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 51356-2019-T:绿色校园评价标准(无水印 带标签)

GB 51356-2019-T:绿色校园评价标准(无水印 带标签)
积分0.00
特惠
积分0
VIP全站资料免积分下载
立即下载
同类资料根据编号标题搜索
文档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36M
标准类别:建筑工业标准
资源ID:235087
VIP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由机器从pdf转换为word,准确率92%以上,供参考

GB 51356-2019-T:绿色校园评价标准(无水印 带标签)

合同能源管理 energyperformancecontracting

节能服务公司与用能单位以契约形式约定节能项目的节能目 标,节能服务公司为实现节能目标向用能单位提供必要的服务, 用能单位以节能效益支付节能服务公司的投入及其合理利润的节 能服务机制

DB33T 2138-2018 灯光围网渔船集鱼灯最大总功率要求3.1.1绿色校园的评价应以单个校园或学校整体作为评价对象。

3.1.1绿色校园的评价应以单个校园或学校整体作为评价对象。 3.1.2绿色校园的评价应以既有校园的实际运行情况为依据 3.1.3绿色校园评价应符合下列规定:

1校园应编制完成绿色校园总体规划: 2校园内新建建筑应全面执行现行国家标准《绿色建筑评 价标准》GB/T50378中的一星级或以上的相关规定; 3校园内需要改造的既有建筑不应低于现行国家标准《既 有建筑绿色改造评价标准》GB/T51141中一星级的要求; 4校园内主要道路、管线、水体等应已建成并投入使用不 少于1年,校园内主要设施应已建成并投入使用不少于1年; 5可提供校园规划文件、主要建筑物设计图纸等基本文件 3.1.4申请评价方应对校园进行全寿命期技术和经济分析,应 对规划、设计、施工、运行阶段进行全程控制,并应提交相应分 析、测试报告和相关文档

3.1.5评价机构应按本标准的有关要求对申请评价方提交的报

3.2评价方法与等级划分

3.2.2控制项的评定结果应为满足或不满足。评分项

应为根据条、款规定确定得分值或不得分。加分项的评定结 为某得分值或不得分。

3.2.3绿色校园评价应按总得分值确定评价等级。总得分值应

Q应按参评校园的评分项实际得分值除以理论上可获得 分值再乘以100分计算。每类指标的评分项得分均不应小 分。

Q=WQ十WQ+WQ+WQ+WQ+Q

表3.2.5绿色校园各项评价指标的权重

3.2.6绿色校园评价等级分为一星级、二星级、三星级3个等 级,3个等级均应满足本标准所有控制项的规定,且一星级、二 星级、三星级绿色校园的总得分分别不应低于50分、60分 80分

4.1.1项自选址应符合所在地城乡规划,且应符合各类保 文物古迹保护的建设控制要求。

4.1.1项自选址应符合所在地城乡规划,且应符合各类保护区、

4.1.2学校选址应进行用地适宜性评价,不应建设在地震断裂 带、地质塌陷、山体滑坡、暗河、洪涝等自然灾害易发及人为风 险高的地段和污染超标的地段

4.1.4校园可比容积率与建筑密度均不应低于国家现行相关标

4校园可比容积率与建筑密度均不应低于国家现行相关 寸于校园建设的规定

4.1.5场地内合理设置绿化用地,评分总分值为12分,并按下 列规则分别评分并累计: 1学校新区建设绿地率达到35%,旧区改建项目绿地率达 到30%,得3分; 2学校场地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评分按表4.1.5的规则评分, 最高得7分; 3学校公共绿地在放假期间向社会公众开放,得2分。 4.1.6合理开发利用地下空间,评价总分值为9分,按表 4.1.6的规则评分。

1.5学校场地人均公共绿地面积

表4.1.6地下空间开发利用评分规则

4.1.7场地内制定综合安全规划,满足突发灾害时紧急疏散、 应急保障救护等要求,评价总分值为11分,并按下列规则分别 评分并累计: 1规划布局对突发灾害的避难场所及紧急疏散系统,得 3分; 2 合理规划布局紧急疏散、避难引导标识系统,得3分; 3校园道路及广场设计符合国家现行标准的有关规定,构 成安全、方便、明确、通畅的校园环境,得3分; 4校园人行通道采用无障碍设计设施处理道路的高差,得 2分。

