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GJT449-2018 民用建筑绿色性能计算标准.pdf

JGJT449-2018 民用建筑绿色性能计算标准.pdf
积分0.00
特惠
积分0
VIP全站资料免积分下载
立即下载
同类资料根据编号标题搜索
文档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3.4 M
标准类别:建筑工业标准
资源ID:240862
VIP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由机器从pdf转换为word,准确率92%以上,供参考

JGJT449-2018 民用建筑绿色性能计算标准.pdf

民用建筑绿色性能中涉及的建筑室内外环境(声、光、热、 风及室内空气品质)、节能和碳排放等相关的性能指标,

与参照建筑相比,设计建筑通过围护结构热工性能改善面 年供暖和空调能耗降低的百分数

2. 1. 4 参照系统

进行供暖和空调系统节能率计算时DB3502Z 5010-2016试行 厦门市海绵城市建设工程施工与验收标准 试行,作为计算全年供暖和 能耗用的基准系统

2. 1. 5供暖和空调系统节能

与参照系统相比,设计系统通过能效提升、节能优化 年供暖和空调能耗降低的百分数

2. 1.6 照明系统节能率

在其他条件都相同前提下,由照明功率密度或控制方式不 产生的全年照明系统能耗降低的百分数。

H 对象建筑或建筑群特征高度:

③,一供暖系统综合效率折算权重; ,供冷系统综合效率折算权重。

V一一新风风量、空调机组送风量或风机盘管送风量; V,一·通风系统送风量。

F.i一一新风机组、空调机组或风机盘管的同时使用系数; F.一·通风系统风机的同时使用系数;

Fi.; 灯具的同时使用系数: K; 一灯具维护系数; k 一光伏电池性能衰减修正系数: U; : 一灯具利用系数: W., 标准状态下单位面积光伏产品发电功率的参数

2.2.10耗电输热比

2. 2. 11 压力

Pia:一·新风机组、空调机组或风机盘管的全压; P,通风系统风机的风压。

2. 2. 12 碳排放

2. 2. 13 其他

0.4民用建筑绿色性能计算应符合下列规定

1物理模型和边界条件设定应根据设计文件或竣工文件确 定,建筑及场地条件设定应根据现状或规划设计图确定,并应以 较不利条件为准; 2物理模型的几何尺寸应按实际建筑1:1设置,并应包括 重点组件; 3当物理模型需简化时,模拟结果的误差应在工程允许范 围内; 4物理模型的对称面可根据模型和边界条件的对称性进行 设置。 3.0.5民用建筑绿色性能计算应编制建筑环境与节能性能计算 专项报告,报告的编制应符合本标准附录A的规定,且应包括 下列内容: 1T程概况:项目名称、项目地点、建筑信息; 2计算依据:有关标准规范的具体条款要求; 3计算软件:软件名称、版本号、运行平台; 4计算设定:计算区域、物理模型、边界条件或计算条件; 5计管结果达标分析及结论

下列内容: 1T程概况:项目名称、项目地点、建筑信息; 2计算依据:有关标准规范的具体条款要求; 3计算软件:软件名称、版本号、运行平台; 4 计算设定:计算区域、物理模型、边界条件或计算条件 5计算结果达标分析及结论。

4.1.1室外物理环境性能应包括室外风环境、热岛强度、环境 噪声、日照和室外幕墙光污染等内容,其计算应符合国家现行有 关设计和评价标准的规定

4.1.1室外物理环境性能应包括室外风环境、热岛强

示准》GB/T50947的有关规定,专项报告应符合本标准附 的规定。

4.1.3室外幕墙光污染计算应符合现行国家标《玻璃幕墙光

4.1.3室外幕墙光污染计算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玻璃幕墙光 热性能》GB/T18091的有关规定,专项报告应符合本标准附录 A的规定。

4.2.1室外斑环境计算应采用计算流体力学(CFD)方法,其 物理模型、边界条件和计算域的设定应符合下列规定: 1冬夏季节的典型工况气象参数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的有 关规定,或可按本标准附录B执行;对不同季节,当存在主导 风向、风速不唯一时,宜按现行国家标准《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 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736或当地气象局历史数据分析确定 当计算地区没有可查阅气象数据时,可采用地理位置相近且气候 持征相似地区的气候数据,并应在专项计算报告中注明。 2对象建筑(群)顶部至计算域上边界的垂直高度应大于 5H;对象建筑(群)的外缘至水平方向的计算域边界的距离凡 大于5H;与主流方向正交的计算断面大小的阻塞率应小于3% 流人侧边界至对象建筑(群)外缘的水平距离应大于5H,流出 则边界至对象建筑(群)外缘的水平距离应大于10H。

