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L/T 5310-2013 沥青混凝土面板堆石坝及库盆施工规范

DL/T 5310-2013 沥青混凝土面板堆石坝及库盆施工规范
积分0.00
特惠
积分0
VIP全站资料免积分下载
立即下载
同类资料根据编号标题搜索
文档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DL/T 5310-2013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7.5M
标准类别:电力标准
资源ID:224833
VIP资源

DL/T 5310-2013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由机器从pdf转换为word,准确率92%以上,供参考

DL/T 5310-2013 沥青混凝土面板堆石坝及库盆施工规范

粗骨料、细骨料、填料总称为矿

用碱性岩石制成的骨料,如石灰岩、大理岩、白云岩、安山 岩等。

JJG 1133-2017 煤矿用高低浓度甲烷传感器2.0.6酸性骨料 .acid aggregate

用酸性岩石制成的骨料,如花岗岩、花岗斑岩、流纹岩、石 英砂岩等。

2.0.7 填料 filler

在沥青混合料中起填充作用的粒径小于0.075mm的矿粉。道 常由石灰岩等碱性石料加工磨细得到,水泥、消石灰、粉煤灰等 才料有时也可作为填料使用。

为改善沥青混凝土的性能而添加的材料,主要有增强骨料 历青黏附性的抗剥离剂,改善沥青混凝土斜坡稳定性的玻璃纤维

丙烯酸纤维或纤维素等。

由沥青、细骨料和填料按定比例在高温下配制而成的沥青 混合料。

由沥和矿粉按照一定比例在高温下配制而成的胶凝材料。 主要用于封闭防渗层孔隙,延缓防渗层老化。

2.0.11沥青混合料

2.0.11沥青混合料

经过加热的矿料和沥青按适当的比例拌和均匀,尚未凝固的 混合物。

矿料级配主要由粗骨料构成,细骨料和填料较少,孔率较 大的沥青混合料,

2.0.13密级配沥青混凝土

粗骨料的粒径较小、细骨料和填料含量较多、渗透系数很小 的沥混凝士。

2.0.14碾压式沥青混凝

碾压密实的沥青混合料。

由封闭层、防渗层、整平胶结层组成的沥青混凝士面

由封闭层、防渗面层、排水层、防渗底层、整平胶结层组 的沥青混凝土面板,

设置在沥青混凝土面板和填筑体之间,对面板提供支撑、具 有透水性能的、一定厚度的级配碎石铺筑层。也有工程采用干砌 块石作为硬垫层。

2.0.18整平胶结层

垫铺设在垫层之上的开级配沥青混凝士层,用于基础整平

DL / T 5310 2013

改善沥青混凝土与垫层之间的连接,在简式面板中还起到排水 作用。整平胶结层的孔隙率一般为10%~15%,渗透系数不小 于1×10cm/s。

2.0.20 排水层 drainage layer

复式面板防渗面层和防渗底层之间的开级配沥青混合料层。 要用于汇集渗过防渗层的渗透水并排出坝体,消减坝体内产生 反向水压力,防止防渗面层隆起。排水层的孔隙率一般不小于 0%,渗透系数不小于1×10cm/s。

复式面板中,顺坝坡(或岸坡)布置在排水层中,将排水层 隔开的防渗层条带。

防渗面层表面的沥青玛蹄脂涂层,用以密封沥青混凝土防渗 表面的残留孔隙,提高沥青混凝土的防渗性并延缓老化。

碾压时距沥青混合料摊铺表面以下50mm的沥青混合 度

3.1.1沥青混凝土面板堆石坝及库盆施工的导流与度汛,应根据 设计要求制定导流和度汛施工措施, 3.1.2截流期间和汛期应加强水文气象预报,制定非常情况下的 应急预案,确保工程及下游地区的安全。 3.1.3基坑内,应进行初期排水和经常性排水设计,并建立相应 排水系统。

3.1.2截流期间和汛期应加强水文气象预报,制定非常情况下的 应急预案,确保工程及下游地区的安全。 3.1.3基坑内,应进行初期排水和经常性排水设计,并建立相应 排水系统。 3.1.4导流与度汛,应执行DL/T5180《水电枢纽工程等级划分 及设计安全标准》、DL/T5114《水电水利工程施工导流设计导则》 和DL/T5397《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组织设计规范》的有关规定。 3.1.5河道截流施工,应执行DL/T5129《碾压式土石坝施工规 范》的规定。

