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 51316-2018-T:烟气二氧化碳捕集纯化工程设计标准(无水印 带标签)

GB 51316-2018-T:烟气二氧化碳捕集纯化工程设计标准(无水印 带标签)
积分0.00
特惠
积分0
VIP全站资料免积分下载
立即下载
同类资料根据编号标题搜索
文档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GB 51316-2018-T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14.1M
标准类别:建筑工业标准
资源ID:235040
VIP资源

GB 51316-2018-T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由机器从pdf转换为word,准确率92%以上,供参考

GB 51316-2018-T:烟气二氧化碳捕集纯化工程设计标准(无水印 带标签)

captureandpurification

利用化学方法和物理方法将烟气中的二氧化碳分离、提纯使 之**一定性能指标要求的过程。主要包括烟气预处理、二氧化 碳*收与解*、二氧化碳压缩、二氧化碳脱水、二氧化碳液化等 工序。

进人捕集装置前,将烟气中携带的粉尘、SO、NO等杂质分 离出去SZJG 20-2006 非发酵性豆制品通用技术条件,并将烟气冷却,使烟气中杂质含量及物性指标满足捕集装 置的进料要求。

化学*收剂在*收塔内与烟气中的二氧化碳进行化学反应: 生成化合物,并在解*塔内经升温后释放出*收的二氧化碳,完成 二氧化碳与其他气体分离的方法。

solidadsorptionmethod

利用多孔性固体*附剂将二氧化碳气体中的水分*附于 其表面,随后通过再生气加热及冷吹等工序对*附组分解* **二氧化碳与水分离的目的,从而满足二氧化碳气体的水露 点要求。

利用水或碱液脱除烟气中含有的硫化物以及烟尘等杂质的塔 器设备。

carboncapturerate

二氧化碳捕集装置捕集前后烟气中二氧化碳质量的差值与捕 集前烟气中二氧化碳质量的百分比。

3.0.1烟气二氧化碳捕集纯化工艺技术应先进成熟、安全可靠、 节能环保。 3.0.2烟气二氧化碳捕集纯化工艺技术方案应根据烟气组成及 性质、产品方案、自然条件等,经技术经济比选后确定。 3.0.3工艺流程应满足正常生产、装置试压、吹扫、试车及事故处 理的要求。

3.0.4二氧化碳捕集纯化工程宜与产生烟气的装置同步建设。

3.0.6非金属密封材料应满足介质温度、压力和腐蚀性要

4.1.1 二氧化碳捕集宜采用化学*收法。 4.1.2 捕集纯化装置的操作弹性宜取设计能力的50%110%。 4.1.3 捕集纯化装置的年设计开工时数宜取8000h。 4.1.4 进出捕集纯化装置的烟气管道应设切断阀。切断阀应设 置在操作方便的地方。 4.1.5 进入*收装置的烟气指标宜符合下列规定: 温度不宜高于45℃; 2 粉尘含量不宜大于5mg/Nm; 3 SO2含量不宜大于10mg/Nm; 4 NO含量不宜大于50mg/Nm。 4.1.6 捕集纯化装置的碳捕集率不宜低于80%,碳捕集率可按 下式计算:

武中:nco2 碳捕集率; Fi *收塔烟气进口流量,kg/h; F2 *收塔烟气出口流量,kg/h: Cl *收塔进口烟气中二氧化碳浓度,kg/kg C2 *收塔出口烟气中二氧化碳浓度,kg/kg。

4.1.7二氧化碳捕集装置的能耗不宜高于4.2GJ/tCO2,二氧化

碳》GB/T6052的有关规定; 2灭火用二氧化碳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二氧化碳灭火剂》 GB4396的有关规定; 3其他用途的二氧化碳应符合设计委托书或设计合同的 要求。

