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GDW 10179-2017(代替Q/GDW 179-2008) 110~750kV架空输电线路设计技术规定

Q/GDW 10179-2017(代替Q/GDW 179-2008) 110~750kV架空输电线路设计技术规定
积分0.00
特惠
积分0
VIP全站资料免积分下载
立即下载
同类资料根据编号标题搜索
文档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Q/GDW 10179-2017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4.5M
标准类别:电力标准
资源ID:225207
VIP资源

Q/GDW 10179-2017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由机器从pdf转换为word,准确率92%以上,供参考

Q/GDW 10179-2017(代替Q/GDW 179-2008) 110~750kV架空输电线路设计技术规定

冰灾、雷害、污闪、地质灾害、鸟害等的影响。

十气象条件,应根据沿线的气象资料的数理统计结果,参考附近已有线路的运行经验确定,基 设计冰厚按以下重现期确定:

线的气象与附录A典型气象区接近,宜采用典型气象区所列数值。 计算基本风速时,应按当地气象台、站10min时距平均的年最大风速为样本,并宜采用极值 作为概率模型。统计风速样本,应取以下高度:

7.9设计用年平均气温,应按下列方法确定:

8.1输电线路的导线截面NY/T 2061.2-2011 农药室内生物测定试验准则 植物生长调节剂 促进 抑制植株生,宜按照系统需要根据经济电流密度选择;也可按系统输送容量,结合不同 导线的材料进行比选,通过年费用最小法进行综合技术经济比较后确定。 B.2输电线路的导线截面和分裂型式应满足电晕、无线电干扰和可听噪声等要求。海拔不超过1000n 地区,采用现行国标中钢芯铝绞线外径不小于表1所列数值,可不必验算电晕。

必验算电晕的导线最小外径(海拔不超过1000

8.3大跨越的导线截面宜按允许载流量选择,其允许最大输送电流与陆上线路相配合,并通过综合技 术经济比较确定。 8.4海拔不超过1000m时,距输电线路边相导线投影外20m处且离地2m高,80%时间,80%置信度 频率为0.5MHz时的无线电于扰限值不应超过表2的规定。

8.6验算导线充许载流量时,导线的充许温度:钢芯铝绞线和钢芯铝合金绞线一般采用+70℃,必要时 可采用+80℃;大跨越宜采用+90℃;钢芯铝包钢绞线(包括铝包钢绞线)可采用+80℃(大跨越可采用 100℃),或经试验决定:镀锌钢绞线可采用+125℃。环境气温宜采用最热月平均最高温度;风速采用 0.5m/s(大跨越采用0.6m/s);太阳辐射功率密度采用0.1W/cm。 8.7导、地线在弧垂最低点的设计安全系数不应小于2.5,悬挂点的设计安全系数不应小于2.25。地 线的设计安全系数不应小于导线的设计安全系数。导、地线在弧垂最低点的最大张力应符合公式(1) 的要求。架设在滑动线夹上的导、地线,应计算悬挂点局部弯曲引起的附加张力。在稀有风速或稀有覆 水气象条件时,导、地线弧垂最低点的最大张力,不应超过其拉断力的70%;悬挂点的最大张力,不 应超过其拉断力的77%

一导、地线的额定抗拉力,N; K 一导、地线的设计安全系数。

Tmax ≤T, / K

T,一一导、地线的额定抗拉力,N; K。一一导、地线的设计安全系数。 3.8地线应满足电气和机械使用条件要求,可选用镀锌钢绞线或复合型绞线,若有通信要求,应选 用光纤复合架空地线(OPGW)。验算短路热稳定时,地线的允许温度:钢芯铝绞线和钢芯铝合金绞线 可采用+200℃;钢芯铝包钢绞线(包括铝包钢绞线)可采用+300℃;镀锌钢绞线可采用+400℃;光纤复 合架空地线(OPGW)的允许温度应采用产品试验保证值。计算时间和相应的短路电流值应根据系统情况 决定。地线选用镀锌钢绞线时与导线的配合不宜小于表4的规定。

