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组设计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随机截取了部分,仅供参考,下载文档齐全完整
组合钢框木竹胶合板模板安装与拆除分项工程质量管理安全技术交底.doc3.3.2.1在柱子混凝土上弹出梁的轴线及水平线(梁底标高引测用),交复核。
3.3.2.2安装梁模支架之前,首层为土壤地面时应平整夯实,无论首层是土壤地面或楼板地面,在专用支柱下脚要铺设通长脚手板,并且楼层间的上下支座应在一条直线上。支柱一般采用双排(设计定),间距以60~100cm为宜。支柱上连固10cm×10cm木楞(或定型钢楞)或梁卡具。支柱中间和下方加横杆或斜杆,立杆加可调底座。
3.3.2.3在支柱上调整预留梁底模板的厚度,符合设计要求后,拉线安装梁底模板并找直,底模上应拼上连接角模。
3.3.2.4在底模上绑扎钢筋,经验收合格后,清除杂物,安装梁侧模板,将两侧模板与底板连接角模用U形卡连接。用梁卡具或安装上下锁口楞及外竖楞,附以斜撑,其间距一般宜为75cm。当梁高超60cm时,需加腰楞,并穿对拉螺栓(或穿墙螺栓)加固。侧梁模上口要拉线找直,用定型夹子固定。
3.3.2.5复核检查梁模尺寸工业区压缩天然气加工厂消防水池基坑支护施工方案,与相邻梁柱模板连接固定。有楼板模板时,在梁上连接阴角模,与板模拼接固定。
3.3.3梁模板单片预组合模板安装工艺流程:
弹出梁轴线及水平线并做复核→搭设梁模支架→预组拼模板检查→底模吊装就位安装→起拱→侧模安装→安装侧向支撑或梁夹固定→检查梁口平直模板的尺寸→卡梁口卡→与相邻模板连固。
3.3.4梁模板单片预组合模板安装施工要点:检查预组拼模板的尺寸、对角线、平整度、钢楞的连接、吊点的位置及梁的轴线及标高,符合设计要求后,先把梁底模吊装就位于支架上,与支架连固并起拱。分别吊装梁两侧模板,与底模连接。安装侧支撑固定,检查梁模位置、尺寸无误后,再将钢筋骨架吊装就位,或在梁模上绑扎入模就位。卡上梁上口卡,与相邻模板连固。其操作细节要点同单块就位安装工艺。
3.3.5梁模整体预组合模板安装工艺流程:
弹出梁轴线及水平线并做复核——搭设梁模支架——梁模整体吊装就位——梁模与支架连固——复核梁模位置尺寸——侧模斜撑固定——上梁卡口。
3.3.6梁模整体预组合模板安装施工要点:复核梁模标高及轴线,搭设双排梁模支架。短向两支柱间安装木(钢)楞。梁底模长向连固通长钢(木)楞,以增加底模整体性,便于吊装。复核预组合梁模的尺寸、连接件、钢楞及吊点位置,进行试吊。吊运时,梁模上口加支撑,以增加整体刚度。吊装就位,校正梁轴线、标高、梁模底两边长纵楞,与支架横楞固定。梁侧模用斜撑固定。
3.4楼板模板安装工艺:
3.4.1楼板模板单块就位安装工艺流程:
搭设支架——安装横纵钢(木)楞——调整楼板下皮标高及起拱——铺设模板块——检查模板上皮标高、平整度。
3.4.2楼板模板单块就位安装工艺施工要点:
3.4.2.1支架搭设前楼地面及支柱托脚的处理同3.2.2.1的有关内容。支架的支柱可用早拆翼托支柱从边垮一侧开始,依次逐排安装,同时安装钢(木)楞及横拉杆,其间距按模板设计的规定。一般情况下支柱间距为80~120cm,钢(木)楞间距为60~120cm,需要装双层钢(木)楞时,上层钢(木)楞间距一般为40~60cm。
3.4.2.2支架搭设完毕后,要认真检查板下钢(木)楞与支柱连接及支架安装的牢固与稳定,根据给定的水平线,认真调节支模翼托的高度,将钢(木)楞找平。
3.4.2.3铺设定型组合钢框竹(木)模板块:先用阴角模与墙模或梁模连接,然后向垮中铺设平模。相邻两块模板用U形卡满安连接。U形卡紧方向应反正相间,并用一定数量的钩头螺栓(或按设计)与钢楞连接。亦可用U形卡预组拼单元片模再铺设,以减少仰面,在板面下作业。最后对于不够整模数的模板和窄条缝,采用拼缝模或木方嵌补,但拼缝应严密。
