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51074-2015 城市供热规划规范

GBT51074-2015 城市供热规划规范
积分0.00
特惠
积分0
VIP全站资料免积分下载
立即下载
同类资料根据编号标题搜索
文档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3.6M
标准类别:交通标准
资源ID:228248
VIP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由机器从pdf转换为word,准确率92%以上,供参考

GBT51074-2015 城市供热规划规范

4.2.1城市热负荷预测内容宜包括规划区内的规划热负荷以及 建筑采暖(制冷)、生活热水、工业等分项的规划热负荷。

建筑采暖(制冷)、生活热水、工业等分项的规划热负荷。 4.2.2采暖热负荷预测宜采用指标法,采暖热负荷可按下式 计算:

GB/T 36296-2018 遥感产品真实性检验导则Q=qw·AX10"

式中:Q一一采暖热负荷(kW) A一一各类型建筑物的建筑面积(m); 一建筑类型。 4.2.3生活热水热负荷预测宜采用指标法,生活热水热负荷

4.2.3生活热水热负荷预测宜采用指标法,生活热水热负荷 按下式计算:

式中:Q一一生活热水热负荷(kW); qu一一生活热水热指标(W/m²); A,一一供应生活热水的各类建筑物的建筑面积(m); 一一建筑类型。 4.2.4、工业热负荷宜采用相关分析法和指标法。采用指标法预 测工业热负荷时,可按下式计算:

Q= L4·A,X10

qeT.业热负荷指标[t/(h·km)]; A,一不同类型T业的用地面积(km); 工业类型。 4.2.5热负荷延续时简曲线应根据城市的历年气象资料及有关 热负荷数据绘制。

4.2.5热负荷延续时间曲线应根据城市的历年气象资料及有关 热负荷数据绘制。

4.3.1规划热指标应包括建筑采暖综合热指标、建筑采暖热指 标、生活热水热指标、工业热负荷指标、制冷用热负荷指标。 4.3.2建筑采暖综合热指标可按下式计算:

4.3.3建筑采暖热指标、生活热水热指标、工业热负荷指标宜

注:1.表市数值适用手我国东北、华北、西北地区: 2.热指标中已包括5%管网热损失。

4.3.4制冷用热负荷指标的选取,宜符合下列规定: 1制冷用热负荷指标可按下式计算:

4.3.4制冷用热负荷指标的选取,宜符合下列规定:

式中:4制冷用热负荷指标(W/m); q—空调冷负荷指标(W/m); COP一一制冷机的制冷系数,取0.7~1.3 注:单效吸收式制冷机取下限值。 2空调冷负荷指标宜按表4.3.4选取

表4.3.4空调冷负荷指标(W/m)

注:体型系数大,便用过程中换气次数多的建筑取上限。

5.2.1:以煤炭为主要供热能源的城市,应采取集中供热方式, 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具备电厂建设条件且有电力需求时,应选择以燃煤热电 厂系统为主的集中供热。 2不具备电厂建设条件时,宜选择以燃煤集中锅炉房为主 的集中供热。 3有条件的地区,燃煤集中锅炉房供热应步向燃煤热电 厂系统供热或清洁能源供热过渡。

5.2.2大气环境质量要求严格并且天然气供应有保证的地区利

5.2.3对天型天然气热电厂供热系统应进行总量控制。

5.2.5在水电和风电资源丰富的地区和城市,可发展以电为 源的供热方式。

5.2.6能源供应紧张和环境保护要求严格的地区,可发展固有 安全的低温核供热系统。 5.2.7城市供热应充分利用资源,鼓励利用新技术、T.业余热 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发展新型供热方式。 5.2.8太阳能条件较好地区,应选择太阳能热水器解决生活热 水需求,并应增加太阳能供暖系统的规模。 5.2.9历史文化街区或历史地段,宜采用电、天然气、油品 液化石油气和太阳能等为能源的供热系统:设施建设应符合遗产 保护和景观风貌的要求。

