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64/T 1752-2020 宁夏铁合金用硅质原料矿产地质勘查规程

DB64/T 1752-2020 宁夏铁合金用硅质原料矿产地质勘查规程
积分0.00
特惠
积分0
VIP全站资料免积分下载
立即下载
同类资料根据编号标题搜索
文档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1.5M
标准类别:其他标准
资源ID:239509
VIP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由机器从pdf转换为word,准确率92%以上,供参考

DB64/T 1752-2020 宁夏铁合金用硅质原料矿产地质勘查规程

4.1.5.1在收集、分析区域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及交通供电等建设条件资料的基础上,收 集同类型矿山开采技术条件资料,初步查明普查区内矿床开采技术条件,为进一步开展工作提供依据。 4.1.5.2对已经确定远景的矿床,应对所处的水文地质单元进行研究,进行地表水点调查和简易水文 观测,初步查明矿床主要含(隔)水层特征、泉水流量和地下水的补给、径流、排泄等水文地质条件, 并初步查明其工程地质、环境地质条件。初步评价矿石放射性水平。

1.6综合勘查综合评价

初步查明普查区内共伴生矿产的物质组成、赋存状况及回收途径,并对共伴生矿产的综合开发利用 做出初步评价。具体按GB/T25283执行,

在普查的基础上,进一步收集与成矿有关的地质及矿产资料,通过矿区地质填图(正测图) 程控制和揭露,基本查明勘查区的成矿地质条件和矿化地质体的特征。

GB/T 27751-2011 银镍石墨电触头技术条件4. 2. 2矿床地质

4.2.2.1基本查明地层层序,含(控)矿岩系层位、岩性组合、厚度、标志层,研究其分布规律及控 矿作用。 4.2.2.2基本查明控制和破坏矿体的较大地质构造的性质、规模、产状及分布范围。 4.2.2.3基本查明与成矿有关的变质岩岩类、岩性、时代、相带,研究变质岩的分布规律和对矿体的 控制、破坏作用。 4.2.2.4基本查明与成矿有关的岩浆岩及近矿围岩蚀变的类型、岩性、物质组合、分布特征,研究其 分布变化规律和对矿体的控制、破坏作用。 4.2.2.5阐明矿床的成矿作用和成矿规律

4.2.3.1基本查明矿体数量、连接对比条件和分布范围。 4.2.3.2基本查明矿体的产状、厚度、规模、形态特征及其分布特征;找出矿体对比标志,使其能有 根据地合理连接。 4.2.3.3基本查明矿体的岩性、矿物组成及赋存规律。 4.2.3.4基本查明矿体中的夹石及顶底板围岩的岩性、厚度、分布范围及有用、有害组分。 4.2.3.5基本查明矿体的风化带的分布范围、深度,研究其变化规律。 4.2.3.6基本查明矿体覆盖层的岩性、厚度,研究其分布规律和范围

DB64/T 17522020

明矿石矿物的嵌布特征和嵌布粒度。

4.2.5矿石选矿加工技术性能

基本查明主要类型矿石的选矿、加工技术性能。进行物化性能基本测试,必要时进行物化性能详细 测试研究;对需要进行选矿加工试验的矿石,应在矿石工艺矿物学研究基础上进行可选性或实验室流程 式验;对难选矿石或新类型矿石,应进行实验室扩大连续试验,做出工业利用方面的评价;对生产矿山 附近、有类比条件的易选矿石可以类比评价,不做选矿试验,

4. 2. 6 开采技术条件

4.2.6.1水文地质

4.2.6.1.1调查研究区域水文地质条件。 4.2.6.1.2基本查明矿床的含(隔)水层、构造破碎带、风化带、岩溶发育带的水文地质特征、发育 程度和分布规律。 4.2.6.1.3调查地表水体分布范围,收集长期水文观测资料;调查老隆和生产井的分布范围及水文地 质情况。 4.2.6.1.4基本查明地下水的补给、径流、排泄条件,地表水与含水层间的水力联系,矿床主要充水 因素及其水文地质条件的复杂程度,初步预测(估算)矿坑的涌水量,评价其对矿床开发的影响程度。 4.2.6.1.5对露天开采的矿床,还应收集气象资料,调查矿床及其附近的地表水体和当地的最高洪水 位,确定采矿场地表汇水边界及自然排水条件 4.2.6.1.6调查研究可供利用的供水水源的水质、水量和利用条件,指出供水水源方向。 4.2.6.1.7对水文条件特别复杂的矿床应开展专项水文工作。

