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B/T 42104.3-2016 地面用晶体硅光伏组件环境适应性测试要求 第3部分:湿热气候条件

NB/T 42104.3-2016 地面用晶体硅光伏组件环境适应性测试要求 第3部分:湿热气候条件
积分0.00
特惠
积分0
VIP全站资料免积分下载
立即下载
同类资料根据编号标题搜索
文档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3.6M
标准类别:电力标准
资源ID:225335
VIP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由机器从pdf转换为word,准确率92%以上,供参考

NB/T 42104.3-2016 地面用晶体硅光伏组件环境适应性测试要求 第3部分:湿热气候条件

湿热气候条件下晶体硅光伏组件环境适应性的

对设计鉴定和定型,下列缺陷是严重的外观缺陷: a)破碎、开裂或外表面脱附,包括上层、下层、边框和接线盒; b)弯曲、不规整的外表面,包括上层、下层、边框和接线盒的不规整以至于影响到组件的安装和 或运行; c)单体电池破损或开裂,造成该电池超过10%的区域失效; d)在组件的边缘和任何一部分电路之间形成连续的气泡或脱层通道; e)丧失机械完整性,导致组件的安装和/或工作都受到影响; f)在任何一层中,组件电路或单个电池超过10%的电路,发生失效或可见的腐蚀; g)任何部分短路; h)树脂材料表面变黏; i)带电部分裸露:

NB/T42104.3—2016

i)密封材料、背板、表面、二极管或任何组件部分出现任何熔化或烧坏的痕迹; k)组件未按照第6章要求完成标识GB/T 33210-2016 无损检测 残余应力的电磁检测方法, 意试验后脱落或信息不可读

通过试验后,检测机构应按照GB/T27025给出正式的鉴定试验报告,该报告应包含被测的性能参 试验失败以及再次试验的详细情况。所有的证书或测试报告应至少包含下列信息: a)标题; b)试验室名称、地址以及试验进行地点; c)每份证书、报告及报告中的每一页都应有唯一的标示; d)客户的名称和地址(如适用); e)试验项目的说明和代号; f)试验项目的特征和条件; g)试验样品的收到日期及试验日期(如适用); h)所用试验方法的代号; i)抽样程序参照的标准(如相关); j)对试验方法的任何改动、添加或删除以及其他的与特定试验相关的任何信息(例如环境条 件); k)用表格、曲线、图或照片等适当方式表述的测量、检查和导出的结果,包括机械载荷试验的安 装方式、表面和背面的压强、初始和最终电致发光试验图片、所有试验后的功率变化、任何失 败的发生均应在报告中记录; 1)试验结果误差估计的表述(如相关); m)对证书或报告内容负责的责任人的签名、头衔或等同的标识、签署日期; n)表述的试验结果仅适用于所测样品(如相关); 0)声明未经试验室的书面许可,证书或报告不允许被部分复制; p)试验室制造商应保存本报告的副本以备参考。

