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L/T 1729-2017 电力信息系统......

DL/T 1729-2017 电力信息系统......
积分0.00
特惠
积分0
VIP全站资料免积分下载
立即下载
同类资料根据编号标题搜索
文档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9.4M
标准类别:电力标准
资源ID:225633
VIP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由机器从pdf转换为word,准确率92%以上,供参考

DL/T 1729-2017 电力信息系统......

信息系统测试应由相对独立的人员进行。根据项目的规模等级和完整性级别以及测试类别,信 测试可由不同机构组织实施。

应对测试过程中的测试活动和测试资源 进行管理。有关管理要求见GB/T8566。 一般情况下,信息系统测试的人员配备见表!

GJB 6458.10-2008 火箭炮试验方法 行军机动性试验DL/T1729 2017

表1信息系统测试人员配备情况

则试的准入、准出条件如

a)准入条件,开始信息系统测试工作一般应具备下列条件: 1)具有测试合同(或项目计划): 2)具有信息系统测试所需的各种文档(宜包括项目可研报告及可研批复、需求规格说明书及 评审意见、概要设计及评审意见、内部测试报告、用户手册); 3)所提交的被测信息系统受控; 4)信息系统源代码正确通过编译或汇编。 b)准出条件,结束信息系统测试工作一般应达到下列要求: 1)已按要求完成合同(或项目计划)所规定的信息系统测试任务; 2)实际测试过程遵循了原定的信息系统测试和信息系统测试说明; 3)客观、详细地记录了信息系统测试过程和信息系统测试中发现的所有问题; 4)信息系统测试文档齐全、符合规范; 5)信息系统测试的全过程自始至终在控制下进行; 6)信息系统测试中的问题或异常有合理解释或正确有效的处理; 7)信息系统测试工作通过了测试评审: 8)全部测试软件、被测信息系统、测试支持软件和评审结果已纳入配置管理

应按照信息系统配置管理的要求,将测试过程中产生的各种工作产品纳入配置管理。由开发 组织实施的信息系统测试,应将测试工作产品纳入项目的配置管理;由独立测试组织实施的信息 系统测试,应建立配置管理库,将被测对象和测试工作产品纳入配置管理。配置管理要求见 GB/T20158

DL/T 1729 2017

4.5.3.1测试就绪审查

在测试执行前,对测试计划和测试说明等进行评审,评审测试计划的合理性、测试用例的正确 性、完整性和覆盖充分性,以及测试组织、测试环境和设备工具是否齐全并符合技术要求等。审查的 具体内容和要求应包括: a)审查测试文档内容的完整性、正确性和规范性; b)通过比较测试环境与信息系统真实运行的软件、硬件环境的差异,审查测试环境要求是否正确 合理,满足测试要求; c)审查测试活动的独立性; d)审查测试项选择的完整性和合理性; e)审查测试用例的可行性、正确性和充分性。

4.5.3.2测试审查

在测试完成后,评审测试过程和测试结果的有效性,确定是否达到测试目的,主要对测试记录、 则试报告进行评审,其具体内容和要求应包括: a)评审文档和记录内容的完整性、正确性和规范性: b)评审测试活动的独立性和有效性; c)评审测试环境是否符合测试要求; d)评审测试记录、测试数据以及测试报告内容与实际测试过程和结果的一致性; e) 评审实际测试过程与测试计划和测试说明的一致性: f) 评审未测试项和新增测试项的合理性; g)评审测试结果的真实性和正确性; h)评审对测试过程中出现的异常进行处理的正确性

信息系统测试文档一般包括测试计划、测试说明(需要时进一步细分为测试设计说明、测试用例 说明和测试规程说明)、测试项传递报告、测试日志、测试记录、测试问题报告和测试报告,测试文档 的基本内容和要求见GB/T9386,根据软件的完整性级别和软件规模等级可对信息系统测试文档进行合 理的取舍与合并

4.7.1测试工具分类

测试工具可分为静态测试工具、动态测试工具和其他支持测试活动的工具,每类测试工具在功能和 征方面都具有相似之处,支持一个或多个测试活动(见表2)。应根据测试需求选择合适的工具。

