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64/ 698-2011 危险场所电气防爆安全检测技术规范

DB64/ 698-2011 危险场所电气防爆安全检测技术规范
积分0.00
特惠
积分0
VIP全站资料免积分下载
立即下载
同类资料根据编号标题搜索
文档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DB64/ 698-2011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14.3M
标准类别:环境保护标准
资源ID:222384
VIP资源

DB64/ 698-2011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由机器从pdf转换为word,准确率92%以上,供参考

DB64/ 698-2011 危险场所电气防爆安全检测技术规范

.2.1.1电气线路的敷设方式、路径,应符合设计规定。当设计无明确规定时,应符合下列要求: a) 爆炸性环境电气配线原则上只有电缆配线和钢管配线两种,绝缘导线不得明敷; 电气线路,应在爆炸危险性较小的环境或远离释放源的地方敷设; c) 当易燃物质比空气重时,电气线路应在较高处敷设;当易燃物质比空气轻时,电气线路宜在较 低处或电缆沟敷设: d) 当电气线路沿输送可燃气体或易燃液体的管道栈桥设时,管道内的易燃物质比空气重时, 电气线路应敷设在管道的上方;管道内的易燃物质比空气轻时,电气线路应敷设在管道的正下 方的两侧; e)移动电器的配线只充许采用电缆配线,并应设有防电缆拨脱装置。 .2.1.2敷设电气线路时宜避开可能受到机械损伤、振动、腐蚀以及可能受热的地方;当不能避开时, 应采取预防措施。 .2.1.3爆炸危险环境内采用的低压电缆和绝缘导线,宜选用阻燃性、阻火性电缆和导线,其额定电 压应高于线路的工作电压,且不得低于500V,绝缘导线应敷设于钢管内。 .2.1.4电气线路使用的接线盒、分线盒、活接头、隔离密封件等连接件的选型,应符合现行国家标 隹GB50058的规定。 .2.1.5导线或电缆的连接,应采用有防松措施的螺栓固定,或压接、钎焊、熔焊,但不得绕接。铝 芯与电气设备的连接,应有可靠的铜一铝过波接头等措施。 2.1.6爆炸危险环境除本质安全电路外,采用的电缆或绝缘导线,其铜、铝线芯最小截面应符合表 的规定。

DB64/ 6982011

d) 有电缆头腔或密封盒的电气设备进线口,电缆引入后应浇灌固化的密封填料,填塞深度不应小 于引入口径的1.5倍,且不得小于40mm; e) 电缆与电气设备连接时,应选用与电缆外径相适应的引入装置,当选用的电气设备的引入装置 与电缆的外径不相适应时,应采用过渡接线方式,电缆与过渡线应在相应的防爆接线盒内连接。 2.4.4电缆配线引入防爆电动机需挠性连接时,可采用挠性连接管,其与防爆电动机接线盒之间, 安防爆要求加以配合,不同的使用环境条件应采用不同材质的挠性连接管。 2.4.5电缆采用金属密封环式引入时,贯通引入装置的电缆表面,应清洁干燥;对涂有防腐层,应 余干净后再敷设。 .4.6在室外和易进水的地方,与设备引入装置相连接的电缆保护管的管口,应严密封堵。

5.2.5危险场所内的钢管配线

管焊接,并应符合下列要求: a) 螺纹加工应光滑、完整,无锈蚀,在螺纹上应涂以电力复合脂或导电性防锈脂。不得在螺纹上 缠麻或绝缘胶带及涂其它油漆; b) 在爆炸性气体环境1区和2区时,螺纹有效啮合扣数:管径为25mm及以下的钢管不应少于5 扣;管径为32m及以上的钢管不应少于6扣; c) 在爆炸性气体环境1区和2区与隔爆型设备连接时,螺纹连接处应有锁紧螺母; d) 在爆炸性粉尘环境10区和11区时,螺纹有效啮合扣数不应少于5扣; e) 外露丝扣不应过长; 连接处可不焊接金属跨接线,设计有特殊规定的除外。 市.2.5.2电气管路之间不得采用倒扣连接;当连接有困难时,应采用防爆活接头,其接合面应密贴。 5.2.5.3 在爆炸性气体环境1区、2区和爆炸性粉尘环境10区的钢管配线,在下列各处应装设不同 型式的隔离密封件: a) 电气设备无密封装置的进线口; 管路通过与其它任何场所相邻的隔墙时,应在隔墙的任一侧装设横向式隔离密封件: c) 管路通过楼板或地面引入其它场所时,均应在楼板或地面的上方装设纵向式隔离密封件: d) 管径为50mm及以上的管路在距引入的接线箱450mm以内及每距15m处,应装设一隔离密封 件; e) 易积结冷凝水的管路,应在其垂直段的下方装设排水式隔离密封件QC/T 231-2014 摩托车和轻便摩托车反冲起动器技术条件,排水口应置于下方。 5.2.5.4 隔离密封的制作,应符合下列要求: 隔离密封件的内壁,应无锈蚀、灰尘、油渍; b) 导线在密封件内不得有接头,且导线之间及与密封件壁之间的距离应均匀; c) 管路通过墙、楼板或地面时,密封件与墙面、楼板或地面的距离不应超过300mm,且此段管 路中不得有接头,并应将孔洞堵塞严密; 密封件内应填充水凝性粉剂密封填料; e 粉剂密封填料的包装应密封。密封填料的配制应符合产品的技术规定,浇灌时间不得超过其初 凝时间,并应一次灌足。凝固后其表面应无龟裂。排水式隔离密封件填充后的表面应光滑,并 可自行排水。