3进行物理建模时,对象建筑(群)周边1H~2H范围内 应按建筑布局和形状准确建模:建模对象应包括主要建(构)筑 物和既存的连续种植高度不少于3m的养木(群):建筑窗户应 以关闭状态建模,无窗无门的建筑通道应按实际情况建模。 4瑞流计算模型置采用标准模型或其修正模型:地函 或建筑壁面宜采用壁函数法的速度边界条件:流入边界条件应符 合高度方向上的风速梯度分布,风速梯度分布幂指数(α)应符 合表 4. 2. 1 的规定。

表4.2.1风速梯度分布幂指数(α)

5流出边界条件应符合下列规定: 1)当计算域具备对称性时,侧边界和上边界可按对称面 边界条件设定; 2)当计算域未能达到第2款中规定的阻塞率要求时,边 界条件可按自由流人流出或按压力设定。 2.2室外风环境计算的计算域网格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地面与人行区高度之间的网格不应少于3个: 2对象建筑附近网格尺度应满足最小精度要求,且不应大 相同方向上建筑尺度的1/10; 3对形状规则的建筑宜使用结构化网格,且网格过渡比不 大于1.3; 4计算时应进行网格独立性验证。 23外风环培计管内空应包托冬典型季节的风环培妆识

4.2.3室外风环境计算内容应包括各典型季节的风环

4.2.43 室外风环境计算分析专项报告应符合本标准附录A的 规定。

4.3.1室外热岛强度计算应采用基于计算流体力学(CFD)的 分布参数或集总参数方法:且应符合下列规定: 1气象参数的选取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的有关规定,或宜 按本标准附录B执行: 2计算内容应包括典型气象日设计工况在设计下垫面、绿 化、水景、场地空间平面布置和材料属性条件下离地1.5m高度 处的空气温度:且规定时间内参照工况条件下的热岛强度应符合 国家现行相关绿色建筑设计或评价标准的要求。 4.3.2当采用分布参数计算方法计算室外热岛强度时,应符合 下列规定: 1计算域、网格划分、人口边界条件、地面边界条件、湍 流模型的设定应符合本标准第4.2.1条和第4.2.2条的规定; 2太阳直射辐射和散射辐射影响应计人边界条件,宜包括 各表面间多次反射辐射和长波辐射作用: 3下垫面及建筑表面参数应包括材料物性和吸收率、反射 率、渗透率、蒸发率等; 4植物水体等景观要素的影响应计人建筑室外热环境模拟 预测。 4.3.3 城市居住区热岛强度应按现行行业标准《城市居住区热

4.3.4室 室外热岛强度计算分析专项报告应符合本标准附录A的 规定。

4.4.1室外声环境计算的计算域应符合下列规定!

4. 4. 1 室外声环境计算的计算域应符合下列规定:

1室外声环境的模拟范围应包括对象建筑(群),以及对对 象建筑(群)有反射声影响的区域范围内的建筑物; 2当噪声源处于对象建筑(群)较远的位置时,计算域应 延证伸到噪声源处,目应包括噪声源与对象建筑物 4.+.2室外声环境计算的物理模型应符合下列规定: 1对象建筑(群)和周边环境模型应按原尺寸1:1建立; 物理模型应包括重要建筑物,且地面的覆盖范围应满足计算域的 要求;建筑物不应放置在空旷或无地面环境; 2对象建筑(群)和对对象建筑(群)有反射声影响的建 筑应按建筑布局和形状准确建模; 3当地形对声波有遮挡、反射以及绕射传播的作用时,建 模对象除包括主要建(构)筑物外,还应包括实际地形; 4当设置声屏障时,应设定其吸声和隔声参数。 4.4.3室外声环境计算的声接收面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室外声场的水平声接收面距离地面高度应为1.2m~1.5m; 2建筑立面的声接收面距离建筑物墙壁和窗户应为1m; 3声接收面网格宜采用3m~10m的正方形网格,可结合 建筑尺度和高度确定网格的大小: 4网格应覆盖整个计算域; S对有起伏的地形宜采取简化接收面网格,网格面可随着 地形过渡变化。 4.4.4室外声环境计算中的声源应符合下列规定: 1室外噪声源参数应根据模拟区域环评报告的监测数据结 果进行设定;当无噪声环评报告时,应按现行国家标准《声环境 质量标准》GB3096的有关规定进行设定。 2公路、铁路类型的交通噪声的等线声源声功率参数,应 结合室外噪声源的现状进行设定;设备类型的噪声源声功率应通 过设置应的点声源和面声源声功率进行设定。 3室外应设定计算区域的背景噪声,室外计算区域的背景 噪声应为自标噪声源外的其他环境噪声的总和