4.2.3预处理系统的烟气进出口管道上应设取样口。

4.2.4洗涤塔洗涤液出口管道上宜设pH计,洗涤液的

4.3二氧化碳*收与解*

4.3.1*收剂应选用*收二氧化碳的能力强、再生性能好、腐蚀 性小、不易降解的溶剂。 4.3.2二氧化碳*收与解*系统应保持水平衡。 4.3.3 二氧化碳*收与解*系统的能量应回收利用。 4.3.4 *收剂应定期再生回用。 4.3.5 *收塔、解*塔宜采用填料塔,*收塔的填料高度不宜高 于20m,解*塔的填料高度不宜高于15m。 4.3.6 *收塔、解*塔的设计空塔气速宜取泛点气速的50%~ 70%。 4.3.7 进入*收塔的贫液温度宜为40℃~50℃,解*塔底的温 度宜为100℃~125℃。

4.3.6*收塔、解*塔的设计空塔气速宜取泛点气速的50%~ 70%。 4.3.7 进入*收塔的贫液温度宜为40℃~50℃,解*塔底的温 度宜为100℃~125℃。

上应设取样口,贫液进口管道应设旁路过滤器,旁路过滤器宜包括 预过滤器、活性炭过滤器和后过滤器。 4.3.10解*塔塔顶出口管道宜设温度检测及高低温报警,并宜 与塔底再沸器蒸汽流量联锁调节。 4.3.11贫液、富液管道上应设取样口。 4.3.12设置增压风机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4.3.10解*塔塔顶出口管道宜设温度检测及高低温报警

1增压风机宜选用离心式风机: 2增压风机可采用进口节流或变速调节,电机直联驱动的增 压风机宜采用进口节流调节; 3增压风机的最小流量不应小于喘振流量的105%; 4增压风机的出口压力宜取系统通过最大气量时压力降的 2倍

4.3.13热交换器的选择应符合下列规定:

1板式热交换器的冷端温差不宜小于3℃,管壳式热交换器 的冷端温差不宜小于8℃; 2贫富液换热器、贫液冷却器宜选用板式换热器; 3再沸器宜选用热虹*式或釜式再沸器

4.4二氧化碳压缩与脱水

4.4.1二氧化碳压缩系统应能适应气体组成、进气压力、送 度和进气量的波动。

度和进气量的波动。 4.4.2 二氧化碳压缩机的选型,宜符合下列要求: 1 气量较大时,宜选用离心式压缩机; 2 压比较大、气量较小时,宜选用往复式压缩机; 3 压比较小、气量较小时,宜选用螺杆式压缩机。 4.4.3 往复式压缩机应设置备用机组,螺杆压缩机宜设置备用机

组,离心式压缩机可不设备用机组。

且,离心式压缩机可不设备用机

.4.4往复式压缩机宜设减拼

4.4.5二氧化碳脱水系统应设在压缩机级间或末级之

二氧化碳脱水系统应设在压缩机级间或末级之后,脱水方

法宜采用固体*附法。

4.4.6二氧化碳脱水后的露点温度应满足下列要求:

1若产品要求为气态,水露点应低于输送条件下最低 度5℃;

若产品要求为液态,水露点应低于液化温度5℃。 二氧化碳脱水系统出口管道上应设在线水露点分析仪

2若产品要求为液态,水露点应低于液化温度5℃。

4.5二氧化碳液化与储存

4.5.2二氧化碳液化采用高压液化法时,应采用管道直接外输 4.5.3二氧化碳液化采用低温液化法时,制冷剂宜选用氨。 4.5.4二氧化碳储存可选用立式、卧式或球形储罐,储罐型式应 根据工艺要求及储存规模并经综合比选后确定。 4.5.5 二氧化碳储罐不宜少于2座。 4.5.6 二氧化碳储罐的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储罐的充装系数宜取0.9; 2储罐的设计压力宜取2.3MPa; 3储罐应采取保冷措施,保冷层的厚度计算应符合现行国家 标准《工业设备及管道绝热工程设计规范》GB50264的有关规定; 4单罐容积小于或等于200m的小型储罐宜采用真空粉末 绝热罐。 4.5.7二氧化碳储罐附属设备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储罐应设置全启封闭式安全阀及备用安全阀,备用安全阀 的泄放能力不应小于王安全阀的泄放能力; 2安全阀与储罐之间应设切断阀,切断阀在正常操作时应处 于铅封开启状态; 3储罐进出口管道应设置可远程操作的切断阀;

