、地形等),用水平投影和配合使用一些图例代号所画出的图样,称为总平面图。总平面图是新建筑的施工定位的依据,其图示内容有:新建筑物的形状、名称、层数、室内外标高;新建筑物相对于原有建筑物或道路的定位尺寸(或用转角坐标表示);原有建筑物、构筑物、道路边线或中心线、拆除建筑物的形状、名称、层数;新建筑物附近的地形(用等高线表示)和地物:如道路、铁路、绿化、水沟、河流、池塘、土坡等;道路宽度、转弯半径尺寸,道路、明沟的起点、变坡点、转折点、终点的标高、坡向、距离;风玫瑰图或指北针;管线布置。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补充图例、设计说明等。 总平面图的绘制比例一般为1:500、1:1000、1:2000等;尺寸标注以米为单位,其中标高为绝对标高,标注至小数点后两位。

平面图平面图应表达的内容:建筑物的墙、柱、门窗的位置、形式;楼梯、电梯位置,楼梯上下方向;阳台、雨蓬、竖井、烟囱、雨水管、排水管、花池、预留孔洞等位置和尺寸;卫生间、厨房、工作室的主要洁具、橱柜、工作台等主要设备的位置,以及其他工种的要求,如坑、台、沟、管等位置;首层平面图中应表明室外台阶、散水、排水沟等,画出指北针(一般取上方为北向);屋面平面图应表明屋面排水分区、排水坡度、天沟、排水口、管道、烟囱、楼梯间、检查孔、天窗、变形缝等图形或位置;门的开启方向,门窗编号(M1,C1,MC1等)剖面图的剖切符号(一般只注首层)、有关详图的位置、索引符号;当比例大于或等于1:50时,应画出墙、柱等主要构件的材料图例及饰面层轮廓线;比例为1:100~1:200时,可用简化画法,饰面线不画;轴线编号;尺寸标注(外部尺寸、内部尺寸)楼地面标高,首层平面图应注明室外地坪标高,有坡度的房间还应注明坡度、坡向。

剖面图剖面图用以表示建筑物内部的结构、构造、分层、各部位的联系等。剖面图的数量根据建筑物的简繁而定,一般为横向剖切,必要时也可纵向剖切,剖切位置应选择通过建筑物内部结构较为复杂的部位,如楼梯间、门窗洞口、夹层等部位。剖面图应表达的内容有:墙、柱;各层楼地面、楼梯、电梯井、坑沟、檐口、女儿墙、天窗、烟囱、门窗、阳台、雨蓬、预留孔洞、室内地面、散水、排水沟等可见的构件;屋面排水坡、室外散水坡方向及坡度;尺寸标注:三道高度尺寸:最外尺寸标注建筑物总高度;中间一道尺寸标注各楼层高度;最内一道尺寸标注门窗洞高度;标高:各楼层地面、屋面、楼梯平台、女儿墙等处的标高;5.详图索引符号;6.各部位的构造、用料说明;7.建筑物两端及其他重要墙、柱的轴号。

立面图立面图的内容有:建筑物的外形,门窗、雨蓬、阳台、雨水管等的形式、位置;外墙饰面分格,饰面材料及做法;各主要部位的标高,外墙的预留孔洞还应注出其定形和定位尺寸;建筑物两端的轴号;立面局部详图索引符号。

详图建筑物中较为复杂的部位,常以较大的比例,用正投影的方法详细地表示的图样,并标注详细的尺寸,配以文字符号表示其材料、工艺做法等,称为建筑详图(又称大样图)详图的形式有平面详图、立面详图、剖面详图等。

关于消防设计防火专篇 设计依据(规范) 工程概况(地理位置、建设规模及耐火等级) 总图(消防车道、防火间距) 建筑(结构型式及耐火性能、防火分区、安全疏散、其他)在施工图设计中应依据防火规范进行相应的设计。 总平面布局和平面设计 防火、防烟分区和建筑构造 安全疏散和消防电梯申报程序(了解相关规定)

总平面布局和平面布置一般规定 4.1.1 在进行总平面设计时,应根据城市规划,合理确定高层建筑的位置、防火间距、消防车道和消防水源等。 4.1.4 消防控制室宜设在高层建筑的首层或地下一层,且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2.00h的隔墙和1.50h的楼板与其它部位隔开,并应设直通室外的安全出口。 4.1.7 高层建筑的底边至少有一个长边或周边长度的1/4且小于一个长边长度,不应布置高度大于5.00m、进深大于4.00m的裙房,且在此范围内必须设有直通室外的楼梯或直通楼梯间的出口。