1室外声环境的模拟范围应包括对象建筑(群),以及 象建筑(群)有反射声影响的区域范围内的建筑物; 2当噪声源处于对象建筑(群)较远的位置时,计篇 证伸到噪声源处,且应包括噪声源与对象建筑物

4.+.2室外声环境计算的物理模型应符合下列规定:

4.4.4室外声环境计算中的声源应符合下列规定

1室外噪声源参数应根据模拟区域环评报告的监测数据结 果进行设定;当无噪声环评报告时,应按现行国家标准《声环境 质量标准》GB3096的有关规定进行设定。 2公路、铁路类型的交通噪声的等线声源声功率参数,应 结合室外噪声源的现状进行设定;设备类型的噪声源声功率应通 过设置应的点声源和面声源声功率进行设定。 3室外应设定计算区域的背景噪声,室外计算区域的背景 噪声应为目标噪声源外的其他环境噪声的总和

5.1.1建筑节能计算宜包括围护结构节能率、供暖和空调系统 节能率、照明系统节能率和碳排放等专项计算,且应符合国家现 行标准的有关规定,

5.1.2建筑节能计算应采用统一的气象参数,其计算用气象参 数的选取官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建筑节能气象参数标准》JG/1 346的规定,

.1.3建筑节能计算软件应符合下列规定:

1应能计算全年8760h逐遂时负荷; 2 应能反映建筑外围护结构热稳定性的影响; 3应能计算不小于10个建筑分区; 4应能分别设置工作日和节假日的室内人员数量、照明功 率、设备功率、室内设定温度和新风量、送风温度等参数;且应 能设置逐时室内人员在室率、照明开关时间表、电气设备逐时使 用率、供暖通风和空调系统运行时间等。 5.1.4进行建筑节能计算时,人行为计算应根据实际建筑中人 的行为模式确定。

5.2.1建筑围护结构节能率计算应符合下列规定

建筑围护结构节能率计算应符合下列规定: 应分别计算设计建筑和参照建筑的全年供暖供冷综合能

应分别计算设计建筑和参照建筑的全年供暖供冷综合能 耗量;

2[ 两次计算应采用相同版本的节能计算软件和典型气象年 数据。

数据。 5.2.2建筑围护结构节能率计算建模时,设计建筑和参照建筑 的形状、大小、朝向以及内部的空间划分和使用功能应一致;当 模型需要简化时,宜按房间朝向及内部的空间划分和使用功能进 行简化。

5.2.3参照建筑的围护结构热工性能应符合国家现行

关规定,设计建筑的围护结构热工性能应按设计文件设定。设计 建筑和参照建筑的照明功率密度、设备功率密度、人员密度及散 热量、新风量、房间夏季设定温度和冬季设定温度、照明开关时 间、设备使用率、人员在室率、新风运行情况、供暖空调系统运 行时间、房间逐时温度等的设置应符合本标准附录(的规定。

间、设备使用率、人员在室率、新风运行情况、供暖空调系统运 行时间、房间逐时温度等的设置应符合本标准附录C的规定。 5.2.4计算围护结构节能率时,设计建筑和参照建筑的全年供 暖供冷综合能耗量应按下列公式计算:

5.2.4计算围护结构节能率时,设计建筑和参照建筑

式中:Eild 建筑全年供暖供冷综合能耗量(kWh); EH.hld 建筑全年供暖能耗量(kWh): Ec.bl 建筑全年供冷能耗量(kWh): Q11.hildi 建筑全年累计耗热量(kWh),通过模拟计算 确定; Qc.lild 建筑全年累计耗冷量(kWh),通过模拟计算 确定; ? 供暖系统综合效率折算权重,按表5.2.4规定 取值; ?2一供冷系统综合效率折算权重,按表5.2.4规定 取值。

供暖供冷系统综合效率折算权重

2.5围护结构节能率应按下

周护结构节能率应按下式计算

式中: EvV 围护结构节能率; Eld.desi 设计建筑全年供暖供冷综合能耗量(kWh); Eld.ra一一参照建筑全年供暖供冷综合能耗量(kWh)。

5. 3供暖和空调系统、通风系统及照明系统

3.1建筑供暖和空调系统能耗应包括冷热源、输配系统, 空气处理设备的能耗;建筑通风系统能耗应包括除消防及 风外的机械通风设备能耗;照明系统能耗应包括居住建筑 间或公共建筑的照明系统能耗。