4.5.6二氧化碳储罐的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储罐的充装系数宜取0.9; 2储罐的设计压力宜取2.3MPa; 3储罐应采取保冷措施,保冷层的厚度计算应符合现行国家 标准《工业设备及管道绝热工程设计规范》GB50264的有关规定; 4单罐容积小于或等于200m3的小型储罐宜采用真空粉末 绝热罐。 一 下航

1储罐应设置全启封闭式安全阀及备用安全阀,备用安全伐 为泄放能力不应小于主安全阀的泄放能力; 2安全阀与储罐之间应设切断阀,切断阀在正常操作时应处 于铅封开启状态; 3储罐进出口管道应设置可远程操作的切断阀; 4单罐容积大于200m储罐的气相排放管道上应设置可远

程控制的释放阀; 5储罐应分别设置就地和远传温度仪表。温度检测应设置 高位报警; 6储罐的气相部位应分别设置就地和远传压力仪表,压力检 测应设置高压报警、高高压报警并自动联锁释放阀开启措施; 7储罐应分别设置就地和远传液位计。液位检测应设置高 低液位报警、高高液位报警并联锁关闭储罐进口切断阀、低低液位 报警可联锁储罐出口切断阀或停泵。 4.5.8二氧化碳泵宜选用屏蔽泵。 4.5.9二氧化碳储罐底部可设自增压用汽化器,汽化器的设计应 符合下列规定: 1汽化器的设计压力不应低于储罐的设计压力; 2汽化器的汽化能力应满足泵的正常运行要求; 3汽化器出口应设调压阀

1压力容器受压元件所用材料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压力容 器第2部分:材料》GB150.2的有关规定; 2洗涤塔壳体材质宜选用奥氏体不锈钢一钢复合板,与壳体 悍接的内构件应采用奥氏体不锈钢材质。不锈钢一钢复合板的技 术要求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压力容器用爆炸焊接复合板第1部 分:不锈钢一钢复合板》NB/T47002.1的有关规定; 3解*塔壳体材质宜选用奥氏体不锈钢板,不锈钢板的技术 要求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承压设备用不锈钢和耐热钢钢板和钢 带》GB/T24511的有关规定; 4富液或含游离水的二氧化碳气体换热器材质宜选用奥氏 体不锈钢。

7 洗涤塔、*收塔和解*塔的设计除应满足强度和稳定性 外,还应满足吊装和运输的刚度要求。

5.2.1压缩机组系统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5.2.1 压缩机组系统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进、出口管道宜设置自动切断阀和自动放空阀: 2 压缩机进出口应设置压力限值报警并联锁停机; 3压缩机组润滑油及冷却系统应设置压力及温度监测报警, 润滑油系统应设低低压力报警并联锁停机: 压缩机组内空冷器风机应设置振动开关: 5 往复式压缩机组及管道应进行气流脉动和管道机械振动分析; 6 离心式压缩机应设置瑞振检测及控制设施; 7 离心式压缩机的干气密封系统应设置泄放报警: 8 往复式和螺杆式压缩机入口及各级出口管道上应设置安全阀。 5.2.2 制冷机组的配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压缩机轴密封宜设置迷宫和抛油环或节流环: 2 制冷压缩机出口应设置安全阀: 3 制冷机组宜设置经济器; 螺杆式制冷压缩机应设置滑阀。 5.2.3 泵的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 离心泵及转子泵的轴密封宜选用机械密封; 2 离心泵宜采用自排气型; 3容积式泵出口应设置安全阀,安全阀的泄放能力不应小于 的最大排量。

5.2.4动设备的材质选择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增压风机过流部件宜选用奥氏体不锈钢: 2贫液泵和富液泵过流部件宜选用奥氏体不锈钢; 3与含有游离水的二氧化碳接触的压缩机组过流部件宜选 用奥氏体不锈钢,

