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61/T 1229-2019 城市地下空间兼顾人民防空工程设计规范

DB61/T 1229-2019 城市地下空间兼顾人民防空工程设计规范
积分0.00
特惠
积分0
VIP全站资料免积分下载
立即下载
同类资料根据编号标题搜索
文档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DB61/T 1229-2019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1.7M
标准类别:建筑工业标准
资源ID:221523
VIP资源

DB61/T 1229-2019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由机器从pdf转换为word,准确率92%以上,供参考

DB61/T 1229-2019 城市地下空间兼顾人民防空工程设计规范

平战转换exchangebetweenpeacetimeandwartime 兼顾人防工程具备平时和战时两种功能,根据需要,临战时采取可靠的技术措施,实现平时功能至 战时功能的转换,包括使用功能转换、防护功能转换、内部环境转换和设备设施转换。

静荷载 static load

隔绝防护isolatedventilation 将工程所有孔口关闭的工程内部防护

[B] 允许延性比值 βh 截面高度影响系数 Yo 结构重要性系数 Ya 为沿上下门框的反力系数 Yb 为沿两侧门框的反力系数 Yd 动荷载作用下材料强度综合调整系数 YG 永久荷载分项系数 rQ 等效静荷载分项系数 p 纵向受拉钢筋配筋率 p' 纵向受压钢筋配筋率 隔绝防护时间(h) 901 梁跨高比影响系数 2 纵向受拉钢筋搭接长度修正系数

4.1兼顾人防工程遵循“平时为主,兼顾战时,经济适用”的原则NY/T 2601-2014 生活污水净化沼气池施工规程,在满足平时使用功能的基础上, 战时按照乙类防常规武器6级抗力级别确定,有防毒要求的按照丁级防生化武器标准设计。工程防护区 内防化措施可采用个人防护的方式。 4.2兼顾人防工程战时功能可确定为人员临时掩蔽工程、物资临时掩蔽工程、车辆掩蔽工程、人民防 空疏散干(支)道工程四类。 4.3相邻兼顾人防工程之间,兼顾人防工程与临近人防工程、人防主干道、支干道和城市其他地下空 间之间宜相互连通。暂时不能连通时,应根据当地城市人民防空工程规划预留人防连通口。 4.4兼顾人防工程设计应符合国家和本地区现行有关规范、规程和标准的规定,

5.1.1兼顾人防工程的位置、规模、战时用途,应根据城市地下空间规划、城市人民防空工程规划和 地面建筑规划,综合考虑,统筹安排。V 5.1.2人员临时掩蔽工程应布置在人员居住、工作的适中位置,其服务半径不宜大于200m。 5.1.3兼顾人防工程距生产、储存易燃易爆物品厂房、库房的距离应大于等于50m,距有害液体、重 毒气体的贮罐应大于等于100m。 5.1.4兼顾人防工程的出入口、进风口、排风口、排烟口和通风采光窗等孔口的布置,应符合战时及 平时使用要求和地面建筑规划要求。 5.1.5人员临时掩蔽工程防护单元内不宜设置伸缩缝或沉降缝,其他兼顾人防工程防护单元内设置伸 缩缝或沉降缝时应符合防护要求。 5.1.6通至兼顾人防工程的电梯应设置在防护区以外,专供地面以上场所或建筑使用的设备房间宜设 置在防护区以外。 5.1.7穿过兼顾人防工程围护结构的管道应符合下列规定 a)战时和平 兼顾人防工程

b)穿过顶板、门框墙的管道公称直径宜小于等于150mm,穿过其他部位的管道公称直径宜小于等 于300mm; C 凡进入兼顾人防工程的管道及其穿过的兼顾人防工程围护结构,均应采取防护密闭措施。 1.8主体有防毒要求的人员临时掩蔽工程、物资临时掩蔽工程和人民防空疏散干(支)道工程,应 据其战时功能和防护要求划分染毒区和清洁区,其口部(通道)为染毒区,主体为清洁区。 1.9主体允许染毒的车辆掩蔽工程,其主体和口部均可按染毒区设计。 1.10物资临时掩蔽工程应按储存非易燃易爆战时必需品的综合物资库设计