4.1.8学校教学楼、行政楼等公共建筑布局保证室

照环境、采光和通风条件,满足现行国家标准《中小学校设计规 范》GB50099中有关学校建筑日照标准的要求,且学生宿舍满 足现行行业标准《宿舍建筑设计规范》JGJ36中有关日照标准 的要求,得8分。

4.1.9根据学校所在地的冬夏主导风向合理布置建筑物

物,校园风环境有利手冬李室外行走舒适及过渡李、夏李的自然 通风。评价总分值为9分,按下列规则分别评分并累计: 1冬李典型风速和风向条件下,按下列规则分别评分并累计: 1)建筑物周围人行区距地高1.5m处风速低于5m/s,户 外休息区、活动区风速小于2m/s,且室外风速放天系 数小于2,得2分; 2)除迎风第一排建筑外,建筑迎风面与背风面表面风压 差不大于5Pa,得2分。 2过渡季、夏季典型风速和风向条件下,按下列规则分别 评分并累计: 1)场地内人活动区不出现涡旋或无风区,得2分; 2)50%以上可开启外窗室内外表面的风压差大于0.5Pa 得3分。 4.1.10新建、改建、扩建学校项自结合现状地形地貌进行场地 设计与建筑布局,保护场地内原有的自然水域、湿地和植被,采 取表层土利用等生态补偿措施。评价分值为8分。 4.1.11校区内统筹建设绿色雨水基础设施,场地年径流总量控 制率达到50%。评价总分值为11分,按下列规则分别评分并 累计: 1雨水入渗措施应用在人行道、非机动车道、广场和停车 场,得1分;应用在机动车道及其他场所,得1分; 2雨水回用于绿化和其他,得2分;

1雨水入渗措施应用在人行道、非机动车道、广场和停车 场,得1分;应用在机动车道及其他场所,得1分; 2雨水回用于绿化和其他,得2分; 3采取生物滞留措施和初期雨水净化措施,得2分; 4 建有集中蓄洪调峰功能设施的,得2分: 5 年雨水径流总量控制达到50%得1分、60%得2分

4.1.12校园选址和出入口的设置方便学生及教职员工利用公共

。12校园选址和出入口的设置方便学生及教职员工利用公共 通网络,且场地与公共交通设施具有便捷的联系。评价总分值 2分,并按下列规则评分: 1城镇完全小学按以下规则分别评分并累计: 1)城镇完全小学场地主入口到达公共汽车站的步行实际 距离不大于500m,或到达轨道交通站的步行实际距离 不大于500m,得4分。 2)城镇完全小学场地出入口实际步行距离500m范围内 设有2条或2条以上线路的公共交通站点(含公共汽 车站和轨道交通站),得4分。 2城镇完全初高级中学按以下规则分别评分并累计: 1)城镇完全初高级中学场地出入口到达公共汽车站的实 际步行距离不大于1000m,或到达轨道交通站的步行 距离不大于1000m,得4分。 2)城镇完全初高级中学场地出入口实际步行距离1000m, 范围内设有2条或2条以上线路的公共交通站点(含 公共汽车站和轨道交通站),得4分。 3有便捷的人行通道联系公共交通站点,得4分。 13根据校园空间的承载力设计机动车及非机动车停车场 停车场地设置对环境的不利影响,节约土地资源。设置停车 斤,停车场地及地下车库的出入口不直接通向师生人流集中的 各。评价总分值为9分,并按下列规则分别评分并累计: 1自行车停车设施位置合理、方便出入,且有遮阳防雨措 得3分; 2设置机动车停车设施,满足下列要求中2项,得4分 足3项及以上,得6分: 1停车方式采用分散与集中相结合的方式,停车采用机 械式停车库、地下停车库等方式节约用地; 2)合理设计地面停车位,不挤占步行空间及活动场所;

