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50007-2011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pdf

GB50007-2011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pdf
积分0.00
特惠
积分0
VIP全站资料免积分下载
立即下载
同类资料根据编号标题搜索
文档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4.8 M
标准类别:建筑工业标准
资源ID:240921
VIP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由机器从pdf转换为word,准确率92%以上,供参考

GB50007-2011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pdf

由设置于岩中的和连接于桩顶端的承台组成的基础。

2. 1.14 支挡结构

QQJA 11-2003 航天产品质量与可靠性信息管理要求retaining structure

使岩土边坡保持稳定、控制位移、主要承受侧向荷载而建造 的结构物

为保证地面向下开挖形成的地下空间在地下结构施工期间的 安全稳定所需的挡土结构及地下水控制、环境保护等措施的 总称。

2.2.1作用和作用效应

E一主动土压力; Fk一一相应于作用的标准组合时,上部结构传至基础顶面 的竖向力值; Gs一一基础自重和基础上的土重; 一相应于作用的标准组合时,作用于基础底面的力 矩值;

k一相应于作用的标准组合时,基础底面处的平均压 力值; o 基础底面处平均附加压力: Q一相应于作用的标准组合时,轴心竖向力作用下桩基 中单桩所受竖向力。

2.2.2抗力和材料性能

A一一基础底面面积; 基础底面宽度(最小边长);或力矩作用方向的基 底面边长;

d一 基础埋置深度,桩身直径; ho 基础高度; H 自基础底面算起的建筑物高度; H. 自室外地面算起的建筑物高度; L 房屋长度或沉降缝分隔的单元长度: 1一 基础底面长度; S 沉降量; u 一周边长度; 2o 标准冻结深度; 2n 地基沉降计算深度; 边坡对水平面的坡角。 R

α 平均附加应力系数; o 基础宽度的承载力修正系数: 基础埋深的承载力修正系数; 山 沉降计算经验系数。

3.0.1地基基础设计应根据地基复杂程度、建筑物规模和功能特 证以及由于地基问题可能造成建筑物破坏或影响正常使用的程度分 为三个设计等级,设计时应根据具体情况,按表3.0.1选用。

表3.0.1地基基础设计等级

3.0.2根据建筑物地基基础设计等级及长期荷载作用下地基变 形对上部结构的影响程度,地基基础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所有建筑物的地基计算均应满足承载力计算的有关规定 21 设计等级为甲级、乙级的建筑物,均应按地基变形设计: 3设计等级为丙级的建筑物有下列情况之一时应作变形 验算:

注:1地基主要受力层系指条形基础底面下深度为3b(b为基础底面宽度),独立 基础下为1.5b,且厚度均不小于5m的范围(二层以下一般的民用建筑 除外); 2地基主要受力层中如有承载力特征值小于130kPa的土层,表中砌体承重 结构的设计,应符合本规范第7章的有关要求; 3表中砌体承重结构和框架结构均指民用建筑,对于工业建筑可按厂房高 度、荷载情况折合成与其相当的民用建筑层数; 4表中吊车额定起重量、烟窗高度和水塔容积的数值系指最大值

注:1地基主要受力层系指条形基础底面下深度为3b(b为基础底面宽度),独立 基础下为1.5b,且厚度均不小于5m的范围(二层以下一般的民用建筑 除外); 2地基主要受力层中如有承载力特征值小于130kPa的土层,表中砌体承重 结构的设计,应符合本规范第7章的有关要求; 3表中砌体承重结构和框架结构均指民用建筑,对于工业建筑可按厂房高 度、荷载情况折合成与其相当的民用建筑层数; 4表中吊车额定起重量、烟窗高度和水塔容积的数值系指最大值

3.0.4地基基础设计前应进行岩土工程勘察,并应符合下列

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应提供下列资料: 1)有无影响建筑场地稳定性的不良地质作用,评价其危 害程度; 2)建筑物范围内的地层结构及其均匀性,各岩土层的物 理力学性质指标,以及对建筑材料的腐蚀性; 3)地下水埋藏情况、类型和水位变化幅度及规律,以及 对建筑材料的腐蚀性; 4)在抗震设防区应划分场地类别,并对饱和砂土及粉土 进行液化判别; 5)对可供采用的地基基础设计方案进行论证分析:提出 经济合理、技术先进的设计方案建议;提供与设计要 求相对应的地基承载力及变形计算参数,并对设计与 施工应注意的问题提出建议:

6)当工程需要时:尚应提供:深基坑开挖的边坡稳定计 算和支护设计所需的岩士技术参数,论证其对周边环 境的影响;基坑施工降水的有关技术参数及地下水控 制方法的建议;用于计算地下水浮力的设防水位。 2地基评价宜采用钻探取样、室内土工试验、触探,并结 合其他原位测试方法进行。设计等级为甲级的建筑物应提供载荷 式验指标、抗剪强度指标、变形参数指标和触探资料;设计等级 为乙级的建筑物应提供抗剪强度指标、变形参数指标和触探资 料;设计等级为丙级的建筑物应提供触探及必要的钻探和土工试 验资料。 3建筑物地基均应进行施工验槽。当地基条件与原勘察报 告不符时,应进行施工察。 3.0.5地基基础设计时,所采用的作用效应与相应的抗力限值 应符合下列规定: :1按地基承载力确定基础底面积及埋深或按单桩承载力确 定桩数时,传至基础或承台底面上的作用效应应按正常使用极限 状态下作用的标准组合;相应的抗力应采用地基承载力特征值或 单桩承载力特征值; :2计算地基变形时,传至基础底面上的作用效应应按正常 使用极限状态下作用的准永久组合,不应计入风荷载和地震作 用;相应的限值应为地基变形允许值; 3计算挡土墙、地基或滑坡稳定以及基础抗浮稳定时,作 用效应应按承载能力极限状态下作用的基本组合,但其分项系数 均为1.0; .4在确定基础或桩基承台高度、支挡结构截面、计算基础 或支挡结构内力、确定配筋和验算材料强度时,上部结构传来的 作用效应和相应的基底反力、挡土墙士压力以及滑坡推力;应按 承载能力极限状态下作用的基本组合,采用相应的分项系数:当 需要验算基础裂缝宽度时,应按正常使用极限状态下作用的标准 组合:

5基础设计安全等级。结构设计便用年限、结构重要性系 数应按有关规范的规定采用,但结构重要性系数%不应小 于1.0。

3.0.6地基基础设计时,作用组合的效应设计值应符合下列 规定: 1 正常使用极限状态下,标准组合的效应设计值Sk应按下

1正常使用极限状态下,标准组合的效应设计值Sk应按 确定:

Sk = Sck + SQ1k + de Sa2k +...... +中aSQnk

中:Sck一一永久作用标准值G的效应; SQik—一一第i个可变作用标准值Qk的效应; 一第i个可变作用Q:的组合值系数,按现行国家标 准《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的规定取值。 2准永久组合的效应设计值Sk应按下式确定

Sk = SGk + da SQik +中?SQ2k +....+中an SQnk

式中:—第i个可变作用的准永久值系数,按现行国家标准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的规定取值。 3承载能力极限状态下,由可变作用控制的基本组合的效 应设计值Sd,应按下式确定:

Sd = YeSck + Yoi Soik + YQ2 y& SQ2k + ..... + Yon!

式中:Sk一一标准组合的作用效应设计值。 3.0.7地基基础的设计使用年限不应小于建筑结构的设 年限。

式中:Sk一一标准组合的作用效应设计值。 3.0.7地基基础的设计使用年限不应小于建筑结构的设计使用 年限。

4地基岩土的分类及工程特性指标

4.1.1作为建筑地基的岩土,可分为岩石、碎石土、砂土、粉 土、黏性土和人工填土。 4.1.2作为建筑地基的岩石,除应确定岩石的地质名称外,尚 应按本规范第4.1.3条划分岩石的硬程度,按本规范第4.1.4 条划分岩体的完整程度。岩石的风化程度可分为未风化、微风 化、中等风化、强风化和全风化。 4.1.3岩石的坚硬程度应根据岩块的饱和单轴抗压强度:f按表 4.1.3分为坚硬岩、较硬岩、较软岩、软岩和极软岩。当缺乏饱 和单轴抗压强度资料或不能进行该项试验时:可在现场通过观察 定性划分,划分标准可按本规范附录A.0.1条执行。

