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L/T 320-2019 个人电弧防护用品通用技术要求(代替DL/T 320-2010)

DL/T 320-2019 个人电弧防护用品通用技术要求(代替DL/T 320-2010)
积分0.00
特惠
积分0
VIP全站资料免积分下载
立即下载
同类资料根据编号标题搜索
文档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4.8M
标准类别:电力标准
资源ID:239107
VIP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由机器从pdf转换为word,准确率92%以上,供参考

DL/T 320-2019 个人电弧防护用品通用技术要求(代替DL/T 320-2010)

表3面屏防护级别及ATPV值要求

DL/T3202019

注:J/cm英制单位换算参见附录B。

4.1.2.2抗冲击性能

面屏的冲击性能按GB3609.1一2008中6.8方法试验,试验后应无飞溅碎片DB22T 2502-2016 救灾储备物资管理规范,镜片应无破 损。

4.1.2.3光学性能

防护面屏应具备下列光学性能: 面屏棱镜度按GB3609.1—2008中6.6方法试验,试验后应符合GB/T3609.1—2008 中5.4.6 a)和b)的要求。 b)面屏屈光度按GB3609.1—2008中6.5方法试验,试验后偏差应为+0.12D

4.2个人电弧防护用品的设计及性能要求

4.2.1 一般性要求

个人电弧防护用品应在保证防护的前 符合穿着舒适性要求,上面应有企业标志、名字 标签和其它缀片,严禁采用金属部件。示例图参见附录C

4.2.2电弧防护服设计及性能要求

电弧防护服服装设计及性

服装设计及性能应符合表4的规定。

表4服装设计及性能要求

哺料和附件设计及性能要

辅料和附件设计及性能应符合表5的规定

表5辅料和附件设计及性能要求

c)应采用具有本质阻燃性能的缝纫线和拉链基布材料 d)应采用具有阻燃或耐高温性能的纽扣、搭扣、魔术贴等闭合部件 e)橡筋应采用和外层面料相同的材料包裹 f)拉链不应直接暴露,应采用门襟和门襟加里襟设计,门襟材料应和电弧防护服面 料相同 a)辅料及附件的采用不应降低相应电弧防护服的电弧防护级别 b)口袋布面料的阻燃性能应符合4.1.1.2的要求 c)缝纫线在温度260°C,时间5min的高温条件下不应熔融、熔滴或点燃,按GA 性能要求 10一2014附录B方法试验 d)纽扣、拉链在温度260°C,时间5min的高温条件下不应熔融、熔滴或点燃,且 应保持原有功能,按GA10一2014附录B方法试验

4.2.3电弧防护面罩和电弧防护头罩设计及性能要求

4.2.4电弧防护手套和电弧防护鞋罩设计及性能要求

电弧防护手套(以下简称手套)和电弧防护鞋罩(以下简称鞋罩)设计及性能应符合表7 的规定。

表7手套和鞋罩设计及性能要求

5.1面料电弧防护性能测试

面料电弧防护性能测试前,应确保面料通过阻燃

5.1.1.2 准备步骤

被测面料样品应经过3次洗涤及烘干处理。洗涤水温应为50℃,滚筒烘干。测试样品尺 寸应为30cm×66cm,取足够样品,数量不应少于33块。多层面料样品应按顺序排列并将多 层面料的上端缝合或钉合成整体再测试。将制备好的样品3个一组垂直放置于对应的3个样品 架上,每个样品架上同时有两个监测传感器分别位于样品架两侧;3个样品架之间间隔120°平 均分布在一个圆周上,测试的上下电极位于该圆心位置,上下电极之间的距离为30.5cm。测 试电弧峰值电流为(8土1)kA。

5.1.2.1样品及有效数据点的个数要求

面料样品ATPV值测试,应至少采用7组样品。测试时,通过调节电弧持续时间得到不同 的入射能量。ATPV值计算时,入射能量有效数据点不应少于21个

5.1.2.2数据点的落点要求

至少21个数据点中,应至少有15%落在第一个区域内,该区域内的入射能量值使样品对应 的传感器接收到的能量达到II度烧伤(依据斯托尔烧伤曲线,下同):至少有另外的15%落在 第二个区域内,该区域内的入射能量值使样品对应的传感器接收到的能量未达到II度烧伤;另 外还有至少50%的数据点落在第三个区域内,该区域内的入射能量值有一部分达到II度烧伤, 有一部分未达到II度烧伤,这些值分布于样品ATPV值的土20%范围内

