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8484-2020 建筑外门窗保温性能检测方法

GB/T8484-2020 建筑外门窗保温性能检测方法
积分0.00
特惠
积分0
VIP全站资料免积分下载
立即下载
同类资料根据编号标题搜索
文档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GB/T8484-2020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1.7M
标准类别:建筑工业标准
资源ID:233048
VIP资源

GB/T8484-2020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由机器从pdf转换为word,准确率92%以上,供参考

GB/T8484-2020 建筑外门窗保温性能检测方法

.6.1检测装置应放在装有空调设备的实验室内,环境空间空气温度波动不应大于0.5K,热箱壁内外 表面平均温差应小于1.0K。 .6.2实验室围护结构应有良好的保温性能和热稳定性,墙体及顶棚内表面应进行绝热处理,且太阳 匕不应直接透过窗户进入室内。 6.6.3热箱壁外表面与周边壁面之间距离不应小于500mm

GB/T84842020

热箱壁热流系数MGB 18877-2002第一号修改单 GB18877-2002第一号修改单,和试件框热流系数M2每年应至少标定一次,箱体构造、尺寸发生变 新标定,热流系数标定应符合附录A的规定

热箱空气平均温度设定范围为19℃~21℃,温度波动幅度不应大于0.2K,热箱内空气为自然 冷箱空气平均温度设定范围为一19℃~一21℃,温度波动幅度不应大于0.3K;与试件冷侧表面 手合GB/T13475规定平面内的平均风速为3.0m/s士0.2m/s。

检测程序如下: a)启动检测装置,设定冷、热箱和环境空间空气温度; b) 当冷、热箱和环境空间空气温度达到设定值,且测得的热箱和冷箱的空气平均温度每小时变化 的绝对值分别不大于0.1K和0.3K,热箱内外表面面积加权平均温度差值和试件框冷热侧表 面面积加权平均温度差值每小时变化的绝对值分别不大于0.1K和0.3K,且不是单向变化 时,传热过程已达到稳定状态;热箱内外表面、试件框冷热侧表面面积加权平均温度计算应符 合附录B的规定; 传热过程达到稳定状态后,每隔30min测量一次参数,共测六次; d)测量结束后记录试件热侧表面结露或结霜状况

试件的传热系数计算步骤如下: a)各参数取六次测量的平均值。 b)试件传热系数K值应按式(1)计算:

GB/T84842020

试件的传热系数计算步骤如下 a)各参数取六次测量的平均值。 b)试件传热系数K值应按式(1)计算:

式中: Q 加热装置加热功率,单位为瓦(W); M 由标定试验确定的热箱壁热流系数,单位为瓦每开尔文(W/K); 热箱壁内、外表面面积加权平均温度之差,单位为开尔文(K); M2 由标定试验确定的试件框热流系数,单位为瓦每开尔文(W/K); 42 试件框热侧冷侧表面面积加权平均温度之差,单位为开尔文(K); S 填充板的面积,单位为平方米(m); A 填充板的热导,单位为瓦每平方米开尔文[W/(m²·K)]; 43 填充板热侧冷侧表面的平均温差,单位为开尔文(K); dedge 试件与填充板间的边缘线传热量,单位为瓦(W); A 按试件外缘尺寸计算的试件面积,单位为平方米(m"); T1 热侧空气温度,单位为摄氏度(℃); T2 冷侧空气温度,单位为摄氏度(℃)。 试件与填充板间的边缘线传热量Φde应按式(2)计算。

检测报告应至少包括下列内容: a)委托和生产单位; b)依据的标准; 样品描述:试件名称、编号、规格、数量、开启方式;玻璃构造、玻璃间隔条;型材规格;窗框面积 与窗面积之比;密封材料; d)检测项目、检测依据、检测设备、检测时间及报告日期; 检测条件:热箱空气温度、冷箱空气温度和平均风速; f 检测结果:试件传热系数K值、试件热侧表面温度、结露和结霜情况; 测试人、审核人及负责人签名; h)检测单位。

GB/T84842020

热箱壁热流系数M,和试件框热流系数M2。

A.2.1标准板应使用材质均匀、内部无空气层、热性能稳定的材料制作,宜采用经过长期存放、厚度为 50mm士2mm的聚苯乙烯泡沫塑料板,密度为20kg/m²~22kg/m,标准板的尺寸应与试件洞口 相同。 A.2.2标准板热导A值应在与标定试验温度相近的温差条件下,采用防护热板法进行测定