总平面布局和平面布置防火间距 4.2.1 高层建筑之间及高层建筑与其它民用建筑之间的防火间距[学士]某多层办公楼毕业设计(含计算书、施工组织设计、建筑结构设计图),不应小于表 4.2.1的规定。建筑类别

总平面布局和平面布置消防车道 4.3.1 高层建筑的周围,应设环形消防车道。当设环形车道有困难时,可沿高层建筑的两个长边设置消防车道。当高层建筑的沿街长度超过150m或总长度超过220m时,应在适中位置设置穿过高层建筑的消防车道。 高层建筑应设有连通街道和内院的人行通道,通道之间的距离不宜超过80m。 4.3.2 高层建筑的内院或天井,当其短边长度超过24m时,宜设有进入内院或天井的消防车道。 4.3.4 消防车道的宽度不应小于4.00m。消防车道距高层建筑外墙宜大于5.00m,消防车道上空4.00m以下范围内不应有障碍物。 4.3.5 尽头式消防车道应设有回车道或回车场,回车场不宜小于15m×15m。大型消防车的回车场不宜小于18m×18m。 4.3.6 穿过高层建筑的消防车道,其净宽和净空高度均不应小于4.00m。

防火、防烟分区和建筑构造5.1  防火和防烟分区5.1.1 高层建筑内应采用防火墙等划分防火分区,每个防火分区允许最大建筑面积,不应超过表 5.1.1的规定。每个防火分区的允许最大建筑面积               表5.1.1建筑类别注: ①设有自动灭火系统的防火分区,其允许最大建筑面积可按本表增加1.00倍;当局部设置自动灭火系统时,增加面积可按该局部面积的1.00倍计算。②一类建筑的电信楼,其防火分区允许最大建筑面积可按本表增加50%。

防火、防烟分区和建筑构造5.1.2 高层建筑内的商业营业厅、展览厅等,当设有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和自动灭火系统,且采用不燃烧或难燃烧材料装修时,地上部分防火分区的允许最大建筑面积为4000m2;地下部分防火分区的允许最大建筑面积为2000m2。5.1.3 当高层建筑与其裙房之间设有防火墙等防火分隔设施时,其裙房的防火分区允许最大建筑面积不应大于2500m2,当设有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时,防火分区允许最大建筑面积可增加1.00倍。 5.1.4 高层建筑内设有上下层相连通的走廊、敞开楼梯、自动扶梯、传送带等开口部位时,应按上下连通层作为一个防火分区,其允许最大建筑面积之和不应超过本规范第 5.1.1条的规定。当上下开口部位设有耐火极限大于3.00h的防火卷帘或水幕等分隔设施时,其面积可不叠加计算。5.1.6 设置排烟设施的走道、净高不超过6.00m的房间,应采用挡烟垂壁、隔墙或从顶棚下突出不小于0.50m的梁划分防烟分区。 每个防烟分区的建筑面积不宜超过500m2,且防烟分区不应跨越防火分区。

防火、防烟分区和建筑构造5.4   防火门、防火窗和防火卷帘5.4.1 防火门、防火窗应划分为甲、乙、丙三级,其耐火极限:甲级应为1.20h;乙级应为0.90h;丙级应为0.60h。5.4.2 防火门应为向疏散方向开启的平开门,并在关闭后应能从任何一侧手动开启。 用于疏散的走道、楼梯间和前室的防火门,应具有自行关闭的功能。双扇和多扇防火门,还应具有按顺序关闭的功能。 常开的防火门,当发生火灾时,应具有自行关闭和信号反馈的功能。