端空气处理设备的能耗;建筑通风系统能耗应包括除消防及事故 甬风外的机械通风设备能耗:照明系统能耗应包括居住建筑公共 空司或公共建筑的照明系统能耗。 5.3.2当进行供暖和空调系统能耗计算时,节能计算软件除应 将合本标准第5.1.3条规定外,尚应符合下列规定: 1应具有冷热源、风机和水泵的设备选型功能: 2应具有冷热源、风机和水泵的部分负荷运行效率曲线; 3应能给出建筑中未满足室温设定要求的时间: 4应能将建筑全年累计耗冷量和累计耗热量折算为一次能 耗量和耗电量。 5.3.3设计系统和参照系统的建筑围护结构性能参数应按设计 建筑围护结构设置。照明功率密度、设备功率密度、人员密度及 教热量、照明开关时间、设备使用率、人员在室率的设置应符合

5.3.2当进行供暖和空调系统能耗计算时,节能计算车

5.3.3设计系统和参照系统的建筑围护结构性能参数质

筑围护结构设置。照明功率密度、设备功率密度、人员密 文热量、照明开关时间、设备使用率、人员在室率的设置应

本标准附录 C 的规定。

1居住建筑设计系统和参照系统

次管网输送能耗; 2 燃气燃煤锅炉应按管网与锅炉效率折算:地源热泵等集中系统应折算为季 节综合性能系数((()P): 3当以家用空气源热泵空调器作为冷热源时,无输配系统能耗。

5.3.5当建筑供暖和空调能耗计算中包括蓄能、热回收等技术 猎施时,设计系统和参照系统的系统形式和参数设置应符合下列 规定: 1当设计系统采用蓄能系统时,设计系统的热冷源、输配 和末端能耗应按实际蓄能系统的设计方案进行计算,参照系统的 能耗应按未设置蓄能系统相对应的常规方案进行计算,且应符合 本标准第5.3.4条的规定; 2当设计系统采用热回收技术和利用自然冷源等节能播施 时,设计系统的热冷源、输配和未端能耗应按实际设计方案计算 能耗,参照系统的能耗应按未设置相应节能措施进行计算。

5.3.6建筑供暖和空调系统的能耗计算应符合下列规

空调制冷机组的能耗计算应符合下列规定: 1)电制冷冷水机组用电量应根据满负荷制冷性能系数 ((P)和部分负荷效率曲线进行计算: 2)单元机组用电量应根据设备性能系数(EER)进行 计算; 3)多联机组用电量应根据满负荷设备性能系数(EER) 进行计算; 4)直燃机组能耗应按机组名义工况制冷性能系数 ((0P)计算,其中热量折电量系数宜取0.45。 冷却水系统的能耗计算应符合下列规定: 1)参照系统的水泵扬程应取30m: 2)参照系统的水泵流量应根据冷机冷凝热量、冷却水供 回水温差计算,且应增加10%的富裕量; 3)参照系统的水泵效率应根据水泵流量选取;当水泵流 量小于200m/h时,水泵效率应取0.69;当流量大于 或等于200m/h时,水泵效率应取0.71; 4)参照系统的冷却塔风机电量应按单位电耗制冷量 170kW/kW计算; 5)设计系统的水泵扬程、流量及冷却塔风机电量应按实

际参数进行计算;设计系统的水泵效率应按水泵设计 工况进行计算。 3进衍供暖空调水输送系统能耗计算时,参照系统和设计 系统的水泵能耗应按下列公式计算:

Ep. = EHR, X Q Er.1 = EHR, X Q

式中:Ep.r一一参照系统的水泵电功率(kW); Ep.r一设计系统的水泵电功率(kW); Q一一建筑设计热负荷(kW); EHR,一一参照系统供暖空调循环水泵耗电输热比; EHR,一一设计系统供暖空调循环水泵耗电输热比。 5.3.7进行空气处理系统能耗计算时,设备参数的设置应符合 下列规定: 1全空气空调系统设置可调新风比时,设计系统和参照系 统的总新风比的最小限值可取50%; 2当新风总送风量小于40000m/h或不计新风量时,风机 盘管加集中新风空调系统的热回收排风量与总新风送风量的比例 最小限值可取0;新风总送风量不小于40000m/h时,最小限值 可取0.25; 3未设置集中新风系统的房间,在设置新风换气机的人员 所需新风量与总人员所需新风量的比例时,当人员所需最小总新 风量小于40000m/h时,最小限值可取0;当人员所需最小总新 风量不小于40000m/h时,最小限值可取0.25; 4新风或空调系统或风机盘管送风耗功率和空调送风系统 的耗电量按下列公式计算:

Wa., = W. XVra = Pfa.! XVi..i 3600 X nexl.,; X n..