5.3.1总体规划阶段的供热规划应依据所确定的供热方

5.3.2详细规划阶段的供热规划应依据热源规模、供热方式

6.1.1总体规划阶段的供热规划应结合供热方式、供热分区及 热负荷分布,综合考虑能源供给、存储条件及供热系统安全性等 因素:合理确定城市集中供热热源的规模、数量、布局及其供热 范围,并应提出供热设施用地的控制要求。 6.1.2详细规划阶段的供热规划应依据总体规划落实热源位置 用地或经过技术经济论证分析,选择供热方式,确定供热热源的 规模、数量、位置及其供热范围,并应提出设施用地的控制 西成

6.2.1燃煤或燃气热电厂的建设应“以热定电”,合理选取热化 系数,并应符合以下规定: 1以工业热负荷为主的系统,季节热负荷的峰谷差别及日 热负荷峰谷差别不大的,热化系数宜取0.8~0.9; 2以供暖热负荷为主的系统,热化系数宜取0.5~0.7: 3既有工业热负荷又有采暖热负荷的系统,热化系数宜取 0.6~0.8。 6.2.2燃煤热电厂与单台机组发电容量400MW及以上规模的 燃气热电厂规划应符合下列规定: 掀煤热电厂应有良好的交通运输条件,

6.2.2燃煤热电厂与单台机组发电容量400MW及以上规

1燃煤热电厂应有良好的交通运输条件: 2单台机组发电容量400MW及以上规模的燃气热电厂应 具有接入高压天然气管道的条件: 3热电广址应便手热网出线和电力上网: 4热电厂宜位于居住区和主要环境保护区的全年最小频率

风向的上风侧; 5热电厂厂址应满足工程建设的工程地质条件和水文地质 条件,应避开机场、断裂带、潮水或内涝区及环境敏感区,厂址 标高应满足防洪要求;

表6.2.3热电厂用地指标

6.3.1 燃煤集中锅炉房规划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应有良好的道路交通条件,便于热网出线; 2 宜位于居住区和环境敏感区的采暖季最天频率风尚的下 风侧; 3 应设置在地质条件良好,满足防洪要求的地区。 6.3.2 燃气集中锅炉房规划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应便于热网出线: 2应便于天然气管道接人;

6.3.1 燃煤集中锅炉房规划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应有良好的道路交通条件,便于热网出线; 2 宜位于居住区和环境敏感区的采暖季最天频率风向的下 风侧; 3 应设置在地质条件良好,满足防洪要求的地区。 6.3.2 燃气集中锅炉房规划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应便于热网出线: 2应便于天然气管道接入;

3应靠近负荷中心; 4地质条件良好,厂址标高应满足防洪要求,并应有可靠 的防洪排涝措施。 6.3.3燃煤集中锅炉房、燃气集中锅炉房用地宜符合表6.3.3 的规定。

6.3.3 锅炉房用地指标(m/MW)

6.4.1低温核供热厂厂址的选择应符合国家相关规定,并应远 离易燃易爆物品的生产与存储设施,及居住、学校、医院、疗养 院、机场等人口稠密区。

6.4.2清洁能源分散供热设施应结合用地规划、建筑布局、

划建设实施时序等因素确定位置,不宜设置在居住建筑的内部

7.1热网介质和参数选取

7.1.1当热源供热范围内只有民用建筑采暖热负荷时,应采用 热水作为供热介质。 7.1.2当热源供热范围内工业热负荷为主要负荷时,应采用蒸 汽作为供热介质。 7.1.3当热源供热范围内既有民用建筑采暖热负荷,也存在工 业热负荷时,可采用蒸汽和热水作为供热介质。 7.1.4热源为热电厂或集中锅炉房时,一级热网供水温度可取 110℃~150℃,回水温度不应高于70℃。 7.1.5蒸汽管网的热源供汽温度和压力应按沿途用户的生产工 艺用汽要求确定。 工6多热源联网法径的城市热网的热滴低回水温度应一致

7.1.6多热源联网运行的城市热网的热源供回水温度

7.2.1热网布局应结合城市近、远期建设的需要,综合热负布 分布、热源位置、道路条件等多种因素,经技术经济比较局 确定。

分布、热源位置、道路条件等多种因素,经技术经济比较房

州定。 7.2.2热网的布置形式包括枝状和环状两种方式,并应符合下 列规定: 1蒸汽管网应采用枝状管网布置方式; 2供热面积大于1000m的热水供热系统采用多热源供 热时,各热源热网干线应连通,在技术经济合理时,热网干线宜 连接成环状管网。 7.2.3:热网应采用地下敷设方式,工业园区的蒸汽管网在环境