DL/T1729—2017

4.7.2测试工具选择

信息系统测试应尽量采用测试工具,避免或减少人工工作。为让工具在测试工作中发挥应有的作 应确定工具的详细需求,并制定统一的工具评价、采购(开发)、培训、实施和维护计划。 选择测试工具应考虑如下因素: a)测试工具的需求及确认: 1)应明确对测试工具的功能、性能、安全性等需求,并由使用机构进行验证或确认: 2)可通过在实际运行环境下的演示来确认工具是否满足需求,演示应依据工具的功能和技术 特征、用户使用信息(安装和使用手册等)以及工具的操作环境描述等进行。 b)成本和收益分析: 1)估计工具的总成本,除了最基本的产品价格,总成本还包括附加成本,如工具的挑选、安 装、运行、培训、维护和支持等成本,以及为使用工其而改变测试过程或流程的成本等; 2)分析工具的总体收益。如工具的首次使用范围和长期使用前景、工具应用效果、与其他工 具协同工作所提高的生产力程度等。 c)测试工具的整体质量因素: 1)易用性; 2)互操作性; 3)稳定性; 4)经济实用性; 5)可维护性

测试环境应包括测试的运行环境和测试工具环境。测试的运行环境一般应符合信息系统测试合同 (或项目计划)的要求,通常是开发环境、生产环境或模拟仿真环境。测试工具一般要求是经过认可 的工具。测试环境的要求见GB/T15532

测试机构对测试结果进行综合考查,对“功能性、效率(性能)、易用性、可维护性、可移植性、 可靠性、用户文档集要求”7大质量特性结果均为“通过”的信息系统,在测试报告中确定为“通 过”;对任意一项单一质量特性不通过的信息系统,在测试报告中确定为“不通过”。 测试问题级别定义如下: a)致命性问题是指信息系统崩溃、数据丢失、数据毁坏或停止提供服务等问题:

b)严重性问题是指主要功能错误或遗漏,骨干流程不可用,核心功能违反软件规范、业务规范等 问题; c)一般性问题是指非主要功能错误,信息系统的UI布局不合理及罕见的不影响主要业务操作等 问题; d)建议性问题是软件实际操作与使用说明不符,软件功能易用性不高,但不影响软件功能使用等 问题。 单一质量特性评价标准要求测试用例覆盖需求率和测试用例回归执行率达到100%,信息系统测试 后无致命性、严重性问题;其他不影响信息系统正常使用的一般性问题、建议性问题数量少于3个。

从适合性方面考虑,应测试需求规格说明、概要设计说明、详细设计说明等文档规定的信息系统 的每一项功能,具体包括: a)功能充分性: 1)检测信息系统是否具有需求规格说明等文档中所要求的所有功能; 2)根据测试的范围,对信息系统功能与需求规格说明书等文档中描述的功能一一核对,检查 信息系统是否完全实现了需求规格说明中要求的功能。 b)功能实现的完整性: 1)依据需求规格说明等文档,检验信息系统功能实现的完整程度; 2)采用黑盒测试的方法,逐一检验信息系统功能是否完整。 c)功能实现的覆盖率: 1)检验信息系统功能实现的正确程度; 2)采用黑盒测试的方法,逐一检验信息系统功能是否正确。 d)功能运行的稳定性: 1)检验信息系统功能运行的稳定性; 2)应对信息系统实现的功能进行计数,将其与需求规格说明书中描述的功能总数进行对比。

从准确性方面考虑,可对信息系统中具有准确性要求的功能和精度要求的项进行测试,具体包括: a)预期的准确性: 1)测试信息系统的实际结果与预期结果间的差别; 2)依据信息系统的特点,设计相应的测试用例,依据等价类法和边界值法选定具有覆盖性的 测试数据作为输入,并计算出这些输入的预期结果。将用例应用于实现的信息系统,记录 信息系统的实际输入结果,比较实际结果与预期结果间的差异。 b)计算的准确性: 1)测试最终用户得到不准确数据的频率; 2)根据预期的稳定性测试结果,结合用户对功能使用的次数,计算不准确数据出现的频率。 c)测试信息系统的运算精度, 兄明书口 要求的精度之间的差异