4. 2. 6. 2 工程地质

4.2.6.2.1初步划分矿床工程地质岩组,测定主要岩、矿石力学强度。 4.2.6.2.2基本查明构造的发育程度、分布规律和岩体风化蚀变程度及软弱夹层分布规律及其工程地 质特征,矿床开采影响范围内岩、矿石稳固性和露天矿场边坡稳定性。 4.2.6.2.3对矿床工程地质条件进行初步评价。 4.2.6.2.4调查老隆和生产井的分布情况,大致圈定采空区或开采区范围

4.2.6.3环境地质

4.2.6.3.1基本查明岩、矿石、地下水和地表水中对人体有害的元素及污染程度;基本查明放射性及 其他有害气体的成分、含量。 4.2.6.3.2调查了解工作区及邻区地震与地壳稳定性,基本查明矿区及相邻地区崩塌、滑坡、泥石流 地面塌陷等地质灾害,指出矿山开采可能产生的环境地质问题,并提出防范措施。 4.2.6.3.3确定矿区水文地质条件、工程地质条件及环境地质条件的类型,对矿床开采技术条件的复 杂性作出评价。

4.2.7综合勘查综合评价

基本查明共伴生矿产的矿石质量、物质组成、赋存状态,划分共生矿产的矿石类型;进行矿石加工 选治性能试验研究,对主矿产、共伴生矿产的综合开发利用做出评价。具体按照GB/T25283执行

DB64/T17522020

4.3.1.1在详查的基础上,视需要修测勘查区地质图、矿床地质图,或开展更大比例尺的地质填图, 结合工程加密控制和揭露情况,详细查明成矿地质条件、矿化地质体特征,深入成矿作用和成矿规律的 研究。 4.3.1.2对沉积形成的矿床,应详细划分地层层序、岩性组合、标志层,详细研究含(控)矿岩系的 岩性、岩相、厚度及分布规律及控矿作用。研究沉积环境和沉积物质组成、性质及其与成矿的关系。 4.3.1.3对控制、破坏和影响矿床的构造,详细查明其形态、规模、产状、性质、空间分布范围及发 育先后次序,研究构造与成矿的关系及对矿床的破坏或影响程度。 4.3.1.4对与成矿有关的岩浆岩体,应研究其类型、岩相、岩性、成分、形态、产状、规模、时代、 演化特点、分布规律及相互关系,阐述对矿体的影响程度。对矿体影响或破坏较大的岩体,应基本查明 其形态、产状及分布范围。 4.3.1.5对与变质作用有关的矿床,应研究变质作用的性质、强度、影响因素、变质岩岩性特点、变 质相及其分布,研究变质作用对矿床的形成或改造的影响。 4.3.1.6应根据矿床综合研究资料,阐明成矿原岩的物质来源、成矿条件、成矿作用,总结成矿规律, 明确找矿标志

3.2.1详细查明矿体的空间分布及其范围,查明主矿体的规模、形态、产状、夹石分布以及断 浆岩对矿体的穿插、破坏情况。 3.2.2详细查明矿体的风化带深度和覆盖层厚度及其分布范围,并了解其物质成分,研究风化 矿石开采、选矿加工等方面的影响

4.3.3.1应详细查明矿石的矿物成分、结构、构造、化学成分,研究有用、有害组分的含量及其赋存 状态和分布规律;按照矿石的地质特征划分矿石自然类型,结合矿石采、选、加工特点和用途划分矿石 工业类型,根据勘查投资者对矿石分级开采的需要,在地质条件可能的情况下,按照工业指标要求划分 矿石品级,研究各矿石类型、品级的分布规律和所占比例;研究覆盖层、近矿围岩、夹石的成分及其综 合利用的可能性或开采时对矿石贫化的影响。 4.3.3.2应研究矿石中矿物颗粒胶结物和胶结形式、粒度组成及各粒级的矿物成分和化学成分,研究 难熔矿物(如铬铁矿、铬尖晶石、错英石、矽线石等)的种类、含量及其分布状态

4.3.4矿石选矿加工技术性能

4.3.4.1详细查明主要类型矿石的选矿、加工技术性能。进行物化性能详细测试研究。对需要进行选 矿加工试验的矿石,应在矿石工艺矿物学研究基础上进行实验室流程试验,必要时进行实验室扩大连续 式验。有类比条件的矿床、易选矿石,进行可选性或进行实验室流程试验。对难选矿石或新类型矿石进 行半工业试验,大型矿床必要时做工业试验,选择最佳工艺流程。 4.3.4.2对已开采的矿床,应收集已采矿石的选矿加工技术性能资料,如确认具有代表性时,可不再 进行有关测试。 4.3.4.3对新类型矿石,可根据勘查投资者的要求,进行矿石工业利用性能的有关试验。