5.2.5.5钢管配线应在下列各处装设防爆性连接

DB64/6982011

a)在不同的使用环境条件下,应采用相应材质的挠性连接管; b)弯曲半径不应小于管外径的5倍。 5.2.5.7电气设备、接线盒和端子箱上多余的孔,应采用丝堵堵塞严密。当孔内垫有弹性密封圈时, 刚弹性密封圈的外侧应设钢质堵板、其厚度不应小于2mm,钢质堵板应经压盘或螺母压紧。

5.3.1原则要求:应根据危险区域的分区等级和爆炸性混合物的类别、级别、温度组别选 爆电气,其级别和温度组别不应低于该危险场所内爆炸性混合物的级别和温度组别。 5.3.2爆炸性气体环境用电气设备选型应符合表3要求。

表3爆炸性气体环境用电气设备选型

DB64/6982011

5.3.3可燃性粉尘环境用电气设备的选型

5.3.3.1可燃性粉尘环境用电气设备配置的原则规定: a)有可能过负荷的电气设备,应装设可靠的过负荷保护; b) 事故排风用电动机,应在生产装置发生事故的情况下便于操作的地方设置其紧急启动按钮,或 与事故信号、报警装置有联锁的启动; c)环境内应少装插座和局部照明灯具。 5.3.3.2可燃性粉尘环境用电气设备的选型应符合表4要求。

表4可燃性粉尘环境用电气设备的选型

5.4接地要求及接地电阻检测

5.4接地要求及接地电阻检测

5.4.1.1在危险场所的电气设备(包括移动设备)的金属外壳、金属构架、金属配线管及其配件、电 缆保护管、电缆的金属护套等非带电裸露金属部分均应接地或接零。 5.4.1.2按有关电力设备接地设计技术规程规定不需要接地的下列各处,在爆炸危险环境内仍应进行 接地: a 在不良导电地面处,交流额定电压为380V及以下和直流额定电压为440V及以下的电气设备 正常不带电的金属外壳: b) 在干燥环境,交流额定电压为127V及以下,直流电压为110V及以下的电气设备正常不带电 的金属外壳; c) 安装在已接地的金属结构上的电气设备正常不带电的金属外壳。 5.4.1.3在1区、10区内所有电气设备、电器,在2区、11区内除照明灯具外的其他电气设备、电 器的正常不带电的金属外壳,应采用专门的接地线予以接地。该接地线若与相线敷设在同一保护管内时,

DB64/6982011

应具有与相线相等的绝缘。此时,危险场所内的金属管线,电缆的金属护套等的金属连接,只能作为辅 助接地线。 2区内照明灯具,11区内的所有电气设备,可利用有可靠电气连接的金属管线系统作为接地线,但 不得利用输送爆炸危险物质的管线作为接地线, 5.4.1.4在爆炸危险场所中接地干线(网)应在不同方向与接地体相连,连接处不得少于两处。 5.4.1.5爆炸性危险环境中的接地于线通过与其他环境共用的隔墙或楼板时,应采用钢管保护,并按 规定做好隔离密封。 5.4.1.6电气设备及灯具的专用接地或接零保护线应单独的与接地干线(网)相连接,电气线路中的 工作零线不得作为保护接地线用。 5.4.1.7应该接地的部件与接地干线相连的接地线宜使用多股软绞线,其铜线最小截面不得小于4mm。 易受机械损伤的部位应装设保护管。 5.4.1.8铠装电缆引入电气设备时,其接地或接零芯线应与设备内接地螺栓连接;钢带及金属外壳应 与设备外接地螺栓连接。 5.4.1.9爆炸性环境内接地或接零用螺栓应有防松装置,接地线紧固前,其接地端子及上述紧固件, 均应涂电力复合脂。 5.4.1.10关于接地装置的选择、安装、连接、接地等的技术要求,均应符合GB50169的有关规定。 5.4.1.11系统接地的型式及安全技术要求应符合GB14050的有关规定。

