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TG D50-2017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

JTG D50-2017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
积分0.00
特惠
积分0
VIP全站资料免积分下载
立即下载
同类资料根据编号标题搜索
文档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JTG D50-2017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8.9M
标准类别:交通标准
资源ID:228754
VIP资源

JTG D50-2017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由机器从pdf转换为word,准确率92%以上,供参考

JTG D50-2017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

.5沥青路面设计应控制沥青混合料层疲劳开裂损坏、无机结合料稳定层疲劳开

裂损坏、沥青混合料层永久变形量、路基顶面竖向压应变,以及季节性冻土地 低温开裂。

DB33T 2176-2019 强制隔离戒毒人员体能康复训练规范沥青混合料层容许永久变形量 基层类型 高速、一级公路 二级、三级公路 无机结合料稳定类基层、水泥混凝 土基层和底基层为无机结合料稳定类 15 20 的沥青混合料基层 其他基层 10 15

路基顶面竖向压应变不应大于按本规范附录B.4计算的容许值。 按本规范附录B.5计算的季节性冻土地区沥青面层低温开裂指数不宜大于表 2所列数值。

温升装指数C 道宽度的裂缝按0.5条计,不超过 个车道宽度的裂缝

3.0.7高速公路、一级公路以及山岭重丘区二级和三级公路的路面在交工验收时, 其抗滑技术指标应满足表3.0.7的技术要求

表3.0.7抗滑技术要求

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 (JTC D502017

4.2.1应根据交通荷载等级和路基状况等因素,结合路面材料特性和结构特性 欧面纯物米型

4.2.3路面结构的选用宜符合下列规定

无机结合料稳定类基层沥青路面适用于各种交通荷载等级。 粒料类基层沥青路面适用于重及以下交通荷载等级。 3 沥青结合料类基层沥青路面适用于各种交通荷载等级。

4水泥混凝土基层沥青路面适用于重及以上交通荷载等级。 4.2.4路基湿度状态为中湿或潮湿时,宜采用粒料类底基层或设置粒料类路基改 善层。 4.2.5多雨地区,无机结合料稳定类基层和水泥混凝土基层沥青路面应采取措施控 制唧泥、脱空等水损坏。

4.4.1基层和底基层应具有足够的承载能力、抗疲劳开裂性能、足够的耐久性和水 急定性。沥青结合料类和粒料类基层尚应具有足够的抗永久变形能力。 4.4.2基层和底基层的材料类型可参照表4.4.2选用

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CD50—2017)表4.4.2基层和底基层材料的适用交通荷载等级和层位类型材料类型适用交通荷载等级和层位水泥稳定级配碎石或砾石、水泥粉煤灰稳定级配碎石或砾石、各交通荷载等级的基层和底基层石灰粉煤灰稳定级配碎石或砾石无机结合料稳定类水泥稳定未筛分碎石或砾石、石灰粉煤灰稳定未筛分碎石或砾石、轻交通荷载等级的基层各交通荷载等级的底基层石灰稳定未筛分碎石或砾石水泥稳定土、石灰稳定土、轻交通荷载等级的基层、石灰粉煤灰稳定土各交通荷载等级的底基层重及重以下交通荷载等级的基层、级配碎石各交通荷载等级的底基层粒料类级配砾石、中等和轻交通荷载等级的基层、未筛分碎石、天然砂砾各交通荷载等级的底基层填隙碎石密级配沥青碎石、半开级配沥青碎石、极重、特重和重交通沥青结合料类荷载等级的基层开级配沥青碎石沥青贯入碎石重及重以下交通荷载等级的基层水泥混凝土水泥混凝土或贫混凝土极重、特重交通荷载等级的基层4.4.3再生沥青混合料和再生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可用于各交通荷载等级的基层和底基层,厂拌热再生沥青混合料宜用于极重、特重和重交通荷载等级的基层。4.4.4无机结合料稳定层与沥青结合料类材料层间可设置级配碎石、半开级配或开级配沥青碎石层。4.4.5不同材料基层和底基层厚度宜符合表4.4.5的规定。表4.4.5基层和底基层厚度材料种类集料公称最大粒径(mm)厚度(mm),不小于19.050密级配沥青碎石26. 580半开级配沥青碎石31.5开级配沥青碎石10037, 5120沥青贯入碎石40贫混凝土31.51208

