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J52/T 084-2017 贵州省绿色生态小区评价标准

DBJ52/T 084-2017 贵州省绿色生态小区评价标准
积分0.00
特惠
积分0
VIP全站资料免积分下载
立即下载
同类资料根据编号标题搜索
文档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1.1M
标准类别:建筑工业标准
资源ID:225806
VIP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由机器从pdf转换为word,准确率92%以上,供参考

DBJ52/T 084-2017 贵州省绿色生态小区评价标准

2.0.4可再生能源renewableenergy

风能、太阳能、水能、生物质能、地热能和海洋能等非化石 能源的统称。

2.0.5再生水 reclaimed wat

污水经适当再生工艺处理后,达到一定的水质指标,具有一 定使用功能的水。

不同于传统地表水供水和地下水供水的水源QB/T 5579-2021 家用和类似用途儿童理发器,包括再生水、 雨水等。

2.0.7 输配系数 (TDC Transmission and distribution

coefficient

2.0.8系统能量转换效率System energyconversionefficie 一个能量转换设备所输出可利用的能量,相对其输入能量 比值。

2.0.9装配式建筑assemblytype structure

装配式建筑是指用预制部品部件在工地装配而成的建筑。

2.0.10 绿色建材 Green Building

在全生命周期内可减少对天然资源消耗和减轻对生态环理 响,具有“节能、减排、安全、便利和可循环”特征的建材产

3.1.1绿色生态小区的评价应以居住小区为评价对象。

3.2.1绿色生态小区评价指标体系应由小区规划与环境、能源与 碳排放、绿色建筑、水资源利用、材料与资源利用、信息化系统 小区管理与文化7类指标组成。每类指标均包括控制项和评分项 每类指标的评分项总分为100分。鼓励绿色生态小区的技术创新 和提高,评价指标体系设置了技术创新项。

3.2.1绿色生态小区评价指标体系应由小区规划与环境、能源与 碳排放、绿色建筑、水资源利用、材料与资源利用、信息化系统 小区管理与文化7类指标组成。每类指标均包括控制项和评分项 每类指标的评分项总分为100分。鼓励绿色生态小区的技术创新 和提高,评价指标体系设置了技术创新项。 3.2.2规划设计评价时,不对小区管理与文化指标进行评价,但 可以预评相关条文。运行管理评价时应包括7类指标。 3.2.3控制项的评定结果为满足或不满足。评分项的评定结果为 根据条款规定确定得分值或不得分。技术创新项的评定结果为某 得分值或不得分。 3.2.4评价指标体系7类指标各自的评分项得分Q1、Q2、Q3、Q4 Q5、Q6、Q,按参评小区的评分项实际得分值除以适用于该小区的 评分项总分值再乘以100分计算。 3.2.5绿色生态小区评价的总得分按下式进行计算,其中评价指

3.2.2规划设计评价时,不对小区管理与文化指标进行评价,但 可以预评相关条文。运行管理评价时应包括7类指标。 3.2.3控制项的评定结果为满足或不满足。评分项的评定结果为 根据条款规定确定得分值或不得分。技术创新项的评定结果为某 得分值或不得分。

根据条款规定确定得分值或不得分。技术创新项的评定结果 得分值或不得分。

Q5、Q、Q,按参评小区的评分项实际得分值除以适用于该小区 评分项总分值再乘以100分计算。

表3.2.5绿色生态小区分项指标权重

2.6技术创新项的附加得分Q创新按本标准第11章的有关规定

满足本标准所有控制项的要求。当绿色生态小区总得分分别达到 50分、60分、70分时,绿色生态小区等级分别为一星级、二星级、 三星级。

4.1.1生态小区选址和规划符合国家和地方城乡规划要求,以节 约用地、可持续发展、与自然和谐共生为原则进行建设 4.1.2保护自然资源和自然环境,禁止非法占用耕地、林地、绿 地、湿地、自然保护区、文物保护区和野生动物栖息地。 4.1.3场地应无洪涝、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和危险化学品、 易燃易爆危险源的威胁,无电磁辐射、含土壤等有毒物质危害 4.1.4合理开发利用地下空间,地下空间开发与地上建筑、停车 场库、配套服务设施或人防工程等功能空间紧密结合、统一规划。