4.3.5矿床开采技术条件

4.3.5.1水文地质条件

DB64/T 17522020

4.3.5.1.1在研究区域水文地质条件的基础上,详细查明矿床的含(隔)水层的水文地质特征、地下 水的补给、径流、排泄条件,主要构造破碎带、风化裂隙、破碎带、岩溶发育带的分布和富水性及其与 其他各含水层和地表水体的水力联系密切程度。 4.3.5.1.2详细查明主要充水含水层的富水性及分布特征,地下水径流特征、水头高度、水文地质边 界条件、地表水体的分布特征及其对矿床开采的影响程度、老隆及积水情况等。 4.3.5.1.3确定矿床主要充水因素、充水方式及途径, 4.3.5.1.4确定矿床水文地质条件的复杂程度。 4.3.5.1.5对位于地下水位以上的露天开采的矿床,应收集气象资料,调查矿床及其附近的地表水体 和当地的最高洪水位,确定采矿场地表汇水边界及自然排水条件。对于凹陷露天开采和地下开采的矿床, 除进行上述工作外,还应详细查明含(隔)水层的产状、厚度、分布和构造破碎带发育程度及含水性。 4.3.5.1.6详细研究地下水的补给、径流、排泄条件及与地表水体的水力联系程度和对矿床开采影响 程度。 4.3.5.1.7结合矿床可能的开拓方案,计算矿坑第一开拓水平的正常和最大涌水量,预测下一开拓水 平的涌水量。 4.3.5.1.8对矿床疏干、排水和矿山供水进行详细评价,指出供水水源方向

4.3.5.2工程地质条件

4.3.5.2.1研究矿床的地层、岩性及地质构造,划分岩(土)体的工程地质岩组,详细查明对矿床开 采不利的工程地质岩组的性质、产状和分布,详细查明矿体及围岩的物理力学性质、岩体结构与岩体质 量,查明各类结构面(断层、节理裂隙、软弱层等)的发育程度、分布及组合特征,详细查明岩石强风 化带的发育深度与分布,调查相邻矿床已有矿山工程的主要工程地质问题等。确定矿床工程地质条件的 复杂程度。 4.3.5.2.2结合矿山工程建设的需要,对露天矿场边坡的稳定性或地下开采井巷围岩的稳固性做出初 步评价,预测可能发生的主要工程地质问题。 4.3.5.2.3适于露天开采的矿床要研究矿体覆盖层的岩性、厚度、分布规律及与矿体的界线并确定剥 采比。 4.3.5.2.4对矿床疏干排水、地面塌陷区预测、复杂边坡稳定性评价、大型露天矿场剥离物强度评价 及矿山场地工程地质等专门性的工程地质问题,可根据勘查投资者的实际需要,进行专门性工程地质勘 察

4.3.5.3环境地质条件

4.3.5.3.1调查矿床及其附近地震活动历史情况及新构造活动特征,参考全国地震烈度分区,对区域 地壳稳定性做出评价。 4.3.5.3.2调查矿床内各种地质灾害现象(如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表水和地下水质量及其他 有害物质含量,结合地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条件,对矿床地质环境质量做出评价。 4.3.5.3.3预测和评价在矿床开采过程中,可能对地质环境造成破坏和影响的现象,如山体开裂、塌 陷、滑坡、泥石流、地面沉降、水体污染及其他地质环境效应等,提出防治意见。并对防止环境污染及 水、土修复治理等措施提出建议, 4.3.5.3.4对矿床开采中可能造成环境污染或对人体健康有害的粉尘、尾矿、废渣、废水及放射性物 质等,应进行调查研究,并提出防治建议。

4.3.6综合勘查综合评价

DB64/T17522020

态、矿石质量、矿石加工选治性能,详细查明共生码 按优质优用、阶梯利用的原则对主 矿产、共伴生矿产综合开发利用做 具体按照GB/T25283热行。

矿床勘查类型根据矿体规模、主矿体形态和内部结构、主矿体厚度稳定程度、矿石质量稳定程度及 矿床构造、岩浆岩对矿体的影响和破坏程度五个方面划分为三个类型,即:①地质条件简单型,②地质 条件中等型,③地质条件复杂型, 应根据占矿床矿产资源/储量70%以上的主矿体(一个或几个矿体)的特征来确定勘查类型,当不 同的主矿体或同一主矿体的不同地段,其特征差别很大时,也可划分为不同的勘查类型。 应根据影响各自矿体勘查难易的主要因素,兼顾其他因素综合考虑合理确定矿床勘查类型。由于地 质因素变化的复杂性,也可允许有过渡类型的存在。 勘查类型划分的主要因素和供类比使用的矿床勘查类型见附录A