表4.1.3岩石坚硬程度的划分

4.1.4岩体完整程度应按表4.1.4划分为完整、较

4.1.4岩体完整程度应按表4.1.4划分为完整、较完整、较破 碎、破碎和极破碎。当缺乏试验数据时可按本规范附录A.0.2 条确定。

表 4.1.4岩体完整程度划分

注:完整性指数为岩体纵波波速与岩块纵波波速之比的乎方。选定岩体、岩块测 定波速时应有代表性

碎石土可按表4.1.5分为漂石、块石、卵石、碎石、圆砾和 角砾。

表4.1.5碎石土的分类

注:分类时应根据粒组含量栏从上到下以最先符合者确定。

1.6碎石土的密实度,可按表4.1.6分为松散、稍密、中密 实。

表4.1.6碎石土的密实度

注:1本表适用于平均粒径小于或等于50mm且最大粒径不超过100mm的卵石、 碎石、圆砾、角砾;对于平均粒径大于50mm或最大粒径大于100mm的 碎石土,可按本规范附录B鉴别其密实度;

2表内N63.5为经综合修正后的平均

4.1.7砂土为粒径大于2mm的颗粒含量不超过全重50%、粒

1.7砂王为粒径天于2mm的颗粒含量不超过全重50%、 天于0.075mm的颗粒超过全重50%的土。砂土可按表4.1. 为砾砂、粗砂、中砂、细砂和粉砂。

表 4. 1.7砂士的分类

应根据粒组含量栏从上到下以最先符合

4.1.8砂土的密实度,可按表4.1.8分为松散、稍密、中密、 密实。

表 4. 1. 8砂土的密实度

注:当用静力触探探头阻力判定砂上的密实度时,可根据当地经验确定。

.1.9黏性土为塑性指数I.大于10的土,可按表4.1.9分 土、粉质黏土。

表 4. 1.9黏性土的分类

注:塑性指数由相应于76g圆锥体沉人土样中深度为10mm时测定的液限计算 而得。

.1.10黏性土的状态,可按表4.1.10分为坚硬、硬塑、可 软塑、流塑

表4.1.10黏性士的状态

注:当用静力触探探头阻力判定黏性土的状态时,可根据当地经验确定,

4.1.11粉土为介于砂土与黏性土之间,塑性指数I小于或等 于10且粒径大于0.075mm的颗粒含量不超过全重50%的土。 4.1.12淤泥为在静水或缓慢的流水环境中沉积,并经生物化学 作用形成,其天然含水量大于液限、天然孔隙比大于或等于1.5 的黏性土。当天然含水量大于液限而天然孔隙比小于1.5但大于 今有大昌主分解的庭

有显著的吸水膨胀和失水收缩特性,具自由膨胀率大于或等于 40%的黏性土。

1.16湿陷性土为在一定压力下浸水后产生附加沉降,其湿 数大于或等于 0. 015 的土。

4. 2 工程特性指标

4.2.1的工程特性指标可来用强度指标、压缩性指标以及静 力触探探头阻力、动力触探锤击数、标准贯入试验锤击数、载荷 试验承载力等特性指标表示。

4.2.2地基土工程特性指标的代表值应分别为标准值、平均值 及特征值。抗剪强度指标应取标准值,压缩性指标应取平均值, 载荷试验承载力应取特征值

浅层平板载荷试验适用于浅层地基:深层平板载荷试验适用于深 层地基。两种载荷试验的试验要求应分别符合本规范附录C、D 的规定。

4.2.4土的抗剪强度指标,可采用原状土室内剪切试验、无侧

限抗压强度试验、现场剪切试验、于字板剪切试验等方法测定 当采用室内剪切试验确定时,宜选择三轴压缩试验的自重压力下 预固结的不固结不排水试验。经过预压固结的地基可米用固结不 排水试验。每层土的试验数量不得少于六组。室内试验抗剪强度 指标Ck、Pk,可按本规范附录E确定。在验算坡体的稳定性时, 对于已有剪切破裂面或其他软弱结构面的抗剪强度,应进行野外 大型剪切试验