7.2.2,热网的布置形式包括枝状和环状两种方式,并应

1蒸汽管网应采用枝状管网布置方式: 2供热面积大于1000方m的热水供热系统采用多热源供 热时,各热源热网干线应连通,在技术经济合理时,热网干线宜 连接成环状管网。

景观、安全条件允许时可采用地上架空敷设方式。

4一级热网与热用户宜采用间

热网与热用户宜采用间接连接方

7.3.1热水管网管径应根据介质、参数和经济比摩阻通过水力 计算确定。

7.3.1热水管网管径应根据介质、参数和经济比摩阻通过水

7.3.2经济比摩阻应综合考恩热网的运行管理、城市建让

7.3.3当管网供汽压力与用户用汽压力相比有余额时,

网管径应根据控制最大充许流速计算确定:余额不足时,应根据 供汽压力和用户用汽压力确定充许的压力降,根据充许的压力降 选择管道直径

4水压图宜根据热网计算结果

7.4中继泵站及热力站

7.4.1、中继泵站的位置、数量、水泵扬程应在管网水力计算 绘制水压图的基础上,经技术经济比较后确定

7.4.1中继泵站的位置、数量、水泵扬程应在管网水力计算和 绘制水压图的基础上,经技术经济比较后确定。 7.4.2热网与用户采取间接连接方式时,宜设置热力站。 7.4.3热力站合理供热规模应通过技术经济比较确定,供热面 积不宜大于30万m。

7.4.3热力站合理供热规模应通过技术经济比较确定,

7.4.4居住区热力站应在供热范围中心区域独立设置,公共

A0.1总体规划阶段的供热规划主要内容应包括: 1分析供热系统现状、特点和存在问题: 2依据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城市发展规模,预测城市热负 荷和年供热量: 3依据所在地城市总体规划、环境保护规划、能源规划 确定城市供热能源种类,热源发展原则、供热方式和供热分区; 4依据城市用地功能布局、热负荷分布确定供热方式 供热分区、供热热源规模和布局,包括热源种类、个数、容量和 布局; 5依据供热热源规模、布局以及供热负荷分布、确定城市 热网主干线布局; 6依据城市近期发展要求、环境治理要求以及供热系统改 造要求,确定近期建设重点项目。 A.0.2详细规划阶段的供热规划主要内容应包括: 1分析供热设施现状、特点以及存在问题: 2依据详细规划提出的技术经济指标,计算热负荷和年供 热量; 3·1 依据城市总体规划确定供热方式: 4依据详细规划的用地布局,落实供热热源规模、位置及 用地; 5依据供热负荷分布,确定热网布局、管径,热力站规模, 位置及用地; 6供热设施的投资估篷

1为便手在执行本规范条文时区别对待,对要求严格程度 不同的用词说明如下: 1)表示很严格,非这样做不可的: 正面词采用“必须,反面词采用“严禁” 2)表示严格,在正常情况下均应这样做的: 正面词采用“应,反面词采用“不应”或“不得”; 3)表示充许精有选择,在条件许可时首先这样做的: 正面词采用“宜”,反面词采用“不宜”; 4)表示有选择,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这样做的,可采用 “可”。 2条文中指明应按其他有关标准执行的写法为:“应符 合…的规定”或“应按·执行”。

1为便手在执行本规范条文时区别对待,对要求产格程度 不同的用词说明如下: 1)表示很严格,非这样做不可的: 正面词采用“必须”,反面词采用“严禁”; 2)表示严格,在正常情况下均应这样做的: 正面词采用“应,反面词采用“不应”或“不得”; 3)表示充许精有选择,在条件许可时首先这样做的: 正面词采用“宜”,反面词采用“不宜”; 4)表示有选择,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这样做的,可采用 “可”。 2条文中指明应按其他有关标准执行的写法为:“应符 合的规定”或“应按·执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1.0.4城市供热规划近远期结合应遵循近期建设的可操作性与