3.1.4导流与度汛,应执行DL/T 5180《水电枢细工

及设计安全标准》、DL/T5114《水电水利工程施工导流设计导则》 和DL/T5397《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组织设计规范》的有关规定。 3.1.5河道截流施工,应执行DL/T5129《碾压式土石坝施工规 范》的规定。

3.2.1河道导流宜采用隧洞导流、一次断流的方式。 3.2.2上水库库盆导流宜采用与排水廊道、泄水廊道、导流洞、 放空洞等永久性建筑物相结合的方式。 3.2.3采用原河床分期导流时,应保证束窄河床后的水流冲刷 河床下切不影响纵向围堰的运行安全。特殊情况下,需在已完成 的截水槽或防渗墙上过流时,应对其采取可靠的保护措施。 3.2.4导流泄水建筑物的进出水口.与截流围堰之间应有足够的距 离,防止水流淘刷及闭气困难。布置在导流泄水建筑物进出口附

3.2.1河道导流宜采用隧洞导流、一次断流的方式。

离,防止水流淘刷及闭气困难。布置在导流泄水建筑物进出口 近的施I临时设施应有足够的防冲安全距离和设防高程

DL/ T 5310 2013

3.2.5河床围堰宜采用土石围堰结构。围堰填筑前应对围堰地基 及两岸接头范围内进行处理。对透水性地基应进行防渗处理,并 与围堰防渗体可靠连接。

2.6在透水性较强的深厚覆盖层地基上修建土石围堰时,宜采 混凝土防渗墙或高喷防渗墙等防渗措施进行地基处理

3.2.6在透水性较强的深厚覆盖层地基上修建土石围堰时,

3.3.1围堰、大坝及库盆应按要求控制施工进度,汛前应按 标准和工程进度制定度汛技术措施,并在汛前达到度汛要求 得降低度汛安全标准。

标准和工程进度制定度汛技术措施,并在汛前达到度汛要求,不 得降低度汛安全标准。 3.3.2坝体施工期,按临时断面填筑时,应进行防洪稳定验算, 满足稳定及安全超高的要求,需要加高子堰防洪度汛时,顶部宽 度应保证施工抢险需要。必要时临时断面的项坡应做防护。 3.3.3以砂砾石填筑的坝体,未经论证,不应采取坝体过流度汛。 3.3.4有临时挡水要求的沥青混凝土面板及库盆在汛前应满足如 下要求:

3.3.2坝体施工期,按临时断面填筑时,应进行防洪稳

1简式面板应把防洪水位以下的防渗沥青混凝土铺设完毕, 或按设计要求,适当提高整平胶结层的抗渗性。 2复式面板应至少铺筑下层防渗沥青混凝土,其高程应高于 拦洪水位, 3死水位以下的沥青混凝土面板宜完成并验收完毕。 4临时蓄水后放水时,应控制水位下降速度小于2m/d。 3.3.5导流泄水建筑物和临时度汛缺口封堵,应制定封堵施工方 案,封堵施工前应按规定进行相关项目的验收。 3.3.6特殊情况下,堆石坝体参与联合过水度汛时,可在一定高 程设置缺口过流,但应对过流面和下游坡面进行保护。 3.3.7库盆的集雨面积较大时,汛期除采用坝基和库底的排水廊 道、放空洞等措施来排除上游来水外,还应在库盆上部设置截水 沟,截排上部来水。

DL/T 5310 2013

4.1.1坝基与库盆应按设计要求进行开挖与基础处理,齿墙、岸 墩地基处理应保证地基的整体强度和防渗能力等满足设计要求。 基础处理应对地质进行准确描绘、编录和整理,发现新地质问题 应及时反馈、处理。 4.1.2坝基与库盆开挖时,应采取必要的安全技术措施,提前处 理影响坝体施工的坡面危岩、浮石、卸荷带等不稳定体;陡高边 坡开挖时应进行必要的变形观测,掌握边坡动态,保证施工安全。 4.1.3水上部分的岸坡、齿墙、岸墩以及可能于扰坝体填筑的岸 边溢洪道等项目,宜在截流前完成开挖。有条件时,可在截流前 安排基础处理。

