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GJT408-2017 建筑施工测量标准

JGJT408-2017 建筑施工测量标准
积分0.00
特惠
积分0
VIP全站资料免积分下载
立即下载
同类资料根据编号标题搜索
文档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JGJT408-2017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14.3M
标准类别:建筑工业标准
资源ID:229724
VIP资源

JGJT408-2017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由机器从pdf转换为word,准确率92%以上,供参考

JGJT408-2017 建筑施工测量标准

2.1.9竣工图planoffinishconstruction

根据竣工测量资料编绘的反映建筑物主体及其附属设施的实 际平面位置和高程的图。

QB/T 2049.4-2013 灯用玻壳 G型玻壳尺寸系列A 卫星导航定位测量接收机标称的固定误差 测距仪器标称精度中的固定误差: B 卫星导航定位测量接收机标称的比例误差 6 测距仪器标称精度中的比例误差系数: D 距离; d 较差、长度: 子 方位角闭合差; h 高差; he 垂线长度; 仪器中心的高度; L 为附合路线或闭合环线长度: Li 为检测测段长度; m 控制网的测量中误差: ma 方位角中误差; n 测角中误差; mn 测距中误差: M 高差偶然中误差; Mw 高差全中误差; N 条数或环数、个数; R 地球平均曲率半径: r 当地大气折射率: S 斜距; 边长相对中误差分母; U 规标中心的高度;

W 闭合差; W. 边角网角条件自由项的限值: Wae 方位角条件自由项的限值; Wi 起始边(基线)条件自由项的限值: W. 观测角与计算值的限差: W 极条件自由项的限值; Wx.W,.W. 坐标分量闭合差; aa 圆周角条件或组合角条件方程式的系数: α 观测角度; β 观测角度、传距角; P 常数,弧度的秒值,为206265"; △ 高差较差; 0 垂直角; 卫星导航 基线长度中误差 O

W 闭合差; W. 边角网角条件自由项的限值: Wae 方位角条件自由项的限值; Wi 起始边(基线)条件自由项的限值: W. 观测角与计算值的限差: W 极条件自由项的限值; Wx.W..W, 坐标分量闭合差; aa 圆周角条件或组合角条件方程式的系数: α 观测角度; β 观测角度、传距角; P 常数,弧度的秒值,为206265" △ 高差较差; 0 垂直角; ? 卫尾导航定位测量基线长度中误差。

3.0.1施工测量应明确所使用的平面坐标系统和高程系统。

3.0.6测量原始记录应清晰、完整、准确、无涂改。电子记录

0.6测量原始记录应清晰、完整、准确、无涂改。电子计 提交原始的数据文件。

3.0.7施单位在完成各阶段的测量工作后,应及时整 测量资料。

0.8工程施工总承包单位应具备完整的测量管理体系,建 全施工测量管理制度

3.0.9施工测量成果质量应实行两级检香、一级验

量成果应依次通过测量作业部门的过程检香,质量管理部门的最 终检查和项目管理单位组织的验收或委托具有资质的质量检验机 构进行质量验收。

施工测量成果应按规定要求热

施侧量准备工作应包拍货科收集、施工测量力案编制、 施工图校核、数据准备、人员设备准备和起算控制点校测等 内容。 4.1.2施工测量前,应根据工程任务的要求,收集和分析有关 施工资料:并应包括下列内容: 1规划批复文件; 2 工程察报告; 3 施工图纸及变更文件; 4 施工组织设计或施工方案; 施工场区地下管线、建筑物等测绘成果。 4.2施工测量方案编制和施工图校核 4.2.1 施工测量方案编制宜包括下列内容: 1 工程概况; 2 任务要求; 3 施工测量技术依据、测量设备、测量方法和技术要求: 4 起算控制点的校测; 5 施工控制网的建立; 6 建筑物定位、放线、验线等施工过程测量: 7 基坑监测; 8 建筑施工变形监测: 9 峻工测量; 10 施工测量管理体系; 11 安全质量保证体系与具体措施;