值应由测得所有数据点经过回归分析计算确定,

5.2面屏电弧防护性能测试

5.2.1面屏防护性能测试

面屏材料电弧防护性能测试应至少24个材料样品。测试时,将被测的3个一组样品套在对 应的3个标准假头上;每个标准假头内置4个传感器,分别位于眼晴、嘴巴和下巴部位;在每 个假头两侧分别有一个监测传感器;3个标准假头之间以120°平均分布在一个圆周上,测试的 上下电极位于该圆心位置,上下电极之间的距离为30.5cm。测试所需的电弧峰值电流为(8土1) A。其测试过程和数据处理方法与5.1一致。

5.2.2面罩和头罩的整体防护性能评估验证

面罩和头罩的整体性能评估验证应在满足表3要求的面屏制造的产品中进行,每组取3个 羊品依次按5.2.1方法确定,每组样品中不少于2个样品合格:应认为通过:否则再取一组栏 品,至多取8组样品。面罩和头罩整体防护性能不应低于面屏的电弧防护性能值。

5.1.1配置防护用品原则

凡进入电气作业场所的人员,经电弧风险分析可能面临电弧能量大于25.1J/cm的情况或

该场所可能存在电弧危害时,宜配置防护用品

6.1.2作业场所电弧风险评估方法

作业场所电弧风险评估可按附录D确定,或可采用其他可靠计算方式。

6.2.1个人电弧防护用品防电弧性能要求

个人电弧防护用品防电弧性能(以ATPV和Et电弧值表征)应高于作业场所的电弧危害级 别。

6.2.2个人电弧防护用品配备要求

个人电弧防护用品可根据电弧风险评估预计可能的电弧危害能量,或根据附录E中估算能 量值,按表8配备。

表8个人电弧防护用品配备

注:使用与电弧防护服同级别或以上级别的头罩、面罩、手套及鞋罩等个人电弧防护用品

下列情况下应进行型式试验: 信息 a) 定型投产前; b) 连续生产时,每5年不少于1次; C 间隔1年以上再投产时; d) 设计、工艺或生产设备变化,可能影响产品性能时 产地更换时。

型式试验项目见表9的规定。

同一批原料,同一工艺条件的产品应组成为一批。

取应采用随机抽样方式,每批按表10要求抽样

出厂试验项目见表11的规定

7.2.4 结果判断

试验项目全部合格,方可出厂

使用前的检查内容如下: a 应检查个人电弧防护用品是否有损坏、沾污。检查内容应包括电弧防护服的单层和多 层面料及辅料和附件是否完好;电弧防护面罩和电弧防护头罩的面屏是否有裂纹;电 弧防护手套和电弧防护鞋罩是否有破损等。 b 轻微损坏的个人电弧防护用品应采用同质材料修补,修补后的个人电弧防护用品应符 合本标准的技术要求方可再次使用

8.2使用过程的清洁及要

使用过程的清洁及要求如下: a 面屏表面清洁时不应采用硬质刷子或粗糙物体摩擦面罩; b) 个人电弧防护用品使用时内衣应穿着无融熔、熔滴材质的服装; c 使用后的个人电弧防护用品应及时去除污物

个人电弧防护用品应在清洁、干燥、无油污和通风的条件下存放,避免阳光直射。

禁用说明如下: a)损坏并无法修补的个人电弧防护用品应禁止使用:

9标志、使用说明、储存及运输

9标志、使用说明、储存及运输

使用说明应至少包括正确使用、维护和保养方法

产品应存放于干燥通风处,不得与腐蚀性物品混放

产品运输中应保持清洁,不得损坏包装、受压、受损、受潮及阳光直射

电弧烧伤的严重程度取决于受伤组织的范围和深度,烧伤深度按国际通用的三度四分法分 为:I度,II度(浅II度和深II度)和III度烧伤

I度烧伤仅限于表皮层,呈现皮肤充血,局部可有轻度肿胀和疼痛,基底细胞层未损伤, 再生能力活跃,愈后不留疤痕,不计算在烧伤面积内

II度烧伤分为浅II度和深II度:浅II度烧伤包括表皮全层及真皮乳头层损伤,而保留 毛囊、皮脂腺和汗腺,网状层完整,在表皮和真皮之间形成水泡,基底红润潮湿,伤及末梢神 经,疼痛剧烈,愈后一般不留疤痕,有时有色素沉淀。深II度烧伤已累及真皮网状层,但深部 毛囊完整。感觉迟钝,但有拔毛痛,基底微湿,创面苍白或白中透红,红白相间。愈合时间较 长,但可在附件上皮增殖,如果有肉芽组织在愈合期生长则留有疤痕