4.2.5土的压缩性指标可米用原状土室内压缩试验、原位浅层 或深层平板载荷试验、旁压试验确定,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4.2.5土的压缩性指标可米用原状土室内压缩试验、原位浅层

试验,其压力的施加应与实际的加卸荷状况一致。

4.2.6地基土的压缩性可按力为 100kPa,力,为 200

5. 1 基础埋置深度

5.1.1基础的埋置深度,应按下列条件确定: 1建筑物的用途,有无地下室、设备基础和地下设施,基 础的形式和构造; 2作用在地基上的荷载大小和性质; 3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 4相邻建筑物的基础埋深; 5 地基土冻胀和融陷的影响。 5.1.2在满足地基稳定和变形要求的前提下,当上层地基的承 载力大于下层土时,宣利用上层土作持力层。除岩石地基外,基 础埋深不宜小于0.5m。 5.1,3高层建筑基础的埋置深度应满足地基承载力、变形和稳 定性要求。位于岩石地基上的高层建筑,其基础埋深应满足抗滑 稳定性要求。 5.1.4在抗震设防区,除岩石地基外:天然地基上的箱形和筱 形基础其理埋置深度不宜小于建筑物高度的1/15;桩箱或桩基 础的埋置深度(不计桩长)不宣小于建筑物高度的1/18。 5.1.5基础宜埋置在地下水位以上:当必须埋在地下水位以下 时,应采取地基土在施工时不受扰动的措施。当基础理置在易风 化的岩层上,施工时应在基坑开挖后立即铺筑垫层。

5.1.1基础的埋置深度,应按下列条件确定

5.1,3高层建筑基础的理置深度应满足地基承载力、变

5.1.7季节性冻土地基的场地冻结深度应

&d = Zo· 中s· 中w· 中

注:环境影响系数一项,当城市市区人口为20万~50万时,按城市近郊取值;当城 市市区人口大于50万小于或等于100万时,只计入市区影响;当城市市区人口超 过100 万时,除计入市区影响外,尚应考虑 5km以内的郊区近郊影响系数。

5.1.8季节性冻土地区基础理置深度宜大于场地冻结深度。对 于深厚季节冻土地区,当建筑基础底面土层为不冻胀、弱冻胀 冻胀土时:基础埋置深度可以小于场地冻结深度,基础底面下允 许冻土层最大厚度应根据当地经验确定。没有地区经验时可按本 规范附录G查取。此时,基础最小埋置深度dmin可按下式计算:

式中:hmax一一基础底面下充许冻土层最大厚度(m)。 5.1.9地基土的冻胀类别分为不冻胀、弱冻胀、冻胀、强冻胀 和特强冻胀,可按本规范附录G查取。在冻胀、强冻胀和特强 冻胀地基上采用防冻害措施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1对在地下水位以上的基础,基础侧表面应回填不冻胀的 中、粗砂,其厚度不应小于200mm;对在地下水位以下的基础 可采用基础、保温性基础、自锚式基础(冻土层下有扩大板或 扩底短桩),也可将独立基础或条形基础做成正梯形的斜面基础 2宜选择地势高、地下水位低、地表排水条件好的建筑场 地。对低洼场地,建筑物的室外地坪标高应至少高出自然地面 300mm~500mm,其范围不宜小于建筑四周向外各一倍冻结深 蔓距离的范围。 3应做好排水设施,施工和使用期间防止水浸入建筑地基 在山区应设截水沟或在建筑物下设置暗沟,以排走地表水和 潜水。 4在强冻胀性和特强冻胀性地基上:其基础结构应设置钢

筋混凝王圈梁和基础梁,并控制建筑的长高比。 5当独立基础连系梁下或桩基础承台下有冻土时,应在梁 或承合下留有相当于该王层冻胀量的空隙。 6外门斗、室外台阶和散水坡等部位宜与主体结构断开 散水坡分段不宜超过1.5m,坡度不宜小于3%:其下宜填入非 东胀性材料。 7对跨年度施工的建筑,人冬前应对地基采取相应的防护 措施;按采暖设计的建筑物,当冬季不能正常采暖时,也应对地 基采取保温措施

基础底面的压力,应符合下列

中: pk 相应于作用的标准组合时,基础底面处的平均 力值(kPa);

Pkmax ≤1. 2 f.