从室内地平面至梁底和管底的净高应大于等于 其中车辆掩蔽工程的室内地平面至梁底和管底的净高还应大于等于车高加0.20m。人民防空交 )道工程的净高根据平时功能确定

表1兼顾人防工程掩蔽面积标准

5.2.2兼顾人防工程防护单元应结合平时功能布局合理划分,并宜与平时防火分区划分相适应。防护 单元建筑面积应符合表2的要求。符合下列条件之一时可不划分防护单元: a)人民防空疏散干(支)道工程; b)兼顾人防工程的地下二层及以下各层

5.2.2兼顾人防工程防护单元应结合平时功能布局合理划分,并宜与平时防火分区划分相适应。防护 单元建筑面积应符合表2的要求。符合下列条件之一时可不划分防护单元: a)人民防空疏散干(支)道工程; b)兼顾人防工程的地下二层及以下各层

表2防护单元建筑面积

表2防护单元建筑面积

并应符合表2的规定。 5.2.4每个防护单元的防护设备和内部设备应自成系统。出入口的数量和设置应符合本标准5.3条的 规定。 5.2.5相邻防护单元之间应设置防护密闭隔墙,防护密闭隔墙应为整体浇筑的钢筋混凝土墙,厚度应 大于等于200mm。 5.2.6防护单元内可不划分抗爆单元。

2.5相邻防护单元之间应设置防护密闭隔墙,防护密闭隔墙应为整体浇筑的钢筋混凝土墙,厚度应 于等于200mm。 2.6防护单元内可不划分抗爆单元。 2.7两相邻防护单元之间应至少设置一个连通口。防护单元之间连通口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a 防护单元之间连通口两侧各设一道防护密闭门的做法应符合图1的规定,其门框墙厚度宜大于 等于500mm; b) 防护单元连通口的防护密闭门设计压力值为0.03MPa:

a)防护单元之间连通口两侧各设一道防护密闭门的做法应符合图1的规定,其门框墙厚度宜大于 等于500mm; b)防护单元连通口的防护密闭门设计压力值为0.03MPa:

物资临时掩蔽工程和车辆掩蔽工程的连通口可仅在防护单元隔墙上设置一道双向受力防护密 闭隔断门。

防护单元之间连通口两侧各设一道防护密闭门

5.2.8在多层兼顾人防工程中,当上下相邻两楼层被划分为两个防护单元时,相邻防护单元之间的楼 板应为防护密闭楼板。其连通口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a)防护单元之间连通口设在上面楼层(见图2),防护单元隔墙两侧各设一道防护密闭门; b)防护单元之间连通口设在下面楼层(见图3),防护单元隔墙的上层单元一侧设一道防护密闭 门;

图2防护单元之间连通口设在上面楼层的做法

5.2.9在染毒区与清洁区之间应设置整体浇筑的钢筋混凝土密闭隔墙,其厚度应大于等于200mm,并 应在染毒区一侧墙面用水泥砂浆抹光。当密闭隔墙上有管道穿过时,应采取密闭措施。在密闭隔墙上开 设门洞时,应设置密闭门。