4.1.4坝基与库盆开挖与基础处理应符合DL/T5389《水工建

物岩石基础开挖丁工程施工技术规范》的相关规定;基础固结和雌 幕灌浆施工应符合DL/T5148《水工.建筑物水泥灌浆施L技术规 范》的相关规定。

4.2.1坝基与库岸开挖应采用自上而下的方式进行。 4.2.2库盆开挖面积较大时,应在土石方平衡的基础上对库盆进 行分区开挖。

5 坝基与库岸开挖后的坡面应稳定,坡形、坡度满足设计要求

4.2.5坝基与库岸开挖后的坡面应稳定,坡形、坡度满

DL/T5310 2013

4.2.6齿墙、岸墩、排水廊道基础开挖时,先按设计线剥离表层 覆盖物、裸露岩面后,根据揭露的地质状况调整齿墙、岸墩位置, 定线后再进行开挖。 4.2.7齿墙、岸墩、排水廊道、截水墙、进出水口等基础开挖应 采用控制爆破,降低爆破震动影响,减少超、欠挖。必要时可预 留保护层二次开挖。

4.3.1当形成的最终岸坡和坝体建基面裂隙发育或风化较快时, 应按设计要求采取喷砂浆或喷混凝土等措施进行保护。 4.3.2岩石岸坡存在局部反坡或叫坑时,应取削坡或砌石等措 施补平。 4.3.3齿墙、岸墩、排水廊道等部位岩石节理、裂隙发育或渗水 时,应清除节理、裂隙中的充填物,冲洗干净后灌水泥浆、水泥 砂浆封堵或喷混凝土覆盖;基岩集中涌水可采用堵排结合的方式 处理,必要时可采取导渗措施,保持混凝土无积水施工。 4.3.4齿墙、岸墩、排水廊道等地基遇岩溶、洞穴、断层破碎带, 软弱夹层、易冲蚀面等不良地质以及勘探孔、洞时,应按设计要 求进行处理。

4.3.1当形成的最终岸坡和坝体建基面裂隙发育或风化较快时, 应按设计要求采取喷砂浆或喷混凝土等措施进行保护。 4.3.2岩石岸坡存在局部反坡或叫坑时,应采取削坡或砌石等措 施补平。

浆封堵或喷混凝土覆盖:基岩集中涌水可采用堵排结合的方式 理,必要时可采取导渗措施,保持混凝土无积水施工。 3.4齿墙、岸墩、排水廊道等地基遇岩溶、洞穴、断层破碎带 弱夹层、易冲蚀面等不良地质以及勘探孔、洞时,应按设计要 进行处理。

4.3.5开挖可能造成的滑坡、崩塌部位,应采取有效措施保

坡稳定,岸坡中荐在滑动面或软弱夹层时,可采用灌浆、锚杆、 锚索、抗滑桩、换填混凝土等进行处理。 4.3.6对厚覆盖层的坝基,应按设计要求采用防渗墙或基础板桩 墙等方式处理。 4.3.7对库底保留的全风化、强风化层或砂砾石坝基,在填筑前

4.3.8库底有软弱地层时,应按设计要求进行换填、强夯,或买

0L/ T 5310 2013

5.1.1运输道路应根据L程布置、进度安排、上坝强度及运输方 式、坝体填筑分区要求、运输距离等条件进行规划。 5.1.2运输方式应根据坝型、坝区地形、坝料种类、填筑强度、 运距远近、设备性能等内素选择,使其挖、装、运、卸等环节相 匹配。

5.1.3筑项材料的岩性、强度、级配、含泥量等应符合设计要求。 5.1.4当坝料填筑、构筑物混凝土浇筑及面板摊铺、地基灌浆等 同时施工时,应科学规划,避免干扰,确保施工质量、安全和进 度满足要求。

5.1.5对于截流前不影响行洪的岸或两岸坝体,前先行填筑 基坑开挖后,不影响齿墙开挖及混凝土浇筑的部分坝体也可先 填筑。

5.1.6坝体监测仪器、设施埋设和安装应随坝体填筑同步

并采取有效措施妥善保护,防止机械和人为破坏。 5.1.7爆破试验应遵守DL/T5135《水电水利工程爆破施工技 规范》的规定。 5.18碾压试验及冬雨季填筑应遵守DL/T5129的规定,