式中: pkmax 相应于作用的标准组合时,基础底面边缘的最大 压力值(kPa)。

式中: Fk 相应于作用的标准组合时,上部结构传至基础项 面的竖向力值(kN); Gk一—基础自重和基础上的土重(kN); A一一基础底面面积(m)。

Fk+Gk Mk pismax A W Fk+Gk Mk Pkmin W

式中:Mk 相应于作用的标准组合时,作用于基础底 矩值(kN·m);

相应于作用的标准组合时,作用于基础底面的力 矩值(kN·m); 基础底面的抵抗矩(m); 相应于作用的标准组合时,基础底面边缘的最小

3当基础底面形状为矩形且 偏心距e>b/6时(图5.2.2),pkmax 应按下式计算:

2(Fk+Gk) 3la

式中:— 垂直于力矩作用方向的 基础底面边长(m); a 合力作用点至基础底面 最大压力边缘的距离

图5.2.2偏心荷载(e6/6)

下基底压力计算示意 6一力矩作用方向基础底面边长

5.2.3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可由载荷试验或其他原位测试、公式 计算,并结合工程实践经验等方法综合确定。 5.2.4当基础宽度天于3m或理置深度天于0.5m时,从载荷试 验或其他原位测试、经验值等方法确定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尚

5.2.3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可由载荷试验或其他原位测试

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可由载荷试验或其他原位测试、公式 并结合工程实践经验等方法综合确定

验或其他原位测试、经验值等方法确定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尚 应按下式修正:

式中:f一 修正后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kPa): fak 地基承载力特征值(kPa),按本规范第5.2.3条 的原则确定; h、d 基础宽度和埋置深度的地基承载力修正系数,按基

底下土的类别查表5.2.4取值 y一一基础底面以下土的重度(kN/m),地下水位以下 取浮重度; b基础底面宽度(m),当基础底面宽度小于3m时按 3m取值,大于6m时按6m取值; Ym一 基础底面以上土的加权平均重度(kN/m),位于 地下水位以下的土层取有效重度; d一一基础理置深度(m),宜自室外地面标高算起。在 填方整平地区,可自填土地面标高算起,但填土在 上部结构施工后完成时,应从天然地面标高算起。 对于地下室,当采用箱形基础或筱基时,基础埋置 深度自室外地面标高算起;当采用独立基础或条形 基础时,应从室内地面标高算起

注:1强风化和全风化的岩石,可参照所风化成的相应土类取值,其他状态下的 岩石不修正: 2 地基承载力特征值按本规范附录D深层平板载荷试验确定时n取0; 3 含水比是指土的天然含水量与液限的比值; 4大面积压实填土是指填土范围大于两倍基础宽度的填土。

注:1强风化和全风化的岩石,可参照所风化成的相应土类取值,其他状态下 岩石不修正: 2 地基承载力特征值按本规范附录D深层平板载荷试验确定时取0; 3 含水比是指土的天然含水量与液限的比值; 4 大面积压实填土是指填土范围大于两倍基础宽度的填土。

当偏心距e小于或等于0.033倍基础底面宽度时DZ/T 0213-2020 矿产地质勘查规范 石灰岩、水泥配料类,根据

5.2.5当偏心距e小于或等于0.033倍基础底面宽度时

当偏心距e小于或等于0.033倍基础底面宽度时,根据 亢剪强度指标确定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可按下式计算,并应满 彩要求:

fa=Mo+MaYmd+M.Ck

式中:f 由土的抗剪强度指标确定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kPa) ; Mb、Ma、M 承载力系数GB 1886.221-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胭脂红铝色淀,按表5.2.5确定; b一基础底面宽度(m),大于6m时按6m取值,对 于砂土小于3m时按3m取值; Ck一一基底下一倍短边宽度的深度范围内土的黏聚力标 准值(kPa)。

表 5.2.5承载力系数 Mh、M、M

注:k一基底下一倍短边宽度的深度范围内土的内摩擦角标准值(°)。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