4.4.6沥青路面的水泥混凝土基层应符合现行《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 JTGD40)的有关规定

4.5.1面层应具有平整、抗车辙、抗疲劳开裂、抗低温开裂和抗水损坏等性能, 表面层混合料尚应具有抗滑和耐磨损性能,密级配沥青混合料表面层应具有低透水 性能。

4.5.2面层材料类型宜按表4.5.2选用。

表4.5.2面层材料的交通荷载等级和层位

4.5.4不同粒径沥青混合料的层厚应符合表4.5.4的规定。连续级配沥青混合 历青玛蹄脂碎石混合料的结构层厚度不宜小于集料公称最大粒径的2.5倍。开级配 昆合料的结构层厚度不宜小于集料公称最大粒径的2.0倍。

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D50—2017)

表4.5.4不同粒径沥青混合料层厚

4.5.5沥育贯入碎 过50mm。上拌下贯式路面的拌和层厚度不宜小于25mm。 4.5.6沥青表面处治可分为单层 双层和 单层表面处治厚度宜为10~15mm, 三层表面处治厚度宜为25~30mm。 4.6功能层 4.6.1季节性冻土地区路面厚度不满足防冻 乐要求时,应增设防冻层。防冻层宜采用 粗砂、砂砾和碎石等粒料类材料。 4.6.2地下水位高、排水不良的路段,有裂隙水、泉眼等水文条件不良岩石挖方路 段,基层和底基层为非粒料类材料时 可在基层或底基层与路床间设置粒料层。粒料层 应与路基边缘或与边沟下渗沟相连接,厚度不宜小于150mm 4.6.3无机结合料稳定类或冷再生类材料结构层与沥青结合料类结构层之间宜设置 封层,封层可采用单层沥青表面处治或稀浆封层等。当设置政性沥青应力吸收层时,可 不再设封层。 4.6.4极重、特重和重交通荷载等级路面的黏层宜采用改性乳化沥青、道路石油沥 青或改性沥青;中等和轻交通荷载等级路面的黏层可选用乳化沥青;水泥混凝土板与沥 青面层间的黏层宜采用改性沥青。 4.6.5单层表面处治封层的结合料可采用改性沥青、道路石油沥青或乳化沥青。改 生沥青应力吸收层宜采用橡胶沥青。

4.6.6粒料类基层和无机结合料稳定类基层顶面宜设置透层,透层沥青应具有良好 的渗透性,可采用稀释沥青和乳化沥青等

4.7.1路肩结构组合和材料选用应与行车道路面相协调,不应影响路面结构中水的 排出。 4.7.2极重、特重和重交通荷载等级公路及冻土地区,硬路肩基层、底基层材料和 厚度应与行车道路面相同

4.7.1路肩结构组合和材料选用应与行车道路面相协调,不应影响路面结构中水的 排出。 4.7.2极重、特重和重交通荷载等级公路及冻土地区,硬路肩基层、底基层材料和 厚度应与行车道路面相同。

5材料性质要求和设计参数

5.1.1路面材料应根据公路等级、交通荷载等级、气候条件、各结构层功能要求和 地材料特性等,在技术经济论证基础上进行设计并确定材料设计参数。 5.1.2各结构层的原材料性质要求和混合料组成与性质要求,应符合现行《公路沥 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40)和《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细则》(JTG/TF20)的 直关规定,并应结合工程特点和当地经验确定

1水平一,通过室内试验实测确定。 2水平二,利用已有经验关系式确定。 3水平三,参照典型数值确定。

5.2.1路基顶面回弹模量的确定应符合现行《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D30) 有关规定。

5.2.2路基顶面回弹模量应符合表5.2.2的规定。不满足要求时,应采取改变填料、 设置粒料类或无机结合料稳定类路基改善层,或采用石灰或水泥处理等措施提高路基顶 面回弹模量