4.2施工测量方案编制和施工图校核

12成果资料整理与提交

12成果资料整理与提交

4.2.2施工图校核应根据不同施工阶段的需要,校

建筑施工图、结构施工图、设备施工图等。校核内容应包括坐标 与高程系统、建筑轴线关系、儿何尺寸、各部位高程等,并应了 解和掌握有关工程设计变更文件

4.3.1施测量数据准备应包括下列内客

测量数据准备和定位依据点

.3.1 施工测量数据准备应包活下列内谷: 1应依据施工图计算施工放样数据: 2应依据放样数据绘制施工放样简图。 4.3.2应对城市平面控制点或建筑红线桩点成果资料与现场点 位或桩位进行交接,并应做好点位的保护工作。 4.3.3城市平面控制点或建筑红线桩点使用前,应进行外业校 则与内业校算,定位依据桩点数量不应少于3个。校测红线耕的 允许误差:角度误差为60,边长相对误差为1/2500,点位误 差为50mm。校测平面控制点的充许误差:角度误差为土30 边长相对误差为1/4000,点位误差为50mm。

4.3.3城市平面控制点或建筑红线桩点使用前,应进行外业校

4.3.4工程依据的水准点数量不应少于2个,使用前应按附

确认合格有效后方可使用

确认合格有效后方可使用

5.1.1平面控制网的布设应遵循先整体、后局部,分级控制的 原则。大中型的施工项目:应先建立场区平面控制网:再建立建 筑物施工平面控制网:小型施工项目,可直接布设建筑物施工平 面控制网

5.1.2平面控制测量前,应收集场区及附近城市平面

建筑红线桩点等资料:当点位稳定且成果可靠时,可作为平面控 制测量的起始依据。

5.1.3平面控制测量应包括场区平面控制网和建筑物施 控制网的测量

5.1.4平面控制点应根据建筑设计总平面图、施工总平

图、施工地区的地形条件等因素经设计确定,点位应选在通视良 好、土质坚硬、便于施测和长期保存的地方。

量规范》GB50026的要求,开应要普保护。控制点应定期复测 检核

5.2.1场区平面控制网应根据场区地形条件与建筑物总体布置 情况,布设成建筑方格网、卫星导航定位测量网、导线及导线 网、边角网等形式。

1建筑方格网的主要技术要求应符合表5.2.2的规定; 2在建筑方格网布设后·应对建筑方格网轴线交点的角度 及轴线距离进行测定,并将点位归化至设计位置,点位归化后,

表 5.2.2 建筑方格网的主要技术要求

应进行角度和边长的复测检查。角度偏差值,一级方格网不应大 于90°土8,二级方格网不应大于90°士12:距离偏差值,一级 方格网不应天于D/25000,二级方格网不应大于D/15000(D为 方格网的边长)。

5.2.3当布设卫星导航定位测量控制网时,应采用静态测量方

表5.2.3卫星导航定位测量控制网的主要技术指标

4 导线网的布设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导线网的主要技术要求应符合表5.2.4的规定; 2 导线边长应大致相等,相邻边长之比不宜超过1:3。

表5.2.4导线网的主要技术要求

表5.2.5边角网的主要技术要求

5.2.6对场地大于1km或重要建筑区,应按一级网的技术要求 布设场区平面控制网:对场地小于1km或一般建筑区,可按二 级网的技术要求布设场区平面控制网。对测量精度有特殊要求的 工程,控制网精度应符合设计要求。

5.3建筑物施工平面控制网

5.3.1建筑物施平面控制网宜布设成矩形,特殊时也可布设 成十学形主轴线或平行于建筑物外廓的多边形。 5.3.2建筑物施工平面控制网测量可根据建筑物的不同精度要 式公三个笨级甘主西共术西成成饰合丰522的规宝