4.2.1生态小区在土地利用、空间布局、建筑格局等方面充分考 虑小区居住及各种配套设施的合理规划,把教育、医疗卫生、文 化体育、商业服务、物业服务、社区服务、市政公用和行政管理 等八类配套设施合理融入小区整体规划中,评价总分值为7分, 并按下列规则评分: 1小区内有4种以上功能的配套设施,得4分; 2小区内有6种以上功能的配套设施,得7分。 4.2.2合理控制生态小区建筑密度,评价总分值为8分,并按下 列规则评分:

表4.2.2建筑密度控制指标评分规则

4.2.3生态居住小区规划体现节约集约利用土地原则,评价总分 值为8分,人均居住用地指标按表4.2.3规则评分:

4.2.3人均居住用地指标评分规则

2.4合理开发利用地下空间,评价总分值为7分。地下建筑面 与总用地面积之比不小于0.6,得4分;大于1,得7分。

II生态环境(37分)

4.2.5场地内合理设置绿地及集中硬质铺地,评价总分值为8分, 按表4.2.5规则分别评分并累计:

表 4. 2. 5 绿地及集中硬质铺地评分规则

4.2.6规划因地制宜、保护人文环境和自然环境,评价总分值为 6分,按下列规则分别评分并累计: 1规划和建筑设计要尊重周围的城市空间和文化特色,建筑 风格、建筑高度等要与周围环境相协调,得2分; 2充分结合现状地形地貌进行设计与建筑布局,有效利用和 保护场地内原有的自然资源,采用生态恢复措施,充分利用表层 土,得4分。 4.2.7场地内风环境、噪声环境、日照环境满足相关要求,评价

1规划和建筑设计要尊重周围的城市空间和文化特色,建筑 风格、建筑高度等要与周围环境相协调,得2分; 2充分结合现状地形地貌进行设计与建筑布局,有效利用和 保护场地内原有的自然资源,采用生态恢复措施,充分利用表层 土,得4分。 4.2.7场地内风环境、噪声环境、日照环境满足相关要求,评价 总分值为6分,按下列规则分别评分并累计: 1场地内环境噪声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声环境质量标准》GB 3096的规定,得2分; 2场地内风环境有利于冬季室外行走舒适及过渡季、夏季的 自然通风,得2分; 3公共活动区域大寒日大于60%的区域获得不少于1h连续 日照,得2分。 4.2.8缓解小区热岛效应强度,评价总分值为4分,按下列规则 分别评分并累计:

4.2.7场地内风环境、噪声环境、日照环境满足相关要文

1夏季典型日室内外日平均热岛强度不高于1.5℃,得2分; 2采取下列措施中至少2项,得2分: 1)用地红线范围内户外活动场地有遮阴措施的面积超过 50%; 2)超过70%的道路、建筑屋顶的太阳辐射吸收系数小于0.6: 3)建筑外墙为浅色饰面,各墙面太阳辐射总吸收率小 于0.6。 4.2.9充分利用场地空间,合理设置雨水基础设施,评价总分值 为6分,按下列规则分别评分并累计: 1合理规划地表与屋面雨水径流,引导屋面雨水、道路雨水 进入地面生态设施,控制场地雨水外排,减轻城市水涝风险,设 置地下雨水池汇集地面雨水,得2分; 2充分利用室外地面渗透雨水,硬质铺装地面中透水铺装面 积的比例不小于45%,得2分; 3控制场地雨水外排,设置下凹式绿地,且占公共绿地面积 ≥30%,得 2 分。 4.2.10合理选择绿化方式,科学配置绿化植物,评价总分值为7 分,按下列规则分别评分并累计: 1种植采用乔、灌、草结合的复层绿化,复层种植面积占总 绿地面积≥5%,得3分; 2本土植物种植种类≥20种,得1分; 3每100m绿地上种植不少于3株乔木,得1分; 4合理采用立体绿化方式,得2分。