从互操作性方面考患,可测试需求规格说明和接口设计文档规定的信息系统配置项与外部设备的接口 他信息系统的接口。测试接口协调性的格式和内容,包括数据交换的数据格式和内容,具体包括:

a)测试软件配置对信息系统每一 个真实接口的正确性; b)测试软件信息系统从接口接收和发送数据的能力; c)测试数据的约定、协议的一致性; d)测试软件配置项对外围设备接口特性的适应性。

DL/T17292017

从依从性方面考虑,可对信息系统中具有功能性和界面标准进行测试,具体包括: a)功能性的依从性: 1)测试信息系统的功能遵循所实施法规、标准和约定的程度; 2)对信息系统不符合所实施法规、标准和约定的进行记录。 b)界面标准的依从性: 1)测试界面的功能遵循所实施法规、标准和约定的程度; 2)对界面不符合所实施法规、标准和约定的进行记录

从容错性方面考虑,可测试: a)信息系统对中断发生的反应; b)信息系统在边界条件下的反应; c)信息系统的功能、性能的降级情况: d)信息系统的各种误操作模式; e).信息系统的各种故障模式(如数据超范围、死锁); f)测试在多机信息系统出现故障需要切换时信息系统的功能和性能的连续平稳性。

从易恢复性方面考虑,可测试: a)具有自动修复功能的信息系统的自动修复时间; b 信息系统在特定的时间范围内的平均岩机时间; C 信息系统在特定的时间范围内的平均恢复时间; d) 信息系统的可重启动并继续提供服务的能力; e)信息系统的还原功能的还原能力。

定性方面考虑,可测试信息系统能否稳定运行。

从易理解性方面考虑,可测试: a)信息系统的各项功能,确认是否容易被识别和被理解:

b)要求具有演示能力的功能,确认演示是否容易被访问、演示是否充分和有效; c)界面的输入和输出,确认输入和输出的格式和含义是否容易被理解。

从易学性方面考虑,可测试信息系统的在线帮助,确认在线帮助是否容易定位,是否有效,还可 对照用户手册或操作手册执行信息系统,测试用户文档的有效性。

从易操作性方面考虑,可测试: a)输入数据,确认信息系统是否对输入数据进行有效性检查; b)要求具有中断执行的功能,确认它们能否在动作完成之前被取消; c)要求具有还原能力(数据库的事务回滚能力)的功能,确认它们能否在动作完成之后被撤销 d)包含参数设置的功能,确认参数是否易于选择、是否有缺省值: e)要求具有解释的消息,确认它们是否明确; f)要求具有界面提示能力的界面元素,确认它们是否有效; g)要求具有容错能力的功能和操作,确认信息系统能否提示差错的风险、能否容易纠正错误的输 入、能否从错误中恢复: h)要求具体定制能力的功能和操作,确认定制能力的有效性; i)要求具有运行状态监控能力的功能,确认它们的有效性。 注:以正确操作模式、误操作模式、非常规操作模式和快速操作模式为框架设计测试用例。误操作模式有错误的 居类型作参数、错误的输入数据序列、错误的操作序列等。如有用户手册或操作手册,可对照手册逐条进行测试。

面考虑,可测试信息系统的人机交互界面能否定

从时间特性方面考患,可测试信息系统的响应时间、平均响应时间、响应极限时间;信息系统的 吞吐量、平均吞吐量、极限吞吐量;信息系统的周转时间、平均周转时间、周转时间极限。 注:响应时间指信息系统为完成一项规定任务所需的时间;平均响应时间指信息系统执行若干并行任务所用的平 均时间;响应极限时间指在最大负载条件下,信息系统完成某些任务需要时间的极限;吞吐量指在给定的时间周期内信 息系统能成功完成的任务数量;平均吞吐量指在一个单位时间内信息系统能处理并发任务的平均数;极限吞吐量指在最 大负载条件下,在给定的时间周期内,信息系统能处理的最多并发任务数:周转时间指从发出一条指令开始到一组相关 的任务完成所用的时间;平均周转时间指在一个特定的负载条件下,对一些并发任务,从发出请求到任务完成所需要的 平均时间;周转时间极限指在最大负载条件下,信息系统完成一项任务所需要时间的极限。 在测试时,应标识和定义适合于信息系统应用的任务,并对多项任务进行测试,而不是仅测试 项任务。