III度烧伤全层皮肤受损,亦可累及皮下组织、肌肉、骨骼等。局部表现为苍白色、棕褐 色或焦黑色,皮肤失去弹性,触之坚硬如皮革,表面干燥,痛觉消失,无拔毛痛。较小的创面 由边缘上皮细胞爬行愈合,但有严重的疤痕,较大的创面必须植皮及转移皮瓣才能修复。

B.1英制和公制的转化

附录B (资料性附录) 电弧危害能量的英制单位换算

电弧危害能量单位英制和公制的转化公式为1cal/cm²=4.19J/cm²。面料及面屏相应的防 电弧防护性能值分别见表B.1和表B.2

电弧危害能量单位英制和公制的转化公式为1ca1/cm"=4.19J/cm²。面料及面屏相应的防 电弧防护性能值分别见表B.1和表B.2

表B.1面料防护级别、ATPV值和Eht值及单位面积质量要求

表B.2面屏防护级别及ATPV值要求

连体式防护服可参见图C.1。

衬衫可参见图C.2。

图C.1连体式防护服图例

DL/T320—2019

分体式防护服上衣可参见图C.3和C.4。

分体式防护服裤子可参见图C.5

面罩可参见图C.6。

鞋罩可参见图C.9。

附录D (资料性附录) 电弧危害的风险评估

电弧危害风险评估是研究电路(包括其保护装置)发生短路时发生电弧伤害的风险。电路 短路研究结果确定短路故障电流。短路保护装置的研究结果用于确定电弧时间。电路短路及其 呆护装置相协调的研究结果提供了电弧风险评估所需的信息。电弧风险评估的结果用于识别在 整个发电、输电、配电或用电系统中的任何位置或层级处的指定操作距离内的电弧保护界面(风 险界定)和入射能量(风险预估)。 电弧的入射能量和电弧保护界面计算完成后,可作为选择个人防电弧用品的等级、切断电 源工作或使用防电弧开关设备以及其他必要的工程措施或工作实践的参考,

电弧危害的风险评估步骤如下: 8 收集系统和设备参数数据。收集系统线路图,包括变压器,传输线,回路分布,保护 装置,电容器,含保护装置的断路器,电压等级和各元件的参数等。 6) 确定系统操作方式。除了系统参数外,系统操作方式也将影响短路故障电流,例如系 统含有一个或多个支线,备用汇流排断路器开关状态,发电机在使用中或备用中等。 C 计算短路故障电流。根据系统线路图,计算出短路故障电流。 计算电弧电流。根据对应的条件,选择包括附录E介绍的计算公式,计算电弧电流。 依据保护装置预测电弧持续时间。电弧持续时间将影响电弧危害能量,根据电流时间 特性曲线及不同保护装置,采用不同时间。 收集系统电压及导线间距。收集每个系统电压及导体间隙。 名 选择操作距离。 h 计算电弧危害能量。计算电弧危害能量,选择个人防电弧用品的等级。 计算电弧界面距离。计算人体可承受的电弧危害能量不大于5.0J/cm²的安全距离,得 到电弧的界面距离。

电弧风险评估包括对电弧的危害,相关任务以及相应保护措施的分析,分析完成后可制作 成标识置于相应的电器设备上,标识应包括下列内容: a) 电弧界面距离; b) 电弧能量; c) 防护装置要求; d) 安全可操作距离; 危险可操作距离

附录E (资料性附录) 电弧危害能量计算方法和示例

根据典型工作区域中已知的系统电压、故障电流、电弧持续时间和操作距离DB13T 1278-2010 地理标志产品 富岗苹果,计算预计可 能的电弧危害能量

E.2电弧危害能量计算方

E.2.1经验计算模型

经验计算模型适用于频率50Hz、系统电压380V~15kV,短路故障电流700A~106000A、 导体间隙13mm~152mm的场合。计算步骤为: a)计算电弧电流la; b)计算典型事故能量En; c)计算事故能量E。

E.2.1.2计算电弧电流I

电弧电流采用公式(E.1)计算: 1gI=K+0. 6621g Ibr+0. 0966 V+0. 000526G+0.558 V(1g Ibr)0. 00304G (1g Ibr) (E.1) 式中: I一一电弧电流,kA; K一一常数,散开式结构为0.153;封闭式结构为0.097; Ihr一一短路故障电流,kA; V一一系统电压,kV; G一一导体间隙,mm,见表E.1。 1kV及以上电弧电流采用公式(E.2)计算:

GB/T 41579-2022 核设施应急准备分类E.2.1.3计算典型事故能量E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