5. 2勘查工程间距的确定

根据勘查类型,确定基本工程间距。对于有类比条件的矿床,可采用类比法确定最佳工程间距。对 于探矿工程数量较多的矿床,可采用地质统计学或其他数理方法确定最佳工程间距;对于大、申型矿床, 般应在详查阶段采用加密或抽稀工程验证工程间距的合理性。供参考选择探求控制的矿产资源/储量 助查工程间距见附录A。 普查阶段根据初步控制矿体的需要,布置有限取样工程,一般以推断的工程简距的稀疏部面控制矿 本。 详查阶段应按基本工程间距布置系统取样工程对矿体加以控制,基本确定矿体连续性。 勘探阶段应在基本工程间距基础上加密一倍,以确定矿体连续性。 确定的勘查工程间距应随着对矿床特征认识的深化,在施工过程中适时进行必要的调整

5.3勘查控制程度要求

5.3.1在合理确定勘查类型和勘查工程间距的基础上,根据矿体地质特征和矿山建设的需要、地形地 貌和生态环境保护要求,选择适当、有效、对生态环境影响小的勘查方法和手段,按矿床勘查类型和相 应工程间距部署勘查工程,对矿床进行整体控制;视具体情况调整局部勘查工程间距,加强矿体局部(如 矿体变化较大的地段)和次要矿体的控制(如可随主矿体顺路开采或过路开采的小矿体等)。 5.3.2一般地表以探槽、浅井为主,浅钻为辅,深部以岩心钻为主;当矿体呈条状、矿体形态复杂、 矿石物质组分变化大,用钻探难以达到勘查目的时,应以坑探为主配以钻探或采用坑探工程进行验证, 勘查过程中,一般应先行施工填图、遥感等面性工程。 5.3.3一般应首先控制勘查范围内矿体的总体分布范围、相互关系。对出露地表的矿体边界应有工程 控制。对破坏矿体和影响开采较大的构造、岩脉等的产状和规模要有适当的工程控制。对主矿体走向两 侧或上、下盘分布的能与主矿体同时开采的小矿体,应注意控制其分布范围。对拟地下开采的矿床,要 重点控制主矿体的两端,上下界面和延伸情况。对拟露天开采的矿床注意控制矿体四周的边界和采矿场 民部矿体的边界。对主要盲矿体要注意控制其顶部边界。 5.3.4各勘查阶段均应对矿床进行综合勘查综合评价。详查和勘探阶段,对于资源量规模达到中型及 以上的共生矿产,应与主矿产统筹考虑,并按该共生矿产的勘查规范进行相应评价,一般详查阶段对共

DB64/T 17522020

生矿产的勘查工作程度应达到相应矿产勘查规范规定的详查程度要求,勘探阶段视具体情况确定;对资 源量规模为小型的共生矿产,视控制主矿产的工程对其伴随控制情况和需要进行控制,并按该共生矿产 的勘查规范进行评价。对伴生矿产一般利用控制主要矿产的工程进行控制,对达到综合评价参考指标且 全当前技术经济条件下能够回收利用的伴生矿产,应研究提出综合回收利用方案;对虽未达到综合评价 参考指标或未列入综合评价参考指标,但可在矿石选冶过程中单独出产品,或可在某一产品中富集达到 计价标准的伴生矿产,应能研究提出综合回收利用途径,并进行相应的评价。 5.3.5各勘查阶段均应全面收集区域地质资料,特别是勘查区及周边的地质、矿产、遥感、探矿工程、 取样测试(试验)资料、最新研究成果等,并在充分研究的基础上加以利用。 5.3.6详查阶段,一般探求控制和推断资源量,且应具有合理的比例分布。控制资源量一般应集中分 布在资源量最优、可能首先或先期开采的地段。复杂的小型矿床,用控制的勘查工程间距难以探求控制 资源量的,可只探求到推断资源量。在确定的勘查深度以下,一般不作深入工作,可对成矿远景作出评 介。 5.3.7勘探阶段一般探求探明、控制和推断资源量,且应具有合理的比例分布。勘探阶段一般应根据 详查结果选择资源量和开采技术条件综合最优的地段作为首采区,并以首采区为重点,兼顾全区,有针 对性地开展勘探阶段工作。首采区内原则上应为探明和控制资源量。在确定的勘查深度以下,一般不作 深入工作,可对成矿远景作出评价。一般应按照“保证首采区还本付息、矿山建设风险可控”的原则,通 过论证,合理确定各级资源量的比例。 5.3.8供矿山建设设计的小型和复杂矿床勘查程度要求按GB/T13908执行。 30直保产站助杰控制想座可用量产工盒西入产生实际准流确宝