安全疏散和消防电梯6.1 一般规定6.1.1 高层建筑每个防火分区的安全出口不应少于两个。但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可设一个安全出口:6.1.1.1 十八层及十八层以下,每层不超过8户、建筑面积不超过650m2,且设有一座防烟楼梯间和消防电梯的塔式住宅。6.1.1.2 每个单元设有一座通向屋顶的疏散楼梯,且从第十层起每层相邻单元设有连通阳台或凹廊的单元式住宅。6.1.1.3 除地下室外的相邻两个防火分区,当防火墙上有防火门连通,且两个防火分区的建筑面积之和不超过本规范第 5.1.1条规定的一个防火分区面积的1.40倍的公共建筑。6.1.2 塔式高层建筑,两座疏散楼梯宜独立设置,当确有困难时,可设置剪刀楼梯,并应符合下列规定:6.1.2.1 剪刀楼梯间应为防烟楼梯间。6.1.2.2 剪刀楼梯的梯段之间,应设置耐火极限不低于1.00h的实体墙分隔。6.1.2.3 剪刀楼梯应分别设置前室。塔式住宅确有困难时可设置一个前室,但两座楼梯应分别设加压送风系统。6.1.3 高层居住建筑的户门不应直接开向前室,当确有困难时,部分开向前室的户门均应为乙级防火门。

安全疏散和消防电梯6.1.12 高层建筑地下室、半地下室的安全疏散应符合下列规定:6.1.12.1 每个防火分区的安全出口不应少于两个。当有两个或两个以上防火分区,且相邻防火分区之间的防火墙上设有防火门时,每个防火分区可分别设一个直通室外的安全出口。6.1.12.2 房间面积不超过50m2,且经常停留人数不超过15人的房间,可设一个门。6.1.12.3 人员密集的厅、室疏散出口总宽度,应按其通过人数每100人不小于1.00m计算。6.1.15 除设有排烟设施和紧急照明者外,高层建筑内的走道长度超过20m时,应设置直接天然采光和自然通风的设施。6.1.16 高层建筑的公共疏散门均应向疏散方向开启地下通道工程施工方案,且不应采用侧拉门、吊门和转门。自动启闭的门应有手动开启装置。6.1.17 建筑物直通室外的安全出口上方,应设置宽度不小于1.00m的防火挑檐。

安全疏散和消防电梯6.2 疏散楼梯间和楼梯6.2.1 一类建筑和除单元式和通廊式住宅外的建筑高度超过32m的二类建筑以及塔式住宅,均应设防烟楼梯间。防烟楼梯间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6.2.1.1 楼梯间入口处应设前室、阳台或凹廊。6.2.1.2 前室的面积,公共建筑不应小于6.00m2,居住建筑不应小于4.50m2。6.2.1.3 前室和楼梯间的门均应为乙级防火门,并应向疏散方向开启。6.2.2 裙房和除单元式和通廊式住宅外的建筑高度不超过32m的二类建筑应设封闭楼梯间。封闭楼梯间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6.2.2.1 楼梯间应靠外墙,并应直接天然采光和自然通风,当不能直接天然采光和自然通风时,应按防烟楼梯间规定设置。6.2.2.2 楼梯间应设乙级防火门,并应向疏散方向开启。6.2.2.3 楼梯间的首层紧接主要出口时,可将走道和门厅等包括在楼梯间内,形成扩大的封闭楼梯间,但应采用乙级防火门等防火措施与其它走道和房间隔开。

安全疏散和消防电梯6.2.3 单元式住宅每个单元的疏散楼梯均应通至屋顶,其疏散楼梯间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6.2.3.1 十一层及十一层以下的单元式住宅可不设封闭楼梯间,但开向楼梯间的户门应为乙级防火门,且楼梯间应靠外墙,并应直接天然采光和自然通风。6.2.3.2 十二层及十八层的单元式住宅应设封闭楼梯间。6.2.3.3 十九层及十九层以上的单元式住宅应设防烟楼梯间。6.2.4 十一层及十一层以下的通廊式住宅应设封闭楼梯间;超过十一层的通廊式住宅应设防烟楼梯间。6.2.5 楼梯间及防烟楼梯间前室应符合下列规定:6.2.5.1 楼梯间及防烟楼梯间前室的内墙上,除开设通向公共走道的疏散门和本规范第 6.1.3条规定的户门外,不应开设其它门、窗、洞口。6.2.5.2 楼梯间及防烟楼梯间前室内不应敷设可燃气体管道和甲、乙、丙类液体管道,并不应有影响疏散的突出物。6.2.5.3 居住建筑内的煤气管道不应穿过楼梯间,当必须局部水平穿过楼梯间时,应穿钢套管保护,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城镇燃气设计规范》的有关规定。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