Q/GDW 101792017

Q/GDW 101792017

表4地线采用镀锌钢绞线时与导线配合表

9铝钢截面比不小于4.29的钢芯铝绞线或镀锌钢绞线,其平均运行张力的上限和相应的防振

表5导、地线平均运行张力的上限和相应的防振措施

表6钢芯铝绞线塑性伸长及降温值

8.14OPGW光缆外层铝包钢线单丝直径, 110kV线路不应小于2.8mm,220kV及以上线路不应

1绝缘子机械强度的安全系数,不应小于表7所列数值。双联及以上的多联绝缘子串应验算断 的机械强度,其荷载及安全系数按断联情况考虑。

表7绝缘子机械强度安全系数

绝缘子机械强度的安全系数K应按式(2)计算:

10.1110kV~750kV输电线路的绝缘配合,应使线路能在工频电压、操作过电压、雷电过电压等各种 条件下安全可靠地运行。 10.2在海拔高度1000m以下地区,操作过电压及雷电过电压要求的悬垂绝缘子串绝缘子片数,不应 少于表8的数值。耐张绝缘子串的绝缘子片数应在表8的基础上增加,对110kV~330kV输电线路增加 1片,对500kV输电线路增加2片,对750kV输电线路不需增加片数。

表8操作过电压及雷电过电压要求悬垂绝缘子串的最少片数

高超过40m有地线的杆塔,高度每增加10m,应比表8增加1片相当于高度为146mm的绝缘子, 100m的杆塔,绝缘子片数应根据运行经验结合计算确定。由于高杆塔而增加绝缘子片数时,

Q/GDW 10179—2017

Q/GDW 101792017

雷电过电压最小间隙也应相应增大;750kV杆塔全高超过40m时,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验算,确定是否 需要增加绝缘子和间隙。 10.4绝缘配置应以审定的污区分布图为基础,并结合线路附近的污移和发展情况,综合考虑等值盐密、 环境污移变化因素等,选择合适的绝缘子型式和片数,适当留有裕度。对于c级及以下污区,宜提高一 级绝缘配置;对于d级污区,宜按上限配置:e级污区,应在选线阶段尽量避让,如不能避让,可按实 标情况配置并适当留有裕度。 10.5绝缘配合设计可采用泄漏比距法,也可采用污耐压法选择合适的绝缘子型式和片数。污移分级标 准见附录B。 当采用泄漏比距法时,绝缘子片数由式(3)确定:

nH一一高海拔地区每联绝缘子所需片数; H海拔,km; m一一特征指数,反映气压对污闪电压的影响程度,由试验确定。各种绝缘子m参考值见附录C。 10.10在海拔不超过1000m的地区,带电部分与杆塔构件(包括拉线、脚钉等)的间隙,在相应风偏 条件下,不应小于表9、表10所列数值。按雷电过电压和操作过电压情况校验间隙时的相应气象条件, 可按本标准第7.11条、第7.12条规定取值。按运行电压情况校验间隙时风速采用基本风速修正至相应导 线平均高度处的值及相应气温。当因高海拔而需增加绝缘子数量时,雷电过电压最小间隙也应相应增大。

表9110kV~500kV带电部分与杆塔构件的最小间隙(m)

表10750kV带电部分与杆塔构件的最小间隙

主海拨高度1000m以下地区,为便利带电作业,带电部分对杆塔接地部分的校验间隙不应小于 列数值。对操作人员需要停留工作的部位,还应考虑人体活动范围0.5m。校验带电作业的间隙 用下列计算条件:气温+15℃,风速10m/s。

表11带电部分对杆塔接地部分的校验间隙

拨高度不超过1000m的地区 作过电压相间最小间隙和档距中者 风偏工频电压和操作过电压相间最小

表12工频电压、操作过电压相间最小间隙

空气放电电压海拔修正系数K,可按公式(5)

