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某综合办公楼毕业设计

北京某综合办公楼毕业设计
VIP全站资料免积分下载
立即下载
同类资料根据编号标题搜索
文档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rar
资源大小:1.47 MB
标准类别:毕设图纸
资源属性:
VIP资源

北京某综合办公楼毕业设计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截取文档部分内容,仅供参考

北京某综合办公楼毕业设计

该综合办公楼总建筑面积约20,000平方米,地上15层,地下3层,主要功能包括办公空间、会议中心、员工餐厅及地下停车场等。设计注重空间灵活性与高效性,采用开放式办公区域与独立办公室相结合的方式,满足不同企业的需求。同时,在公共区域设置休闲交流区和多功能厅,增强使用者之间的互动与协作。

在绿色建筑理念指导下,本设计引入多项节能环保措施,如自然采光优化、雨水回收利用、太阳能光伏板安装以及高效暖通空调系统等,力求降低建筑能耗,提升环境友好性。此外,外立面采用玻璃幕墙与铝板结合的形式,既保证了视觉效果,又兼顾了保温隔热性能。

总体而言,本设计致力于打造一个集功能性、舒适性与可持续性于一体的现代化综合办公楼,为用户提供优质的工作环境,同时也为城市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0.5×6×1.5×3.24=14.58 KN

北京理工大学地下室装修工程施工组织设计p6AB =p6CD=1.5×6=9 KN/m

p6BC=1.5×2.7=4.05 KN/m

p6A=p6D=3×3×1.5=13.5 KN

p6B=p6C=0.5×9.3×1.35×1.5+0.25×6×6×1.5=9.42+13.5=22.92 KN

pAB=pCD=1.5×6=9 KN/m

pBC=2×2.7=5.4 KN/m

pA=pD=3×3×1.5=13.5 KN

pB=pC=0.5×9.3×1.35×2+0.25×6×6×2=12.56+18=30.56 KN

风压标准值计算公式为 W=βz. μs.μz.W0

因结构高度 H<30m ,可取βz=1.0;

对矩形平面 μz=1.3;

可查荷载规范,当查得的μz<1.0时,取μz=1.0

将风荷载换算成作用于框架每层节点上的集中荷载,计算过程如表:

因本办公楼为长方形布置柱网,纵向柱网使得整体纵向刚度较大,仅考虑水平地震对横向柱网影响即可。采用剪力法计算水平地震作用力,为求基底剪力,先要计算结构各楼层的总重力代表值。