6.1.1场址应与产生烟气的装置相协调,场址用地应满足后期扩 建的需求,

6.1.2 场址宜靠近公路,并宜具备可靠的供水、排水、供电及通信条件。 6.1.3场址宜位于城镇、相邻工业企业和居住区全年最小频率风 向的上风侧。

6.1.3场址宜位于城镇、相邻工业企业和居住区全年最小频率风 向的上风侧。

标准《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规范》GB50160的有关规定。

6.2.1二氧化碳捕集纯化工程总平面布置与产生烟气的装置平 面布置所执行的标准应一致。 6.2.2平面布置应与工艺流程相适应,做*物料流向合理。 6.2.3可能散发二氧化碳的工艺装置、罐组及装卸区等设施宜布 置在人员集中场所的全年最小频率风向上风侧。 6.2.4氨压缩机、液氨储罐与其他建(构)筑物的防火间距应符合 现行国家标准《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规范》GB50160的有关规定。 6.2.5液体二氧化碳储罐的布置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深度冷冻 法生产氧气及相关气体安全技术规程》GB16912中液氮储罐、低

6.2.6液氨场所宜布置在厂区边缘,并宜位于工厂最小步

6.2.6液氨场所宜布置在厂区边缘,并宜位于工厂最小频率风向 的上风侧。

6.2.8场区围墙宜采用高度大于或等于2.2m的通透式

7.1.1装置设备布置应符合工厂总体布置、工艺流程、安全生产、 环境保护的要求。

7.1.2同类设备宜集中布置

7.1.4 *收塔、解*塔宜临道路布置,机泵的电机宜布置在通 道侧。

7.1.5*收及解*冷换设备、脱水干燥及液化冷凝设备宜布置在

7.2.1管道布置应根据总平面布置、管内介质、施工及维护检修 等因素确定。 7.2.2管道布置设计应符合工艺管道及仪表流程图的要求,并应

7.2.1管道布置应根据总平面布置、管内介质、施工及维护检修 等因素确定。 7.2.2管道布置设计应符合工艺管道及仪表流程图的要求,并应 符合下列规定: 1管道布置应整齐有序,宜集中成排,满足施工、操作和检修 等方面的要求; 2管道应与建筑物及道路平行布置;

7.2.1管道布置应根据总平面布置、管内介质、施工及维护检修

3 十管宜靠近主要用户或支管多的一侧布置; 4 现有厂区的二氧化碳捕集装置边界管道宜利用原有管廊 敷设; 5地下水位较高、土壤有腐蚀性的地区,管道不宜埋地敷设 7.2.3 管道布置设计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 火规范》GB50160和《石油化工金属管道布置设计规范》SH3012 的有关规定,

7.2.4管道设计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工业金属管道设

7.2.5管道的选材应符合下列

1管道及管道组成件的选用应根据流体的性质、各种可 能出现的操作工况以及外部环境的要求,并经技术经济比选后 确定; 2管道及管道组成件的选用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石油化工 管道设计器材选用规范》SH/T3059的有关规定。 7.2.6进*收塔的烟气管道选择应保证负压工况的稳定性。

1阀门的类型、结构及其各部件材料的选择,应根据流体的 特性、设计温度和设计压力综合后确定; 2阀门不宜使用润滑脂或密封脂; 3低温介质管道上的阀门宜安装在水平管道上,阀杆方向宜 垂直向上; 4具有密闭中腔结构的阀门应具备超压泄放功能; 5氨管道上的阀门应选用氨专用截止阀,不应选用闸阀,不 得采用铜及合金部件

7.2.9对于易于产生应力腐蚀的碱液、氨液管道,在选材

两端可能封闭的液体二氧化碳管道和液氨管道应设置微 全阀。 二氧化碳放空管的高度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石油化工 布置设让规范》SHL3012的有关规定

7.2.11两端可能封闭的液体二氧化碳管道和液氨管道应设置微 启式安全阀。

8.1.1二氧化碳捕集纯化工程应设置自动检测及控制系统。 8.1.2仪表及控制系统的供电及接地设计,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 《仪表供电设计规范》HG/T20509和《仪表系统接地设计规范) HG/T20513的有关规定。

燃气体和有毒气体检测报警设计规范》GB50493的有关

2.4烟气原料气组分的测量应选用工业气相色谱仪

8.3.1控制系统宜选用集散控制系统,系统的设计应名

8.3.1控制系统宜选用集散控制系统,系统的设计应符合国家现 行标准《石油化工安全仪表系统设计规范》GB/T50770和《石油 化工分散控制系统设计规范》SH/T3092的有关规定。 8.3.2服务器宜采用元余配置,双机热备运行。

