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 39147-2020 混凝土用钢纤维.pdf

GB/T 39147-2020 混凝土用钢纤维.pdf
积分0.00
特惠
积分0
VIP全站资料免积分下载
立即下载
同类资料根据编号标题搜索
文档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GB/T 39147-2020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1.8 M
标准类别:建筑工业标准
资源ID:244186
VIP资源

GB/T 39147-2020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由机器从pdf转换为word,准确率92%以上,供参考

GB/T 39147-2020 混凝土用钢纤维.pdf

钢纤维公称抗拉强度应符合表3。钢纤维抗拉强度公差按表4确定

经供需双方协商,可提供钢纤维变形前母材的弹收

钢纤维混凝土应采用强制搅拌 应确保钢纤维在拌合料中分散均匀不产 生结团。生产者应提供拌合说明,用于指导钢纤维在混凝土中的添加方法、操作程序,避免结团,

LY/T 1987-2020 木质踢脚线7.3.2钢纤维对混凝土的增韧效果

经供需双方协商,结构应用需要时,生产者应提供满足以下增韧效果要求的最低含量值(kg/m"): 当钢纤维混凝土试件切口位移达到0.5mm时(或同等于试件跨中挠度达到0.47mm)的残余抗弯 拉强度大于或等于1.50MPa和切口位移达到3.5mm时(或同等于试件跨中挠度达到3.02mm)的列 余抗弯拉强度大于或等于1.00MPa

7.3.3钢纤维混凝士和易性

7.3.4钢纤维混凝土含气量

采用目视进行检验,对照钢纤维形状模板图,逐根检验钢纤维的形状,判断是否不符合出厂形状的 规定。

钢纤维长度的测定应使用分度值不天于0.1mm的量具(如:游标卡尺)。 钢纤维长度应按照供方提供的钢纤维形状模板图测定,长度精确至0.1mm。当需要测量伸展长 应手工展直。若无法手工展直,应在木质平面,塑料平面或铜平面上用相似材质的锤子锤直。整 真的过程中,纤维截面应不发生变化

8.2.2(等效)直径

GB/T 391472020

对于圆形截面钢纤维,直径的测量应使用分度值为0.01mm的外径于分尺。在同一横截面内沿两 个垂直方向测定直径,精确至0.01mm。计算其平均值,结果应修约至0.01mm。 对于矩形截面钢纤维,纤维宽度(w)及厚度(t)的测量应使用精度为0.01mm的外径千分尺。钢纤 维等效直径按式(1)计凳:

......................

d一一等效直径,单位为毫米(mm); w一一纤维宽度,单位为毫米(mm); 一纤维厚度,单位为毫米(mm)。 对于不规则截面的钢纤维,应确定钢纤维的质量之和(m)和伸展长度之和(la),质量应精确到 0.001g。钢纤维等效直径按式(2)计算

d= 4m o元l.

等效直径,单位为毫米(mm); 72 质量之和,单位为千克(kg); Ld 伸展长度之和,单位为毫米(mm); 名义密度,单位为千克每立方米(kg/m") 注除不锈钢纤维之外的所有钢纤维,名义密度取 50 ks/ m"

钢纤维的抗拉强度应按照GB/T228.1的要求进行测量 纤针维楼 截面积计算。 I类钢纤维的抗拉强度应由变形前的金属丝或合格钢纤维测定。 IⅡ类钢纤维的抗拉强度应由变形前的金属板或合格钢纤维测定, Ⅲ类、IV类、V类钢纤维的抗拉强度由钢纤维测定,试验机夹具间的钢纤维最小长度20mm。纤维 的公称抗拉强度由实测最大拉力值除以纤维截面积,截面积按实测等效直径计算得来。如使用光学方 法测定断面截面的面积,应注明截面面积的测量精度以及由最大拉力值除以断裂处截面面积得到的抗 拉强度值。