表5.3.2建筑物平面控制网主要技术要求

5.3.3地下施工阶段应在建筑物外侧布设控制点,建立外部控 制网,地上施工阶段应在建筑物内部布设控制点,建立内部控 制网

5.3.3地下施工阶段应在建筑物外侧布设控制点,建立外部控

5.3.4建筑物施工平面控制网测定并

5.3.5建筑物外部控制转移至内部时,内控控制点宜

5.3.6建筑物施工平面控制桩施测完成后,应对控

5.3.6建筑物施工平面控制桩施测完成后,应对控制轴线交点 的角度及轴线距离进行测定,并调整控制点点位直至符合本标准 表5.3.2的规定。当控制点调整时,应根据各点平差计算坐标值 确定归化数据,并应在实地标志上修正。 5.3.7建筑物施工平面控制桩应标识清楚,应定期复测,并米 取有效的保护措施;当遇有损坏,应及时恢复。复测时间间隔的

的角度及轴线距离进行测定,并调整控制点点位直至符合本标准 表5.3.2的规定。当控制点调整时,应根据各点平差计算坐标值 确定归化数据,并应在实地标志上修正。

5.3.7建筑物施工平面控制桩应标识清楚,应定期复

取有效的保护措施:当遇有损环,应及时恢复。复测时间间隔的 长短,:应根据点位稳定程度或自然条件的变化情况来确定

5.4卫星导航定位测量

5.4.1卫星导航定位测量控制点位的选定应符合下列

1点位应选在稳定可靠的地方,每个控制点应至少有二个 通视方向; 2高度角在15”以上的范围内,应无障碍物; 3避开易产生多路径效应的地物; 4避开周围大功率无线电发射源的距离应大于200m;与高 压输电线、微波通道的距离应大于100m;

5.4.2卫星导航定位测量静态测量外业观测应符合下列规定: 1卫星导航定位测量接收机天线整平安置后,定向标志宜 指向正北。对于定向标志不明显的接收机,可预先设置定向 标志; 2用三脚架安置卫星导航定位测量接收机天线时,对中误 差应小于3mm; 3天线高测量精度应至毫米,测前、测后应各量一次,两 次较差不应大于3mm,并应取平均值作为最终成果; 4卫星导航定位测量静态测量时:各接收机采样间隔应 一致; 5在观测期间避免在接收机附近使用无线通信工具 6观测结束后,应检查卫星导航定位测量外业观测手簿的

5.4.2卫星导航定位测量静态测量外业观测应符合下列夫

内容,在点位保护好后方可迁

5.4.3卫星导航定位测量静态测量接收机的选用应符合表 5.4.3的规定。

表5.4.3卫星导航定位测量静态测量接收机的选用

当采用卫星导航定位测量静态测量技术布设控制网时, 航定位测量静态测量的技术要求应符合表5.4.4的规定。

卫星导航定位测量静态测量的技

5.4.5静态测量观测计划、准备工作、作业要求应符合

态测量观测计划、准备工作、作业要求应符合现行行 J星定位城市测量技术规范》CJJ/T73的规定

5.5.1水平角观测宜采用方向观测法

水平角观测宜采用方向观

光学经纬仪、编码式测角法和增量式测角法全站仪(或电子经纬 仪)在进行多测回观测时,应配置度盘,度盘配置表应符合附录 A要求。

表5.5.2水平角观测的测回数

5.5.3水平角观测应在通视良好、成像清晰稳定时进行。作业 中仪器不应受阳光直接照射,气泡偏离若超过一格应在测回间 重新整置仪器,有纵轴倾斜传感器校正的电子经纬仪可不受此 限。方向观测法的各项限差应符合表5.5.3的规定。

表5.5.3方向观测法的各项限差()