减少停车场地设置对环境的不利影响,节约土地资源。设置停车 场所,停车场地及地下车库的出入口不直接通向师生人流集中的 道路。评价总分值为9分,并按下列规则分别评分并累计: 1自行车停车设施位置合理、方便出入,且有遮阳防雨措 施,得3分; 2设置机动车停车设施,满足下列要求中2项,得4分 满足3项及以上,得6分: 1)停车方式采用分散与集中相结合的方式,停车采用机 械式停车库、地下停车库等方式节约用地; 2)合理设计地面停车位,不挤占步行空间及活动场所:

3)采用错时停车方式向社会开放,提高停车场(库)使 用效率; 4)校园内地面停车比例不大于总停车量的40%: 5)学校周边有良好的交通条件,有条件时设置集中临时 停车场地。 4.1.14改建、扩建项自充分利用尚可使用的场地、设施及建 筑,各项公用和体育设施向当地提供社会协作。评价总分值为 11分,并按下列规则分别评分并累计: 1改建、扩建项目充分利用尚可使用的场地、设施及建筑, 得3分。 2学校公用及体育设施向当地提供社会协作,得4分。 3室外活动场地错时向周边居民免费开放,得4分。

4.2.3建筑材料中有害物质含量应符合国家现行相关标准的 规定。 4.2.4不应采用国家和地方建设主管部门禁止和限制使用的建 筑材料及制品

4.2.5采取综合措施,逐年降低校园学年生均能耗。评价总分 值为9分:并按下列规则评分: 1学年生均能耗降低率不小于1%,得3分。 2学年生均能耗降低率不小于2%,得9分

计标准规定值低10%以上,或对既有主要功能建筑进行节能改 造,且改造方案的设计能耗不高于国家现行节能设计标准的规定 值。评价分值为6分。

4.2.7根据当地气候、自然资源条件和校园用能需求,合理利

用可再生能源。计价忘刀值为1 累计: 1由可再生能源提供的生活热水比例达到20%以上,得3 分:每提高10%,加1分,总分最高6分。 2由可再生能源提供的电量比例不低于2%,得3分;每 提高1%,加1分,总分最高12分。 3由可再生能源提供的冷量和热量的比例不低于10%,得 3分,每提高5%,加1分,总分最高12分。 4.2.8合理利用余热废热解决校园的蒸汽、供暖或生活热水需 求。评价总分值为7分,并按照下列规则评分: 1余热或废热提供的能量不少于校园所需蒸汽总量的 10%:得2分:余热或废热提供的能量不少于校园所需蒸汽总量 的60%,得4分;余热或废热提供的能量不少于校园所需蒸汽 总量的80%,得7分。 2余热或废热提供的能量不少于供暖总量的30%,得2 分;余热或废热提供的能量不少于供暖总量的50%,得4分; 余热或废热提供的能量不少于供暖总量的60%,得7分。 3余热或废热提供的能量不少于生活热水总量的60%,得 2分;余热或废热提供的能量不少于生活热水总量的75%,得4 分;余热或废热提供的能量不少于生活热水总量的90%,得 7分。

1由可再生能源提供的生活热水比例达到20%以上,得3 分;每提高10%,加1分,总分最高6分。 2由可再生能源提供的电量比例不低于2%,得3分;每 提高1%,加1分,总分最高12分。 3由可再生能源提供的冷量和热量的比例不低于10%,得 3分,每提高5%,加1分,总分最高12分

2.8合理利用余热废热解决校园的蒸汽、供暖或生活热力

4.2.9对校园内主要用能系统和设备实施能效优化。评

采暖空调系统的能效优化,得2分; 热水系统的能效优化,得2分;