表5.2.2路基顶面回弹模量(MPa

材料性质要求和设计参数

5.3.1基层、底基层级配碎石的CBR值应符合表5.3.1的有关规定

表5.3.1级配碎石 CBR值

5.3.2级配砾石或天然砂砾用于基层时,CBR值不应小于80。级配砾石或大然砂砾 用于底基层时,对极重、特重和重交通荷载等级,CBR值不应小于80;对中等交通荷 载等级,CBR值不应小于60:对轻交通荷载等级,CBR值不应小于40

5.3.3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基层粒料公称最大粒径不宜大于26.5mm;底基层采用 吸配碎石或级配砂砾时,公称最大粒径不宜大于31.5mm;底基层采用天然砂砾时,公 弥最大粒径不宜大于53.0mm。二级及二级以下公路的基层、底基层粒料公称最大粒径 不宜大于53.0mm。

5.3.6级配碎石和级配砂砾中通过0.075mm筛孔的颗粒含量不宜大于5%,不 要求时,可用天然砂替代部分细集料。

5.3.7粒料层的回弹模量在结构验算时应采用粒料回弹模量乘以湿度调整系数后得 同,湿度调整系数可在1.6~2.0范围内选取。粒料回弹模量应取用最佳含水率和与压 度要求相应的干密度条件下的试验值。压实度要求应符合现行《公路路面基层施工 术细则》(JTG/TF20)的有关规定

第5.1.4条规定,依据相应的水平确定:

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D502017

表5.3.8粒料回弹模量取值范围(MPa)

材料 结构层 公路等级 极重、特重交通 重交通 中等、轻交通 基层 高速公路、一级公路 5. 0 ~ 7. 0 4. 0 ~ 6. 0 3. 0 ~ 5.0 二级及二级以下公路 4. 0 ~ 6. 0 3.0 ~ 5. 0 2. 0 ~ 4. 0 水泥稳定类 底基层 高速公路、一级公路 3. 0 ~5. 0 2.5 ~ 4.5 2. 0 ~ 4. 0 二级及二级以下公路 2.5 ~ 4. 5 2.0 ~4. 0 1. 0 ~ 3. 0 高速公路、一级公路 4. 0 ~5.0 3.5 ~4. 5 3.0 ~ 4. 0 基层 二级及二级以下公路 3.5 ~4. 5 3. 0 ~ 4. 0 2.5 ~ 3. 5 水泥粉煤灰稳定类 高速公路、一级公路 2.5 ~3.5 2.0 ~3. 0 1.5 ~2.5 底基层 二级及二级以下公路 2. 0 ~3. 0 1. 5 ~ 2. 5 1. 0 ~ 2. 0

材料性质要求和设计参数续表5.4.4材料结构层公路等级极重、特重交通重交通中等、轻交通高速公路、一级公路≥1.1≥1. 0≥0.9基层石灰粉煤灰二级及二级以下公路≥0.9≥0.8≥0.7稳定类高速公路、一级公路≥0.8≥0.7≥0.6底基层二级及二级以下公路≥0.7≥0.6≥0.5基层二级及二级以下公路≥0. 8"石灰稳定类高速公路、一级公路≥0.8底基层级及二级以下公路0.5 ~ 0. 7§注:“在低塑性土(塑性指数小于7)地区有灰稳定砂耐和碎石的7d龄期无侧限抗压强度应大于0.5MPa(100g平衡锥测液限)。“低限用于塑性指数小于7的上,高限用于塑性指效大于或等于,的黏土。5.4.5无机结合料稳定类材料弯拉强性模量应按本规范第5.1.4条规定,依据相应的水平确定:1水平一,按本规范附录E,用中间段单轴压缩试验测定。弯拉强度和弹性模量的测定应符合现行公路工程定材料试验规程》(JTGE51)中T0851的有关规定测试武时水泥稳定类、水泥粉煤灰稳定类材料试件的龄期应为90d,石灰稳定类、石灰粉煤灰家稳定类材米件的龄期应为180d。弯拉强度和弹性模量应取用测试数据的平均2水平三,参照表5.4.5确定立强度和弹性模量。表5.4.5无机结合料稳定类材料的弯拉强度和弹性模量取值范围(MPa)弯拉强弹性模量水泥稳定粒料、水泥粉煤1.5 ~218000~28000料、石灰粉煤灰稳定粒料0.914000~20000水泥稳定土、水泥粉煤灰稳定0.6 ~1.05000~7000石灰粉煤灰稳定土石灰土0. 3 ~0. 3 000 ~5 000注:结合料用量高、材料性能好、级配好或压实度大时取高值,反之取低值。5.4.6结构验算时,无机结合料稳定类材料弹性模量应乘以结构层模量调整系数0.5。5.4.7冻土地区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的石灰粉煤灰稳定类基层,应按现行《公路工程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试验规程》(JTGE51)中T0858的有关规定进行材料抗冻性能检验,其残留抗压强度比应符合表5.4.7的要求。表5.4.7石灰粉煤灰稳定类材料抗冻性能技术要求气候区重冻区中冻区残留抗压强度比(%)≥70≥6515