5.5.4水平角观测成果的重测与取舍应符合下列规定

1水平角观测误差超限时,应在原度盘位置上进行重测 因测错、读错、记错、上测回归零差超限、、仪器碰动、气泡偏 离过大等,均应随时重测:可不算重测测回数: 2当2C较差或各测回较差超限时,应重测超限方向,并 联测零方向; 3当零方向的2C较差或下半测回的归零差超限时,该测 回应重测; 4当一测回重测方向数超过总方向数的1/3时,该测回应 重测,每站重测的方向测回数超过总方向测回数的1/3时,该测 站应重测;

5基本测回数成果和重测成果:应进行记录,重测及基本 测回结果不取中数,每一测回只取一个符合限差的结果。 5.5.5水平角观测结束后,应计算测角中误差。方格网测角中 误美导线测角中误美应符合下列规定

5基本测回数成果和重测成果,应进行记录,重测及基本 测回结果不取中数,每一测回只取一个符合限差的结果。

水平角观测结束后,应计算测角中误差。方格网测角中 导线测角中误差应符合下列规定: 方格网测角中误差应按下式计算

方格网测角中误差应按下式计算:

式中:W 方格内角闭合差; n—方格个数。 2导线测角中误差应按下

式中:f一 附合导线或闭合导线环的方位角闭合差: n2 计算于时的测站数: Nf 的个数。

5.6.1.场区或建筑物平面控制网边长,采用1,Ⅱ级测距仪器 往返测量,其测回数不应少于两测回(一测回指照准目标一次, 读数四次)。 5.6.2测距仪器根据出厂的标称精度分级,仪器的标称精度应

5.6.1场区或建筑物平面控制网边长,采用I、Ⅱ级测距仪器

6.2测距仪器根据出厂的标称精度分级,仪器的标称精 下式计算:

I级:[m,/≤2mm;

Ⅱ级:2mm

5.6.4测距作业应符合下列规定:

.6.4测距作业应符合下列规

1测线不宜穿过发热体上空,离地面或障碍物宜在1.3m 以上,不应受到强电磁场的干扰,倾角不宜过大: 2测距应在成像清晰和气象条件良好时进行,阳光下作业 时应遮阳,测距不宜逆光观测,严禁将仪器照准部直对太阳或强 光源; 3在气温较低时作业,测距仪应有一定的预热时间,使仪 器各电子部件达到正常稳定的工作状态时方可开始测距,读数 时,信号指示器指针应在最佳回光信号范围内: 4反射镜应对准照准部,当反射镜背景方向有反光物体时 应在反射镜后面遮挡。

表5.6.5测距仪器测距各项较差的限值(mm)

5.6.6全站仪测距时,气象数据的测定要求应符合表5.6.6的

5.6.6全站仪测距时,气象数据的测定要求应符合表5. 规定。

表5.6.6气象数据的测定要求

5.6.7测量的斜距,经气象与加、乘常数改正后,水平距离应 符合下列规定: 1水平距离用高差应按下式计算:

2水平距离用垂直角应按下式计算:

D= S. cosa

式中:D 全站仪与反射镜平均高程面上的水平距离(m): S 经气象改正与加、乘常数改正后的斜距(m); h 仪器光轴中心与反射镜中心之间的高差(m): 0一 垂直角。

往返观测值的平均测距中误差m应按下式计算:

[dd] mD=土 2m

式中:mp 往返观测值的平均测距中误差(mm); d一一往返观测值化算为水平距离之后的较差(mm); n一观测边个数。 2往返观测值的平均值中误差m应按下式计算:

边长相对中误差六应按下式计算:

[dd] mp 1 mp 士 士 2 2V n

mp T D D/mn

式中:D测距边的水平距离平均值(mm)。 5.6.9 当采用钢尺丈量距离时,应采用1级钢尺,量距可采 相例尽公派十是。次武用两相钢尽同老向多寸是一次±

5.6.9当采用钢尺丈量距离时,应采用1级钢尺,量距可采用 一根钢尺往返丈量一次,或用两根钢尺同方向各丈量一次。丈量 时应使用拉力计,拉力与钢尺检定时一致。 5.6.10普通钢尺量距的技术要求应符合表5.6.10的规定。

