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D 2015-01 地质灾害遥感调查技术规定

DD 2015-01 地质灾害遥感调查技术规定
积分0.00
特惠
积分0
VIP全站资料免积分下载
立即下载
同类资料根据编号标题搜索
文档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DD 2015-01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677.7K
标准类别:其他标准
资源ID:223599
VIP资源

DD 2015-01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由机器从pdf转换为word,准确率92%以上,供参考

DD 2015-01 地质灾害遥感调查技术规定

表1不同比例尺DOM与DEM比例尺关系

表2DOM平面位置中误差

6.2.4可利用遥感图像加数字高程模型制作三维影像图CNCA-C10-01:2014 强制性产品认证实施规则照明电器,并根据实际应用叠加地理、人文

7. 2. 1地形地貌

7.2.1.1各种地形地貌的形态、成因类型及地貌分区界线

7.2.1.1各种地形地貌的形态、成因类型及地貌分区界线。 7.2.1.2微地貌的个体特征、组合特征,

7.2.2.1断层的位置、长度和延伸方向。 7.2.2.2褶皱的类型、规模、长度及延伸方向。 7.2.2.3破碎带的性质、分布。

7.2.2.1断层的位置、长度和延伸方向。

7. 2. 3 地层岩性

参照已有地质资料,确定地层、岩性类别及岩层产状。

7. 2. 4 土地和用

林植被、地表水体、耕地、荒坡地、城镇、交通等用地类型和分布现状。

7.2.5人类工程活动

也质灾害解译,应以计算机为主要工作平台,结合孕灾地质背景资料,采用二维与三维相结合的 在原始分辨率影像上人机交互进行。各典型地质灾害遥感解译特征参见附录B。

8.2.1.1滑坡体所处位置、地貌部位、前后缘高程、沟谷发育状况、植被发育状况等。 8.2.1.2滑坡体的范围、形态、坡度、总体滑动方向,滑坡与重要建筑物的关系及影响程度等。

8.2.2.1崩塌所处位置、形态、分布高程。 8.2.2.2崩塌堆积体的面积、坡度、崩塌方向、崩塌堆积体植被类型

8.2.2.1崩塌所处位置、形态、分布高程。

8.2.3.1泥石流流域的边界、面积、形态、主沟长度、主沟纵降比、坡度。

8.2.3.1泥石流流域的边界、面积、形态、主沟长度、主沟纵降比、坡

8.2.3.2物源区的水体分布、集水面积、地形坡度、岩层性质,区内植被覆盖程度、植物类别及分布 状况,断裂、滑坡、崩塌、松散堆积物等不良地质现象,可能形成泥石流固体物质的分布范围。 8.2.3.3流通区沟床的纵横坡度和冲淤变化以及泥石流痕迹,阻塞地段堆积类型,以及跌水、急弯、 卡口情况等。 8.2.3.4堆积区堆积物的分布范围,性质、堆积面积,堆积扇坡降、土地覆盖

8.2.4.1地面塌陷的位置、形状、范围。 8.2.4.2塌陷对地面设施的破坏程度和造成的成灾范围。

8.2.5.1地裂缝群体的总体分布范围、平面组合形态和展布方向等。

8.2.5.1地裂缝群体的总体分布范围、平面组合形态和展布方向等。 8.2.5.2主要地裂缝单体的分布位置、长度、宽度。

8.2.6潜在威胁对象

2.6.1受威胁的居民点、城镇、水电站、公路、河流等基础设施。 2.6.2受威胁的自然资源状况,包括耕地、园地、林地等。

8.3.1解译出的地质灾害,崩塌、滑坡、泥石流的最小上图精度为4mm,地面塌陷为2mm。图上面 积大于最小上图精度的,应勾绘出其范围和边界,小于最小上图精度的用规定的符号表示。 8.3.2定位时,滑坡点定在滑坡后缘中部,崩塌点定在崩塌发生的前沿,泥石流点定在堆积扇扇顶 地面塌陷和地裂缝定在变形区中部。

9.1.11:50000野外查证应准备如下资料: a) 1:25000遥感影像图; b) 1:25000地质灾害遥感调查图; c) 1:50000区域地质环境遥感调查图 d) 相关地形图等资料。 9. 1. 2 1:10000野外查证应准备如下资料: a) 1:5000遥感影像图; b) 1:5000地质灾害遥感调查图; c)相关地形图等资料。

9.2.1进一步完善解译标志,对室内解译存在疑问的地质灾害及孕灾地质背景要素进行实地调查,对 初步解译成果进行系统的检查、修改和完善 9.2.2对室内解译遇到的不能解决的地质问题进行实地调查,确定地质灾害的类型、边界范围、形态 特征、规模大小和危害程度