5.3.8供矿山建设设计的小型和复杂矿床勘查程度要求按GB/T13908执行。

一般采用全国统一坐标高程系统,测量精度应符合GB/T 18341的要求。普查阶段可测制地形简图, 羊查、勘探阶段的矿床地形图应为正测。地形图的比例尺和测量范围应满足地质填图和矿产资源/储量 估算的需要,图幅边廓应尽量规整

6.2.1区域地质填图

6.2.2矿床地质填图和勘查线地质部面测量

充分收集利用前人资料,如区域地质填图存在不足时,应结合矿产勘查的需要,进行必要的补充调 查。普查阶段地质图的比例尺一般为1:10000~1:2000。详查阶段矿床地质图的比例尺一般为1:5 000~1:2000,勘探阶段矿床地质图的比例尺一般为1:2000~1:1000,根据矿床地质复杂程度、 工作区面积的大小、矿山未来开采方式等实际情况,详查阶段也可用1:10000~1:1000,勘探阶段 必要时可用1:500。分段勘探的大型矿床,全区地质图(正测图)比例尺可用1:10000~1:5000。 地质草图可以使用草测地形底图或已有较小比例尺地形图放大并经实地修测后的地形底图。地质简 测图可以使用简测或精测地形底图。地质正测图应使用精测地形底图

DB64/T17522020

普查阶段勘查线面测量的比例尺一般为1:5000~1:1000,详查、勘探阶段勘查线剖面测量的 比例尺一般为1:20001:500 矿区(床)地质填图和勘查线剖面测量精度应符合有关规范的要求,

6.3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

工作质量应符合GB12719等相关规范的要求。

作质量应符合GB12719等相关规范的要求。

6. 4. 1遥感地质

研判矿化线索、解释勘查区构造、分析矿体的连续性,具备条件时,预测矿体的厚度和空间展 感地质工作的质量要求,按有关规范、规程执行

应做放射性检查,进行地表路线(或沿勘查线)及钻孔深部的放射性V强度顺检,如发现异常勿 工作。

6. 5. 1工程部署

应根据勘查工作目的、矿床地质特征,并考虑地形条件、技术经济因素和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合理 市置探矿工程。地表覆盖层厚度小于3m时,一般采用槽探;合适条件下或大于3m时可采用浅钻或浅井; 深部一般采用钻探,当地形有利、经济合理时,也可采用坑道与钻孔相结合的方法。 普查阶段应根据找矿的需要布置探矿工程,尽量考虑能为下阶段所利用;详查阶段可根据地表和主 干剖面揭露的主要矿体的总体特征,与已知矿床类比,按初步划分的勘查类型系统布置工程,在工作中 应不断研究和调整,最终基本确定矿床勘查类型和工程间距,控矿工程应布置在勘查线面上;勘探阶 设通常是在已基本确定矿床勘查类型、工程间距的基础上,系统加密布置探矿工程。 探矿工程布置应遵循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由疏到密、由已知到未知及体现绿色勘查的原则,本着 工程多用的原则,尽可能兼顾矿床地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和环境地质多方面的需要。

6. 5. 2 槽探、浅并

槽探、浅井用于揭露浅部矿体和重要地质界线等。槽、井探工程应挖至新鲜基岩内。如遇探槽施工 困难或难以保证施工安全时,可采用浅钻或浅井替代探槽。

当地形条件有利,矿体形态复杂、钻探工程难以控制时,可结合后续开采,选择坑探工程。坑探工 程应提出设计图纸和施工要求。其质量要求具体应按DZ0141执行。

需要,达到预期探包自的为准 钻探工程施工中,要根据矿种特点,采取有效措施,保证岩矿心采取的质量,岩矿心采取的质量要 求如下: 岩类钻孔岩心采取率应大于70%,矿心(包括矿体中夹石,近矿围岩(3m~5m内)及重要标志层) 采取率应大于80%,钻进中要注意保持矿心完整。