表5.6.10 普通钢尺量距的技术要求

注:检定钢尺时,其丈量的相对中误差不应大于1/100000。

5.6.11钢尺距离丈量结果中应加入尺长、温度、倾斜 正数。

5.7.1一级导线网计算应采用严密平差法,二级导线网可根据

需要采用严密或简化方法平差,其精度应符合本标准表5.2.4的 规定。导线网平差时,角度,距离的中误差可分别按本标准第 5.5.5条和第5.6.8条计算。

步环、异步环和重复基线检核,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各等级控制网的基线精度,应按下式计算:

=VA+(B. d)2

式中: 基线长度中误差(mm); A一固定误差(mm): B一比例系数误差(mm/km); d一平均边长(km)。 2同步环各座标分量闭合差及环线全长闭合差,应满足下 列公式的要求:

n 5 Vn Wy S

W,≤ Vn 5 W=/w+w,+w?

式中:n一一同步环中基线边的个数; W一同步环环线全长闭合差(mm)。 3异步环各坐标分量闭合差及环线全长闭合差,应满足下 列公式的要求:

式中:n一一异步环中基线边的个数; W一异步环环线全长闭合差(mm)。 4重复基线的长度较差,应满足下式的要求

式中:d 基线长度。

W≤2Vno W,≤2Vno W,≤2/ng W=/w+w,+w? W<2 /3ng

5.7.3数据检验中,当重复基线、同步环、异步环或附合路线 中的基线超限时·应舍弃基线后重新构成异步环,所含异步环基 线数应符合本标准表5.4.4的规定,且闭合差应符合本标准第 5.7.2条的规定,否则应进行重测。舍弃和重测的基线应分析 并应记录在数据检验报告中。 5.7.4外业观测数据检验合格后,对卫星导航定位测量的观测 精度进行评定,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5.7.4外业观测数据检验合格后对卫星导航定位

外业观测数据检验合格后,对卫星导航定位测量的观测 行评定,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控制网的测量中误差应按下式计算

Fww m=V3N 1

式中:m 控制网的测量中误差(mm); N 控制网中异步环的个数; n一异步环的边数; W一一异步环环线全长闭合差(mm)。 2控制网的测量中误差,应满足相应等级控制网的基线精 度要求,并应符合下式规定:

或三维约束平差,在测量控制网的约束平差中:基线分量的改正 效与经过剔除粗差后的无约束平差结果的同一基线相应改正数较 差不应大于2g。控制网约束平差的最弱边边长相对中误差,应 满足本标准表5.2.3中相应等级的规定。

1由测边组成的三角形中观测了一个角度与计算值的限差DL/T 5070-2012 水轮机金属蜗壳现场制造安装及焊接工艺导则, 立根据各边平均测距中误差或平均测距租对中误差按下列公式进 行检核:

W"=±2 (cos"α+cosβ+ 1) +m

或W=±2 m. (cot’α+ cot'β+ cotacotp)+mm 2 DP

式中:W. 观测角与计算值的限差; m 观测边的平均测距中误差(mm); m 各边的平均测距相对中误差; D h 观测角顶点至对边的垂线长度(mm): α、β 除观测角外的另两个角度("); m 一 相应等级三角网规定的测角中误差(")。 2以测边为主的边角网角条件(包括圆周角条件与组合角 条件)自由项的限值,应按下式计算:

W=±2 mpVLα.α..

式中:W。 边角网角条件自由项的限值; m 观测边的平均测距中误差(mm): αc圆周角条件或组合角条件方程式的系数。 3以测角为主的边角网角度限差应按下列公式计算 1)极条件自由项的限值

GB/T 37377-2019 交通运输 物联网标识应用分类及编码1)极条件自由项的限值

2)起始边(基线)条件自由项的限值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