供热系统合理布局结合的原则。在近期建设项自的可操作性与 总体最优方案(包括布高、供热方式和分区)的衔接上、应以总 本方案为基本依据:近期建设项自对总体方案有重天调整的需要 重新论证或修改。 在近远期结合的问题上,规划方案要有前瞻性,能适应未来 城市建设发展情况的变化(包括技术进步对方案的影响),并具 有一定的弹性。

城市供热设施布局和安排用地时,应按照节约土地和高效使用 城市空间资源的原则进行确定,在满足功能要求的最小用地条件 下,考虑到发展应适当留有余地。特别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 规划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地法管 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颁布实施后,还应协调 相关方的利益,并避免与人居环境发生矛盾。

3.0.1城市供热规划是城市规划的组成部分,城市发展的要求 是城市供热规划的基本依据,城市发展总体要求是宏观自标,供 热规划及其方案是具体自标,应体现宏观自标的要求,并对宏观 自标的要求提出修正意见,达到宏观和微观统一、环境保护和经 济发展统、资源供应和消费统一等。环境保护规划城市环境 发展自标、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与减排的要求,城市供热污染物 排放分摊份额等,是确定城市供热发展方向、供热用能、供热方 式、供热分区的重要依据,是刚性要求。地区能源条件是供热规 划的前提条件之一,能源规划中的能源结构与发展方向,是供热 能源发展方向和能源结构的引导。供热系统自身的发展要求也对 能源发展和结构提出了协调要求。 3.0.2城市供热规划是城市规划的专项规划,应写《中华人民 共和国城乡规划法》要求的城市规划阶段相衔接,总体规划是详 细规划的依据,同时已确定的详细规划项自应纳入总体规划:城 市供热规划的期限划分应与城市规划箱一致,与总体规划和详细 规划的编制同步进行,互相协调。只有这样才能使规划的内容、 深度和实施进度做到与城市整体发展同步,使城市主地利用、环 境保护及城市供热协调发展,有效解决供热设施与其他工程设施 之间的矛盾,取得最佳的社会、经济、环境综合效益。 3.0.3在城市总体规划中,城市规模体现为人口规模、城镇建 设用地规模、人均建设用地指标等数据。依据这些数据可以初步 分析出城市建设总量,通过综合分析现状不同性质建筑比例、耗 热指标以及建筑节能改造等多种因素,可以计算出采暖综合热指 标,并据此预测出城市供热负荷及供热设施规模。在详细规划阶 段有明确的技术经济指标表,包括用地性质、用地大小、容积率

3.0.2城市供热规划是城市规划的专项规划、应与《中华人民

等指标、可以通过建筑面积、建筑性质、建筑采暖热指标等 测供热负荷及供热设施规模

城市热负荷的分类方法很多,从不尚角度出发可以有不同的 分类。本节中热负荷分类主要从城市供热规划中的热负荷预测工 作需要出发,总结了国内不同城市热负荷预测工作的经验,研 究、分析了不同规划阶段的热负荷预测内容及其特征、用热性质 的区别,在此基础上加以分别归类。 热负荷的性质、参数及其大小是缩编制供热规划和设计的重要 依据。按照用热性质分类,可分为建筑采暖(制冷)、生活热水、 工业。这种分类方法与供热行业部门的统计口径相一致,有利于 调研、收集城市热负荷历史统计数据及现状资料。在需要空调冷 负荷的城市如考虑夏季用热介质制冷,还需要考制冷用热 负荷。

4.2.1热负荷预测是编制城市供热规划的基础和重要内容,是 合理确定城市热源、热网规模和设施布局的基本依据。热负荷预 则要有科学性、准确性,其关键是应能收集、积累负荷预测所需 要的基础资料和开展扎实的调研工作:握反陕客观规律性的基 础资料和数据,选用符合实际的负荷预测参数。根据基础资料, 科学预测自标年的供热负荷水平,使之适应国民经济发展和城市 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具体的预测工作应建立在经常性收集、积累负荷预测所需资 科的基础上,应了解所在城市的人口及国民经济、社会发展规 划,分析研究影响城市供热负荷增长的各种因素:了解城市现状 和规划有关资料,包括各类建筑的面积及分布,工业类别、规