5.3.8用于车库通风、厨房通风、设备间通风的耗功率和通风 系统耗电量可按下列公式计算:

式中:W.. 通风系统耗功率(W): Event 通风系统耗电量(kWh); W.i 通风系统单位风量耗功率[W/(m"/h); 通风系统送风量(m3/h); P; 一 通风系统风机的凤压(Pa); al.: 电机及传动效率; . 风机效率; tcis.i 通风系统年运行小时数(h); 通风系统风机的同时使用系数。 5.3.9 照胡功率密度和照明系统耗电量可按下式计算

LPD: = Eu. n. XU, XK,

Elut = >' LPD; X A, X tall.i X Fi.i X

PD: 照明功率密度(W/m); Eigt 照明系统耗电量(kWh); Eu; 设计照度(lx); 7 灯具的平均光效(m/W); U: 灯具利用系数; K; 维护系数; 工作面面积或建筑面积(m); tul.i 照明年运行小时数(h): Fi.i 灯具的同时使用系数。

EHvAc = Eh.; + Ec.i

(5. 3. 11)

5.3.12供暖和空调系统节能率应按下式计算:

式中:HVAC 供暖和空调系统节能率; EHVAC.dles 设计系统全年综合能耗量(kWh); EHVAC.ref 参照系统全年综合能耗量(kWh)。 5.3.13照明系统节能率应按下式计算:

式中: Φt 照明系统节能率;

EHVAc.dr )× 100% PHVA = Ehv

(5. 3. 12)

Eigt.cdes Digt × 100% =

(5. 3. 13]

设计条件照明系统全年能耗量(kWh),不同房间 照明功率密度按实际设计条件取值: 基准条件照明系统全年能耗量(kWh),不同房间 照明功率密度可按本标准附录C取值

5.4.1可再生能源贡献率应包括太阳能热水系统贡献率和太阳 能光电系统贡献率,其计算应符合国家现行绿色建筑相关标准的 规定。

4.2集中太阳能热水系统热性能应包括太阳能贡献率和太

5.4.2集中太阳能热水系统热性能应包括太阳能贡

能热水系统热损比,其计算应符合下列规定: 1太阳能热水系统能量平衡方程应按下式计算:

式中: Q: 集热系统得热量(kJ); Qaux 辅助能源加热量(kJ) Q 系统热损失量(kJ); Qu一一用户用热量(kJ)。 2太阳能贡献率,可按下式计算

式中: 一一太阳能贡献率; Q:—集热系统得热量(kJ); Qw一系统热损失量(kJ); Q一一用户用热量(kJ)。 3太阳能热水系统热损比,应按下式计算:

Q: ±Qaux = Q. ±Qh

4当居建筑采用紧式和阳台壁挂式太阳能热水器时, 太阳能提供的生活热水比例宜按使用太阳能热水的户数与总户数 之比判别的方式。

当计算太阳能提供的电量比例时YY/T 1234-2014 碱性磷酸酶测定试剂(盒)(NPP底物-AMP缓冲液法),设计阶段宜采用专用

5.4.3当计算太阳能提供的电量比例时,设计阶段

软件计算全年发电量,也可采用下式测算全年发电量与该项自用 电需求量之比;运行阶段应采用光伏系统全年实际发电量与建筑 全年实际用电量之比。光伏发电机组的发电量可按下式计算:

1 XA XW, Xn Xk 3600

于:P 光伏发电机组发电量(kWh); 1: 光伏板所在平面在第月所接收到的太阳辐射总量 (MJ /m²); A 光伏板安装面积(m) W,一一标准状态下单位面积光伏产品发电功率的参数; k一一光伏电池性能衰减修正系数,可取0.85~0.9 .4 当计算可再生能源提供的空调用冷热量的比例时,设计

5.4.4当计算可再生能源提供的空调用冷热量的比1

GB 40557-2021 内河高速客船安全航行技术条件没应采用全年动态模拟方法获得的数据进行计算;运行阶段 用全年实际测试数据进行计算。全年可再生能源提供的空调 热量的比例可按下式计算: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