A.3.1标定试验应在与保温性能试验相同的冷、热箱空气温度、风速等条件下,改变环境温度,进行两 种不同工况的试验。 A.3.2两次试验热箱壁内外表面面积加权平均温度差值△91、△0,的绝对值不应小于4.5K,且I△0, A.I应大于9.0K,两次试验试件框冷热侧表面面积加权平均温度差值△0,、△0,应相同或相近

1标准板安装时热侧表面应与试件框热侧表面齐平,周边密封处理。标准板两表面应分别均匀 少9个温度传感器, 2当传热过程达到稳定状态后,每隔30min测量一次有关参数,共测六次,取各测量参数的平 按式(A.1)和式(A.2)联立求解得出热流系数M和M,

A.4.1标准板安装时热侧表面应与试件框热侧表面齐平,周边密封处理。标准板两表 置至少9个温度传感器,

Q、Q 分别为两次标定试验的热箱加热装置加热功率,单位为瓦(W); A01、0' 分别为两次标定试验的热箱外壁内、外表面面积加权平均温差,单位为开尔文(K); 402、0 分别为两次标定试验的试件框热、冷侧表面面积加权平均温差,单位为开尔文(K); A0:0 一 分别为两次标定试验的标准板两表面之间平均温差,单位为开尔文(K); S 标准板面积,单位为平方米(m); A 一标准板的热导,单位为瓦每平方米开尔文[W/(m·K)]。 注:Q、△91、△02、△0为第一次标定试验测量的参数,右上角标有“"的参数为第二次标定试验测量的参数。△01 A的计算公式见附录B。

Q、Q 分别为两次标定试验的热箱加热装置加热功率,单位为瓦(W); △01、△1'一一分别为两次标定试验的热箱外壁内、外表面面积加权平均温差,单位为开尔文(K); 42、40 分别为两次标定试验的试件框热、冷侧表面面积加权平均温差,单位为开尔文(K) △:、△:—分别为两次标定试验的标准板两表面之间平均温差,单位为开尔文(K); S 标准板面积,单位为平方米(m); A 一标准板的热导,单位为瓦每平方米开尔文[W/(m·K)]。 注:Q、△91、△02、△0为第一次标定试验测量的参数,右上角标有“"的参数为第二次标定试验测量的参数。△0 A,的计算公式见附录B。

GB/T84842020

附录B (规范性附录) 加权平均温度的计算 热箱壁内外表面面积加权平均温度之差△91及试件框热侧冷侧表面面积加权平均温度之差△92, 按式(B.1)~式(B.6)进行计算:

附录B (规范性附录) 加权平均温度的计算

附录B (规范性附录) 加权平均温度的计算

热箱壁内外表面面积加权平均温度之差△9,及试件框热侧冷侧表面面积加权平均温度之差4 式(B.1)~式(B.6)进行计算:

T;、。 热箱壁内外表面面积加权平均温度,单位为摄氏度(℃); Th、T。 试件框热侧冷侧表面面积加权平均温度,单位为摄氏度(℃); Til 、Ti2 、Ti3 、Ti4 、Ti5 分别为热箱五个壁的内表面平均温度,单位为摄氏度(℃); S1、S2、Ss、S4、S 分别为热箱五个壁的内表面面积,单位为平方米(m²); Tol 、To2 、To3 、To4 To5 分别为热箱五个壁的外表面平均温度,单位为摄氏度(℃); S6、S.、Ss、S、S10 分别为热箱五个壁的外表面面积,单位为平方米(m²); T hl 、T h2 、 h3 、T h 分别为试件框热侧表面平均温度,单位为摄氏度(℃); Tel 、Tc2 、Tc3 、Te 分别为试件框冷侧表面平均温度,单位为摄氏度(℃); Su.S12S1.S. 垂直于热流方向划分的试件框面积(见图B.1),单位为平方米。