弯曲试验按照GB/T238,在10℃~35℃下进行。弯曲试验宜使用自动弯曲试验机将试样沿工 3.0mm的支撑轴在同一平面内的两个相反方向做90°的匀速往复弯折,试样弯曲90°并返回到 置为一次弯曲,见图1。弯曲试验也可采用人工弯折,但应有合适的工装来确保钢纤维在同一平面 返弯折,且每次钢纤维弯折角度应保证90。记录最终弯折次数

钢纤维弹性模量试验使用变形前的母材进 10%R.和30%R.时的母材应力和应 变计算得到弹性模量。对I类和Ⅱ类钢纤维 228.1的规定来测试其弹性模量。

按表4称重取样,记录取样重量为m。,称量仪 的精度不低于0.1g。人工挑选钢纤维内含有的 不良和严重锈蚀造成的粘连片、铁屑及其他杂质进行称重记录m1。加工碎屑占比按式(3)计算:

MS=㎡1×100% 7m 0

对随机抽取的样品进行重量检测。称量仪器使用前应调整至水平位置,称量仪器的精度应不大于 公称重量的0.1%

纤维在混凝士中的增韧交

按照附录A在基准混凝土中加人钢纤维,按附录B测定钢纤维在混凝土中满足增韧要求的最低含 量。钢纤维混凝土的抗弯性能分级可参照附录C。 钢纤维取样数量应按7.3.2中的最低含量

8.10钢纤维混凝土和易性

钢纤维混凝土和易性试验方法按GB/T50080一2016的第6章执行。按照附录A在基准混凝土中 加人钢纤维,钢纤维取样数量按7.3.2中提供的最低含量。测定次数为1次。

.11钢纤维混凝土含气

钢纤维混凝土含气量的检验方法按GB/T50080一2016执行。含气量变化量△Q按式(4)计算:

GB/T 391472020

式中: △Q一含气量变化量(%),精确至0.01; Q1一一基准混凝土含气量(%),精确至0.01; Q2一一钢纤维混凝土含气量(%),精确至0.01。 钢纤维混凝土含气量的检验测定2次,取平均值。钢纤维取样数量按7.3.4中的规定,取样方式由 供需双方协商决定。 注:钢纤维混凝土性能对比对象为基准混凝土性能。该基准混凝土中,除了钢纤维含量为0之外,其他配合比参数 均与钢纤维混凝土相同,且基准混凝土和钢纤维混凝土制备方式和试验制度均保持一致。

钢纤维出厂检验项目及取样数量见表5

钢纤维的质量由供方进行出 检查和验收,每批由同一类型、同一尺寸规格、 要等级的钢纤维组成,供方每批 需方复检可适当增大批量。

检验结果如有一个或一个以上不合格项目,则应取双倍试样进行不合格项目的复验,如复验结果 符合本标准要求,则该批产品合格,如复验结果有任一项不满足本标准要求,则该批产品判为不合 注:生产者工厂生产控制可参考附录D

10包装、标志、运输和购存

装可根据用户要求和运输特点,采用相应的包装

GB/T 39147—2020

每批交货的产品,应提供产品质量证明书,其中应注明生产厂家、发货日期、本标准编号、产品名称、 规格、公称抗拉强度,

GB/T39147—2020

附录A (规范性附录) 基准混凝士的组成和特征

本附录通过规定 混凝土里的使用效果 注:指定基准混凝土的目的是为 般适用性

A.2.1试验在标准实验室条件下进行。 A.2.2基准混凝土的设计应符合表A.1的规定 A.2.3钢纤维混凝土性能的测定应使用最大粒径符合表A.1。 A.2.4混凝土里添加钢纤维时,应确保混合后钢纤维均匀分布在混凝土中。

A.2.1试验在标准实验室条件下进行。 A.2.2 基准混凝土的设计应符合表A.1的规定, 4.2.3钢纤维混凝土性能的测定应使用最大粒径符合表A.1。 A.2.4混凝土里添加钢纤维时,应确保混合后钢纤维均匀分布在混凝土中。