5.3.1人员临时掩蔽工程和物资临时掩蔽工程战时出入口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a)人员临时掩蔽工程每个防护单元小于等于4000m²时,应设置两个以上的战时出入口(不包括 竖井式出入口、防护单元之间的连通口),并应有一个以上的直通地面的战时主要出入口;大 于4000m²的防护单元每增加2000m²应至少增加一个出入口; b 物资临时掩蔽工程每个防护单元小于等于8000m²时,应设置两个以上的战时出入口(不包括 竖井式出入口、防护单元之间的连通口),并应有一个以上的直通地面的战时主要出入口;大 于8000m²的防护单元每增加4000m²应至少增加一个出入口; c) 同一防护单元的出入口宜设置成不同朝向,且宜保持最大距离。 5.3.2相邻防护单元(同层相邻或上下层相邻)的出入口设置在同一方向时,可在防护密闭门外共用 一个出入口。 5.3.3人民防空疏散干(支)道工程,每隔150m~300m应设置一个出入口,且门洞宽度应大于等于 1.2m,高度应大于等于2.0m。 5.3.4人员临时掩蔽工程宜设置备用出入口,备用出入口可采用竖井式,并宜与通风竖井合并设置, 竖并的平面净尺寸宜大于等于1m×1m或直径宜大于等于1m。 5.3.5出入口通道、楼梯和门洞尺寸应根据平时的使用要求兼顾战时需要,并应满足下列规定: a)出入口通道的净宽应大于等于门洞净宽; h)车辆掩蔽工程出入口的最小尺寸应根据进出车辆的尺寸确定,

cJ 物资临时掩蔽工程战时主要出入口宜按物资进出口设计,门洞净宽应大于等于2.0m。当总建筑 面积超过20000m²时,其中至少有一个战时主要出入口应按可以满足车辆出入的坡道式物资进 出口设置。 3.6 兼顾人防工程出入口人防门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a) 人防门设置数量应符合表3的规定,并按由外到内设置防护密闭门、密闭门; b) 防护密闭门应向外开启; c) 密闭门宜向外开启。

延蔽工程的战时备用出入口应设防护密闭门和密闭门各

注:门洞净宽之和不包括竖井式出入口、与其他人防工程的连通口和防护单元之间的连通口。 3.9兼顾人防工程通向相邻非防护区的防护密闭通道宽度可计入疏散宽度。通向相邻非防护区的疏 宽度之和不得大于非人防区域楼梯间或坡道宽度之和,且每个防护单元通向相邻非防护区的疏散宽度 和不得大于总疏散宽度的1/3。 3.10兼顾人防工程的出入口(含通往下沉式广场或庭院的出入口)不宜采用直通式,其防护密闭门 通道长度(其长度可按防护密闭门以外有防护顶盖通道中心线的水平投影的折线长计,对于楼梯式、 井式出入口可计入自室外地平面至防护密闭门洞口高1/2处的竖向距离)应大于等于5.0m。当出入 采用直通式时,其防护密闭门外通道长度应大于等于15m。 3.11对于符合本标准5.3.10条的出入口临空墙厚度和有人员停留的兼顾人防工程通往相邻非防护 出入口临空墙厚度应大于等于250mm。 3.12防护密闭门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当防护密闭门设置在直通式出入口(楼梯、坡道和通往下沉式广场或庭院的出入口)中,应采 取使防护密闭门不被常规武器(通道口外)爆炸碎片直接命中的措施(如适当转折); o) 当防护密闭门沿通道侧墙设置时,防护密闭门门扇应嵌入墙内设置,且门扇的外表面不得突出 通道的内墙面: 当防护密闭门设置在竖井内时,应设置在竖井与主体连接的水平通道内,防护密闭门扇的外表 面不得突出竖井的内墙面,且距竖井的水平距离应大于等于0.80m。多层兼顾人防工程竖井内 的防护密闭门还应避免悬空,应在防护密闭门前设平台,平台的尺寸应满足防护密闭门开启后 的尺寸要求。

5.3.12防护密闭门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a/ 当防护密团门设置在直通式出入口(楼梯、坡道和通往下式厂场或庭院的出人口)申,应采 取使防护密闭门不被常规武器(通道口外)爆炸碎片直接命中的措施(如适当转折): b) 当防护密闭门沿通道侧墙设置时,防护密闭门门扇应嵌入墙内设置,且门扇的外表面不得突出 通道的内墙面: c) 当防护密闭门设置在竖井内时,应设置在竖井与主体连接的水平通道内,防护密闭门扇的外表 面不得突出竖井的内墙面,且距竖井的水平距离应大于等于0.80m。多层兼顾人防工程竖井内 的防护密闭门还应避免悬空,应在防护密闭门前设平台,平台的尺寸应满足防护密闭门开启后 的尺寸要求。