3主要用能设备的能效优化,得2分。

4.2.12绿化用水采用节水高效的浇灌方式。评价总分

1采用带末端控制喷头的取水栓,得1分; 2 90%以上的绿化面积采用微喷或滴灌,得2分; 3采用雨天关停等自动浇灌系统,得3分

用于绿化用水,得3分; 2 用于浇洒道路,得2分; 用于景观水补水,得3分: 4用于上述之外的其他用途,得2分

1 用于绿化用水,得3分; 用于浇洒道路,得2分; 用于景观水补水,得3分; 4 用于上述之外的其他用途

4.2.14校园建筑择优选用建筑形体,评价总分值为

据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IT规定的建筑形 本规则性来评价校园建筑,计算建筑形体不规则的校园建筑数量 所占比例,并按下列规则评分: 1建筑形体不规则的校园建筑数量所占比例大于60%,且 建筑形体特别不规则的校园建筑不大于1座,得5分。 2建筑形体不规则的校园建筑数量所占比例小于或等于 60%,且建筑形体特别不规则的校园建筑不大于1座,得10分。 4.2.15对新建主要功能建筑的地基基础、结构体系、结构构件 进行优化设计,达到节材效果。评价分值为5分。

进行优化设计,达到节材效果。评价分值为5分。

环材料。评价总分值为9分,并按下列规则分别评分并累计: 1绿色建材的使用比例达到8%,得3分;达到15%,得 3分; 2 使用本地生产的建筑材料的比例达到70%,得3分; 3校园中的可再利用材料和可再循环材料用量比例达到 10%,得2分;达到15%,得3分。 4.2.17校园新建建筑采用装配式建筑,评价总分值为6分,并 根据装配率按表4.2.17的规则评分

表4.2.17装配式建筑装配率(%

4.3.1学校教学区的声环境质量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民用建

筑隔声设计规范》GB50118及《中小学校设计规范》GB50099 的有关规定。校园总平面规划设计应注意噪声源及噪声敏感建筑 的布局,当背景噪声未能满足要求时应采取隔离及降噪措施

的布局,当背景噪声未能满足要求时应采取隔离及降噪措施。 4.3.2主要教学用房及辅助教学用房的室内噪声级及围护结构 隔声性能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GB 50118及《中小学校设计规范》GB50099的规定

告性能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 18及《中小学校设计规范》GB50099的规定。

4.3.3各类功能建筑室内空气中的氨、甲醛、苯、总挥

机物、等污染物浓度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民用建筑工程室内 环境污染控制规范》GB50325及《中小学校设计规范》GB 50099的有关规定。

4.3.4校园应实行全面禁烟制度,校园内不应设吸

眼处应设醒目的禁止吸烟标识。

眼处应设醒自的禁正吸烟标

4.3.5教学用房工作面或地面上的采光系数,且采光窗

4.3.6满足教学用房室内照明数量及质量要求,控制眩光并改

现行国家标准《中小学校设计规范》GB50099及《民用建 内热湿环境评价标准》GB/T50785中的Ⅱ级要求,评价总 为8分。

4.3.8各类教学用房混响时间符合现行国家标准《

声设计规范》GB50118的有关规定,控制混响时间,避免不利 的反射声,提高语言清晰度。评价总分值为8分,并按下列规则 分别评分并累计: 1普通教室满足混响时间要求,得5分: 2语言及多媒体教室、音乐教室、舞蹈教室、多功能厅、 本育馆等需要专项声学设计的室内混响时间满足相应要求,得 2分; 3其他辅助教学用房满足混响时间要求,得1分。