并采取有效措施妥善保护,防止机械和人为破坏。

5.1.8碾压试验及冬雨季填筑应遵守DL/T5129的规定。

5.2.1填筑材料应包括填筑坝体及库盆所用的土料、砂砾石料、 堆石料、反滤料、过渡料、垫层料、排水料等。 5.2.2施江前应进行料源复查和料场规划

DL/ T 5310 2013

DL/ T 5310 2013

.2.3料场复查应对料场的质量、储量及开采运输条件进行复核, 采用钻孔、坑探、探洞或探槽取代表试样进行室内和现场物理 学性能试验等方式进行。

5.2.4料场规划应根据复查成果,对坝料质量、数量进行时

空间规划及土石方平衡规划。必要时应设周转储料场,储料场位 置宜近坝布置,物料流向顺畅合理。 5.2.5反滤料、垫层料、排水料等,宜用料场爆破石料或地下洞

空间规划及土石方平衡规划。必要时应设周转储料场,储料 置宜近坝布置,物料流向顺畅合理。

室开挖渣料,经破碎、筛洗、掺配而成。生产加工系统应规 用场地,工艺应按照设计级配要求通过试验确定,

5.2.6应充分利用满足填筑要求的开挖料,并宜按指定部位 上坝,

5.2.7开采河床砂砾料应考虑冬季、汛期及蓄水期施工对料 影响,应作好堤防、设备等防洪安全工作

5.2.8填筑材料在开采和填筑之前,应进行必要的爆破开采试验 坝料加工试验和填筑碾压试验,并根据试验结果和进度计划配置 相应的施工设备。

5.3.1坝体填筑应在坝基、岸坡处理后进行,相应部位的齿墙、 岸墩等混凝土施工应与填筑进度相适应。 5.3.2坝体填筑应分期、分区、分段进行,分期、分区应按设计 的分期挡水断面、坝体结构分区等进行布置,分段条带应按施工 流水作业要求与坝轴线平行布置。铺料、碾压也宜平行坝轴线进 行。铺筑碾压应层次分明、平起上升。

5.3.3坝面施工应统一规划、有序衔接、层次分明、作业面 均衡上升。

5.3.4铺料层厚、碾压遍数、激振方式、行驶速度等应按碾压试

验确定的施工参数进行填筑。

5.3.5铺料、碾压宜平行坝轴线进行,主堆石、次堆石

3.5铺料、碾压宜平行坝轴线进行,主堆石、次堆石宜采用进

DL/ T 5310 2013

占法填筑,垫层料、过渡料及两岸接坡料可采用后退法卸料,也 可采用进占法与后退法结合铺料,填筑应控制铺料厚度。 5.3.6坝体应按主堆石、过渡料、垫层料的顺序填筑,主堆石与 过渡料、垫层料填筑厚度宜成倍数,平起上升。 5.3.7堆有料填筑宜加水碾压,加水量通过碾压试验确定,应有 适当的技术措施保证加水量准确、均匀,加水方法可采用向运输 车辆加水和坝面酒水相结合的方式。

5.3.8 堆行料碾压应采用振动平碾,其工作质量宜为

10cm,分区、分段接缝之间的搭接不应小于1m。 5.3.10堆右料靠岸边处2m范围内,可采用过度料先于同层堆 料铺筑,振动碾顺岸行驶压实。振动平碾难于碾及的部位,可 薄铺料厚度用小型振动碾或其他机具压实,其压实效果应达到计 计要求。

5.3.11过渡料、垫层料铺料时应采取措施避免坝料分离,不同坝

S.3.11过渡料、垫层料铺料时应采取措施避免坝料分离,不同 料及与岸坡的结合处应避免大石集中。对于超径石和界面分离 应剔除处理后再行碾压。

5.3.12项体堆石区分期填筑高差不宜大40m,临时边坡不 设计规定值,收坡宜采用台阶法施工,台阶宽度不宣小于1m。 场地限制,可按稳定边坡收坡,回填接坡时,削坡至合格面后 料,并使振动碾紧贴接坡面碾压。

5.3.13采用临时断面填筑时,垫层料、过渡料和主堆石的填筑 度宜大于30ml。 5.3.14先行填筑下游堆石体时,其填筑面的上游玻脚距齿墙线日 距离宜不小于该处0.3倍坝高,且不小于30m,临时边坡不陡 设计规定值。

5.3.15下游护坡与坝面填筑宜同步进行,其高差不宜超过6m, 宜选取大块石,机械整坡、堆码或人工砌筑,块石间应嵌合牢固。 设计另有要求时,按要求施工。 5.3.16坝料填筑施工时,不得损坏或扰动附近的止水、监测仪器 及其连线。

