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148 995栗子坪2号大桥桩基施工技术交底

K148 995栗子坪2号大桥桩基施工技术交底
VIP全站资料免积分下载
立即下载
同类资料根据编号标题搜索
文档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文件类型:.zip
资源大小:143.87K
资源类别:技术交底
资源属性:
会员资源

施组设计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随机截取了部分,仅供参考,下载文档齐全完整

K148 995栗子坪2号大桥桩基施工技术交底

γw—钻孔内水或泥浆容重(吨/米3)

hw—钻孔内水或泥浆深度(米)

钢结构安装施工组织设计方案导管在安入过程中,位置应居中,轴线顺直,稳步沉放,防止卡挂钢筋笼和碰撞孔壁。

b、漏斗:漏斗和套管连接亦采用螺纹套连接,漏斗安置高度,应能满足砼浇筑完时,管内砼柱的压力,大于管外泥浆及砼反压高度的要求。

漏斗需要高度可参照下式计算:

hc=(p+γwhw)/γc

hc—漏斗与预计桩顶或封底砼顶面(包括预加高度)的最小高差(米)

p—超压力(吨/米3)

γw—钻孔内水或泥浆容重(吨/米3)

hw—预计灌注的桩顶或砼面至钻孔水面的高差(米)

γc—砼拌合物容重2.4吨/米3

漏斗的容量应使首批砼灌注满足初次埋置导管1.0m深度的需要,其最小容量可按下式计算:

V=h1×πd2/4+Hc×πD2/4

h1—孔内砼高度达到Hc时导管内砼柱与导管外水压平衡时所需要的高度。

d—导管直径(米)D—钻孔直径(米)

HC—初次灌注需要的砼面至孔底的高度。

砼的运输时间和距离应尽量缩短,本桥采用砼运输车作为砼运输工具。

砼坍落度一般按18~20cm控制,石子最大粒径小于40mm,含砂率采用40~50%,水灰比宜用0.5~0.6,考虑坍落度损失,刚从拌合楼卸下的砼坍落度应在20~21cm。

、水下砼的灌注:首批砼入孔必须保证导管埋深1米,导管底距孔底的距离为30~40cm。封底后,须保证导管的埋置深度在2~6米。灌注完毕的桩长,应比设计桩长50~70cm。浇筑砼前应对拌合站的计量系统、机械设备的完好状况进行检查,计算备料数量是否足够、测定地料的含水量,以确定施工配合比。视运输距离的远近,配够足额的砼运输车,用吊车吊送混凝土或者直接用砼输送泵进行输送,以保证砼浇筑的连续性。配备经验丰富的砼输送泵工,在砼输送线路上配备经验丰富的施工人员10人。如果堵管,则立即组织人员检查并拆卸疏通。

、同时配备一套砼浇注设备和250Kw发电机组一台备用。

灌注水下混凝土是成桩的关键性工序,灌注过程中应分工明确,统一指挥。如出现事故,要分析原因,采取合理的技术措施,及时想法补救。

a、若是因为封底混凝土储量不足或导管底口距孔底的间距过大造成导管进水,应立即将导管提出,将散落在孔底的混凝土拌合物用空气吸泥机、水力吸泥机等工具清出,不得已时将钢筋笼提出后采取复钻清除。然后重新下放钢筋骨架、导管,并投入足够储量的首批封底混凝土重新灌注。

b、若是因为导管接头不严或导管焊缝破裂引起导管进水,可根据具体情况,将进入导管内的水和沉淀土用吸泥和抽水的方法吸出后,拨换原管重新下管并保证埋置深度≥2米。续灌的混凝土配合比应增加水泥用量,提高稠度后灌注入导管内。灌入前将导管进行小幅度抖动或采用其它措施振动片刻,使原混凝土损失的流动性得以弥补,以后灌注的混凝土恢复正常的配合比。

a、若发生卡管故障,可用长杆冲捣管内混凝土,用钻机吊绳提升导管反插数下或抖动导管使管中混凝土下落。如仍不能下落时,则将导管连同管内的混凝土提出孔外,进行清理修整,然后重新吊装导管,重新灌注。

b、当灌注时间已久,孔内首批混凝土已经初凝,但卡管故障仍未解决时,应将导管拔出,重新安设冲孔机,利用较小钻头将钢筋笼以内的混凝土钻挖清出后,用吊车将钢筋笼骨架提出;在钢筋笼无法提出时,直接向孔内投放粘土和掺适量砂砾填塞井孔,待沉实后重新冲孔成桩。