III绿色交通(17分)

4.2.11在规划设计阶段制定步行、自行车、公共交通、人车分 流等交通规划,评价总分值为7分,按下列规则分别评分并累计: 1 步行系统, 得 2 分;

2自行车系统,得2分; 3公共交通系统,得1分; 4人车分流,得2分。 4.2.12合理组织小区交通,场地设计与建筑设计满足《无障碍 设计规范》GB50763等相关标准的规定,评价总分值为4分,按 下列规则分别评分并累计: 1小区内步行道、自行车道与外部道路的合理衔接,得2分 2小区内有完善的无障碍设计,并与外部道路无障碍衔接, 得2分。 4.2.13合理设置停车场所,评价总分值为6分,按下列规则分 别评分并累计: 1非机动车停车设施位置合理、出入方便,且有遮阳防雨和 安全防盗措施,得2分: 2合理设置机动车停车设施,方便居民使用。增加停车位配 建比,满足当地规划要求,得1分;超过规划要求20%,得2分; 3地面停车不挤占行人活动空间,机动车地面停车位数占总 亭车位数量的比例小于10%,得1分;小于5%,得2分

IV其他服务设施(16分)

2.14合理配置体育设施,为居民提供多元化运动设施,评价 分值为8分,按下列规则分别评分并累计:

表4.2.14体育运动设施评分规则

4.2.15制定综合防灾预案,满足突发灾害时紧急疏散、临时

4.2.15制定综合防灾预案,满足突发灾害时紧急疏散、临时避 难、应急保障救护等的要求,评价总分值为4分,按下列规则分 别评分并累计: 1合理规划布局应对突发灾害的避难场所及应急道路系统, 得2分; 2合理规划布局紧急避难引导标识系统,得2分。 4.2.16合理设置小区围墙,评价总分值为4分,按下列规则评 分:

1使用通透的围墙,得2分; 2不设围墙,得4分。

5. 1. 1 应制定能源综合利用方案,统筹利用各种能源。 5. 1. 2 建筑设计应符合国家及贵州相关节能标准中强制性条文 的规定。

5.2.1新建建筑的围护结构热工性能指标优于国家现行相关建 筑节能设计标准的规定,评价总分值为10分。热工性能指标提高 幅度达到5%,得6分;达到10%时,得10分。 5.2.2结合场地自然条件,对建筑的体形、朝向、楼距、窗墙比 进行优化设计,评价总分值为8分。外窗可开启面积达到30%时 得6分;达到35%时,得8分。 5.2.3改善地下空间自然采光效果,根据地下空间平均采光系数 不小于0.5%的面积与首层地下室面积的比例,评价总分值为10 分,按表5.2.3规则分别评分

.2.3直然采光效果面积比例评分规

5.2.4充分利用建筑场地自然资源条件,合理利用可再

2.4充分利用建筑场地自然资源条件,合理利用可再生能源, 价总分值为12分,按表5.2.4规则分别评分并累计:

评价总分值为12分,按表5.2.4规则分别评分并累计:

表5.2. 4可再生能源应用比例评分规则

5.2.5合理利用余热废热资源。评价总分值为6分,按下列规则 分别评分并累计: 1采取切实有效的热回收措施,得3分; 2合理的利用余热废热提供建筑所需的蒸汽、供暖、生活热 水系统,得3分。 5.2.6小区合理设置集中采暖系统,供热设施符合当地集中供热 专项规划,采暖未端设置温度调节、控制装置、分户计量的装置 或设施。评价分值为6分。

5.2.7建筑物立面夜景照明的

家行业标准《城市夜景照明设计标准》JGJ/T163的规定,评

5.2.8室外公共区域采用照明智能管理系统,实施照明远程监控 和照明分区控制,评价分值为6分。 5.2.9采用合理的调控措施,节省输配系统中风机、水泵的能耗 优化输配系统设计,输配系统的输配系数(TDC),评价总分值为 8 分,按表 5. 2. 9 规则评分:

表5.2.9输配系数评分规则

5.2.10优化冷热源选择,提高系统能量转换效率。以建筑冷热 源的能量转换率ECC高出规定能量转换率基准值ECCHVAC.B的百分比 Φ为评价指标,评价总分值为8分,按表5.2.10规则评分:

表 5. 2. 10 能量转换效率评分规则

III碳排放(20 分)

5.2.11设置节能减排管理岗位,制定系统、规范的管理制度, 评价分值为5分。 5.2.12采取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的有效措施,降低小区资源和 能源消耗,评价分值为5分。 5.2.13进行减碳评价,评价总分值为10分,按表5.2.13分别 评分并累计:

表 5. 2. 13 低碳评价评分规则

6.1.1所有建筑均达到绿色建筑标准要求

1.1所有建筑均达到绿色建筑标准要求 1.2制定绿色建筑专项规划,明确绿色建筑的发展目标、主要 务及保障措施。

6.2.1根据地区气候特色和资源现状,结合建筑功能,编制各类 绿色建筑适用技术应用方案,评价分值为7分。 6.2.2鼓励新建建筑执行高星级绿色建筑标准,提高二星级及以 上绿色建筑的比例要求,评价总分值为15分。新建建筑二星级及 以上绿色建筑面积占总建筑面积的比例达到30%,得8分;达到 40%,得15分。 6.2.3既有建筑实施绿色化改造,提升既有建筑的性能,评价总 分值为15分,既有建筑改造项目通过绿色建筑星级认证的面积比 例达到10%,得7分;达到20%,得15分。 6.2.420%以上建筑应用BIM技术,评价总分值为12分,按下列 规则分别评分并累计: 1建筑规划设计阶段应用BIM技术,得4分; 2施工阶段应用BIM技术,得 4分;

3建筑运行阶段应用BIM技术,得4分。 6.2.5建筑充分利用本地工业化生产的装配式构件,评价总分值 为8分。项目规划范围内单体建筑装配率达到40%以上,得6分; 达到50%以上,得8分。

3建筑运行阶段应用BIM技术,得4分。 6.2.5建筑充分利用本地工业化生产的装配式构件,评价总分值 为8分。项目规划范围内单体建筑装配率达到40%以上,得6分: 达到 50%以上,得 8 分。

6.2.6新建建筑采用工业化建造技术,采用装配式建筑且装配率 达到30%以上,评价总分值为10分。装配式建筑面积占新建建筑 面积比例达到3%,得5分:达到5%,得8分;达到8%,得10分 6.2.7通过绿色施工评价,评价分值为10分。

6.2.8按照绿色建筑要求实施运营,20%以上的区域获得绿包 筑运营评价标识,评价分值为15分。

6. 2. 8# 按照绿色建筑要求实施运营,20%以上的区域获得绿色建

6.2.8按照绿色建筑要求实施运营,20%以上的区域获得绿色建

6.2.9对绿色建筑项目进行后评估,评价分值为8分。

7. 1. 17 在方案、规划阶段应结合水资源状况,合理制定水系统规 划方案,统筹综合利用各种水资源。 7.1.2给排水系统设置安全、合理、完善。 7.1.3充分利用非传统水源,并确定合理的非传统水源利用率。 7. 1. 4 生活饮用水、杂用水等满足国家相关水质标准要求

居民生活用尔重不高宁现行国家标准《城市居 量标准》GB/T50331的规定,评价总分值为8分。不高于上限值与 下限值的平均值,得5分;不高于下限值,得8分。 7.2.2将各用水点给水、排水、可收集利用的雨水等各项水资源 进行整体水量平衡,最大限度地高效利用水资源,评价总分值为 10分,按下列规则分别评分并累计: 1用水定额、用水量估算及水量平衡计算科学、合理,符合 所在区域水资源状况,得2分; 2按照高质高用、低质低用的用水原则,制定水环境规划方 案,包括再生水、雨水等非自来水的利用方案和器具、设备等设 施管理节水方案,得3分: 3充分利用再生水、雨水等非传统水源:水资源循环利用和