模、发展状况及其分布等。对现有的工业与民用(采暖、空调、 生活热水)热负荷进行详细调查,对各热负荷的性质、用热参 数、用热工作班制等加以分析。 4.2.2~4.2.4热负荷预测宜根据不同的规划阶段采用不同 的方法测。总体规划阶段宜采用采暖综合热指标预测采暖 热负荷。由于此阶段只是提出了各种类别规划用地的分布及 规模,因此还应根据城市发展规模、现状各类用地建筑容积 率、分析将来城市建设对各类建筑容积率的要求:同时根据 建筑节能规划及阶段要求,分析分阶段实施建筑节能标准的 新建建筑和实施节能改造的既有建筑的比例:在上述研究分 析以及现状热指标调查的基础上:确定采暖综合热指标,进 行热负荷预测。详细规划阶段宜采用分类建筑采暖热指标预 测建筑采暖热负荷。即根据详细规划阶段技术经济指标确定 的各类建筑面积及相应的建筑采暖热指标,并考虑现状建筑 的节能状况进行计算。 在供热系统中生活热水热负荷在我国自前阶段和未来的很 长时期内,与采暖热负荷及工业热负荷相比,比重很小,因此 在总体规划阶段不单独进行分类计算。详细规划阶段宜采用分类 建筑生活热水热指标预测建筑生活热水热负荷。即根据详细规划 价段技术经济指标确定的各类建筑面积及相应的生活热水热指标 进行计算。 总体规划阶段工业热负荷预测采用相关分析法,主要依据城 市社会经济发展自标、国民经济规划、工业规划、工业园区规划 等,分析其历史数据与工业热负荷历史数据的相关关系,拟合相 关性曲线:并参照同类城市地区的发展经验,预测未来工艺蒸汽 需求,包括总量、分布、强度等。详细规划阶段应对现有的工业 热负荷进行详细准确地调查,并逐项列出现有热负荷、已批准项 自的热负荷及规划期发展的热负荷。但是,由于规划编制时,规 划项自不确定,上述数据难以获得,故可采用按不同行业项目估 算指标中典型生产规模进行计算或采用相似企业的设计耗热定额

估算热负荷的方法。对开入向一热网的最大生产1艺热负荷应在 各热用户最大热负荷之和的基础上乘以同时使用系数,同时使用 系数可取0.6~0.9。 4.2.5当热网由多个热源供热,对各热源的负荷分配进行技 术经济分析时,宜绘制热负荷延续时间曲线,以计算各热源 的全年供热量及用手基本热源和尖峰热源承担供热负荷的配 置容量分析,这是合理选择热电厂供热机组供热能力的重要 工具。按照所规划城市的历年气象资料及有关数据绘制规划 集中供热区域的热负荷延续曲线,采暖热负荷持续曲线与所 在城市的气候、地理以及采暖方式等因素有关,同一城市的 采暖热负荷延续曲线基本一致,最大负荷利用小时数基本一 致。工业热负荷持续曲线与工业类别、生产方式、工艺要求 等因素有关,受社会经济发展的彩响,最大负荷利用小时数 可能变化很大。在城市供热规划中根据城市用地布局、功能 分区、热负荷分布及地形地貌条件,往往要将城市分成儿个 独立的集中供热区域,因此还有必要分区绘制规划区域的年 热负荷延续时间曲线,用于指导分区调峰热源容量的配置。 对以供蒸汽为主的工业区,在规划阶段没有落实实际项目的, 可适当简化,不做强制要求绘制年热负荷延续时间曲线。 在采暖热负荷延续时间曲线图中,横坐标的左方为室外温度 tw,纵坐标为采暖热负荷Q.,横坐标的右方表示小时数,如横 座标n代表供暖期中室外温度<出现的总小时数。 在图1中由曲线与坐标轴围成的面积(斜线部分)代表相应 的年供热量。随着室外温度变化,采暖热负荷在数值上变化很 大,数值越大,持续时间越短。这部分持续时间短的热负荷应当 配备尖峰热源来承担,持续时间长的基本热负荷应当由热电厂供 热机组承,这样可以充分发挥热电厂的作用,获得最天的节能 效果。 工业热负荷持续曲线图与采暖热负荷持续曲线图不同之处在 手没有横座标的左方室外温度tw,只有右方工业热负荷Q.(纫