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D50—2017)

5.5沥青结合料类材料

5.5.1沥青结合料应采用道路石油沥青或其加工产品,沥青类型应根据公路等级 气候条件、交通荷载等级、结构层位和施工条件等确定。 5.5.2极重、特重和重交通荷载等级公路、气候条件严酷地区公路,以及连续长陡 纵坡路段,中面层和表面层宜采取优化混合料级配、选用改性沥青或添加外掺剂等 猎施。 5.5.3开级配沥青混合料表面层宜采用高黏沥青或橡胶沥青,并采用适量消石灰或 水泥替代矿粉。 5.5.4表面层沥青混合料公称最大粒径不宜大于16.0mm,中面层和下面层沥青混 合料公称最大粒径不宜小于16.0mm,基层沥青碎石公称最大粒径不宜小于26.5mm。 5.5.5季节性冻土地区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表面层沥青低温性能宜满足下列指标 要求: 1分析连续10年年最低气温平均值,作为路面低温设计温度。路面低温设计温度 提高10℃的试验条件下,沥青弯曲梁流变试验蠕变劲度S,不宜大于300MPa,且变曲 线斜率m不宜大于0.30。 2当蠕变劲度S,在300~600MPa范围内,且蠕变曲线斜率m大于0.30时,增加 历青直接拉伸试验,其断裂应变不宜小于1%。 3以上都不满足时,采用弯曲梁流变试验和直接拉伸试验确定沥青临界开裂温度 临界开裂温度不宜高于路面低温设计温度

表5.5.6沥青混合料低温弯曲试验破坏应变技术要求

注:气候分区的确定应符合现行《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CF40)的有关规定

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D502017

Ri 第i层沥青混合料的贯入强度(MPa),根据本规范附录F所列方法 试验确定,普通沥青混合料一般为0.4~0.7MPa,改性沥青混合料 般为0.7~1.2MPa; 沥青混合料层的层数; 1U 第i层沥青混合料的权重,为第层厚度中点剪应力与各层厚度中点

5.5.10沥青混合料应测试浸水马歇尔试验 和冻融劈裂试验残留强度比 水稳定性。两项指标应符合表5.5.10的规定。水稳定性不满足要求时,可采取掺 肖石灰、水泥或抗剥落剂,或更换集料等措施。

材料性质要求和设计参数

表5.5.10沥青混合料水稳定性技术要求

表5.5.11常用沥青混合 下动态压缩模量取值范围(MPa)

表5.5.11常用沥青混合料20℃条件下动态压缩模量取值范围(MPa)

其他沥青混合料为10Hz条件下动态压缩模量 2.沥青黏度大、级配好或空隙率小时取高值,反之取低值

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D502017

5.6.1各类材料的泊松比应按表5.6.1石

表5.6.1泊松比取值

6.1.1路面结构力学指标计算应采用双圆均布垂直荷载作用下的弹性层状连续体系 理论。 6.1.2路面结构组合应先初拟方案,并按本规范附录B进行路面结构验算,再结合 工程经验和经济分析选定路面结构方案。对于二级及二级以下公路,当交通荷载等级为 中等、轻水平时,可依据所在地区经验结构合理选择路面设计方案。