从资源利用性方面考虑,可测试信息系统的输入/输出设备、内存和传输资源的利用情况: )执行大量的并发任务,测试输入/输出设备的利用时间; b)在使输入/输出负载达到最大的信息系统条件下,运行信息系统,测试输入/输出负载极限;

DL/T17292017

c)并发执行大量的任务,测试用户等待输入/输出设备操作完成需要的时间; d)在规定的负载下和在规定的时间范围内运行信息系统,测试内存的利用情况; e)在最大负载下运行信息系统,测试内存的利用情况; f)在并发执行规定的数个任务,测试信息系统的传输能力; g)在信息系统最大负载条件下和在规定时间周期内,测试传输资源的利用情况; h)在信息系统传输负载最大的条件下,测试不同介质同步完成其任务的时间周期

从易分析性方面考虑,可设计各种情况的测试用例运行信息系统,并监测信息系统的运行状态 检查这些数据是否容易获得、内容是否充分。如果信息系统具有诊断功能,应测试该功能。

从易测试性方面考虑,可测试信息系统内 的测试功能,确认它们是否完整和有

从适应性方面考虑,可测试: a)信息系统对诸如数据文件、数据块或数据库等数据结构的适应能力; b)测试信息系统对硬件设备和网络设施等硬件环境的适应能力; c)测试信息系统对软件或并行的应用软件等软件环境的适应能力; d)信息系统是否易于移植

从易安装性方面考,可测试信息系统安装的工作量、安装的可定制性、安装设计的完备性、 操作的简易性、是否容易重新安装。

当替换整个不同的信息系统和用同一系列的高版本替换低版本时,在易替换性方面,可考 试: a)信息系统能否继续使用被其替代的信息系统使用过的数据: b)信息系统是否具有被其替代的信息系统中的类似功能

6.6非功能性测试指标

信息系统非功能性测试指标应满足相应的度量要求,详细指标要求见附录

内部测试依据信息系统建设特点应包括: a)单元测试; b)系统测试。

7.1.2.1测试目的和对象

单元测试的对象是由开发人员对信息系统中的最小可测试单元(最小功能模块)进行检查和验 证。单元测试是在信息系统开发过程中进行的最低级别的测试活动,信息系统的独立单元将在与程序 的其他部分相隔离的情况下进行测试。

7.1.2.2测试内容

单元测试内容包括如下内容: a)单元功能测试; b)模块接口测试; c)局部数据结构测试; d)边界条件测试; e)所有独立路径测试; f)错误处理测试; g)性能测试,按设计文档的要求,对单元的性能(如精度、时间、容量等)进行测试

7.1.2.3测试要求

单元测试一般应符合以下要求: a)对设计文档规定的单元的功能、性能、接口等应逐项进行测试; b)每个特性应至少被一个正常测试用例和一个被认可的异常测试用例覆盖; c)测试用例的输入应至少包括有效等价类值、无效等价类值和边界数据值; d)在对单元进行动态测试之前,一般应对单元的源代码进行静态测试; e)语句覆盖率应达到100%; f)分支覆盖率应达到100%; g)对输出数据及其格式进行测试。 对具体的单元,可根据测试合同(或项目计划)以及单元的重要性、完整性级别等要求对上述内容 进行裁剪。

7.1.2.4测试环境和方法

试环境包括测试的运行环境和测试工具环境。测试的运行环境一般应符合测试合同(或项目 的要求,通常是开发环境或仿真环境。测试工具一般要求是经过认可的工具。单元测试一般应采 态测试方法和动态测试方法。通常静态测试先于动态测试进行。

7.1.2.5测试文档

DL/T17292017

单元测试完成后形成的文档应包括: a)单元测试计划; b)单元测试说明; c)单元测试报告; d)单元测试记录; e)单元测试问题报告。 可根据需要对上述文档及文档的内容进行裁剪。