坐标),与持续小时数(横坐标)的关系

图1采暖热负荷延续时间曲线图

4.3.1热指标的分类很多,本节中的分类是我国自前及未来一 段时期内的供热规划中经常使用的主要分类方式。 4.3.2建筑采暖综合热指标的确定应综合城市总体规划中的人 的建设用地指标、建设用地分类、估算容积率、现状供热设施供 应水平和现状建筑节能改造程度等因素,在调查的基础上,确定 采暖综合热指标。 4.3.3建筑采暖热指标是针对不同建筑类型,综合不同时期节 能状况的单位建筑面积平均热指标。不同地区、不同年代的建筑

4.3.3建筑采暖热指标是针对不同建筑类型,综合不同时期节 能状况的单位建筑面积平均热指标。不同地区、不同年代的建筑 采暖热指标均有一些差异

4.3.3建筑采暖热指标是针对不同建筑类型,综合不同时期

1)行业规范使用的建筑采暖热指标

表1建筑采暖热指标推荐值(W/m)

注:1.表中数值适用于我国东北、华北、西北地区: 2.热指标中已包括约5%的管网热损失

2)部分城市建筑设计采用的采暖热指标 部分城市建筑设计院目前做建筑单体设计采用的热指标 如下:

外围护结构热工性能好、窗墙面积比小、总建筑面积大、体型系数小的建筑 取下限值:反之取上限值JC/T 932-2013 卫生洁具排水配件

表3沈阳采用的建筑采暖热指标(W/m)住宅建筑公共建筑医院建筑物类型小高多高层商场办公学校旅馆幼儿园体育馆层托儿所采取节能353332656060657085措施热指标未采取节能6060589080809090115措施3)规范编制调研中收集的资料有关单位在2005~2006年采暖季对北京一些建筑采暖系统进行了测试诊断工作,根据各单位建筑内的室内温度逐时记录、管网供回水温度逐时记录、室外温度逐时记录,以及各建筑的供水量:计算得到建筑实测耗热量:这里根据测试的采暖能耗数据经过整理折算成北京计算室外温度下的采暖热指标,详见表4、表5。表4部分居住、办公小区采暖热指标测试建造折算采暖建筑功能数量年代围护结构热指标(个)(年)(W/m²)多层住宅112003外墙K小于1.16外保温,塑钢窗双玻30~36370mm砖墙、无外保温、塑钢窗、铝合多层住宅12199030~35金窗、普通钢窗240mm砖境、无保温,单层钢窗、多层住宅塑199040~48钢窗370mm砖墙、无保温:塑钢窗、部分单多层住宅4198031~34层木窗370mm砖培、无保温、塑钢窗、部分单多层住宅5197036~40层木窗29

注:住宅类建筑采暖设计热负荷指标折算成室外供暖计算温度一9℃、室内温度 18℃的耗热指标。宾馆、办公类建筑采暖设计热负荷指标折算成室外供暖计 算温度一9℃、室内温度20℃的耗热指标

表5是通过测量500多个不同换热站单位采暖面积耗热量 分析折算的建筑采暖热指标

5通过换热站折算的建筑采暖热指标

注:除住宅、学校按室湿18℃折算外,其他按20℃折算、室外温度已经折算至标 准气象年,指标中包含管网损失。

表6是通过对济南9个换热站进行调研YY/T 0681.11-2014 无菌医疗器械包装试验方法 第11部分:目力检测医用包装密封完整性,根据换热站的运行 数分析折算出的建筑采暖热指标,数值中包采暖建筑本身热 荷和二级热网的管网损失。供热区域内住宅主要为20世纪80 90年代建筑

表6济南几种典型建筑采暖热指标(W/m)

采暖期的室外计算温度(℃): 采暖期室外日平均温度(℃): 一 采暖期室内平均温度(16℃): td 太阳辐射及室内自由热引起的室内空气自然温升 (℃),一般为(3~5)℃,居住建筑取3.8℃。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