重复利用优先,得2分; 4对水量平衡方案进行经济评价,确定合理的节水率和再生 水利用率,得3分。 7.2.3绿化、冲厕等用水使用再生水,采用节水器具和设备,提 高用水效率,评价总分值为10分,根据其节水率按表7.2.3的规 则评分:

表 7. 2. 3生态小区节水率评分规则

7.2.4分区给水系统应充分利用市政供水余压,评价总

分。分区给水系统合理利用市政余压直供,加压部分采用变频供 水设备时,得6分:加压部分采用叠压供水设备时,得8分。 7.2.5设置分质供水系统,评价总分值为8分。采用直饮水系统 中水供水系统和自来水系统中的两项,得6分;采用三项,得8 分。 品评价总分值为7分按下列抓

7.2.6采取有效措施避免管网漏损,评价总分值为7分,按下列规 则分别评分并累计: 1优化给水管网,采用新技术、新设备减少给水系统管网漏 失水量,得4分。 2设计阶段,根据水平衡测试的要求安装分级计量水表:运

行阶段,提供用水量计量情况和管网漏损检测、整改的报告,得3 分。

7.2.7采用合理的排水系统,评价总分值为6分,按下列规则分 别评分并累计: 1采用雨、污分流系统,得4分; 2 建筑采用污、废分流系统,得2分。

IⅢI绿化与景观用水((17 分)

7.2.9保障水景用水水质、水量满足功能要求,节约用水,评价 总分值为10分,按下列规则分别评分并累计: 1水景用水循环净化,并采用生态循环处理技术,得2分; 2 设置水景设施,提高水景水体自净能力,得2分; 3采用生态修复技术,提高水景水体自净能力,得3分; 4,大面积水景设置人工湿地,目人工湿地面积不小于水景面 积的 10%,得 3 分。

IV非传统水源利用(26分)

7.2.10通过技术经济比较,采取有效措施合理确定雨水积蓄及 利用方案,评价分值为7分。 7.2.11景观水体利用非传统水源的补水量大于其蒸发量的60%, 评价分值为6分。

力力 7.2.11景观水体利用非传统水源的补水量大于其蒸发量的60%, 评价分值为6分。 7.2.12减少径流雨水量,补充涵养地下水资源,减轻地区水涝 危害和水体污染,改善生态环境,评价总分值为7分,按下列规

7.2.12减少径流雨水量,补充涵养地下水资源,减轻地区水涝 危害和水体污染,改善生态环境,评价总分值为7分,按下列规

危害和水体污染,改善生态环境,评价总分值为7分,按下列

则分别评分并累计: 1场地规划后综合径流系数4不大于0.4,得2分 2地表雨水径流规划有利于减少雨水受污染的控制措施,得 2分; 3采用多种渗透措施增加雨水的自然渗透量,补给地下水, 得3分。

7.2.13非饮用水采用再生水时,优先利用城市再生水:附近

有集中再生水厂时,通过技术经济比较,合理选择其他再生水 和处理技术,评价分值为6分。

8.2.9室外铺装、小品、构筑物等采用高耐久性材料,评价总分 值为7分。采用两项,得4分;三项及以上,得7分

9. 1. 1 应建立公共信息管理系统,并正常运行。 9. 1. 2 应设有有线电视系统或光纤网络到户规划 9. 1. 3 应建有安全防范系统和安全中心。

9.2.1设置公共设备管理系统,评价总分值为10分,按下列规 则分别评分并累计: 1 设置供电设备监测管理系统,得2分; 2 设置公共照明设备监测管理系统,得2分: 3 设置电梯设备监测管理系统,得2分; 4 设置供水设备监测管理系统,得2分; 5 设置通风设备监测管理系统,得2分。 9.2.2 建有小区基础智能化应用系统,评价总分值为9分,按下 列规则分别评分并累计: 1 设置停车场管理系统,得3分; 2 设置紧急广播和背景音乐管理系统,得3分; 3 设置信息发布管理系统,得3分。 9. 2.3 设置自动抄表装置,评价总分值为9分,按下列规则分别 评分并累计:

1设置用水远传抄表装置,得3分; 2 设置用电远传抄表装置,得3分; 3 设置用气远传抄表装置,得3分。 9.2.4 小区信息通信服务设施完善,评价总分值为10分,按下 列规则分别评分并累计: 1无线网络的覆盖率应不低于98%,得5分; 2居民宽带网络接入率应不低于90%,得5分。 9.2.5建有小区一卡通平台系统,评价总分值为12分,按下列 规则分别评分并累计: 1设置一卡通系统提供小区口、单元口门禁识别服务,得3 分; 2设置一卡通系统提供停车缴费服务,得3分; 3设置一卡通系统提供物业服务缴费服务,得3分; 4设置终端及网上缴费模式,得3分。 9.2.6建有完善的安全防范系统,评价总分值为10分,按下列 规则分别评分并累计: 设置视频安防监控系统,得2分; 2 设置楼宇访客对讲系统,得2分: 3 设置出入口管理,得2分; 4 周界防范系统,得2分; 5 设置巡更系统,得2分。 9.2.7 应用信息化手段进行物业管理,评价总分值为6分,按下 列规则分别评分并累计: 1建立物业信息管理系统。对小区业主信息、建筑物及设备 的配件档案和维修的信息进行管理,得3分; 2整合小区服务信息,共享发布渠道,支持在小区电子显示

屏、智能手机等显示,实现多屏互动,提供随时随地“一站式” 信息云模式服务JT/T 1194-2018 商品车多式联运滚装操作规程,得3分。

屏、智能手机等显示,实现多屏互动,提供随时随地“一站式 信息云模式服务,得3分。 9.2.8小区应设有相关节能控制设备系统或节能控制设备,评价 总分值为8分,按下列规则分别评分并累计: 1道路与景观的照明节能控制,得2分: 2 中央空调节能控制系统,得2分; 3电梯节能控制系统,得2分; 4水泵风机节能控制系统,得2分。 9.2.9建有绿色生态小区居民信息服务系统,评价总分值为12 分,按下列规则分别评分并累计: 可发布小区的生态与能耗信息,并与公众互动,得3分: 2 进行绿色生态环境建设和绿色行为的宣传、教育,得3分 3可受理绿色生态问题的投诉,得3分。 4对业主推送家政服务、小区招工、小区资讯、商业厂告、 物业交付提示及其他物业服务,得3分。

9.2.11建有智能医疗服务系统,评价分值为 6

10.1.4编制绿色生活与消费

10.2.1节能减排管理,评价总分值为13分,按下列规则分别评 分并累计: 1采取空调系统各设备、自控系统及末端装置性能调试满足 设计要求,有完整的调试报告和设备存档文件,得3分; 2全年运行监测工作完备,保证监测数据的有效性GB/T 37730-2019 Linux服务器操作系统测试方法,得2分 3所有用能设备的运行和维护手册完备,得2分: 4能源管理文件完善,可指导运行维护人员使用所有用能设 备在高节能水平下运行,得2分: 5有定期培训计划,可对所有用能设备操作和维护人员提供 必要的培训,保证其达到上岗要求,得2分; 6制定并实施针对住户的节能教育与宣传计划,得2分。

10.2.1节能减排管理,评价总分值为13分,按下列规则分别评 分并累计: 1采取空调系统各设备、自控系统及末端装置性能调试满足 设计要求,有完整的调试报告和设备存档文件,得3分; 2全年运行监测工作完备,保证监测数据的有效性,得2分 3所有用能设备的运行和维护手册完备,得2分: 4能源管理文件完善,可指导运行维护人员使用所有用能设 备在高节能水平下运行,得2分; 5有定期培训计划,可对所有用能设备操作和维护人员提供 必要的培训,保证其达到上岗要求,得2分; 6制定并实施针对住户的节能教育与宣传计划,得2分。

1智能化系统运行管理能够提供运行状态及数据,得3分; 2安全防范系统高效、实用,运行可靠,得2分: 3设备监控系统可实现用能设备分区、分类的测量与控制, 得2分; 4网络通信系统使用方便,运行可靠,得2分; 5制定了智能化系统运行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并定期培训 运行维护人员,得2分,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