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1/T 1146.2-2019 智能电网储能系统性能测试技术规范 第2部分 风电出力平滑应用

DB31/T 1146.2-2019 智能电网储能系统性能测试技术规范 第2部分 风电出力平滑应用
积分0.00
特惠
积分0
VIP全站资料免积分下载
立即下载
同类资料根据编号标题搜索
文档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DB31/T 1146.2-2019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926.9K
标准类别:电力标准
资源ID:224781
VIP资源

DB31/T 1146.2-2019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由机器从pdf转换为word,准确率92%以上,供参考

DB31/T 1146.2-2019 智能电网储能系统性能测试技术规范 第2部分 风电出力平滑应用

图1中的工作周期显示为24h时间段内相对于储能系统额定功率的标玄化充放电功率值Pu 周期共采集1440个数据点,采样间隔为1min。其中正号表示储能系统充电,负号表示储能系 。测试时,初始SOC设置为50%,并在每个典型工作调期测试结束后,下一个典型工作周期开女 .将储能系统的SOC恢复至初始状态。

5应用性能测试内容与方法

储能系统性能测试应符合DL755,DL/T1040、IEEE1547和IEEE1547.1。测试结果可作为储能 系统性能的基准,用于评估随时间推移储能系统的使用状况和应用性能的变化情况,应满足IEEE1679 的要求。 所有测量的输人电压、输人电流、输出电压、输出电流、系统温度、环境条件等参数,应在同一时间分 辨率上采集,同时适用于储能系统应用性能和度量指标TCNS 21-2020 核电厂金属材料高温高压水中微动疲劳试验方法,并符合所采用的公认测量标准。所有测量的参 数应记录在储能系统信息报告中,用于进一步分析、确定储能系统性能。

5.2.2储能能量测试

储能能量测试旨在确定储能系统在额定电功率 存储的能量。测试前,将储能系统放电到SOC 限。储能系统在充放电过程中的功率应按规定的时间间隔和步骤记录,以提供具有统计意义的分辨率, 储能系统的相关能量输人和输出由记录的功率计算,

5.2.2.2测试步骤

在选定的功率下,储能系统测试储能能量,并按照5.2.2.1记录测试结果。对于不同的放电(充电)

时间和最终的SOC值,测试需要在多个放电(充电)功率水平下重复进行。 储能能量测试步骤如下: a)按照技术规定和运行说明,储能系统在额定功率下充电到指定SOC的上限,由电池管理系统 记录该SOC值。 b) 根据技术规定和运行说明,储能系统充电后需在热待机状态下保持静置,持续30min。 c) 按照技术规定和运行说明,储能系统在额定功率下放电到指定SOC的下限,由电池管理系统 记录放电时间和该SOC值。储能系统放电过程中输出的能量记为WhDi,根据放电期间的功 率测量结果计算并记录。 d)根据技术规定和运行说明,储能系统放电后需在热待机状态下保持静置,持续30min。 e)主 按照技术规定和运行说明,储能系统在额定功率下充电到指定SOC的上限,由电池管理系统 记录充电时间和该SOC值。储能系统充电过程中输入的能量记为Whci,包括所有损失能量, 在充电过程中直接测量,并记录为储能系统的充电能量。 f) 重复步骤a)~e)4次,性能测试值为每个周期步骤c)中的放电能量WhD的平均值和步骤e)中 的充电能量Whc的平均值,与每个测试相关的标准偏差也应计算和报告在内。 g) 在使储能系统达到其SOC上限之后,步骤a)~e)应以75%、50%和25%的额定功率水平重复 测试。功率水平谢节应满足NB/T33016的要求。

5.2.2.3测试记录

每个功率级别进行一次测试,记录测量的充电和放电能量值,参见附录A

每个功率级别进行一次测试,记录测量的充电和放电能量值,参见附录A

5.2.3充放电效率测试

充放电效率测试用来确定储能系统输出能量相对于前一次充电过程中输入能量的比值。充放电 应结合5.2.2进行测试

5.2.3.2测试步驱

储能系统的充放电效率应在3个额定功率下充放电循环测试完成后,根据测试数据进行计算,具 试步骤按5.2.2.2中的步赚e)~f)。

5.2.3.3计算方法

充放电效率RTE计算如式(1)。由于测试过程中难以保持功率恒定,因此测试中使用平均功率

Z,Whpi RTE= × 100% 'Whci

式中: 充放电循环数; WhDi—额定功率下输出的电能,单位为千瓦时(kWh); Whci——充电过程中输入系统的交流电能,包括所有损失的能量,单位为千瓦时(kWh)。 当辅助负载不由储能系统供电时,充放电效率应按式(2)计算。

5.2.4储能能量稳定性测试

储能系统投人使用时,确定储能系统的实际能量大小,每间隔一段时间采集储能系统的能量变化 确定储能系统能量稳定性

5.2.4.2测试步骤

5.2.4.3计算方法

W 储能能量稳定性: WN 储能系统测试时间点储能能量,单位为千瓦时(kWh); Ws 储能系统额定能量,单位为千瓦时(kWh)