4.2.1生产、贮存和装卸液化石油气、可燃气体、易燃液体的设备、贮罐、管道、机组和利用空气 噪、掺合、输送易产生静电的粉状、粒状的可燃固体物料的设备、管道以及可燃粉尘的袋式集尘设备, 防静电接地的安装,除应按照国家现行有关防静电接地的标准规范的规定外,应符合下列要求: a) 防静电的接地装置可与防感应雷和电气设备的接地装置共同设置,其接地电阻值应符合防感应 雷和电气设备的规定;只作防静电的接地装置,每一处接地体的接地电阻值应符合设计要求; b) 设备、机组、贮罐、管道等的防静电接地线,应单独与接地体或接地干线相连,除并列管道外 不得互相串连接地 c) 防静电接地线的安装,应与设备、机组、贮罐等固定接地端子或螺栓连接,连接螺栓不应小于 M10,并应有防松装置和涂以电力复合脂。当采用焊接端子连接时,不得降低和损伤管道强度; d) 当金属法兰采用金属螺栓或卡子相紧固时,可不另装跨接线。在腐蚀条件下安装前,应有两个 及以上螺栓和卡子之间的接触面去锈和除油污,并应加装防松螺母; e) 当爆炸危险区内的非金属构架上平行安装的金属管道相互之间的净距离小于100mm时,宜每隔 20m用金属线跨接:金属管道相互交叉的净距离小于100mm时,应采用金属线跨接; f) 容量为50m及以上的贮罐,其接地点应不少于两处,且接地点的间距不应大于30m,并应在罐 体底部周围对称与接地体连接,接地体应连接成环行的闭合回路; g 易燃或可燃液体的浮动式贮嫌,在无防雷接地时,其罐项与罐体之间应采用铜软线作不少于两 处跨接,其截面不应小于25mm,且其浮动式电气测量装置的电缆,应在引入贮罐处将铠装、 金属外壳可靠地与罐体连接: h) 钢筋混凝土的贮罐或贮槽,沿其内壁敷设的防静电接地导体,应与引入的金属管道及电缆的铠 装、金属外壳连接,并应引至罐、槽的外壁与接地体连接; i) 非金属的管道(非导电的)、设备等,其外壁上缠绕的金属丝网、金属带等,应紧贴其表面均 匀地缠绕,并应可靠地接地; j) 可燃粉尘的袋式集尘设备,内织金属丝及浸渍处理的防静电过滤袋的接地端子应全部接地; k)皮带传动的机组及其皮带的防静电接地刷、防尘罩,均应接地。

DB64/6982011

5.4.2.2引入爆炸性危险环境的金属管道、配线的钢管、电缆的铠装及金属外壳,均应在危险区域的 进口处接地。

5.4.3接地电阻检测

5.4.3.1本标准5.4.1、5.4.2规定的各设备或场所均应进行接地电阻检测。 5.4.3.2接地电阻检测常用接地电阻表法和三极法。采用接地电阻表法进行接地电阻检测时,宜按选 用仪器的要求进行操作。采用三极法时,应按GB/T17949.1的有关规定进行。 5.4.3.3每次检测都应尽量固定在同一位置,采用同一台仪器,用同一种方法测量,记录在案以备下 一年度比较性能变化。

5.5.1.1红外温度检测的方法和步骤

a)仪器从开机后需进行内部温度校准,待图像稳定后即可开始工作。一般股先远距离对所有被测设 备进行全面扫描,发现有异常后,再有针对性地近距离对异常部位和重点被测设备进行准确检 测: 仪器的色标温度量程宜设置在环境温度加10K~20K左右的温升范围: c). 有伪彩色显示功能的仪器,宣选择彩色显示方式,调节图像使其具有清晰的温度层次显示,并 结合数值测温手段;如热点跟踪、区域温度跟踪等手段进行检测; d) 应充分利用仪器的有关功能,如图像平均、自动跟踪等,以达到最佳检测效果; e) 环境温度发生较大变化时,应对仪器重新进行内部温度校准,校准方法按仪器的说明书进行 f 作为一般检测,被测设备的辐射率一般取0.9左右。