9.3.1查证路线应重点布置在解译出的地质灾害分布较为集中地段、室内解译不能确定地段、解译标 志不甚明显地段、综合分析存在重大地质灾害隐患地段、现有交通可达地段。 9.3.2首先选择典型地段进行解译标志及初步解译成果验证,在此基础上进行整个工作区的查证;验 证时,应确认是否为地质灾害,然后再核定地质灾害的边界范围、形态特征、规模大小、运动方式和危 害程度等要素, 9.3.3对典型地质灾害及其孕灾地质背景,应采用摄像或拍照的方式,作为与遥感影像对照、说明地 质灾害特征的依据。

9.4.1采用点、线、面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调查。对于解译效果好的地段以点验证为主;对于解译效果 中等的地段应布置一定代表性路线追索验证;对于解译效果差的地段以面验证为主。 9.4.2野外查证图斑数量不小于解译图斑总量的10%,有疑问的图斑进行100%野外查证。 9.4.3野外查证时应按附录D逐一完善解译结果,填写野外实地验证情况,不应遗漏主要调查要素。

野外查证结束后,应及时进行野外资料整理,根据查证后的解译标志进行地质灾害及孕灾地质背景 的详细解译,修改初步解译成果,对遗漏的地质灾害进行补充,使解译成果完整、客观、全面、准确地 反应调查区内的地质灾害状况。对调查中存在的不足或遗漏的问题,应及时安排野外补充工作或现场解 译验证。

10.2.1区域地质环境遥感调查图

10.2.2地质灾害分布遥感调查图

以编制好的地理底图为基础, 依次叠覆符号化的地质灾害点类型、分布及规模等,形成地质灾害

11.1地质灾害分布特征分析

在遥感解译、野外查证的基础上,对工作区的地质灾害类型、规模、分布及地面密度等进行 总结各类地质灾害空间分布特征

11.2地质灾害发育规律分析

12成果报告编写与资料汇交

12.1.1成果报告应根据具体任务要求,以工作区遥感调查成果为基础,实事求是地反映问题,系统地 总结客观规律。 2.1.2报告应做到内容简明要,重点突出,论据充分,结论明确,文、图、表齐全准确。 12.1.3报告编写提纲见附录E。

12.2成果审查提交的资料

成果审查提交的资料包括: a) 实际材料图、野外记录表; b) 项目成果图; 成果报告; d)项目任务书或委托书、设计书、项目承担单位初审意见书。

12.3资料归档与成果汇交

12. 3. 1原始资料

应汇交的原始资料包括: a)遥感影像图及数据; b)遥感解译记录表; c)野外调查记录表与实地照片。

12.3.2成果报告及图件

应江交的成果报告及图件包括: a)地质灾害遥感调查报告; b)区域地质环境遥感调查图: c)地质灾害分布遥感调查图。

项目成果归档按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管理办法执行,汇交时涉密部分处理按照国家相关要 求进行。

A.1.1第一节项目来源

B. 1. 1 基本影像特征

附录B (资料性附录) 典型地质灾害遥感影像特征

滑坡的基本影像特征如下: a)呈簸箕形、舌形、梨形等平面形态及不规则等坡面形态,规模较大的可见到滑坡壁、滑坡台阶, 滑坡鼓丘、封闭洼地、滑坡舌、滑坡裂缝等微地貌形态; 常表现为连续的地貌形态突然被破坏,由陡坡和缓坡两种地貌单元组成,坡体下方由于土体挤 压,有时可见到高低不平的地貌,缓坡部分深冲沟发育,地形破碎; 滑坡多在峡谷中的缓坡、分水岭的阴坡、侵蚀基准面急剧变化的主沟与支沟交会处及其沟头等 处发育。

B. 1.2 古滑坡影像特征

古滑坡的影像特征如下: a)滑坡后壁一般较高,坡体纵坡较缓,有时生长树木; b) 滑体规模一般较大,表面平整,土体密实,无明显的沉陷不均现象,无明显裂缝,滑坡台阶宽 大且已夷平; c 滑体上冲沟发育,这些冲沟系沿古滑坡的裂缝或洼地发育起来的; dy 滑坡两侧自然沟割切较深,有时出现双沟同源; e) 滑坡前缘斜坡较缓,长满树木,,滑体无松散塌现象,前缘迎河部分有时出现大孤石; f) 滑坡舌已远离河道,有些舌部处已有不大的漫滩阶地; g) 滑坡体上多辟为耕地,甚至有居民点、寺庙、电线杆等分布; h) 斜坡上部分坡体较周围地形平缓,但其可与侵蚀平台、阶地等区分; i) 部分缓坡后及两侧有陡壁及侧壁,大部分没有; j) 局部平缓斜坡有明显的界线与周围分割,这些界线可以是沟谷、陡坡下的突变缓坡等: 缓坡后部,后壁下,常有凹陷地带,有时有积水,或成为湖; 1) 斜坡上局部存在平缓斜坡,但其上没有深沟,也没有明显的坚硬基岩形态(与稳定斜坡处的基 岩对比)。