5.4.1填筑前应对库底进行清理,排水廊道、排水管、截水墙等 混凝土结构物应与填筑进度相适应。 5.4.2库盆填筑应分区、分段进行规划,分区、分段应有利于施 工流水作业。 5.4.3石渣填筑应按照碾压试验确定的铺层厚度、碾压遍数、碾 压速度等参数分区、分层进行。 5.4.4当库底采用黏土防渗,库岸和坝体采用沥青混凝土防渗时, 与沥青混凝土接头部位的高塑性黏土应采用小型机具碾压。 5.4.5进出库盆道路的位置宜布置在填筑后的坝体迎水面上,随 着坝体的升高用垫层料填筑而成。进出库盆道路应在其所在位置 的沥青混凝土摊铺前拆除。

5.5.1坝体上游面的垫层料应和坝体同时填筑,填筑前应剔除过 渡料结合处的大石及分离料,填筑时上游边线水平超宽宜为 20cm~30cm。应采用12t~18t自行式振动碾进退错距法水平压 实,振动碾与上游边缘的距离不宜大于40cm。 5.5.2坝体垫层料填筑每升高3.0m~4.5m,应适时用反铲削坡. 次,削坡修整后坡面应预留出斜坡碾压的预沉降量,预沉降量应 根据试验数据确定。无试验数据时,可按坡面法线方向高于设计 线50mm~100mm预留。有条件时,可用激光控制削坡。 5.53库盆土质库岸反滤层填符前、应对土质岗坡洒水压实三晚

5.5.3库盆土质库岸反滤层填筑前,应对土质岸坡洒水

DL / T 5310 2013

成不大于10m×10m的方格,对坡面进行细部修整。 5.5.11库岸反滤料、垫层料摊铺应预留斜坡碾压的预沉降量, 沉降量应根据反滤料和垫层料的厚度,通过碾压试验确定。无 验数据时,可按坡面法线方向高于设计线反滤料50mm~100mn 垫层料80mm100mm预留。

[5.5.12铺筑的反滤料和垫层料采用12t~18t的斜坡振动碾顺

斜坡碾压,碾压时先上下行各静压次,然后开始上行有振碾压 下行无振碾压。压实参数经碾压试验确定,其干密度应满足设计 要求。

5.5.14库底与库岸及坝体结合区域的反弧段垫层料应分层摊铺、 分层碾压。

5.5.15垫层坡面压实合格后,应及时分条带自下而上在其表面

5.5.15垫层坡面压实合格后,应及时分条带自下而上

洒一层乳化沥青。碎乳化沥青用量应通过试验确定,无试验资料 时可按1.5kg/m²~2.0kg/m²控制,应喷涂均匀,不留空白。喷涂 前应保持垫层料表面干燥,降雨前不宜喷涂。 5.5.16喷洒后的表面应禁止人员及设备行走。

6.1.1沥青混凝土材料应包括沥青、骨料、填料、改性剂等。 6.1.2沥青混凝土施工时,应对热工艺施工全过程进行温度控制, 并采取防火和防污染措施。 6.1.3运送沥青混合料的车厢或料罐、摊铺机的料斗和振动碾的滚 简等宜涂刷防粘剂,沥青混合料施工机具用完后应及时清理干净。 6.1.4齿墙、岸墩、排水廊道等与面板结合部位的施工应满足面 板铺筑的进度要求。

表6.2.1 沥青技术要求

主:SG90沥青士要适用丁寒冷地区碾压式沥青混凝土面板防渗层,SG70沥青主要适用 于碾压式沥青混凝土心墙和碾压式沥肯混凝土面板,SG50沥青主要适用了碾压式沥 青混凝:上:面板封闭层和浇筑式沥青混凝1:

6.2.2当采用一种标号的沥青不能满足沥青混凝土设计要求的技 术指标,采用两种以上不同标号的沥青时,应进行掺配试验论证, 必要时可加入改性剂或直接采用工厂加工的改性沥青。 6.2.3每批沥青出厂时应有出厂合格证和品质检验报告,除满足 表6.2.1的要求外,还应提供针入度指数、化学组分和黏度的检测 成果。 6.2.4沥青从生产厂家运到施工 地应确保其在中转运输过程中 包壮件不拍

6.2.5沥青的保管应按出厂编号分别储存SY/T 6552-2011 石油工业在用压力容器检验,防止混杂,堆放场

宜靠近沥青混凝土拌和站。

2.6乳化沥青可选用商品乳化沥青,也可现场生产。乳化沥者

6.2.6乳化沥青可选用商品乳化沥青,也可现场生产。

DL /T 5310 2013

DL /T 5310 2013

宜选用阳离子乳化沥青GB/T 40196-2021 X射线荧光能谱仪测定防腐木材和木材防腐剂中CCA和ACQ的方法,其技术指标应满足表6.2.6的要求。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