DB64/T 17522020

6.5.5所有探矿工程均应拍照保留施 前和施工现场恢复前后的现场影像资料,以及施工采取的 样品、岩矿心等影像资料,并编号说日 制成光盘,作为原始资料加以保存。

6.6样品的采集、加工和测试

6.6.1岩矿鉴定取样

应按矿体、矿石类型、矿石品级分别采取代表性岩矿鉴定样品,样品数量以满足研究、测试需要为 宜,一般每一个矿体、每一种矿石类型或矿石品级采取不少于3件。 岩矿鉴定技术质量要求具体应按DZ/T0275执行。

6. 6.2化学分析取样

6.6.2.1基本分析样品的采集

所有见矿工程和可以利用的矿体露头均应采取基本分析样品。样品应沿矿体厚度方向布置,按工程、 产体、矿石类型、矿石贫富而分层、分段连续采取。近矿围岩也应采取适当数量的样品。厚度大于0.5Ⅱ 的明显夹石应单独采样。 基本分析样厚0.5m~2m。 基本分析采样方法,在矿体露头、槽探、浅井和坑探工程中应采用刻槽法取样,样槽断面规格一般 为(5cm×3cm)~(10cm×5cm),采样中应保证刻槽断面规格。钻探岩(矿)心采用1/2劈(锯)心法 取样,不同回次岩心直径或采取率相差很大时要分别采取,采集样品的半心和保留的另一半心其成分应 基本相似。采样操作应符合有关规程规定的要求,不能将工具中的铁、钛、铬等元素混入,为此用铁质 钻具、铁钎采取的样品必须清洗,且要用磁铁将在取样过程中因铁质工具磨损而混入样中的铁屑除去 对磁铁选出的碎屑还要用 工具铁而不是含铁矿物。

组合分析样品的采取,一般以单工程为单位,应按矿石类型、品级从连续的若干基本分析样品的副 详中,按基本分析单样样长的比例,计算出每件单样应称取的质量,经充分混匀组合而成;当矿石成分 变化小、矿体薄、单工程基本分析样品数量少时,也可用同一矿产资源/储量估算块段的相邻工程的同 一矿体、矿石类型、品级的基本分析副样进行组合。组合分析样品应在各勘查线剖面上有代表性的工程 中采取。 组合分析样厚一般为8m~10m

6.6.2.3多项分析样品的采集

多项分析样品应按矿体、矿石类型、品级各采1件~2件。样品可从组合分析或基本分析副样中选取 单独采集有代表性样品。

6.6.2.4化学分析样品的制备

样品的制备应符合DZ/T0130要求。样品加工一般分为粗碎、中碎、细碎三个阶段,每个阶段又包 活破碎、过筛、拌匀、缩分四个工序,采用切乔特公式编制加工流程,其中缩分系数值,一般采用0.1。 在样品加工过程中,不能使用铁制工具,以免引进铁质

6.6.2.5样品制备质量检查

样品制备质量应按DZ/T0130的要求进行检查

DB64/T17522020

制样损耗率要求:粗碎阶段低于3%,中碎阶段低于5%,细碎阶段低于7%,制样损耗率的合格率 不低于95%。 制样中缩分误差要求:每次缩分后两部分样品的质量差(两份差)不得大于3%。 制样质量内部检查:在制样过程中,在第一批试样制备时,应抽取20件~30件样品进行内部检查(大 型矿不少于30件,中型矿不少于20件),样品从原始样品第一次缩分原要弃去的一半样品中抽取,抽查 的样品按正样要求的制样流程加工并进行主要分析项目的测定,检查样品与相应的正样分析结果误差按 不同人员或不同时间以该分析项目的允许偶然误差(RE)判定,制样质量检查的合格率应不低于90%。

6. 6. 2. 6 化学分析项目

a)基本分析项目为Si02、A1203、Fe203; b)组合分析项目为Ti02、Cr20、Ca0、P20s c)多项分析项目一般为Si02、Al.03、Fe:0

a)基本分析项目为Si02、A1203、Fe203: b)组合分析项目为Ti02、Cr20、Ca0、P20s; c)多项分析项目一般为Si0a、Al,03、Fe03、Ti0、Cr:0s、Ca0、MgO、K,0、Na0、灼失量等。