2语言及多媒体教室、音乐教室、舞蹈教室、多功能厅、 体育馆等需要专项声学设计的室内混响时间满足相应要求,得 2分; 3其他辅助教学用房满足混响时间要求,得1分。

间变化较大的区域设置 监控系统,保证健康

室内环境。评价总分值为11分,并按下列规则分别评分并累计: 1对主要教学用房室内的二氧化碳浓度进行数据采集、分 析,并与通风系统联动,得6分; 2对主要教学用房进行室内污染物浓度超标实时报警,并 可通风系统联动,得5分。 4.3.10校园场地内地表水环境质量达到批准执行的城市水环境 责量标准。评价总分值为9分,并按下列规则评分: 1功能区最低水质指标达到现行国家标准《地表水环境质 量标准》GB3838规定的V类,得3分。 2功能区最低水质指标达到现行国家标准《地表水环境质 量标准》GB3838规定的V类,得6分。 3功能区最低水质指标达到现行国家标准《地表水环境质 量标准》GB3838规定的Ⅲ类及以上,得9分。 4.3.11采取措施降低校园热岛强度。评价总分值为8分,并按 下列规则分别评分并累计: 1红线范围内户外活动场地有养木、构筑物遮阴措施的面 积达到10%,得1分;达到20%,得4分; 2大于70%的道路路面、建筑屋面的太阳辐射反射系数不 氏于0.4,或大于80%的建筑屋面采用绿化屋面,得4分。 4.3.12校园绿化以种植适宜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乡土植物为 主,选用耐候性强、病虫害少、对人体无害、能体现良好生态环 境和地域特点的植物。评价总分值为8分,并按下列规则分别评 分并累计: 1采用乔、灌、草结合的复层绿化,种植区域覆土深度和 非水能力满足植物生长需求,得3分; 2绿地配置乔木不少于3株7100m,得3分: 3学校采用垂直绿化、屋顶绿化等方式,得2分。 4.3.13学校医疗设施、体育器械及人员服务满足合理要求,为 学生提供医疗、健康保证。评价总分值为7分,并按下列规则分 别评分并累计:

学生提供医疗、健康保证。评价总分值为7分,并按下列 别评分并累计:

35ug/m,PMio年平均浓度不高于70ug/m,评价分

4.4.5定期进行绿色校园运

定期进行绿色校园运行管理培训,组织同行交流。评价

总分值为10分,按下列规则分别评分并累计: 1运行管理人员培训计划、记录完整,人员具有培训考核 合格证书,得4分: 2运行管理人员积极参与并通过社会相关行业业务技能考 核,得4分; 3组织参与绿色校园运行管理交流活动,相关记录完整 得2分。

4.4.6信息公开,师生和家长参与绿色校园的运行管理。评价

总分值为10分,按下列规则分别评分并累计: 1在全校范围发布绿色校园运行管理组织机构信息和相关 制度并组织学习,得3分: 2校园运行管理组织机构中有学生、教工和家长的参与并 发挥有效作用,得2分; 3定期征集绿色校园满意度,得2分; 4邀请学生、教工参与校园运行管理会议并提出意见建议 学生、教工参与校级校园运行管理活动每学年不少于2次,且参 与人员范围涵盖学校各年级和主要部门,得3分

4.4.7建立绿色校园管理激励机制,并取得实效。评价总分值

4.4.10定期进行绿色校园运行管理体系内、外部评

且有整改和提高的措施。评价总分值为6分,按下列规则分别评 分并累计: 1学校每学年对绿色校园的运行管理进行不少于一次的内 部评估,记录完整且有整改和提高的措施,得2分; 2学校每学年接受校外机构或组织校外专家对绿色校园运 行管理进行不少于一次的外部评估,记录完整月有整改和提高的 措施,得2分; 3学校聘请校外专家对绿色校园的运行管理进行指导和咨 询,记录完整且效果良好,得2分。 4.4.11对绿色校园运行有关设施、设备、管线进行定期检查维 护,并根据运行状况进行设备系统的运行优化、诊断和改造。评 价总分值为6分,按下列规则分别评分并累计: 1校园基本运行设施、设备、管线功能完好,定期维护, 具有设施设备的检查、调试、运行、标定记录,且记录完整,得 2分; 2制定设备设施改进方案,得2分; 3对主要运行设备设施进行升级改造,取得节能降耗成效 得2分。 4.4.12建立能源与资源监测平台,对校园用电、用水、用热 用冷和主要能耗设备进行有效监测,并将数据用于运行管理。评 价总分值为10分,按下列规则分别评分并累计: 1校园建有能耗监测平台,对教学、行政办公、实验、生 活服务等设施进行合理分类,实施能耗、水耗分项计量,得 4分; 2对监测数据进行公示,运用监测数据进行激励性管理 得3分; 3运用监测数据对用能、用水系统进行诊断和改造,得