表6.2.1不同结构组合路面的设计指标

“在沥青混合料层与无机结合料稳定层间设置粒料层时,应验算沥青混合料层疲劳开裂表 水泥混凝土基层应按现行《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JTGD40)设计

2路面结构验算时,各设计指标应选用表6.2.2规定的竖向位置处的力学响应

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CD50—2017

并应按图6.2.2所示计算点位置,选取A、 C和D四点位置计算的最大力学响应 表6.2.2各设计指标对应的力学响应及其竖向位置

6.4路面结构验算流程

6.4.1路面结构验算应按图6.4.1所示的流程进行包括下列主要内容

图6.4. 1路面结构验算流程图

按本规范附录A调查分析交通参数:根据本规范第3.0.4条的规定,确定交

2根据路基土类、地下水位高度确定路基干湿类型和湿度状况,按本规范 2.2条要求,并结合现行《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D30)的有关规定确定路基 回弹模量及必要的路基改善措施

3根据设计要求,收集所在地区的常用路面结构组合和材料性质要求,分析影响 路面结构设计的其他因素,初拟路面结构组合与厚度方案,选取设计指标。 4按本规范第5章及第6.3.2条规定,确定各结构层模量等设计参数,并按本规 范第5章规定检验粒料的CBR值,无机结合料稳定类材料的无侧限抗压强度,沥青低 温性能要求,沥青混合料的低温破坏应变、动稳定度、贯入强度和水稳定性等。 5按本规范附录G的规定,收集工程所在地区气温资料,确定各设计指标对应的 温度调整系数或等效温度。 6采用多层弹性体系理论程序计算各设计指标的力学响应量。 7按本规范附录B的规定进行路面结构验算,验算结果应符合本规范第3.0.6条 的规定,不符合时,调整路面结构方案重新验算,直至符合为止。 8对通过结构验算的路面结构进行技术经济分析,选定路面结构方案。 9按本规范附录B.7计算设计路面结构的验收弯沉值

范附录B.7的有关规定。

7.1.1本章适用于沥青路面结构补强设计

7.1.2改建设计应充分调查和分段评估既有路面状况,分析路面损坏原因,提出针 对性改建对策,经技术经济分析后,结合工程经验确定适应预期交通荷载等级和使用性 能要求的改建设计方案。 7.1.3确定改建设计方案时,应充分利用既有路面结构性能,减少废弃材料,并积 极、稳妥地再生利用既有路面材料。

7.1.5改建设计应采用动态设计理念,工程实施阶段应逐段调查分析现场路况, 态调整改建方案。

7.2既有路面调查与分析

7.2.1既有路面调查与分析应包括下列主要内容: 收集既有路面及其排水设施的设计、施工及历史养护维修情况等技术资料。 2 调查分析交通量、轴载组成和增长率等交通荷载参数。 3 调查路面破损状况,包括路面病害类型、严重程度、范围和数量等。 4采用落锤式动态弯沉仪或其他弯沉仪检测评价既有路面结构承载能力。 5采用钻芯、探坑取样、路面雷达、切割等方式,调查分析既有路面厚度、层间 结合及病害程度情况,并取样进行室内试验,测定试件模量、强度等,分析路面材料组 成与退化情况。 6对因路基问题导致路面损坏的路段,取样调查路基土质类型、含水率和CBR值 等,分析路基稳定性和承载力等。 7调查沿线气候条件、地下水位及路基路面排水状况。 8调查沿线跨线桥,隧道净空要求及其他影响路面改建设计的因素

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D502017)

7.22既有路面损坏状况的评定应符合现行《公路技术状况评定标准》(JTGH20) 和《公路养护技术规范》(JTGH1O)的有关规定,可结合路面损坏特点采用路面横向 裂缝间距、纵向裂缝率、网裂面积率和修补面积率等指标进行补充评价。 7.2.3应根据既有路面调查结果综合分析病害原因,判断路面病害的层位、破坏程 度、发展趋势及既有路面的可利用程度