发生坍孔后,应立即查明原因,采取相应的措施,如保持或加大孔内水位高度、移开孔周围的重物、排除不利振动等,防止继续坍孔。然后用吸泥机吸出坍入孔中的泥土,如不继续坍孔,可恢复正常灌注。如坍孔仍不停止,坍塌部位较深,则将导管拔出,利用较小钻头将钢筋笼以内的混凝土钻挖清出后,用吊车将钢筋笼骨架提出。再以粘土和掺适量砂砾填塞井孔,待沉实后重新冲孔成桩。

若埋管事故发生,可用钻机或吊车拔出。如仍不能拔出,凡属并不是因为混凝土初凝而导致流动性损失过大的情况,可插入一直径稍小的护筒至已灌注的混凝土中,用吸泥机吸出混凝土表面的泥渣,然后派施工人员下至混凝土表面,在孔内将导管齐混凝土面切断,拔出小护筒,重新下导管灌注。若是因为混凝土已经初凝而使导致导管无法拔出,可根据桩基周围的地质及地下水流量的大小,选择以下两种处理方式:

a、如果桩基周围地质结构稳定不至于塌孔,无地下水或者地下水很少,且已灌注的混凝土顶面在护筒顶面以下不很深时,可用吸泥机尽量吸出孔中的泥渣。数日后,待孔中剩余的泥渣凝结,采用人工清孔至原灌注的混凝土表面,清洗桩基钢筋笼并凿除原灌注的混凝土顶面松散层,待检验合格后,按普通混凝土施工工艺灌注混凝土。

b、如果桩基周围地质结构不稳定,地下水丰富,且已灌注的混凝土顶面在护筒顶面以下很深时,则直接向孔内投放粘土和掺适量砂砾填塞井孔,待沉实后重新冲孔成桩。

为了防止钢筋笼上浮,主要是采取预防措施:

改善混凝土的流动性能、初凝时间及灌注工艺。

钢筋笼上端焊固在护筒上。

c、在孔底设置直径不小于主筋的1~2加强环形筋,并以适当数量的牵引筋牢固地焊接于钢筋笼的底部,可防止钢筋笼上浮。

若在浇注过程中发生钢筋笼上升现象,如果上升的高度没有超过规范要求,在重新定位钢筋笼后,继续灌注混凝土。如果上升高度太大,则将钢筋笼提出后采取复钻清除已灌注的混凝土,然后重新下放钢筋骨架、导管,定位准确后重新灌注混凝土。

若发现短桩的情况,可将原护筒接长,或在原护筒里面或外面加设护筒,压入已灌注的混

凝土内,然后抽水、除渣住宅小区智能化系统施工组织设计方案,接浇普通混凝土;或用高压水将泥渣和松软层冲松,再用吸泥机将混凝土表面上的泥浆沉渣吸除干净,重新下导管灌注水下混凝土。

对于用超声波检查出有夹泥断桩或其它缺陷的桩,应采用地质钻机钻芯取样作深入的探查,判明情况。有下述情况之一时,采取压入高强水泥浆补强的方法处理:

a、对于圆柱桩,当桩底与基岩之间的夹泥大于设计规定值时。

b、桩身混凝土有夹泥断桩或局部混凝土松散。

c、取芯率小于95%,并有蜂窝、松散、裹浆等情况。压浆结束,水泥浆硬化以后,再做一次钻芯取样,检查补强效果。如断桩夹泥情况已排除,经相关部门检验认为合格后,方可交付

使用。否则,应汇同有关单位研究其它补救措施或该桩作报废处理,并重新冲孔成桩。

对本桥桩基施工的弃土、筑岛等工作严格按设计文件及施工规范操作,挖孔桩的弃渣严禁随处废弃,应进行统一堆放,然后倒运至弃土场。斜坡上的桩孔开挖前,在桩孔下方的坡面上干砌挡土墙,以防止弃土散落于山坡上。这样既保护了环境,又能保证进行平行施工时下方桩孔施工人员的安全。进行冲孔施工时,修筑专用的泥浆沉淀池,桩孔与泥浆沉淀池之间的循环排浆沟应进行必要的开挖或用沙袋堆砌牢固,并进行防泄漏处理。在灌注水下桩过程中,将涌出的泥浆引入指定的泥浆池,一边灌注桩基砼一边用泥浆泵将泥浆抽进专用车辆,倒运至弃土场,保证不让泥浆污染农田、河流。

《建筑施工脚手架安全技术统一标准》GB51210-2016(正式版)核工业华南建设工程集团公司

雅泸高速公路C19项目经理部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