K, = emH /8150

H一海拔,m; 海拔修正因子,工频电压、雷电过电压海拔修正因子m=1.0;操作过电压海拔修正因子可 按图1中海拔修正因子与电压的关系曲线a、c确定。

Q/GDW 101792017

Q/GDW 101792017

a一相对地绝缘:b一纵向绝缘:c一相间绝缘:d一棒一板间隙

图1海拔修正因子m与电压的关系

10.14输电线路的防雷设计,应根据线路电压、负荷性质和系统运行方式,结合当地已有线路的运行 经验,地区雷电活动的强弱、地形地貌特点及土壤电阻率高低等情况,在计算耐雷水平后,通过技术经 济比较,采用合理的防雷方式,应符合下列规定: 110kV输电线路宜全线架设地线,在年平均雷暴日数不超过15或运行经验证明雷电活动轻微 的地区,可不架设地线。无地线的输电线路,宜在变电所或发电厂的进线段架设1km~2km 地线。 b) 220kV~330kV输电线路应全线架设双地线,年平均雷暴日数不超过15的或运行经验证明雷 电活动轻微的地区,可架设单地线,山区宜架设双地线。 c) 500kV~750kV输电线路应沿全线架设双地线。 10.157 杆塔上地线对边导线的保护角,应符合下列要求: a) 对于单回路,330kV及以下线路的保护角不宜大于15°,500kV~750kV线路的保护角不宜 大于10°。 b) 对于同塔双回或多回路,110kV线路的保护角不宜大于10°,220kV及以上线路的保护角均 不宜大于0°。 c) 单地线线路保护角不宜大于25°。 d) 重覆冰线路的保护角可适当加大。 10.16杆塔上两根地线之间的距离,不应超过地线与导线间垂直距离的5倍。在一般档距的档距中央 导线与地线间的距离,应按式(6)校验(计算条件为:气温+15℃,无风、无冰)。

S≥0.012L±1

S一一导线与地线间的距离,m; L一档距,m。 0.17有地线的杆塔应接地。在雷季干燥时,每基杆塔不连地线的工频接地电阻,不宜大于表13 值。土壤电阻率较低的地区,如杆塔的自 电阻不大于表13所列数值,可不装设人工接地

表13雷季干燥时每基杆塔不连地线的工频接地电阻

10.18中性点非直接接地系统在居民区的无地线钢筋混凝土杆和铁塔应接地,接地电阻不应超过30 2。 10.19 线路经过直流接地极附近时,要考虑接地极对铁塔、基础的影响。 10.20钢筋混凝土杆的铁横担、地线支架、爬梯等铁附件与接地引下线应有可靠的电气连接。利用钢 筋兼作接地引下线的钢筋混凝土电杆,其钢筋与接地螺母、铁横担或地线支架之间应有可靠的电气连接。 外敷的接地引下线可采用镀锌钢绞线,其截面应按热稳定要求选取,且不应小于25mm。接地体引出线 的截面不应小于50mm²并应进行热稳定验算,引出线表面应进行有效的防腐处理,如热镀锌。 10.21通过耕地的输电线路,其接地体应埋设在耕作深度以下。位于居民区和水田的接地体应敷设成 环形。 10.22采用绝缘地线时,应限制地线上的电磁感应电压和电流,并选用可靠的地线间隙,以保证绝缘 也线的安全运行。对绝缘地线长期通电的接地引线和接地装置,必须校验其热稳定和人身安全的防护措 施。

线间距离应按下列要求并结合运行经验确定: 000m以下档距,水平线间距离宜按公式(7)

式中:D 导线水平线间距离,m; k, 悬垂绝缘子串系数,见表14; Lk 悬垂绝缘子串长度,m; U 系统标称电压,kV; fc 导线最大弧垂,m。

式中:D 导线水平线间距离,m; k, 悬垂绝缘子串系数,见表14; Lk 悬垂绝缘子串长度,m; U 系统标称电压,kV; c 导线最大弧垂,m。

+0.65/ 110

表14 k, 系数

主:一般情况下,使用悬垂绝缘子串的杆塔,其水平线间距离与档距的关系,可采用附录D所列数值。 导线垂直排列的垂直线间距离,宜采用公式(7)计算结果的75%。使用悬垂绝缘子串的杆塔, 其垂直线间距离不宜小于表15所列数值

