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L/T 1906-2018 循环流化床锅炉防磨技术导则

DL/T 1906-2018 循环流化床锅炉防磨技术导则
积分0.00
特惠
积分0
VIP全站资料免积分下载
立即下载
同类资料根据编号标题搜索
文档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13.4M
标准类别:电力标准
资源ID:237410
VIP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由机器从pdf转换为word,准确率92%以上,供参考

DL/T 1906-2018 循环流化床锅炉防磨技术导则

附录A (资料性附录) 炉膛磨损机理及主要磨损区域

A.1.1循环流化床锅炉炉膛内固体物料沿水冷壁向下流动形成边壁流,这是磨损产生的重要原因,炉 障内气固流动的整体结构如图A.1所示。

A.1.2影响磨损的因素很多,可以使用式(A.1)对磨损倾向作定性分析: E=kpd'u

A.1.2影响磨损的因素很多,可以使用式(A.1)对磨损倾向作定性分机

式中: E 磨损速率,kg/s; 灰特性系数,s2/m² p 气体密度GB/T 28554-2012 工业机械电气设备 内带供电单元的建设机械电磁兼容要求,kg/m; d 颗粒直径,m; 气流速度,m/s。

A.2循环流化床锅炉主要磨损区域

图A.1炉膛内气固流动的整体结构

循环流化床锅炉主要磨损区域如图A.2所示。 循环流化床锅炉主要磨损区域如下: a)炉膛四周水冷壁(包括密相区耐磨耐火层、密相区与水冷壁管交界处的过渡区、炉膛四角区 域、炉膛出口烟窗区域、炉膛中部水冷壁管、屏式受热面穿墙区域); b)炉膛内布置的水冷屏、过热屏、再热屏下端; ) 风帽及布风板、落渣管; d)给煤口、返料口、二次风口、床上燃烧器区域; e)测点及人孔区域; f)炉顶受热面; g)旋风分离器及其进出口烟道内表面; h)立管及返料装置内表面:

)尾部对流烟道受热面。

DL/T1906—2018

图A.2循环流化床锅炉主要磨损区域示意图

磨损检查所有需要记录的部位,均面向锅炉前墙按照从左至右、从前至后、从上至下定位(也可 按照安装标高进行标注,但不宜使用东侧、西侧、南侧、北侧或甲侧、乙侧以及A侧、B侧等)。 具体部位的排数和根数,均用阿拉伯数字表示。 卧式布置的受热面,以联箱根部为起点,以管子弯头处为末点。 垂直式布置的受热面,以上部联箱为起点,以下部弯头或下联箱处为末点。 每组受热面使用一张表格记录,汇集后成为整个锅炉的磨损检查原始记录,记录表可参照表B. 编制。 对于检查中出现的问题应在结果提示栏中详细记录。

锅炉的左、右侧墙,前、后墙水冷壁的根数是几位数就用几位数编号,小于三位数的按三位数记 录根数。编号时一律从左至右、从前至后、从上至下(或按安装标高尺寸记录)。 缺陷位置若距水冷壁上联箱近,记录为起点向下多少米,若距水冷壁下联箱近,记录为末点向上 多少米。缺陷应记明是磨损、胀粗、砸伤、撞伤、咬边、重皮、裂纹、过热、变形等具体内容,若是 焊口泄漏应注明是出厂焊口、安装焊口还是检修焊口。 采用主动或被动防磨措施的应对措施应用区域进行重点检查,

表B.1循环流化床锅炉磨损检查记录表

HG/T 4530-2013 氢氧化铝阻燃剂B.3屏式受热面检查要求

对于垂直布置的屏式受热面管组,从左至右为排数,从前至后为根数,以标高确定位置。 对卧式布置的屏式受热面管组,均按同一原则编号记录,即从左至右为排数,从上至下为根数, 以标高确定位置。 垂直部分的上为起点,下为末点,卧式部分的前为起点,后为末点。缺陷应记明是磨损、胀粗、 砸伤、撞伤、咬边、重皮、裂纹、过热、变形等具体内容。 若是焊口泄漏应注明是出厂焊口、安装焊口还是检修焊口。

DL/T19062018

风帽按照从左至右、从前至后的顺序进行检查。从左至右为排数,从前至后为列数,具体部位的 排数和列数是几位数就用几位数编号。 风帽通过排数和列数顺序定位,对于脱落、歪斜、松动、磨损、烧损、变形的风帽应在检查记录 表(见表B.2)中进行标注,并将处理措施记录在案。

表B.2循环流化床锅炉风帽检查记

B.2循环流化床锅炉风帽检查记录表

DG/T J08-108-2004 优秀历史建筑修缮技术规程155198.1355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