7.1.3.1测试目的和对象

系统测试的目的是检验完整的软件配置项能否与系统正确连接,并满足系统/子系统设计文档规定 的要求,系统测试的对象是完整的、集成的信息系统。

7.1.3.2测试内容

系统测试应包括如下内容: a)系统功能测试; b)系统性能测试 c)接口测试; d)全局数据结构测试; e) 资源测试; f) 任务优先级冲突测试; g) 性能稳定性测试; h)适合性; i) 准确性; j) 互操作性; k)容错性; 1)时间特性。

系统测试应包括如下内容: a)系统功能测试; b)系统性能测试 c)接口测试; d)全局数据结构测试; e) 资源测试; f) 任务优先级冲突测试; g)t 性能稳定性测试; h)适合性; 准确性; j) 互操作性; k)容错性; 1)时间特性。

系统测试一般应符合以下测试要求: a)应对已集成软件进行必要的静态测试,并先于动态测试进行; b)软件要求的每个特征应被至少一个正常的测试用例和一个被认可的异常测试用例覆盖; c)测试用例的输入应至少包括有效等价类值、无效等价类值和边界数据值; d)应采用增量法,测试新组装的软件; e)应逐项测试软件设计文档规定的软件的功能、性能等特性; f)应测试软件之间、软件和硬件之间的所有接口; g) 应测试软件单元之间的所有调用,达到100%的测试覆盖率; h) 应测试软件的输出数据及其格式; i) 应测试运行条件(如数据结构、输入/输出通道容量、内存空间、调用频率等)在边果 下,以及人为设定的状态下,软件的功能和性能

DL / T 1729 2017

j)应按设计文档要求,对软件的功能、性能进行强度测试; k)对完整性级别高的软件,应对其进行安全性分析,明确每一个危险状态和导致危险的可能原 因,并对此进行针对性的测试 对具体的软件,可按测试合同(或项目计划)及重要性、完整性级别对上述内容进行裁剪。

7.1.3.4测试环境和方法

测试环境应包括测试的运行环境和测试工具环境。测试的运行环境一般应符合测试合同(或项目 计划)的要求,通常是开发环境或仿真环境。测试工具一般要求是经过认可的工具。系统测试一般应 采用静态测试方法和动态测试方法。静态测试方法常采用代码走查方法,动态测试方法常采用白盒测 试方法和黑盒测试方法。通常,静态测试先于动态测试进行。

7.1.3.5测试文档

系统测试完成后形成的文档一般应有: a)系统测试计划; b)系统测试说明; c)系统测试报告; d)系统测试记录和测试日志; e)系统测试问题报告。 可根据需要对上述文档及文档内容进行裁剪

系统测试完成后形成的文档一般应有: a)系统测试计划; b)系统测试说明; c)系统测试报告; d)系统测试记录和测试日志; e)系统测试问题报告。 可根据需要对上述文档及文档内容进行裁剪

7.2.1测试目的和对象

第三方确认测试是由信 验证信息系统是否满足指定需 活动,在不同的测试规则及测试 测试对象是完整的信息系

第三方确认测试的测试内容主要包括适合性、准确性、互操作性、成熟性、容错性、易恢复性、 易理解性、易学性、易操作性、吸引性、时间特性、资源利用性、易分析性、易改变性、稳定性、易 则试性、适应性、易安装性、共存性、易替换性和依从性等方面。 对具体的信息系统,可根据测试合同(或项目计划)及系统/子系统设计文档的要求对测试内容进 行裁剪。