且有整改和提高的措施。评价总分值为6分,按下列规则分别评 分并累计: 1学校每学年对绿色校园的运行管理进行不少于一次的内 部评估,记录完整且有整改和提高的措施,得2分: 2学校每学年接受校外机构或组织校外专家对绿色校园运 行管理进行不少于一次的外部评估,记录完整且有整改和提高的 措施,得2分; 3学校聘请校外专家对绿色校园的运行管理进行指导和咨 询,记录完整且效果良好,得2分。 4.4.11对绿色校园运行有关设施、设备、管线进行定期检查维 护并根据运行状况进行设备系统的运行优化诊断和改造评

4.4.12建立能源与资源监测平台,对校园用电、用水、

用冷和主要能耗设备进行有效监测,开将数据用于运行管理。评 价总分值为10分,按下列规则分别评分并累计: 1校园建有能耗监测平台,对教学、行政办公、实验、生 活服务等设施进行合理分类,实施能耗、水耗分项计量,得 4分; 2对监测数据进行公示,运用监测数据进行激励性管理 得3分; 3运用监测数据对用能、用水系统进行诊断和改造,得 3分。

4.4.13智能化系统的运行效果满足绿色校园运行

4.4.15进行校园绿化、景观维护,采用无公害病虫害

4.5.5开设以创建绿色校园为主题的课程。评价总分值为

分,按下列规则分别评分并累计: 1学校每一学年开设不少于两门绿色教育的校本课程或选 修课程,得5分; 2学校自主开发有关绿色教育的校本教材或读本,得5分。

4.5.6营造有特色的绿色校园文化。评价总分值为10分,按下 列规则分别评分并累计:

4.5.6营造有特色的绿色校园文化。评价总分值为10分,按下

列规则分别评分并累计:

1将绿色校园的创建融入校园文化建设,并且有具体的实 施方案,得5分; 2结合所在地区的自然、社会、经济等条件,在保护自然 生态、应用环保新技术、开发利用活动空间等任意一方面有有效 做法,得5分。

值为10分,按下列规则分别评分开累计: 1建立学生环保社团或兴趣小组,且定期在教师的指导下 有计划地开展活动,得5分: 2依托少先队、共青团、学生会等平台,开展全校性的绿 色教育宣传活动,且每学年两次以上,得5分

支持与指导学生参与区县市、省(市)以及全国性和国

5.1.1项自选址应符合所在地城乡规划,且应符合对各类保护 区、文物古迹保护建设控制的国家现行标准的规定。 5.1.2学校不得建设在地震断裂带、地质塌裂、暗河、洪涝等 自然灾害易发及人为风险高的地段和污染超标的地段。校园场地 与污染源的距离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对各类污染源实施控制 的规定。

5.1.3学校教学楼、行政楼等公共建筑布局应保证室内

照环境、采光和通风的要求,并应符合城市规划有关高等院校日 照标准的规定。学生宿舍应符合国家现行行业标准《宿舍建筑设 计规范》JG36有关宿舍建筑日照标准的规定

5.1.4校园可比容积率与建筑密度均不应低于国家现行相关标 准对于校园建设的规定。

5.1.4校园可比容积率与建筑密度均不应低于国家现行相关标

列规则分别评分并累计: 1学校新区建设绿地率不低于35%,旧区改建项目绿地率 不低于30%,得3分; 2学校场地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评分按表5.1.5的规则评分, 最高得7分; 3学校公共绿地在放假期间向社会公众开放,得2分

表5.1.5学校场地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评分规则

.6开发利用地下空间,评价总分值为9分,按表5.1.6 则评分。

.1.6地下空间开发利用评分规贝

5.1.7场地内制定综合安全规划,满足突发灾害时紧急疏散、 应急保障救护等要求,评价总分值为12分,并按下列规则分别 评分并累计: 1规划布局应对突发灾害的避难场所及紧急疏散系统,得 3分; 2规划布局紧急疏散、避难引导标识系统,得3分; 3人流集中的道路不宜设置台阶,设置台阶时且不得少于 3级,得3分;