3.4.2.4平模铺设完毕后,用靠尺、塞尺和水平仪检查平整度与楼板底标高,并进行校正。
4.1模板拆除的一般要点:
4.1.1侧模拆除:在混凝土强度能保证其表面及棱角不因拆除模板而受损后,方可拆除。
4.1.3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构件模板的拆除,除执行4.1.2条的规定外,侧模应在预应力张拉前拆除;底模应在结构构件建立预应力后拆除。
4.1.4已拆除模板及支架的结构,在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等级后方允许承受全部使用荷载;当施工荷载所产生的效应比使用荷载的效应更不利时,必须经核算,加设临时支撑。
4.2模板拆除的一般要点:
4.2.1拆装模板的顺序和方法,应按照配板设计的规定进行。若无设计规定时,应遵循先支后拆,后支先拆;先拆不承重的模板,后拆承重部分的模板;自上而下,支架先拆侧向支撑,后拆竖向支撑等原则。
4.2.2模板工程作业组织,应遵循支模与拆模统由一个作业班组执行作业。其好处是,支模就考虑拆模的方便与安全,拆模时,人员熟知情况,易找拆模关键点位,对拆模进度、安全、模板及配件的保护都有利。
4.3楼板、梁模板拆除工艺:
拆除支架部分水平拉杆和剪刀撑→拆除梁连接件及侧模板→下调楼板模板支柱顶翼托螺旋2~3cm,使模下降→分段分片拆除楼板模板、钢(木)楞及支柱→拆除梁底模板及支撑系统。
4.3.2拆除工艺施工要点:
4.3.2.1拆除支架部分水平拉杆和剪刀撑,以便作业。而后拆除梁与楼板模板的连接角模及梁侧模板,以使两相邻模板断连。
4.3.2.2下调支柱顶翼托螺杆后,先拆钩头螺栓,以使钢框竹编平模与钢楞脱开。然后拆下U形卡和L形插销,再用钢钎轻轻撬动钢框竹编模板,或用木锤轻击,拆下第一块,然后逐块逐段拆除。切不可用钢棍或铁锤猛击乱撬。每块竹编模板拆下时,或用人工托扶放于地上,或将支柱顶翼托螺杆再下调相等高度,在原有钢楞上适量搭设脚手板,以托住拆下的模板。严禁使拆下的模板自由坠落于地面。
4.3.2.3拆除梁底模板的方法大致与楼板模板相同。但拆除跨度较大的梁底模板时,应从跨中开始下调支柱顶翼托螺杆,然后向两端逐根下调,再按4.3.2.2条要求做后续作业。拆除梁底模支柱时,亦从跨中向两端作业。
4.4柱子模板拆除工艺:
4.4.1分散拆除工艺流程:
拆除拉杆或斜撑——自上而下拆掉(穿柱螺栓)或柱箍——拆除竖楞——自上而下拆钢框竹编模板——模板及配件运输维护。
4.4.2分片拆模工艺流程:
拆掉拉杆或斜撑——自上而下拆掉柱箍——拆掉柱连接角一侧U形卡——分二片或四片拆离吊运片模板。
4.4.3柱模拆除要点:
4.4.3.1分散拆除柱模时,应自上而下、分层拆除。拆除第一层时,用木锤或带橡皮垫的锤向外侧轻击模板上口,使之松动,脱离柱混凝土。依次拆下一层模板时,要轻击模边肋,切不可用撬棍从柱角撬离。拆掉的模板及配件用滑板滑到地面或用绳子绑扎吊下。
4.4.3.2分片拆除柱模板时,要从上口向外侧轻击和轻撬连接角模,使之松动。要适当加设临时支撑或在柱上口留一个松动穿墙螺栓,以防整片柱模倾倒伤人。
4.5.1墙模分散拆除工艺流程:
拆除斜撑——自上而下拆掉穿墙螺栓及外楞——分层自上而下拆除内楞及竹编模板模板及配件——运输及维护。
4.5.2墙模整体拆除工艺流程:
拆除穿墙螺栓——调节三角斜支腿丝杠使底脚离开地面——拆除组拼大模板端接缝处连接窄条模板——敲击组拼大模立楞上端,使之脱离墙体——用撬棍撬组拼大模底边肋,使之全部脱离墙体——吊运组拼大模。
4.5.3墙模拆除工艺施工要点:
4.5.3.1分散拆除墙模的施工要点与柱模分散拆除相同。只是在拆各层单块模板时,先拆墙两端接缝窄条模板,然后再向墙中心方向逐块拆除。