A.2.1试验在标准实验室条件下进行。

A.3.1混凝士搅拌机

混凝士的拌合应使用强制式混凝士搅拌机

立采用钢质材料,确保试件的尺寸为150mm×15

A.3.3高频率振动台

振动台应适用于附录B中的梁式混凝土试件的

骨料应为天然硅质集料,小于2%吸水率,使用前应烘干或自然风干。测量骨料级配应符合JG/ 求

合水应符合JGJ63要求

水泥应使用GB1752007中P·O42.5水泥

A.5基准混凝士的组成和特性

6mm或20mm的基准混凝土进行测试。 基准混凝土进行相关测试。基准混凝土的配合比应在符合水灰比、最天骨料尺寸以及和易性的范围内 故适当调整,以使得平均弯拉强度处于表A.1中所描述的范围

灰比应满足表A.1要求

表A.1水灰比及水泥用量限制

A.5.3最大水泥含量

水泥含量根据表A.1选

基准混凝土的和易性应符合下列要求: a)根据GB/T50080一2016进行维勃稠度检测,维勃稠度应为6s~10S。 b)可以添加复合减水剂或高效减水剂混合物,以使混凝土的水灰比达到表A.1的要求。 C)混凝土应不泌水或离析

基准混凝土的和易性应符合下列要求: a)根据GB/T50080一2016进行维勃稠度检测,维勃稠度应为6s~10S。 可以添加复合减水剂或高效减水剂混合物,以使混凝土的水灰比达到表A.1的要求。 )混凝土应不泌水或离析

1.6.2将全部干燥骨料倒进搅拌器,加入混凝土配比设计的一半水并搅拌2min 1.6.3加入水泥,持续搅拌,并在1min内加人另一半的水(或含外加剂)。 A.6.4搅拌时间不应超过5min

A.7混凝士养护和存储

GB/T39147—2020

A.7.1混凝土试件浇筑后应在(20土5)℃、聚丙烯薄膜覆盖的条件下带模养护24h。 4.7.2随后拆模,并在(20土2)℃的饱和氢氧化钙溶液中或者标准养护室中继续养护27d A.7.3养护阶段完成后,试件即可用于测试

任一组基准混凝土测试应记录以下信息: a)配合比,包括干燥骨料、外加剂的量(kg/m")以及 b)水灰比; 生产日期及时间; d)骨料的粒径级配; e)养护和存储条件; f 弯拉强度值精确到0.01MPa(平均值及个体值): g)本标准编号

GB/T 39147—2020

附 录 B (规范性附录) 钢纤维混凝土残余抗弯拉强度测试方法

本附求规定了任标准实验至杀件 混凝土残余抗弯拉强度测试方法,通过测定残余抗 弯拉强度值来评价钢纤维在混凝土里的增 增韧效果

试验将一集中荷载作用在简支带切口的长方体试件的跨中位置,测得切口张开处的水平位移与荷 载变化的曲线或竖向挠度与荷载变化的曲线,根据曲线计算得出的残余抗弯拉强度来评价钢纤维对混 凝土的增强、增韧效果

B.3.1液压伺服试验机:试件破坏载荷应大于压力机全量程的20%且小于压力机全量程的80%。相 对误差不大于量程的1.0%,试验机应具有足够刚度,并具有位移控制功能。 B.3.2位移传感器:量程不小于5mm,精度不低于0.01mm。 B.3.3力传感器:量程200kN,精度不低于0.1kN。 B.3.4动态数据采集系统:应能确保实时采集力与挠度的数值,采集频率不低于5Hz。 B.3.5夹式引伸仪:量程不小于5mm,精度不低于0.01mm。 3.3.6挠度测量架,应包括水平安装的铝板,固定钮,位移传感器触头顶板等。 3.3.7力传递到试件和支承试件装置应分别由两个支承辊轴和一个荷载辊轴组成,见图B.1。辊轴的 直径为30mm~50mm,长度比试件宽度长10mm。三个辑轴可以万向滚动和前后(垂直于试件轴线 方向)自由倾斜。两个辊轴中心线之间的间距为500mm。辊轴应调整到正确的位置,所有距离应精确 到土1.0mm