7.4.1设计使用年限内预期的交通荷载参数应按本规范附录A进行调查和分析,并 按本规范第3.0.4条确定交通荷载等级。

7.4.2加铺层以及经处治后的既有路面结构在设计使用年限内的使用性能,应

本规范第3.0.6条和第3.0.7条的规定。

7.4.6改建路面结构验算应按图7.4.6所示的流程进行,包括下列主要内容: 1按本规范附录A调查分析交通参数;按本规范第3.0.4条规定,确定交通荷载 等级。 2根据本规范第7.2节的规定,对既有路面技术状况进行调查和分析。 3根据路况调查结果,对既有路面进行分段。按本规范第7.3节的规定,结合当 地工程经验,分段初拟改建方案。 4按本规范第7.4.3~7.4.5条规定,确定需验算的结构层和设计指标,确定既有 路面和加铺层的材料模量等设计参数,并按本规范第5章规定检验加铺层粒料的CBR 值,无机结合料稳定类材料的无侧限抗压强度,沥青低温性能要求,沥青混合料的低温 破坏应变、动稳定度、贯入强度和水稳定性等。

GB/T 31052.10-2016 起重机械 检查与维护规程 第10部分:轻小型起重设备图7.4.6改建路面结构验算流程图

5收集工程所在地区气温资料,按本规范附录G确定各设计指标相应的温度调整 系数或等效温度。 6采用多层弹性体系理论程序计算各设计指标的力学响应量。 7按本规范附录B进行路面结构验算,验算结果应符合本规范第3.0.6条的规定 不符合时,调整路面改建方案重新验算,直至符合为止。 8对通过结构验算的路面结构进行技术经济分析,选定路面改建方案。

5收集工程所在地区气温资料,按本规范附录G确定各设计指标 系数或等效温度。 6采用多层弹性体系理论程序计算各设计指标的力学响应量。 7按本规范附录B进行路面结构验算,验算结果应符合本规范第3.0.6条的规定 不符合时,调整路面改建方案重新验算,直至符合为止。 8对通过结构验算的路面结构进行技术经济分析,选定路面改建方案。 9按本规范附录B.7计算改建路面结构的路表验收弯沉值。

8.1.1桥面铺装设计可包括桥面板处理、防排水、铺装结构层、路缘带和伸缩缝接 触融部位的填封设计等,设计时应综合考虑桥梁类型、公路等级、交通荷载等级和气候条 件等因素。 8.1.2桥面铺装层结构宜与公路主线路面结构相协调,钢桥面、大桥和特大桥的水 尼混凝土桥面的沥青混合料铺装宜进行专项设计。 8.1.3桥面防水体系应具有足够的耐久性

8.2水泥混凝土桥面铺装

8.2.1水泥混凝土桥面板宜进行铣刨或抛丸打毛处理,处理后桥面板的构造深度宜 为0.4~0.8mm。 8.2.2设置水泥混凝土调平层的桥面,调平层厚度不宜小于80mm,且应按要求设 置钢筋网。调平层混凝土强度等级应与梁体一致,并与桥面板结合紧密。 8.2.3水泥混凝土桥面防水层材料应具有足够的黏结强度、防水能力、抗施工损价 能力和耐久性,可采用热沥青、涂膜等。 8.2.4热沥青防水层宜采用橡胶沥青或SBS改性沥青,沥青膜厚度宜为1.5~ 2.0mm,应撒布覆盖率为60%~70%的单粒径碎石。 8.2.5高速公路、一级公路水泥混凝土桥面沥青混合料铺装层厚度不宜小于70mm 宜采用两层或两层以上的结构,沥青混合料铺装上层厚度不宜小于30mm。二级及二级 以下公路水泥混凝土桥面沥青混合料铺装层厚度不宜小于50mm。

GB/T 6278-2012 声系统设备 概述 模拟节目信号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CD50—2017)

附录 A交通荷载参数分析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