4校园人行通道采用无障碍设计设施处理道路的高差,得 3分。

3分。 5.1.8根据学校所在地的冬夏主导风向布置建筑物及构筑物 校园风环境有利于冬季室外行走舒适及过渡季、夏季的自然通 风。评价总分值为11分,按下列规则分别评分并累计: 1冬季典型风速和风向条件下,按下列规则分别评分并累计 1)建筑物周围人行区距地高1.5处风速低于5m/s,户列 休息区、活动区风速小于2m/s,且室外风速放大系数 小于2,得3分; 2)除迎风第一排建筑外,建筑迎风面与背风面表面风压 差不天于5Pa,再得2分。 2过渡季、夏季典型风速和风向条件下,按下列规则分别 评分并累计: 1)场地内人活动区无涡旋或无风区,得3分; 2)50%以上可开启外窗室内外表面的风压差大于0.5Pa 再得3分。 5.1.9新建、改建、扩建学校项目结合现状地形地貌进行场地 设计与建筑布局,保护场地内原有的自然水域、湿地和植被,采 取表层土利用等生态补偿措施。评价分值为9分。 5.1.10校区内统筹建设绿色雨水基础设施,场地年径流总量控 制率达60%。评价总分值为12分,并按下列规则分别评分并 累计: 1雨水入渗措施应用在人行道、非机动车道、广场和停车 场,得1分;应用在机动车道及其他场所,得1分; 2雨水回用于绿化和其他,得2分; 3采取生物滞留措施和初期雨水净化措施,得3分; 4 建有集中蓄洪调峰功能设施,得2分: 5年雨水径流总量控制率达到60%得1分、65%得2分 70%得3分。 5.1.11场地与公共交通设施具有便捷的联系,校园选址和出入

5.1.8根据学校所在地的冬夏主导风向布置建筑物及构

1雨水入渗措施应用在人行道、非机动车道、广场和停车 场,得1分;应用在机动车道及其他场所,得1分; 2雨水回用于绿化和其他,得2分; 3 采取生物滞留措施和初期雨水净化措施,得3分; 4 建有集中蓄洪调峰功能设施,得2分; 5年雨水径流总量控制率达到60%得1分、65%得2分 70%得3分。

5.1.11场地与公共交通设施具有便捷的联系,校园

口设置方便学生及教职员工充分利用的公共交通网络。评价总分 直为12分,并按下列规则分别评分并累计: 1场地出入口到达公共汽车站的步行实际距离不大于 1000m,或到达轨道交通站的步行实际距离不大于1000m,得 4分; 2场地出入口步行实际距离1000m,范围内设有不少手3 条线路的公共交通站点,得4分: 3有人行通道衔接公共交通站点,得4分。 5.1.12根据校园空间的承载力设计机动车及非机动车停车场 节约十地资源。停车场地及地下车库的出入口不直接通向师生人 流集中的道路。评价总分值为12分,并按下列规则分别评分并 累计: 1自行车停车设施方便出人,且有遮阳防雨措施,得 3分。 2设置机动车停车设施,满足下列要求中2项,得6分 满足3项及以上,得9分: 1)停车方式采用分散与集中相结合的方式,停车采用机 械式停车库、地下停车库等方式节约用地: 2)合理设计地面停车位,不挤占步行空间及活动场所: 3)采用错时停车方式向社会开放:提高停车场(库)使 用效率; 4)地面停车比例不大于总停车量的40%; 5)学校周边有良好的交通条件,设置临时停车场地。 5.1.13改建、扩建项自利用尚可使用的场地、设施及建筑,各 项公用和体育设施向当地提供社会协作。评价总分值为11分 并按下列规则分别评分并累计: 1改建、扩建项自利用尚可使用的场地、设施及建筑,得