B.3.1液压伺服试验机:试件破坏载荷应大于压力机全量程的20%且小于压力机全量程 对误差不大于量程的1.0%,试验机应具有足够刚度,并具有位移控制功能。 B.3.2位移传感器:量程不小于5mm,精度不低于0.01mm。 B.3.3力传感器:量程200kN,精度不低于0.1kN。 B.3.4动态数据采集系统:应能确保实时采集力与挠度的数值,采集频率不低于5Hz。 B.3.5夹式引伸仪:量程不小于5mm,精度不低于0.01mm。 3.3.6挠度测量架,应包括水平安装的铝板,固定钮,位移传感器触头顶板等。 3.3.7力传递到试件和支承试件装置应分别由两个支承辊轴和一个荷载辊轴组成,见图B.1。辊轴的 直径为30mm~50mm,长度比试件宽度长10mm。三个辊轴可以万向滚动和前后(垂直于试件轴线 方向)自由倾斜。两个辊轴中心线之间的间距为500mm。辊轴应调整到正确的位置,所有距离应精确 到土1.0mm

图B.1试件加载位置

B.4试件的制作和养护

GB/T39147—2020

B.4.1试件制作养护应按照GB/T50081规定。

B.4.1试件制作养护应按照GB/T50081规定。 B.4.2试件尺寸:150mm×150mm×550mm,跨度为500mm。 B.4.3试件的浇筑步骤见图B.2,先浇筑区域1再浇筑区域2,区域1的面积应是区域2的二倍。当模 具里的混凝土达90%的试件高度时可进行振实,做到边振实边加满和整平混凝土。振实采用外部振 动法。

图B.2试件浇筑步骤示意图

字试件成型时的侧面作为支承面,在支承面的跨中预留开口见图B.3,开口宽度不大于5mm 5mm士1mm。标准养护28d后进行湿切

图B.3试件切口位置

B.5.1进行试件尺寸测量,并标记安装位置和测试仪表位置。 B.5.2将试件无偏心的放置于试验支座上,以试件预开口面作为支承面。位移传感器安装在沿试件长 度方向的中心位置。预开口张开的水平位移的试验装置见图B.4,挠度测试的试验装置见图B.5。 B.5.3挠度测试装置应配有型钢或铝材制作的横梁,固定横梁与试件侧面的螺栓,横梁的一端应可以 滑移,另一端可以转动(如图B.2中标示的1和2)

图B.5挠度测试试验装置和测量仪表位置

GB/T 391472020

B.5.4采用单点加载,作用点距支座距离为跨度的二分之一。加载前,试件、加载装置以及铰支座应充 分接触。 B.5.5启动试验机,采用闭环等速位移控制,开口速率为0.05mm/min.当CMOD为0.1mm时,调整 速率为0.2mm/min。 B.5.6实验应进行至CMOD不小于4mm。 B.5.7若测得在CMODl.(0到CMOD=0.05mm范围内出现的最大荷载F.对应的切口张开位移值) 到CMOD=0.5mm范围内的最小荷载小于CMOD=0.5mm的对应荷载的30%,则试验为不稳定,应 重新进行试验。

B.6.1当采用挠度测试试验时,上述的CMOD值应换算为等效度值。换算见式(B.1):

当采用挠度测试试验时,上述的CMOD值应换算为等效挠度值。换算见式(B.1): =0.85CMOD+0.04 表B.1给出了常用的CMOD与对应的等效挠度值供参考使用

表B.1CMOD与对应的等效擦度值

2比例极限弯拉强度fatL计算方法见式(B.2)

f...= 3F.1/2bh .