5.2.5响应时间和爬坡率测试

响应时间和爬坡率是用来确定储能系统从零放电功率到额定放电功率所需的时间,或从零充电功 率到额定充电功率所需的时间。需提供风电出力平滑应用的额定功率,测试方法应适用于所有储能系 统。测试数据记录参见附录A。 响应时间的测量如图2所示,表示储能系统从响应充(放)电指令开始到充(放)电功率首次达到额 定功率的100%士2%以内所用的时间。

图2爬坡率和响应时间

5.2.5.2放电测试步骤

储能系统放电响应时间和爬坡率测试步骤如下: a)1 储能系统保持在热待机状态,使其SOC=50%。 b) 当储能系统开始接收放电指令时,由数据采集系统采集并记录时刻值为T。。 c 当储能系统开始响应放电指令时,由数据采集系统采集并记录时刻值为T1。 d 当储能系统输出功率首次达到额定功率的100%士2%时,由数据采集系统采集并记录时刻值 为T2。 e)重置数据采集系统到初始状态,并使储能系统保持初始热待机状态。

5.2.5.3放电响应时间和爬坡率计算方法

按式(4)计算储能系统放电响应时间。

:一一储能系统额定功率,单位为千瓦(kW)

5.2.5.4充电测试步票

RRpet=RRp/PRX100

储能系统充电响应时间和爬坡率测试步骤如下: a)储能系统保持在热待机状态,使其SOC=50%。 b)当储能系统开始接收充电指令时,由数据采集系统采集并记录时刻值为T。。 c) 当储能系统开始响应充电指令时,由数据采集系统采集并记录时刻值为T1。 d)当储能系统输人功率首次达到额定功率的100%士2%时,由数据采集系统采集并记录时刻值 为T2。 e)重置数据采集系统到初始状态,并使储能系统保持初始热待机状态。

5.2.5.5充电响应时间和爬坡率计算方法

DB31/T1146.22019

PT2一一储能系统在时间T2E 时的功率输人值,单位为千瓦(kW) 充电爬坡率通过每秒功率变化百分比RR描述,RR以%,如式(9)所示

系统额定功率,单位为于

5.2.6参考信号跟踪能力测试

RRot=RRc/PRX100

参考信号跟路 平滑功率波动的能力。在此期 间,储能系统有能力或无 试步骤按照风电出力平滑应用场景的典型工作 周期进行。参考信号跟踪的相关测试

5.2.6.2 测试步骤

风电出力平滑应用场景的参考信号跟踪能力测试步骤如下: a) 储能系统应按照制造商的技术规定以额定功率向储能系统充、放一定的电能,使其SOC二 50%,在该SOC下,保持储能系统的电压不变,持续10min~30min。 b 根据风电出力平滑应用场景典型工作周期的设定工况,进行充放电循环测试,记录储能系统

5.2.6.3计算方法

一储能系统实际吸收或释放功率,单位为干瓦(kW)。 在储能系统风电出力平滑应用典型工作周期持续时间内,储能系统信号跟踪时间百分 (percentofsignaltracktime),根据式(12)确定。

PSTT= T rn/T duntion X 100 /

Ttrack 信号跟踪时间长度[当I(Psignal一Pess)/Psignal|小于0.02时,视为储能系统能够跟踪参 信号],单位为小时(h); 人 风电出力平滑典型工作周期持续时间,单位为小时(h)

5.2.7典型工作周期充放电效率

按适用于风电出力平滑应用场景的工作周期对储能系统进行充放电。典型工作周期充放电效率的

相关测试结果,应记录于附录A。

QX/T 602-2021 人工影响天气飞机作业基本技术要求5.2.7.2 测试步骤

风电出力平滑应用场景的典型工作周期充放电效率测试步骤如下: a)储能系统应按照制造商的技术规定以额定功率向储能系统充、放一定的电能,使其SOC= 50%,在该SOC下,保持储能系统的电压不变,持续10min~30min。 b) 根据风电出力平滑应用场景典型工作周期的设定工况,进行充放电循环测试。 每个工作周期测试结束后,给储能系统充电或放电使其恢复到初始SOC。 d)典型工作周期充放电效 量除以输人能量来确定

DB31/T1146.2—2019

根据所做测试,测试报告应提供足够准确、清晰和客观的数据来进行分析与评价。报告应包含所有 的测试数据。

根据5.2关于储能系统性能测试的描述GB/T 40926.4-2021 冰球运动护具 第4部分:守门员的头部和面部护具,对储能能量、充放电效率、能量稳定性、响应时间和床 参考信号跟踪能力、典型工作周期充放电效率的具体测试内容记录表A.1。

表A.1储能系统风电出力平滑应用性能测试数据记录表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