15使用悬垂绝缘子串杆塔的最小垂直线间距

三角排列的等效水平线间距离,宜按公式(8)

Dx =D,+(4/3Dz)

式中:D.一一导线三角排列的等效水平线间距离,m; D,一一导线间水平投影距离,m; D.一一导线间垂直投影距离,Ⅱ。 d 双回路及多回路杆塔,不同回路的不同相导线间的水平或垂直距离,应比以上要求增加

式中:D一 一导线三角排列的等效水平线 D,一一导线间水平投影距离,m; D.导线间垂直投影距离,m。 d) 双回路及多回路杆塔,不同回路的不同

Q/GDW 10179—2017

11.2覆冰地区上下层相邻导线间或地线与相邻导线间的水平偏移,如无运行经验,不宜小于表16所列 数值。

层相邻导线间或地线与相邻导线间的水平偏移

行经验参照表16适当减少。 3线路换位宜符合下列规定: a)中性点直接接地的电力网,长度超过100km的输电线路宜换位。换位循环长度不宜大于200km。 一个变电站某级电压的每回出线虽小于100km,但其总长度超过200km,可采用换位或变换各 回输电线路的相序排列的措施来平衡不对称电流。 b 中性点非直接接地电力网,为降低中性点长期运行中的电位,可用换位或变换输电线路相序排 列的方法来平衡不对称电容电流。 c 对于Ⅱ接线路应校核不平衡度,必要时进行换位。

11.3线路换位宜符合下列规定:

12.1杆塔类型宜符合下列规定

a) 杆塔按其受力性质,宜分为悬垂型、耐张型杆塔。悬垂型杆塔宜分为悬垂直线和悬垂转角杆 塔;耐张型杆塔宜分为耐张直线、耐张转角和终端杆塔。 b) 杆塔按其回路数,应分为单回路、双回路和多回路杆塔。单回路导线既可水平排列,也可三 角排列或垂直排列;双回路和多回路杆塔导线可按垂直排列,必要时可考虑水平和垂直组合 方式排列。 12.2杆塔的外形规划与构件布置应按照导线和地线排列方式,以结构简单、受力均衡、传力清晰、外 形美观为原则,同时结合杆塔材料、运行维护、施工方法、制造工艺等因素在充分进行设计优化的基础 上选取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的设计方案。

12.3杆塔使用宜遵守以下原则:

a)对不同类型杆塔的选用,应依据线路路径特点,按照安全可靠、经济合理、维护方便和有利于 环境保护的原则进行。 b)在平地和丘陵等便于运输和施工的非农田和非繁华地段,可因地制宜地采用拉线杆塔和钢筋混 凝土杆。在征地补偿费用较高或者塔位选择困难的地段,可因地制宜地采用窄基塔,并通过技 术经济比较合理确定塔身坡度。 c) 对于山区线路杆塔,应依据地形特点,配合不等高基础,采用全方位长短腿结构形式。 d 对于线路走廊拆迁或清理费用高以及走廊狭窄的地带,宜采用导线三角形或垂直排列的杆塔, 并考虑V型、Y型和L型绝缘子串使用的可能性,在满足安全性和经济性的基础上减小线路走 廊宽度。轻、中冰区线路宜结合远景规划,采用双回路或多回路杆塔;重冰区线路宜采用单回 路导线水平排列的杆塔;城区或市郊线路可采用钢管杆。 e) 对于悬垂直线杆塔,当需要兼小角度转角,且不增加杆塔头部尺寸时,其转角度数不宜大于 3°。悬垂转角杆塔的转角度数,对330kV及以下线路杆塔不宜大于10°;对500kV及以上线路 杆塔不宜大于20° f)具有转动横担或变形横担的杆塔不应用于居民区、检修困难的山区、重冰区、交叉跨越点以及 两侧档距或标高相差较大,容易发生误动作的杆塔塔位。