5.5.1.2过热型电气安全隐患的判断方法

5.5.1.2.1表面温度判断法

主要适用于电流致热型和电磁效应引起发热的设备。根据测得的设备表面温度值,对照附录D 境气候条件、负荷大小进行分析判断。

5.5.1.2.2同类比较判断法

根据同组三相设备、同相设备之间及同类设备之削对应部位的温差进行比较分析。对于电压致热型 设备,应结合本标准的图像特征判断法进行判断;对于电流致热型设备,应结合本标准的相对温差判断 法进行判断。

5.5.1.2.3图像特征判断法

主要适用于电压致热型设备。 念的热像图: 判断设备是否正 应尽量排除各种扰因素对图像的影响 试验或化学分析的结果,进行综合判

5.5.1.2.4相对温差判断法

主要适用于电流致热型设备。特别是对小负荷电流致热型设备,采用相对温差判断法可降低小 的漏判率。

5.5.1.2.5实时分析判断法

DB64/ 6982011

在一段时间内使用红外热像仪连续检测某被测设备,观察设备温度随负载、时间等因素变化的方法。

在一段时间内使用红外热像仪连续检测某被测设备,观察设备温度随负载、时间等因素变化的方法。

5.5.1.3放电型电气安全隐患检测

使用超声波探测仪探测电气装置火花放电现象,当出现放电的超声波时,可以判 型电气安全隐惠。

5.6.1定期检查按AQ3009中7.1.3.2条所示进行相应的目视检查或一般检查(项目检查表 表H.1至表H.9)

检查等级和定期检查的时间间隔的确定应考虑设备型式、制造商指南、影响损坏程度的因素、1 域和以前的检查结果。在确定类似设备、装置和环境的检查等级和时间间隔时,应该利用这些 全检查方案。

A.1常见危险场所(装置)分类、分区举例见表A.1。

DB64/ 6982011

附录A (资料性附录) 常见危险场所(装置)分类、分区举例

表A.1常见危险场所(装置)分类、分区举例

DB64/6982011

B.1气体或蒸汽爆炸性混合物分级、分组举例见表B.1

附录B (资料性附录) 气体或蒸汽爆炸性混合物分级、分组举例

表B.1气体或蒸汽爆炸混合物分级、分组举例

DB64/6982011

DB64/ 6982011

B.2爆炸性气体、蒸汽的点燃危险性(和氧混合)见表B.2。

B.2爆炸性气体、蒸汽的点燃危险性(和氧混合)见表B.2。

表B.2爆炸性气体、蒸汽的点燃危险性(和氧混合)

B.3各种爆炸性气体的点燃危险性(和氧混合

DB64/6982011

B.4爆炸性悬浮粉尘的点燃危险性见表B.4。

表B.4爆炸性悬浮粉尘的点燃危险性

DB64/6982011

C.1爆炸性粉尘特性表见表C.1。

附录C (资料性附录) 爆炸性粉尘特性表

表C.1爆炸性粉尘特性表

DB64/6982011

附录D (资料性附录) 电气装置最高允许温度及允许温升值

流高压电器触头及导体连接端子在空气中最高

D.2交流低压母线装置各部位的允许温升值!

流低压母线装置各部位的允许温升值见表D.2。

表D.2交流低压母线装置各部位的允许温升值

D.3低压电器与外部连接的连接端子的允许温升值见表D.3

DB64/6982011

D.4干式电力变压器最高允许温度值见表D.4

4干式电力变压器最高允许温度值

注:检测绕组热点温度,一般不宜超过参考温度

D.5导线芯线长期工作最高允许温度见表D.5

表D.5导线芯线长期工作最高允许温度

D.6电力电缆最高允许温度和表面允许温升值见表D.6。

电力电缆最高允许温度和表面允许温升值见表D

D.6电力电缆最高允许温度和表面允许温升值

7电动机最高允许温度(t)(环境温度te=35

DL/T 5094-2012 火力发电厂建筑设计规程DB64/6982011

E.1常用材料发射率的参考值表见表E.1

E.1常用材料发射率的参考值表见表E.1

DB64/6982011

附录E (资料性附录) 常用材料发射率的参考值表

表E.1常用材料发射率的参考值表

GB/T 24865-2010 麦洼牦牛F.1接地系统类型的划分

全系统中N线与PE线分开的,如图E.1所示

系统中电源干线中的N线与PE线是合一的,进入建筑物后自进配电箱开始两者是分开的,如图F.2 所示。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