6.6.2.7化学分析质量检查

化学分析质量要求按DZ/T0130执行,承担分析工作的实验室应按规范要求的方式实行质量监控, 并对分析质量做出综合评估,同时实行用户评估,包括内部检查和外部检查。 内检:送样单位根据矿石类型和品级代表性,从粗副样(粒径小于0.84mm,即20目)中抽取,编 密码送原分析承担单位进行检查分析。基本分析、组合分析的结果应分批、分期做内检分析。基本分析 内检样按工业品位附近及以上样品总数不少于10%的数量抽取;基本分析样品较少时,可适当提高内检 样品抽查比例至30%;当基本分析样品数量较大(大于2000个样品以上)或大量测试结果证明 质量符合要求时,内检数量可适当减少至5%~10%。组合样品内检样品的数量应不少于组合分析总 量的5%。物相分析内检样品数量根据需要确定。内检合格率(指原始合格率)要求不低于90%。 提取内检样品还应注意: a)当对基本分析结果有怀疑,或基本分析结果与现场采样编录相差较大时,除检查采样、样品制 备质量外,还应专门提取内检样品。 b)如矿体某一部分主组分品位出现突变时,应另行抽取一定数量的内检样品。 外检:凡参与估算矿产资源/储量的样品,在列入工业指标中作为评价矿石质量的项目以及其他指 定的重要项目的分析报告发出后,由送样单位会同实验室从内检合格的正余样中抽取参加资源储量估算 的基本分析样品的5%,送交指定的实验室进行外部检查,当基本分析样品数量较大(大于2000个样品 以上)时,外检比例可降为3%~5%;基本分析样品数量少时,应适当提高外检样品抽取比例,最高可至 30%,最少不能低于30件。外检合格率(指原始合格率)要求不低于90%,

6.6.2.8检查分析允许相对偏差要求

DB64/T 17522020

当Yc的计算值>30%时,一律按30%执行。 矿石分析中主要成矿元素低于边界品位以下一般不计偏差,如客户有要求,由双方协商确定,

6. 6. 3光谱分析取样

光谱分析样应按矿体、矿石类型、品级各采1件~2件。样品可从多项分析样品中采取。

6.7矿石选矿和工艺试验样品采集与试验

6. 7. 1选矿试验

对低品位或有害杂质含量高需要选矿的矿石,应按本标准4.4矿石选矿和加工技术条件研究的要求 进行相应的选矿试验。矿石可选性试验和实验室流程试验样品一般按矿右类型、品级分别采取1件~2 牛,有时为了解不同矿石类型混合处理的可能性及选矿方法、流程,需要采取混合样。 选矿样品的采样方法,通常可采用刻槽法和矿心劈取法,刻槽规格和矿心直径要与采样所需质量适 应,如果不要求矿石块度,也可利用基本分析样品缩分后剩余部分。选矿样品采集时,要考虑矿山开采 贫化的影响;当矿石中存在利用价值较高的共、伴生有用、有害组分(矿物)时,应考虑其含量和分布 情况,采样时一并考虑其代表性,以便试验时研究其赋存状态和综合回收途径或剔除方法。 矿石可选性试验和实验室流程试验采样由地质勘查单位与勘查投资者、试验单位共同商定采样件 数、地点、质量、方法及技术要求。需要进行半工业试验、工业试验的采样和试验工作,由勘查投资者 委托或地质勘查单位代为委托具备相应能力的单位承担,地质勘查单位应配合做好采样设计的编制,

6. 7. 2 工艺试验

根据工业利用的要求,如需要进行矿石利用性能或工艺性能试验时,由勘查投资者委托或地质勘查 单位代为委托具有试验能力的单位进行试验,地质勘查单位应配合勘查投资者与试验单位共同商定采样 件数、规格、质量及技术要求并配合做好采样工作。

6.8岩矿石物理技术性能测试

6.8.1矿石体积质量测定

6.8.1.1岩类矿一般测定小体积质量,每一矿石类型或品级不少于30件,一般规格为60cm 大体积质量样规格一般不小于0.125m。测定矿石体积质量的样品,应同时测定矿石的湿度和 6.8.1.2如因矿床地质和工程地质研究的需要,可对夹层和围岩采取代表性的小体积质量样

6. 8.2有关矿床开采技术条件的测试

6.9地质编录、资料整理和报告编写

6.9.1各项原始地质编录要在现场完成,应及时、准确、客观、齐全,符合DZ/T0078等相关规范的 有关要求,并应按有关规定及时检查验收。地质编录的内容除按有关规范要求外,还要结合矿产的特点 有所侧重。 6.9.2地质勘查资料综合整理工作应符合DZ/T0079的要求,要运用新理论、新方法全面、深入地分 析地质资料,特别是规律性的研究,用以指导矿产勘查工作,客观反映矿床地质特征。 6.9.3地质勘查报告编写质量应符合DZ/T0033的要求。