13.1杆塔荷载一般规定

13.1.1杆塔荷载一般可分头

表1710mm及以下冰区导线、地线断线张力(或分裂导线纵向不平衡张力)(%)

Q/GDW 101792017

13.1.810mm及以下冰区不均匀覆冰情况的导、地线不平衡张力取值应不低于表18规定的导、地线最 大使用张力的百分数,同时垂直冰荷载按75%设计覆冰荷载计算。相应的气象条件按一5℃、有不均匀 冰、10m/s风速计算。

10mm及以下冰区不均匀覆冰情况的导、地线不平

表19附加荷载标准值(kN)

2)导线及地线锚线作业时的作用荷载。锚线对地夹角不宜大于20°,正在锚线相的张力应 考虑动力系数1.1。挂线点垂直荷载取锚线张力的垂直分量和导、地线重力和附加荷载 之和,纵向不平衡张力分别取导、地线张力与锚线张力纵向分量之差。 b) 耐张型杆塔的安装荷载: 1) 导线及地线荷载: 锚塔:锚地线时,相邻档内的导线及地线均未架设;锚导线时,在同档内的地线已架设, 紧线塔:紧地线时,相邻档内的地线已架设或未架设,同档内的导线均未架设:紧导线 时,同档内的地线已架设,相邻档内的导、地线已架设或未架设。 2) 临时拉线所产生的荷载: 锚塔和紧线塔均允许计及临时拉线的作用,临时拉线对地夹角不应大于45°,其方向 与导、地线方向一致,临时拉线一般可平衡导、地线张力的30%。500kV及以上杆塔, 对4分裂导线的临时拉线按平衡导线张力标准值30kN考虑,6分裂及以上导线的临时 拉线按平衡导线张力标准值40kN考虑,地线临时拉线按平衡地线张力标准值5kN考虑。 3) 紧线牵引绳产生的荷载: 紧线牵引绳对地夹角宜按不大于20°考虑,计算紧线张力时应计及导、地线的初伸长、 施工误差和过牵引的影响。 4) 安装时的附加荷载宜按表20选用。 导、地线的架设次序,宜考虑自上而下地逐相(根)架设。 d) 与水平面夹角不大于30°且可以上人的铁塔构件,应能承受设计值1000N人重荷载,且不应 与其他荷载组合。 3.1.12双回路及多回路杆塔,应按实际需要,考虑分期架设的情况。

Wx = αWoudL,B, sin W = V /1600

表20风压不均匀系数α和导地线风载调整系数B

表21风压不均匀系数α随水平档距变化取值

Q/GDW 101792017

0杆塔风荷载的标准值,应按式(11)计算:

W、=Wu,.B.B,A

式中:Ws一一杆塔风荷载标准值,kN; μs——构件的体型系数,按现行国家标准GB50009确定; β一杆塔风荷载调整系数; B,一—构件覆冰后风荷载增大系数,5mm冰区取1.1,10mm冰区取1.2,15mm冰区取1.6,20m 冰区取1.8,20mm以上冰区取2.0~2.5; As一一构件承受风压的投影面积计算值,㎡。 13.1.21杆塔风荷载调整系数β,应符合下列规定: a) 杆塔设计时,当杆塔全高不超过60m时,杆塔风荷载调整系数β,(用于杆塔本身)应按照表 22的规定对全高采用一个系数;当杆塔全高超过60m时,应按现行国家标准GB50009采用 由下到上逐段增大的数值,但其加权平均值对自立式铁塔不应小于1.6,对单柱拉线杆塔不 应小于1.8 对基础,当杆塔全高不超过60m时,杆塔风荷载调整系数β.应取1.0;当杆塔全高超过60m 时,宜采用由下到上逐段增大的数值,但其加权平均值对自立式铁塔不应小于1.3。

表22杆塔风荷载调整系数β,(用于杆塔本身)