3.1 顶层总重力荷载 1203 KN

结构板 0.12×(6×6×2+3.1×6)=9.06 KN

柱 0.25×0.6×12×2.7×25=121.5 KN

梁 0.25×(24×2+9.1×2)×0.6×25=248.25 KN

门 (1.5×2.1×3+0.8×2.1×2)×5.24=67.12 KN

窗 (1.2×2.1×2+1.5×2.1×3)×0.45=6.54 KN

3.2 六层总重力荷载代表值 18089 KN

屋面 3.98×81.1×14.7=4744 KN

结构板 0.12×81.1×14.7×25+0.02×81.1×14.7×17=3385 KN

柱 0.6×0.6×3.3×25×64=1900 KN

门 0.8×2.1×49×5.24=431 KN

窗 (1.2×1.8×51+1.5×1.8×5)×0.45=56 KN

3.3 五层总重力荷载代表值 17207 KN

楼面 3.24×81.1×14.7=3862 KN

结构板 0.12×81.1×14.7×25+0.02×81.1×14.7×17=3385 KN

柱 0.6×0.6×3.3×25×64=1900 KN

门 0.8×2.1×49×5.24=431 KN

窗 (1.2×1.8×51+1.5×1.8×5)×0.45=56 KN

3.4 四层总重力荷载代表值 17207 KN

楼面 3.24×81.1×14.7=3862 KN

结构板 0.12×81.1×14.7×25+0.02×81.1×14.7×17=3385 KN

柱 0.6×0.6×3.3×25×64=1900 KN

门 0.8×2.1×49×5.24=431 KN

窗 (1.2×1.8×51+1.5×1.8×5)×0.45=56 KN

3.5 三层总重力荷载代表值 17207 KN

楼面 3.24×81.1×14.7=3362 KN

结构板 0.12×81.1×14.7×25+0.02×81.1×14.7×17=3385 KN

柱 0.6×0.6×3.3×25×64=1900 KN

门 0.8×2.1×49×5.24=431 KN

窗 (1.2×1.8×51+1.5×1.8×5)×0.45=56 KN

3.6二层总重力荷载代表值 17207 KN

楼面 3.24×81.1×14.7=3362 KN

结构板 0.12×81.1×14.7×25+0.02×81.1×14.7×17=3385 KN

柱 0.6×0.6×3.3×25×64=1900 KN

门 0.8×2.1×49×5.24=431 KN

窗 (1.2×1.8×51+1.5×1.8×5)×0.45=56 KN

3.7一层总重力荷载代表值 19812 KN

楼面 3.24×81.1×14.7=3362 KN

结构板 0.12×81.1×14.7×25+0.02×81.1×14.7×17=3385 KN

柱 0.6×0.6×4.5×25×64=2592 KN

门 0.8×2.1×49×5.24=431 KN

窗 (1.2×2.1×51+1.5×2.1×5)×0.45=65 KN

结构自振周期采用经验公式

T1=0.22+0.035H/B1/3

式中 H为结构总高;

B为结构宽度。

即T1=0.22+0.035×(5×3.3+4.5)/14.71/3

设防烈度8度,由《抗震规范》查得水平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

αmax=0.16按近震Ⅰ类场地取Tg=0.2,则地震影响系数

α1=(Tg/T1)0.9

αmax=(0.2/0.52)0.9×0.16=0.067

结构总重力荷载为GE=107932KN

由基底剪力法计算公式:

FEK总=α1Geq=α10.85GE=0.067 ×0.85×107932=6.1×103KN

本办公楼结构共有14榀框架共同承受水平地震力,则每一榀框架承受的基底剪力为FEK= FEK总/14=6.1×103/14=439KN

因T1 <1.4Tg,故可不考虑顶部附加地震作用系数,每榀框架所承受的地震作用力可按下式分配至各层节点处:

Fi=GiHiFEk/∑GiHi(i=1,2,3…6)

第四部分:水平荷载作用下框架结构的内力和侧移计算

一、横向自振周期的计算:

横向自振周期的计算采用结构顶点的假想位移法。

按式Ge=Gn+1(1+3×h1/2/H)将突出房屋重力荷载代表值折算到主体结构的顶层,即:

Ge=1023×[1+3×3.6/(3.6×5+4.7)]

=650.8153(KN)

基本自振周期T1(s)可按下式计算:

T1=1.7ψT (uT)1/2

注:uT假想把集中在各层楼面处的重力荷载代表值Gi作为水平荷载而算得的结构顶点位移。

ψT结构基本自振周期考虑非承重砖墙影响的折减系数,取0.6。

(△u)i= VGi/∑D ij

注:∑D ij 为第i层的层间侧移刚度。

(△u)i为第i层的层间侧移。

(△u)k为第k层的层间侧移。

s为同层内框架柱的总数。

结构顶点的假想侧移计算过程见下表某花苑三期住宅楼基坑支护施工组织设计,其中第六层的Gi为G6和Ge之和。

结构顶点的假想侧移计算

T1=1.7ψT (uT)1/2

=1.7×0.6×(0.265989)1/2

二、水平地震作用及楼层地震剪力的计算:

本结构高度不超过30m,质量和刚度沿高度分布比较均匀,变形以剪切型为主,故可用底部剪力法计算水平地震作用,即:

监理工作细则工程施工组织设计1、结构等效总重力荷载代表值Geq

Geq=0.85∑Gi

=0.85×(18089+17207×4+19812+1203)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