B.1.3活动滑坡影像特征

活动滑坡影像特征如下: 滑坡体地形破碎,起伏不平,斜坡表面有不均匀陷落的局部平台; 斜坡较陡长,虽有滑坡平台,但面积不大,有向下缓倾的现象; c) 有时可见到滑坡体上的裂缝,特别是粘土滑坡和黄土滑坡,地表裂缝明显,裂口大; d) 滑坡体地表湿地、泉水发育,呈斑状或点状深色调: e) 滑坡体上无巨大直立树木,可见小树木或醉林,且有新生冲沟,沟床窄而深; f 滑坡体前沿有地下水渗出线或泉水点。

活动滑坡影像特征如下: 滑坡体地形破碎,起伏不平,斜坡表面有不均匀陷落的局部平台; 斜坡较陡长,虽有滑坡平台,但面积不大,有向下缓倾的现象; C) 有时可见到滑坡体上的裂缝,特别是粘土滑坡和黄土滑坡,地表裂缝明显,裂口大; d) 滑坡体地表湿地、泉水发育,呈斑状或点状深色调: e) 滑坡体上无巨大直立树木,可见小树木或醉林,且有新生冲沟,沟床窄而深; 滑坡体前沿有地下水渗出线或泉水点。

B.2.1崩塌堆积体影像特征

崩塌堆积体影像特征如下: 发育在悬崖、陡壁或呈参差不齐的岩块处; 高分辨率影像山可见悬崖、陡壁下有巨大岩块者则为堆积体,有时可见巨石形成的阴影,呈粒 状;有时落石滚落在距坡脚较远处; 崩塌体堆积在谷底或斜坡平缓地段,表面坎珂不平,影像具粗糙感; d)崩竭体上部外围有时可见到张节理形成的裂缝影像

B.2.2危岩体影像特征

危岩体影像特征如下: a)位于陡峻的山坡地段,其纵断面形态上陡下缓; b)危岩体上部外围有时可见到张节理形成的裂缝; ℃)有时巨大的崩塌体堵塞了河谷,在崩塌体上游形成堰塞湖,崩塌体处形成带有瀑布的峡谷。

B.4.1岩溶塌陷影像特征

B. 4. 2 采空塌陷影像特征

采空塌陷影像特征如下: 当采空区影响到达地表以后,在采空区上方常形成地表塌陷,多伴生地裂缝。规模较大的采空 塌陷表现为宽1~2m,长数十米~上百米的不规则封闭、半封闭的环形带或条带,其边缘常 伴生地裂缝,裂缝两侧地表出现一定高差。在环形带的上方图色调较亮,下方色调较暗; b) 平原地区,因地下水位理藏较浅,采空塌陷区多常年积水或季节性积水; C 规模较小的塌陷坑多呈独立的环形或椭圆形斑点、斑块状,独立个体成群分布,色调明暗不同。 由于塌陷坑是有一定深度的负地形,在阴影作用下,立体效果明显:

地裂缝影像特征如下: a)由于地裂缝处的地表和浅层土壤结构发生了变化,遥感影像上常形成色调和纹理上的光谱差 异; b)平原区地裂缝一般规模较大,呈线状影像特征,有时穿过农田形成一定落差的断陷陡坎; c)山区规模较大的地裂缝呈条带状,裂缝内常有植被,规模较小的地裂缝,多呈折线状断续分布; d)地裂缝与其他线状地物的区别:①地裂缝具有一定的形态特征,如直线型地裂缝,裂缝平直, 延伸方向稳定;曲线型地裂缝,裂缝呈弧形弯曲,大多数由工作面的一侧延伸至另一侧。②地 裂缝的走向一般与地形地貌单元走向不一致,并可能切穿不同地形地貌单元。③其走向与农业 耕作方向不一致,属非人工所为

主要包括:目的任务;经济社会发展概况;环境地质问题;以往调查工作程度;本次调查工作部署 完成的工作量及提交的成果资料等

E.2第二章调查方法与技术路线

主要包括:遥感信息源介绍、图像处理、遥感解译、野外查证、图件编制、综合分析、质量评述等

E.3第三章孕灾地质背景遥感调查

GB/T 4103.9-2012 铅及铅合金化学分析方法 第9部分 钙量的测定包括: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土地覆

E.4第四章地质灾害遥感调查

包括:地质灾害类型、规模、分布特征等。

QNDH 0002S-2011 含茶制品三.5第五章地质灾害发育规律

E. 6 第六章 结论

本次调查工作的主要成果、存在的问题、地质灾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