对自立式铁塔,表中数值适用于高度与根开之比为4~6

13.1.22绝缘子串风荷载的标准值,应按式(12)计算: W, = Wol,BA,

式中:W, 绝缘子串风荷载标准值,kN; 一绝缘子串承受风压面积计算值,m㎡。 .1.23对于平坦或稍有起伏的地形,风压高度变化系数应根据地面粗糙度类别按表23的规定

表23风压高度变化系数μ

13.2.1钢材的材质应根据结构的重要性、结构型式、连接方式、钢材厚度和结构所处的环境及气温等 条件进行合理选择。钢材等级宜采用Q235、Q345、Q390和Q420,有条件时也可采用Q460。钢材的质 量应分别符合现行国家标准GB/T700和GB/T1591的规定。 13.2.2钢材质量等级:所有杆塔结构的钢材均应满足不低于B级钢的质量要求。当采用40mm及以上 享度的钢板焊接时,应采取防止钢材层状撕裂的措施。 13.2.3T形、十字形、角接接头或厚度方向受力的焊接构件,其翼缘板厚度等于或大于40mm时,宜 采用抗层状撕裂的Z向钢材,其材质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GB/T5313的规定。 13.2.4结构连接宜采用4.8、5.8、6.8、8.8级热浸镀锌螺栓,有条件时也可使用10.9级螺栓,其材 质和机械特性应分别符合现行国家标准GB/T3098.1、GB/T3098.2和行业标准DL/T284的有关规定。 13.2.5环形断面的普通混凝土杆及预应力混凝土杆的钢筋,宜按下列规定采用: a)普通钢筋宜采用HRB400级和HRB335级钢筋,也可采用HPB300级和RRB400级钢筋; b)预应力钢筋宜采用预应力钢丝,也可采用热处理钢筋。 13.2.6环形断面的普通混凝土杆和预应力混凝土杆的混凝土强度等级应分别不低于C40和C50。其他 昆凝土预制构件不应低于C30。混凝土和钢筋的强度标准值和设计值以及各项物理特性指标,应按现行 国家标准GB50010的有关规定确定。 13.2.7钢材、螺栓和锚栓的强度设计值,应按表24的规定确定。

表24钢材、螺栓和锚栓的强度设计值(N/mm)

材、螺栓和锚栓的强度

14.1.1杆塔结构设计应采用以概率理论为基础的极限状态设计法,极限状态设计表达式采用荷载代表 值、材料性能标准值、几何参数标准值以及各种分项系数等表达。 14.1.2杆塔结构的设计应根据各工况下的荷载代表值,按承载力极限状态和正常使用极限状态分别进 行荷载组合,并取各自最不利组合进行设计。其中,承载力极限状态对应于结构或构件达到最大承载力 或不适合继续承载的变形;正常使用极限状态对应于结构或构件的变形或裂缝等达到正常使用或耐久性 能的规定限值。 14.1.3结构或构件的强度、稳定和连接强度,应按承载力极限状态的要求,采用荷载的设计值和材料 强度的设计值进行计算;结构或构件的变形或裂缝,应按正常使用极限状态的要求,采用荷载的标准值 和止常使用规定限值进行计算。

GB/T 37022-2018 信息技术 通用编码字符集(基本多文种平面) 汉字11×12点阵字型14.2承载能力和正常使用极限状态计算表达式

或构件的承载力极限状态设计,应按公式(13)

YoLYGSx +VYo(Sax+ESox +SR)≤ R

或构件的正常使用极限状态,应公式(14)计算

中:YEH、YEv——水平、竖向地震作用分项系数,应按表26 SEFK、SEVK——水平、竖向地震作用标准值的效应; 一导、地线张力可变荷载的分项系数; SGE 永久荷载代表值的效应; STR 导、地线张力可变荷载的代表值效应; SwK 风荷载标准值的效应; WWE 抗震基本组合中的风荷载组合系数,可取0.3; Yrr 承载力抗震调整系数,应按表27确定。

GB/T 39928-2021 LED灯丝灯 性能要求Sax +y(SgK+ZSo +SR)≤C

表26水平、竖向地震作用分项系数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