图B.1试件框面积划分示意图

GB/T 8484—2020表C.1(续)dW/(m ·K)dW/(m· K)mmmm^=0.030^=0.035入=0.040mmmm^=0.030^=0.035^=0.040W/(m · K)W/(m·K)W/(m·K)W/(m·K)W/(m +K)W/(m + K)350.004 30.004 80.005 2400.002 60.002 90.003 2700.008 60.009 60.010 7800.005 70.006 40.007 2651200.013 50.015 40.017 21101200.008 50.009 70.010 91600.01690.019 40.021 71600.011 10.012 70.014 32000.019 80.022 70.02542000.013 40.015 30.017 3300.00330.003 60.003 9400.002 30.002 60.002 8600.006 80.007 60.008 4800.005 10.005 80.006 5701200.012 60.014 40.016 11201200.007 80.00890.010 01600.016 00.018 30.020 51600.010 20.011 70.013 22000.018 80.021 50.024 12000.012 40.014 30.016 1250.002 60.002 80.003 0400.002 10.002 30.002 650 0.005 30.006 00.0066800.004 70.005 30.006 0751000.010 30.011 70.013 01301200.007 20.008 20.009 21600.013 70.015 60.01951600.009 50.010 90.012 32000.018 00.020 60.023 12000.011 60.013 30.015 0200.001 80.002 00.002 1400.001 90.002 10.002 3400.003 80.004 30.004 7800.004 30.004 90.005 580800.007 90.008 90.009 91401200.006 70.007 60.008 61600.011 30.012 90.018 51600.008 90.010 20.011 42000.017 10.019 60.022 02000.010 80.012 50.014 0100.000 80.000 90.000 9400.001 70.001 90.0021300.002 40.002 70.002 98050.004 00.004 50.005 090600.005 20.005 90.006 51501200.006 20.007 10.007 91200.010 20.011 60.013 01600.008 30.009 50.010 72000.015 70.018 00.020 22000.010 20.011 70.013 2400.002 90.003 30.003 6800.006 30.007 10.007 91001200.009 30.010 60.011 81600.012 00.013 80.015 52000.014 40.016 60.018 6注:其他V值可通过线性插值法得出,w>150mm时Vad值忽略不计。9

GB/T84842020

附录D (资料性附录) 抗结露因子试验方法

抗结露因子是稳态传热条件下门窗热侧表面与冷侧空气温差和冷热箱空气温差的比值。基于稳态 传热原理,采用标定热箱法检测建筑外门窗抗结露因子。试件一侧为热箱,模拟供暖建筑冬季室内气候 条件,同时控制相对湿度不大于25%;另一侧为冷箱,模拟冬季室外气候条件。在稳态传热状态下,测 量冷热箱空气温度和试件热侧表面温度,计算得到试件的抗结露因子。

热箱空气平均温度设定为19.5℃~20.5℃,温度波动幅度不应大于0.2K,热箱空气为自然对流, 其相对湿度不大于25%。冷箱空气平均温度设定范围为一19.5℃~一20.5℃,温度波动幅度不应大 于0.3K。与试件冷侧表面距离符合GB/T13475规定平面内的平均风速为3.0m/s士0.2m/s。试件 冷侧总压力与热侧静压力的差在0Pa士10Pa范围内

D.3.1框和玻璃内表面共设置20个温度测点。框上布置14个点,玻璃上布置6个点。粘贴材料的半 球辐射率应与被测表面相近。 D.3.2根据试件的窗型不同,其温度测点设置的位置也不同。固定框和开启扇框上均应布置温度 则点。 D.3.3玻璃上温度测点设置应考虑玻璃中心及转角部位。玻璃角部测点距边框15mm。边框转角处 则点距上下边框为150mm(或300mm,根据边框的尺寸确定),典型试件温度测点布置示意见图D.1~ 图D.4

图D.1典型试件温度测点布置示意

图D.2典型试件温度测点布置示意2

图D.3典型试件温度测点布置示意3

GB/T84842020

图D.4典型试件温度测点布置示意4

检测程序如下: a)启动检测装置和冷、热箱的温度自控系统,设定冷、热箱和环境空气温度; b)调节压力控制装置,使热箱静压力和冷箱总压力的净压差在0Pa士10Pa范围内; 当冷、热箱空气温度达到设定值后,如果测得的热箱和冷箱的空气平均温度每小时变化的绝对 值与标准条件相比不超过士0.3K,总热量输入变化不超过土2%,则已经处于稳定状态; 当冷、热箱空气温度达到稳定后,启动热箱控湿装置,保证热箱内的空气相对湿度不大 于25%; e 热箱内的空气相对湿度满足要求后,每隔5min测量一次参数,共测六次