第三方确认测试一般应符合以下测试要求: a)信息系统的每个特性应至少被一个正常测试用例和一个被认可的异常测试用例所覆盖: b)测试用例的输入应至少包括有效等价类值、无效等价类值和边界数据值: c)应逐项测试信息系统设计说明规定的功能和非功能等特性; d)应测试配置项之间以及配置项与硬件之间的接口; e)应测试信息系统的输出及其格式; 巧 应测试运行条件在边界状态和异常状态下,或在人为设定的状态下,信息系统的功能和非 功能性; g)应测试信息系统访问和数据安全性:

h)应测试信息系统的全部存储量、输入/输出通道和处理时间的余量; 1 应按照信息系统设计文档的要求,对信息系统的功能、性能进行强度测试; j) 应测试设计中用于提高信息系统可靠性的结构、算法、容错、穴余、中断处理等方案; k)对完整性级别高的信息系统,应对其进行可靠性分析,明确每一个危险状态和导致危险的可能 原因,并对此进行针对性的测试; 1) 对有恢复或重置功能需求的信息系统,应测试其恢复或重置功能和平均恢复时间,并且对每 类导致恢复或重置的情况进行测试; m)对不同的实际问题应外加相应的专门测试。 对具体的信息系统,可根据测试合同(或项目计划)及信息系统的重要性、完整性级别等要求对 上述内容进行裁剪。

7.2.4测试环境和方法

测试环境应包括测试的运行环境和测试工具环境。测试的运行环境一般应符合测试合同(或项目 计划)的要求,通常是软件及其所属信息系统的正式工作环境。第三方确认测试一般应采用黑盒测试 方法,具体方法的说明参见附录A。

第三方确认测试完成后形成的文档一般应有: a)第三方确认测试计划; b)第三方确认测试说明; c)第三方确认测试报告; d)第三方确认测试记录和测试日志; e)第三方确认测试问题报告。 可根据需要对上述文档及文档的内容进行裁剪,

第三方确认测试完成后形成的文档一般应有: a)第三方确认测试计划; b)第三方确认测试说明; c)第三方确认测试报告; d)第三方确认测试记录和测试日志; e)第三方确认测试问题报告。 可根据需要对上述文档及文档的内容进行裁剪。

7.3.1测试目的和对象

信息系统通过第三方确认测试 过后在上线试运行前在实际 署环境中开展的测试。信息系统首次 是完整的信息系统

试的内容是上线试运行信息系统的兼容性、响应

上线测试一般应符合以下测试要求: a)信息系统首次上线,应开展上线测试; b)上线测试应测试上线信息系统的兼容性、响应能力、安全性等

7.3.4测试环境和方法

测试环境应包括测试的运行环境和测试工具环境。测试的运行环境一般应符合软件测试合同 目计划)的要求,通常是软件及其所属信息系统的正式工作环境。上线测试一般应采用黑盒测 QC/T 526-2013 汽车发动机定型试验规程,具体方法的说明参见附录A。

上线测试完成后形成的文档一般应有: a)上线测试计划; b)上线测试说明; c)上线测试报告; d)上线测试记录和测试日志; e)上线测试问题报告。 可根据需要对上述文档及文档的内容进行裁剪

7.4.1测试且的和对象

验收测试的目的是在真实的用户工作环境下检验完整的信息系统,是否满足信息系统开发合同 (或需求规格说明书)规定的要求。信息系统从试运行转正式运行前,应对生产环境进行验证测试, 完成验收测试。验收测试的对象是完整的信息系统。

验收测试的内容是 护性、可靠性,以及对试运行期 信息系统数据备份与恢复、

验收测试一般应符合以下测试要求: a)信息系统从试运行转正式运行前,应对生产环境进行信息系统验证测试; b)验收测试应测试信息系统的易用性、可维护性、可靠性; c)试运行期间应开展的信息系统数据备份与恢复测试; d)试运行期间应开展的应急与快速恢复测试; e)其他测试要求同第三方确认测试要求,

7.4.4测试环境和方法

则试环境应包括测试的运行环境和测试工具环境。测试的运行环境一般应符合测试合同(或项 的要求QYMJ 0002-2013 云南盈木佳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调和元宝枫籽油,通常是软件及其所属信息系统的正式工作环境。验收测试一般应采用黑盒测试方法 方法的说明参见附录A。

上线测试完成后形成的文档一般应有: a)验收测试计划; b)验收测试说明; c)验收测试报告; d)验收测试记录和测试日志; e)验收测试问题报告。 可根据需要对上述文档及文档的内容进行裁剪。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