项公用和体育设施向当地提供社会协作。评价总分值为11分: 并按下列规则分别评分并累计: 1改建、扩建项自利用尚可使用的场地、设施及建筑,得 3分。 2学校公用及体育设施向当地提供社会协作,得4分。 3 3室外活动场地错时向周边居民免费开放,得4分

5.2.1校园内主要用能设备应符合国家现行相关标准设备节能

5.2.1校园内主要用能设备应符合国家现行相关标准设 的要求,新建和改建建筑应符合国家现行建筑节能标准 要求。

5.2.3不应采用国家和地方建设主管部门禁止和限制使 筑材料及制品。

5.2.4采取综合措施,逐年降低校园学年生均能耗。评价总分 直为8分,并按照下列规则评分: 1职业学校学年生均能耗降低率不小于2%且小于4%,高 等院校学年生均能耗降低率不小于1%且小于2%,得4分。 2职业学校学年生均能耗降低率不小于4%,高等院校学 年生均能耗降低率不小于2%,得8分。 5.2.5校园内新建主要功能建筑的设计能耗比国家现行节能设 计标准规定值低10%以上,或对既有主要功能建筑进行节能改 造,改造方案的设计能耗比国家现行节能设计标准规定值低5% 以上。评价总分值为8分,并按照下列规则评分: 1满足条文要求的建筑面积比例大于50%且小于90%,得 4分。 2满足条文要求的建筑面积比例不小于90%,得8分。 5.2.6根据当地气候、自然资源条件和校园用能需求,合理利 用可再生能源。评价总分值为10分,并按照下列规则分别评分 并累计: 1由可再生能源提供的生活热水比例达到20%以上,得2 分;每增加10%加1分,总得分最高5分;

5.2.4采取综合措施,逐年降低校园学年生均能耗。评价总分 值为8分,并按照下列规则评分: 1职业学校学年生均能耗降低率不小于2%且小于4%,高 等院校学年生均能耗降低率不小于1%且小于2%,得4分。 2职业学校学年生均能耗降低率不小于4%GB 51045-2014 水泥工厂脱硝工程技术规范,高等院校学 年生均能耗降低率不小于2%,得8分。

5.2.5校园内新建主要功能建

5.2.5校园内新建主要功能建筑的设计能耗比国家现行节

1由可再生能源提供的生活热水比例达到20%以上,得2 分;每增加10%加1分,总得分最高5分:

2由可再生能源提供的电量比例不低于2%得2分,每 1%加1分,总得分最高10分; 3由可再生能源提供的冷量和热量的比例不低于10% 每提高5%加1分,总得分最高10分

2由可再生能源提供的电量比例不低于2%得2分,每提 高1%加1分,总得分最高10分; 3由可再生能源提供的冷量和热量的比例不低于10%得2 分,每提高5%加1分,总得分最高10分。 5.2.7合理利用余热废热解决校园的蒸汽、供暖或生活热水需 求。评价总分值为6分,并按照下列规则评分: 1余热或废热提供的能量不少于校园所需蒸汽总量的 10%,得2分;余热或废热提供的能量不少于校园所需蒸汽总量 的60%,得4分:余热或废热提供的能量不少手校园所需蒸汽 总量的80%,得6分。 2余热或废热提供的能量不少于供暖总量的30%,得2 分;余热或废热提供的能量不少于供暖总量的60%,得4分; 余热或废热提供的能量不少于供暖总量的90%,得6分。 3余热或废热提供的能量不少于生活热水总量的60%,得 2分;余热或废热提供的能量不少于生活热水总量的75%,得4 分;余热或废热提供的能量不少于生活热水总量的90%,得 6分

1 采暖空调系统的能效优化,得3分; 2 热水系统的能效优化,得3分; 3 主要用能设备的能效优化,得2分。 5.2.9 降低管网漏损率。评价总分值为5分,并按照下列规则 分别评分并累计: 1管网漏损率不高于10%,得3分; 2每降低1%加1分,最高得2分。

GB/T 24705-2009 狼山鸡5.2.10生均用水量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民用建筑节水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