4.5.3.2整拆墙体组拼大模板,在调节三角斜支腿丝杠使地脚离地时,以模板脱离墙体后与地面呈75°为宜。无工具型斜支腿时,拆掉斜撑后,拆除穿墙螺栓时,要留下最上排和中排的部分螺栓,使之松开但不退掉螺母和扣件,在模板撬离时,以防倾倒。
模板安装工程质量检验标准(I)
模板支撑、立柱位置和垫板
用作模板地坪、胎膜质量
水准仪、拉线和尺量检查
预埋钢板中心线位置(mm)
预埋管、预留孔中心线位置
经纬仪、水准仪、2m靠尺和塞尺、拉线和尺量检查
底模上表面标高(mm)
相邻两板表面高低差(mm)
模板拆除工程质量检验标准(Ⅲ)
底模及其支架拆除时的混凝土强度
检查同条件试件试验报告
后张法预应力构件侧模和底模的拆除时间
6.1预组拼的模板要有存放场地,场地要平整夯实。模板平放时,要有木方垫架。立放时,要搭设分类模板架,模板触地处要垫木方,以此保证模板不扭曲不变形。不可乱堆乱放或在组拼的模板上堆放分散模板和配件。
6.2工作面已安装完毕的墙、柱模板,不准在吊运其它模板时碰撞,不准在预拼装模板就位前作为临时椅靠,以防止模板变形或产生垂直偏差。工作面已安装完毕的平面模板,不可做临时堆料和作业平台,以保证支架的稳定,防止平面模板标高和平整产生偏差。
6.3拆除模板时,不得用大锤、撬棍硬砸猛撬,以免混凝土的外形和内部受到损伤。
7.1梁、板模板:梁、板底不平、下挠;梁侧模板不平直;梁上下口涨模:防治的方法是,梁、板底模板的龙骨、支柱的截面尺寸及间距应通过设计计算决定,使模板的支撑系统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作业中应认真执行设计要求,以防止混凝土浇筑时模板变形。模板支柱应立在垫有通长木板的坚实的地面上,防止支柱下沉,使梁、板产生下挠。梁、板模板应按设计或规范起拱。梁模板上下口应设销口楞,再进行侧向支撑,以保证上下口模板不变形。
7.2.1涨模、断面尺寸不准:防治的方法是,根据柱高和断面尺寸设计核算柱箍自身的截面尺寸和间距,以及对大断面柱使用穿柱螺栓和竖向钢楞,以保证柱模的强度、刚度足以抵抗混凝土的侧压力。施工应认真按设计要求作业。
7.2.2柱身扭向:防治的方法是,支模前先校正柱筋,使其首先不扭向。安装斜撑(或拉锚),吊线找垂直时,相邻两片柱模从上端每面吊两点,使线坠到地面,线坠所示两点到柱位置线距离均相等,即使柱模不扭向。
7.2.3轴线位移,一排柱不在同一直线上:防治的方法是,成排的柱子,支模前要在地面上弹出柱轴线及轴边通线,然后分别弹出每柱的另一方向轴线,再确定柱的另两条边线。支模时,先立两端柱模,校正垂直与位置无误后,柱模顶拉通线,再支中间各柱模板。柱距不大时,通排支设水平拉杆及剪刀撑,柱距较大时,每柱分别四面支撑,保证每柱垂直和位置正确。
7.3.1墙体厚薄不一,平整度差:防治方法是模板设计应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龙骨的尺寸和间距、穿墙螺栓间距、墙体的支撑方法等在作业中要认真执行。
7.3.2墙体烂根,模板接缝处跑浆;防治方法是广巴高速公路四川某合同段总体施工组织设计,模板根部砂浆找平塞严,模板间卡固措施牢靠。
7.3.3门窗洞口混凝土变形:产生的原因是,门窗模板与墙模或墙体钢筋固定不牢,门窗模板内支撑不足或失效。
7.4钢框木竹胶合板模板在使用过程中应加强管理。支、拆模及运输时,应轻搬轻放;发现钢框和加劲肋有损坏变形,应及时修理;模板分类分规格码放,对钢框、钢肋要定期涂刷防锈漆;对木竹胶合板的侧面、切割面、孔壁,应用封边漆封闭。
8.1模板工程技术交底记录。
GB/T 50746-2012 石油化工循环水场设计规范(完整正版、清晰无水印).pdf8.2模板工程预检记录。
8.3模板工程质量评定。
技术负责人:交底人:接交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