行标准《石油化工安全仪表系统设计规范》GB/T50770和《石油

8.3.4控制系统应配置不间断电源,其后备时间不宜小于

9.1.1供配电方案应做到供电可靠、节约能源、便于维护

1电力负荷分级及供配电应根据工艺要求,按现行国家标准 《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GB50052的有关规定执行;氨制冷系统的 供配电设计还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石油化工企业生产装置电力 设计技术规范》SH3038的有关规定; 2高低压配电设备应布置在专用的配电室内。不设专用配 电室的配电设备宜设置在便于观察和操作的位置; 3配电变压器的台数及容量宜按负荷状况配置,并应满足电 动机的启动条件。配电线路宜采用放射式布置: 4低压配线宜采用桥架或钢管敷设,其与管道的净距应符合 现行国家标准《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50054的有关规定; 5机泵宜设置就地控制按钮; 6机泵采用变频调速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电能质量 公用电网谐波》GB/T14549对谐波的有关规定; 7电气设备和控制设备的防护等级应适应所在场所的环境 条件; 8爆炸危险场所的电气设备选型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爆炸 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GB50058和《危险场所电气防爆安 全规范》AQ3009的有关规定。

生产区的照明宜选用高效光源

2路灯宜选用高压钠灯和金属卤化物灯,并应采用光电或时 钟集中控制; 3大面积使用气体放电灯的场所,应安装补偿电容器,功率 因数应达到0.9以上。 9.1.4防雷、防雷击电磁脉冲、防静电及接地设计应分别符合现 行国家标准《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交流电气装置的 过电压保护和绝缘配合设计规范》GB/T50064及《建筑物电子信 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GB50343的有关规定。氨制冷系统防雷、 防静电设计还应满足现行国家标准《石油化工装置防雷设计规范》 GB50650的有关规定。

9.2.1二氧化碳捕集纯化工程的消防设计与产生烟气装置的消 防设计所执行的标准应一致,

鼠化恢捕集纯化程的滑防设计与产生烟 气装直的滑 防设计所执行的标准应一致, 9.2.2给水系统应利用已有的系统工程设施。当已有的系统工 程设施无法满足要求,应就近选用城镇自来水、地下水或地表水 水源的水质应符合生活、生产用水和消防用水的水质标准

防设计所执行的标作应一致

9.2.3排水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排水系统应利用已有的系统工程设施; 2生产与生活污水,应采用分流制排放。生产污水应处理后 达标排放。 9.2.4循环冷却水设计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工业循环水冷却设 计规范》GB/T50102的有关规定。

1排水系统应利用已有的系统工程设施; 2生产与生活污水,应采用分流制排放。生产污水应处 达标排放。

9.2.5冷却水的水质要求及处理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工业循环

建(构)筑物的安全等级应符合下列规定: 控制室、氨压缩机房、二氧化碳压缩机房、消防泵房(消防

控制室、氨压缩机房、二氧化碳压缩机房、消防泵房(消防

站)、给水泵房及升压泵房宜为一级; 2储罐基础、压缩机基础宜为一级; 3 围墙可为三级; 4除1、2、3款规定的建(构)筑物外,其余建(构)筑物应为 二级。

9.3.2主要建筑物最低耐火等级的确定应符合表9.3.2

表9.3.2主要建筑物最低耐火等级

9.3.3建筑(构)物的燃烧性能要求及耐火极限应符合现行国家 标准《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的有关规定。液氨储罐的基 础、防火堤均应采用非燃烧材料,耐火极限不应低于3h。 9.3.4位于抗震设防区域的建(构)筑物的设计应符合现行国家 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和《构筑物抗震设计规范》GB 50191的有关规定。

3.5建(构)筑物抗震设防类别应符合下列规定:

1控制室、氨压缩机房、二氧化碳压缩机房、消防泉房(消防 站)、给水泵房及升压泵房、变电站(所)、发电机房的抗震设防类别 应为乙类; 2储罐基础、压缩机基础的抗震设防类别应为乙类; 3 围墙等次要建筑的抗震设防类别可为类; 4其余建构筑物的抗震设防类别宜为丙类。 9.3.6 氨压缩机房宜独立设置,并宜采用敲开或半开式。封闭 武氩压缩机应进行防洲煌设计

9.3.7 氨压缩机房承重结构宜采用钢筋混凝土或钢框架、排架 结构。

规范》GB50040和《石油化工压缩机基础设计规范》SH/T3091 的有关规定。

塔形设备基础设计规范》SH/T3030的有关规定。吸收塔、再生 搭等塔类基础的设计,在正常操作或充水试压情况下不应出现零 应力区,在停产检修时充许部分零应力区,但零应力区范围不应超 过相应方向基础尺寸的15%。 9.3.10防火堤及隔的设计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储罐区防火 堤设计规范》GB50351的有关规定

9.4供暖通风和空气调节

9.4.1设置集中供暖或其他供暖设施时,室内供暖计算温度宜符 合表9.4.1的规定。

.4.2循环冷却水泵房、消防泵房、给水泵房、升压泵房宜采 然通风。当自然通风不能满足要求时,可采用机械通风,换气 不宜少于8次/h。

4.5二氧化碳压缩机房应设置正常通风与事故通风装置, 风换气次数不应少于6次/h,事故通风换气次数不应少 欠/h。事故通风装置应与二氧化碳气体监测及报警装置连锁

9.4.7氨压缩机房的排风机和电动机应选用防爆型。当氨

9.4.7氨压缩机房的排风机和

机房的送风机和电动机安装在爆炸危险区域内时,应选用防爆型; 当安装在爆炸危险区域外且送风干管上设有止回阀时,可选用非 防爆型。

仪表对室内温度、湿度的要求时,可按实际需要设置空气调节、加 湿(除湿)装置。

YY/T 1663-2019 孕酮测定试剂盒10.1.1 工艺设计应合理利用能源和节能降耗。 10.1.2 机泵应选用高效节能型。 10.1.3 管道内介质流速宜选用经济流速。 10.1.4 设备与管道的绝热层厚度宜选用经济厚度。 10.1. 5 蒸汽凝结水宜回收利用

10.2.1工艺流程设计应采取清洁生产工艺,减少废水、废气、废 渣排放。在满足环保排放达标要求的前提下,应采用低能耗的“三 废”处理工艺。产生的“三废”宜综合利用。 10.2.2废水排放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 8978的有关规定,与石化企业污水混合排放时,还应执行现行国 家标准《石油炼制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31570和《石油化学工 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31571的有关规定。 10.2.3废气排放应满足现行国家标《天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 准》GB16297、《火电厂天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13223、《煤炭工 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20426、《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GB14554 的有关规定。 10.2.4固体废物处置应满足现行国家标准《一般工业固体废物 贮存、处置场污染控制标准》GB18599的有关规定。

10.2.4固体废物处置应满足现行国家标准《一般工业固体废物 忙存,处置场污染控制标准》GB18599的有关规定。 10.2.5溶液净化回收过程中产生的降解产物应进行无害化 处理。

非放标准》GB12348的有关规定DBS41 008-2016 食品安全地方标准 米粉、米线,敏感点噪声控制应符合现 家标准《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的有关规定。 7动设备的噪声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工作场所物理因素 第8部分:噪声》GBZ/T189.8的有关规定。

11.1.1爆炸危险区域的划分范围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爆炸危 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GB50058的有关规定。 11.1.2可能发生液氨或氨气泄漏的区域应设置检测设备和水喷 雾系统,液氨储罐宜设置水喷淋降温系统。 11.1.3 氨的安全阀排放气应引至事故水池进行处理。 11.1.4 事故废水应排入事故废水收集池,并经处理达标后排放 11.1.5 吸收用胺液、碱液等腐蚀性物料的储存区,应设置 围堰。 11.1.6 巡检人员应配置便携式二氧化碳和氧气浓度检测仪。 11.1.7 危险化学品应分类储存,其分类应符合国家危险化学品 名录。

11.2.1粉尘、噪声、静电、辐射、酸、碱、有毒介质的防护措施,应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