数据处理步骤如下: a)各参数取六次测量的平均值。 b)试件抗结露因子CRE。和CRF:值分别按式(D.1)和式(D.2)计算

式中: CRF. 试件玻璃的抗结露因子; CRF 试件框的抗结露因子; 试件玻璃热侧表面平均温度,单位为摄氏度(℃); te 冷箱空气平均温度,单位为摄氏度(℃); th 热箱空气平均温度,单位为摄氏度(℃)

GB/T84842020

试件抗结露因子CFR值取CRF与CRF:中较付 试件抗结露因子CFR值取2位有效数字。

玻璃传热系数检测原理及设备应符合第4章和第5章的规定

GB/T84842020

附录E (资料性附录) 玻璃传热系数的检测方法

E.2.1试件宜为800mm×1250mm的玻璃板块, E.2.2试件构造应符合产品设计和制作要求,不应附加任何多余配件或采取特殊组装工艺。 E.2.3试件应完好:无裂纹,无缺角.无明显变形.周边密封无破损等现象

E.3.1安装试件的洞口尺寸不应小于820mm×1270mm。当洞口尺寸大于820mm×1270mm时, 其余部分应采用热导值已知的填充板填堵。 E.3.2试件与填充板间的缝隙可用聚苯乙烯泡沫塑料条填塞,缝隙较小不易填塞时可用聚氨酯发泡填 充,并用透明胶带将接缝处双面密封。 .3.3热箱及冷箱两侧分别安装可调节支架,支架上共设置三个可调支撑触点,见图E.1,支撑触点应 采用低导热系数材料制作且应可拆卸。触点与玻璃试件的接触面应平整

图E.1检测辅助装置示意图

GB/T84842020

检测设备应符合第5章的规定。

F.2门窗整框安装要求

GB/T84842020

附录F (资料性附录) 门窗框传热系数的检测方法

2.2.1门窗整框试件的标准尺寸是1500mm×1500mm,采用厚度为20mm或与玻璃厚度相近的填 充板填充门窗整框内部的玻璃部位,填充板插人深度不应小于15mm,若条件不允许则应在检测报告 中注明实际插人深度,见图F.1。

F.2.2试件安装同门窗试件安 边填充板热侧表面齐平

F.3.1试件的长度应为1500mm。

图F.1门窗整框试件安装示意图

GB/T84842020

图F.2扇和框的连接

F.3.3框型材的面积不应小于试件框洞口面积的30%,否则应安装两个或多个框型材,框与框之间的 距离宜为150mm,宜用与玻璃厚度相近的热导值已知的填充板填充,见图F.3。

.3.4框型材试件应竖直安装, 周边填充板热侧表面齐平 F.3.5试件内部填充板热侧和冷侧表面应均勾布置至少9个温度传感器

.3.4框型材试件应竖直安装,

QX/T 611-2021 气象计量信息数据格式图F.3两个或多个框型材安装示意图

GB/T84842020

F.5.1各参数取六次测量的平均值。 F.5.2门窗整框或框型材传热系数K:值应按式(F.1)计算

F.5.1各参数取六次测量的平均值。

式中: Q 加热装置加热功率,单位为瓦(W); M, 由标定试验确定的热箱壁热流系数,单位为瓦每开尔文(W/K); A 热箱壁内、外表面面积加权平均温度之差,单位为开尔文(K); M2 由标定试验确定的试件框热流系数,单位为瓦每开尔文(W/K); A2 试件框热侧冷侧表面面积加权平均温度之差,单位为开尔文(K); S 试件周边填充板的面积,单位为平方米(m"); 4 试件周边填充板的热导,单位为瓦每平方米开尔文[W/(m²·K)]; A3 试件周边填充板两表面的平均温差,单位为开尔文(K); S2 试件内部填充板的面积,单位为平方米(m); 42 试件内部填充板的热导,单位为瓦每平方米开尔文[W/(m²·K)]; 4 试件内部填充板两表面的平均温差,单位为开尔文(K); e 试件与周边填充板之间的边缘线传热量GB 23200.33-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解草嗪、莎稗磷、二丙烯草胺等110种农药残留量的测定 气相色谱-质谱法,按式(2)计算,单位为瓦每开尔文(W/K); A 按试件外缘尺寸计算的试件面积,单位为平方米(m²); T1 热侧空气温度,单位为摄氏度(℃); T2 冷侧空气温度,单位为摄氏度(℃)。 △01、△02的计算见附录B。 3试件传热系数K值取两信有效数字

F.5.3试件传热系数K值取两位有效数字。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