式中: fetL一一比例极限弯拉强度,单位为牛顿每平方毫米(N/mm²); 对应于比例极限弯拉应力的最大荷载,单位为牛顿(N): 试件跨度,单位为毫米(mm); 6 一 试件宽度,单位为毫米(mm); hp 试件从切口顶端到试件顶部的高度,单位为毫米(mm)。 图B.6给出了荷载F.与切口张开位移值CMOD的a)、b)、c)、d)四种情况。荷载F,为0到 CMOD=0.05mm范围内出现的最大荷载

ft.L— 比例极限弯拉强度,单位为牛顿每平方毫米(N/mm²); F. 对应于比例极限弯拉应力的最大荷载,单位为牛顿(N); 试件跨度,单位为毫米(mm); 试件宽度,单位为毫米(mm); hp 试件从切口顶端到试件顶部的高度,单位为毫米(mm)。 图B.6给出了荷载F与切口张开位移值CMOD的a)、b)、c)、d)四种情况。荷载F.为O到 CMOD=0.05mm范围内出现的最大荷载

B.6.3残余抗弯拉强度(fRi)计算见式(B.3):

图B.6荷载F,与切口张开位移值CMOD

式中: 对应切口张开位移值CMOD,或挠度值,j=1,23SH/T 3100-2013 石油化工工程测量规范,4)的残余抗弯拉强度,单位为牛顿每 平方毫米(N/mm"); F,一一对应切口张开位移值CMOD,或挠度值,(j=1,2,3,4)的荷载值,单位为牛顿(N); 一试件跨度,单位为毫米(mm); 一试件宽度,单位为毫米(mm); hs一试件从切口顶端到试件顶部的高度,单位为毫米(mm)。 图B.7给出了切口张开位移值CMOD,对应荷载F,(j=1,2,3,4)的情况

图B.7荷载F,与切口张开位移值CMOD,(j=1,2,34)曲线

试验报告应包括下列内容: a)试件标号; b)混凝土配合比标注; c)试件制作日期; d)试件切口日期; e)试验日期; f)试件的数量; g)试件养护情况记录(含养护环境的相对湿度情况); h)试件平均宽度值(精确到0.1mm); ) 试件从切口顶端到试件顶部的平均高度值(精确到0.1mm); 跨度(精确到0.1mm); k)加载控制速率; 荷载和CMOD或挠度曲线图; m)比例极限弯拉强度值(精确到0.01N/mm²); n)残余抗弯拉强度值(精确到0.01N/mm²); 0)实验人员签名。

试验报告应包括下列内容: a)试件标号; b)混凝土配合比标注; c)试件制作日期; d)试件切口日期; e)试验日期; f)试件的数量; g)试件养护情况记录(含养护环境的相对湿度情况); h)试件平均宽度值(精确到0.1mm); ) 试件从切口顶端到试件顶部的平均高度值(精确到0.1mm) 跨度(精确到0.1mm); k)加载控制速率; 荷载和CMOD或挠度曲线图; m)比例极限弯拉强度值(精确到0.01N/mm²); n)残余抗弯拉强度值(精确到0.01N/mm²); 0)实验人员签名。

GJB 6458.30-2008 火箭炮试验方法 可靠性试验GB/T39147—2020

利用附录A所描述的基准混凝土制作12根掺人钢纤维的开口梁,尺寸为150mm×150mm×550mm。 在第28天时,对12根梁的500mm跨度中心点进行测试。 应制作具有不同纤维掺量的一系列的混凝土试件并测试,直到达到7.3.2规定的强度性能, 纤维的数量确定是否能达到CMOD=0.5mm(相当于0.47mm跨中挠度)时的平均残余抗弯拉强 度≥1.50MPa,以及CMOD=3.5mm(相当于3.02mm跨中度)时的平均残余抗弯拉强 变≥1.00MPa。 计算12根梁的平均性能时,任何异常值(非代表性的)均应排除。异常值的判定方法按照 GB/T6379.2一2004的格拉布斯(Grubb)试验法误差在5%以内,置信水平95%。 注:统计学上,假设25%的变异系数,置信水平为90%,则12根梁测试系列的平均值将不会偏离分布模型均值10% 以上

1钢纤维混凝土的抗弯性能分级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