6. 10. 1基本要求

DB64/T17522020

6.10.1.1应将绿色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要求贯穿于矿产勘查设计、施工、验收、成果提交的全过程, 实施勘查全过程的环境影响最小化控制。 6.10.1.2依靠科技和管理创新,最大限度地避免或减轻勘查活动对生态环境的扰动、污染和破坏。倡 导采用能够有效替代槽探、井探的勘查技术手段;鼓励采用“一基多孔、一孔多支”等少占地的勘查技 术。 6.10.1.3应对施工人员进行环境保护知识、技能培训,增强环境保护意识,切实落实绿色勘查要求, 6.10.1.4绿色勘查工作应按GB/T13908等有关规范、规程执行。

6. 10.2勘查设讯

.10.2.1勘查设计应充分体现并明确提出绿色勘查要求。 6.10.2.2勘查设计前,应进行实地踏勘,对勘查活动可能造成的生态环境影响及程度作出预判。 3.10.2.3勘查设计申,应统筹勘查目的任务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采用适宜的勘查方法、技术 手段、设备、工艺和新材料,合理部署勘查工程,并对场地选址、道路选线、物料堆存、废弃物处理、 各项工程施工、环境恢复治理等勘查活动各环节的绿色勘查工作作出明确的业务技术安排,制定明确的 预防控制措施和组织管理措施。

6.10.4环境恢复治理与验收

6.10.4.1勘查工作或阶段工作结束SJ/T 11768-2020 电阻器低频噪声参数测试方法,应针对勘查活动造成的环境影响,应根据国家法律法规、强制性 标准和恢复治理设计要求,及时开展环境恢复治理,最大限度消除勘查活动对生态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 6.10.4.2项目竣工验收应将绿色勘查要求落实情况作为重要考核内容,

是对矿床开发经济意义的概略评价。通常是在收集分析该矿产资源在国内、外市场供需状况的基础 上,分析已取得的地质资料,类比已知矿床,推测矿床规模、矿产质量和开发利用的技术条件,结合工 作区的自然经济条件、环境保护等,以国内类似企业经验的技术经济指标或按扩大指标对矿床做出技术 经济评价。从而为矿床开发有无投资机会,是否进行详查阶段工作,制定长远规划或工程建设规划的决 策提供依据。 一般普查阶段应做概略研究, 省改 探你段 条不具备时, 也可只进行概略研究。

是对矿床开发经济意义的初步评价。预可行性研究需要比较系统地对国内、外该矿种矿产资 生产、消费进行调查和初步分析:还需对区内、国内市场的需要量、产品品种、质量要求和价

DB64/T 17522020

研究并提出项目建设规模、产品种类,矿山总体建设轮廓和工艺技术的原则方案;参照价目表或类似企 业开采对比所获数据估算的成本,初步提出建设总投资、主要工程量和主要设备等,进行初步经济分析 并估算不同类型的矿产资源/储量。 通过区内、国内市场调查和预测资料,综合矿床资源条件、工艺技术、建设条件、环境保护以及项 目建设的经济效益等各方面因素,从总体上、宏观上对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建设条件的可行性以及经济 效益的合理性做出评价,为是否进行勘探阶段地质工作以及推荐项目和编制项目建议书提供依据。 预可行性研究一般应在详查工作的基础上进行,应由具有相应能力的单位来完成

8. 1.1资源量类型划分

根据GB/T17766,按照地质可靠程度由低到高,资源量分为推断资源量、控制资源量和探明资源量

是经稀疏取样工程圈定并估算的资源量,以及控 形态、产状和连续性是合理推测的;其数量、品位或质量是基于有限的取样工程和信息数据来估算的 也质可靠程度较低。其地质可靠程度的具体条件如下: a)初步控制矿体的形态、总体产状和空间位置; b)初步控制控矿和破坏矿体的较大褶皱、断裂、破碎带的性质、产状和分布范围;大致控制主要岩 浆岩、含矿岩系、夹石、无矿带岩石的岩性、产状及其分布变化规律; c)初步查明影响矿石综合回收效果的有用有害组分及其赋存状态、分布变化规律:矿石类型(品级)。

是经系统取样工程圈定并估算的资源量:矿 量、品位或质量是基于较多的取样工程和信息数据来估算的QAYJ 0001S-2014 安宁玉晶食品有限公司 玛咖干制品,地质可靠程度较高。其地质可靠程度的具 本条件如下: a)基本控制矿体的形态、产状、空间位置: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