在组件的设计、材料、元器件或工艺作任何改变时,可能需要重新进行部分或全部试验 论的有效性。

验同IEC61215:2005的10.1,无内容变更

核查组件隐裂状况,比对试验前后隐裂变化,结合试验结果进行分析

将被测组件放置在暗室中,用直流电源的正极与光伏组件的正极连接,负极与负极连 件分别通入不超过组件1倍和0.1倍Isc(短路电流)大小的反向电流,利用红外相机拍

12.3标准试验条件下的性能

本试验同IEC61215:2005的10.6,无内容变更

12.4电气间隙、爬电距离测量和绝缘耐压试验

12.4.1电气间隙、爬电距离测量

绝缘的不同电位带电体之间以及带电体和与可接触的金属部件之间的爬电距离和电气间 表1和表2的规定

表1现场接线端子之间可接受的最小爬电距

带电体与可接触点之间可接受的最小电气间

这些要求不适用于组件内部带电部件之间的距离,组体内部带电部件之间的距离应满足部件相关 要求。这些要求也不适用于固体绝缘材料,材料的绝缘特性可以利用局部放电试验进行验证。 现场组件接线端子的爬电距离和电气间隙用组件的开路电压(Voc)来判定。如果在端子排上有未 标识的接线端子,或有专门标识的接地端子,爬电距离和电气间隙将根据最大系统电压来判定。 注1:光伏组件中的封装材料也会吸湿,封装过程也不保证会形成完全密封。因此,规定的爬电距离和电气间隙是 基于条件:污染度2级、材料等级IⅢIa和IⅢlb、应用等级A、脉冲电压8kV。小数尾数采用进位法以得到偏于 安全的数值。 注2:如果产品爬电距离和电气间隙不符合表1和表2中要求,须根据对应使用环境、系统电压和海拔补充绝缘耐 压试验和脉冲电压试验。 现场接线端子的爬电距离和电气间隙应在有导线连接和没有导线连接两种情况下测量。导线应按 实际应用时的方式进行连接。如果端子能适配,产品也没有标注使用限制,所用导线的线规应比要求 的大一号,否则,导线用要求的线规。 在决定爬电距离时,不大于0.4mm的间隙的表面之间被认为是相互接触的

12.4.2绝缘耐压试验

本试验同IEC61215:2005的10.15,无内容变更。

本试验同IEC61215:2005的10.15,无内容变更

12.6接地连续性试验

12.7.1 试验步骤

同IEC61701:2011的第4章。

同IEC61701:2011的第4章。

司IEC61701:2011的第10章。

12.8电位诱发衰减(PID)试验

NB/T 42104.32016

a)一个气候室,有自动温度控制,使内部空气循环和避免在试验过程中水分凝结在组件表面的装 置,而且能容纳一个或多个组件进行试验。 b)在气候室中有安装或支承组件的装置,并保证周围的空气能自由循环。安装或支承装置的热传 导应小GB/T 33588.2-2020 雷电防护系统部件(LPSC)第2部分:接闪器、引下线和接地极的要求,使组件处于绝热状态;同时,装置应采用电绝缘材料。 c)测量和记录组件温度的仪器,准确度为土1℃。温度传感器应置于组件中部的前表面或后表 面。如多个组件同时试验,只需监测一个代表组件的温度。 d)有限流的直流电压源,能提供高于最大系统电压的直流电压,稳定性不超过土0.5%。 e)在试验过程中,监测通过每一个组件漏电流的仪器。

a)将所有待测组件放入气候室。在组件背面中心区域某个电池片的背部黏贴热电偶,监控样 品温度。 b)将2块待测组件极性端引出线短路后,接到有限流装置的直流源的负极,组件的接地孔引出线 接到有限流装置的直流源的正极。另外取2块待测组件,将组件极性端引出线短路后与直流源 正极连接,直流源负极与接地孔引出线相连。 c)关闭气候室,使组件的温度稳定在85℃士2℃,气候室湿度稳定在85%土3%。 d)以不大于500V/s的速率增加直流源的电压至系统最大电压(即由制造商标注在组件上的最大 系统电压)。如果系统的最大电压不超过50V,所施加的电压应为500V。维持此电压192h。 监控流经组件的漏电流。

NB/T42104.32016 e)降低电压到零,停止气候室工作,取出被测组件。 注:无边框组件可以采用组件整个表面覆盖导电箱,作为接地孔连接端引出线。

B/T42104.3—2016 e)降低电压到零,停止气候室工作,取出被测组件。 注:无边框组件可以采用组件整个表面覆盖导电箱,作为接地孔连接端引出线。

在2h~4h的恢复时间后,重复试验12.1~12.5。

无第9章中规定的严重外观缺陷; 组件最大功率的变化不超过试验前测试值的5%; 绝缘耐压满足初始试验同样的要求; 湿漏电流试验满足初始试验同样的要求。

本试验同IEC61215:2005的10.13。其中QYJX 0002S-2015 云南君行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调味菜籽油,试验时间变更为2000h,其他内容同对应标准中 要求。

12.10机械载荷试验

本试验同IEC61215:2005的10.16。 注:若试验组件需承受冰和雪重压的能力,则在本试验中,每次循环加于组件前表面的负荷增至5400Pa。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