颐人防工程,其战时使用的主要出入口和其 要出人口均应设置密团通道

5.4.1战时进风口、排风口宜与平时进风口、排风口合并设置。人员临时掩散工程和人民防空交通疏 散干(支)道工程的通风竖井内应设置钢爬梯。供战时使用及平战两用的进风口、排风口应采取防倒塌、 防堵塞、防坠落及防雨、防地表水等措施。 5.4.2进风口宜设置在排风口的上风侧。进风口与排风口之间的水平距离宜大于10m或高差大于3m; 进风口与排烟口之间的水平距离宜大于15m或高差宜大于6.0m;进风口下缘距室外地平面的高度宜大 于等于0.50m;当布置在绿化带时,宜大于等于1m。 5.4.3人员临时掩蔽工程、物资临时掩蔽工程和人民防空疏散干(支)道工程战时有防毒要求的兼顾 人防工程,其战时进风口宜采用平战结合的通风方式,主体有防毒要求的平战结合战时进风口(平时通 风口)防护做法见图4。防护密闭门和密闭门的门洞面积应满足战时和平时通风量中的较大值。

有防毒要求的平战结合战时进风口(平时通风口

5.4.4兼顾人防工程主要出入口的防护密闭门外通道内以及进风口的竖并或通道内应设置洗消污水集 水坑,洗消污水集水坑可与平时集水坑合用。当只供战时使用时,可按手动排水设备(或移动式排水设 备)设计。坑深不宜小于0.60m;容积不宜小于0.50m²。 5.4.5防爆波电缆井宜设置在兼顾人防工程室外,防爆波电缆井可与平时使用的电缆井合并设置,但 其结构和顶盖应满足相应的抗力要求,

5.1兼顾人防工程防护单元内应根据战时功能预留战时值班室和用于储藏平战功能转换构件、 具及个人防护用品的储藏空间

5.5.2人员临时掩蔽工程内宜设十厕(便桶);物资临时掩蔽和车辆掩工程等战时可不设厕所。对 于应设置干厕的兼顾人防工程,当因平时使用需要已设置水冲厕所时,也应根据战时需要确定便桶的位 置。厕所宜设置在排风口附近,并宜设置局部排风设施。干厕可在临战时构筑。 5.5.3每个防护单元的男女厕所应分别设置。厕所宜设前室。厕所的设置可按下列规定确定: a) 男女比例按1:1确定; b)大便器(便桶)设置数量:男每40人~50人设一个,女每30人~40人设一个 C 干厕的建筑面积可按每个便桶1.00m²~1.40m²确定。 5.5.4 战时风机房应设在防护区内,并宜与平时风机房合并设置。

5.5.2人员临时掩蔽工程内宜设十厕(便桶);物资临时掩蔽和车辆掩蔽工程等战时可不设厕所。对 于应设置干厕的兼顾人防工程,当因平时使用需要已设置水冲厕所时,也应根据战时需要确定便桶的位 置。厕所宜设置在排风口附近,并宜设置局部排风设施。干厕可在临战时构筑

a 男女比例按1:1确定; 大便器(便桶)设置数量:男每40人~50人设一个,女每30人~40人设一个; c) 干厕的建筑面积可按每个便桶1.00m²~1.40m²确定。 5.5.4 战时风机房应设在防护区内,并宜与平时风机房合并设置。 5.5.5每个防护单元宜设一个配电室,配电室可与战时值班室合并设置

6.6防护功能平战转换

5.6.1兼顾人防工程,当其平时使用要求与战时防护功能不一致时,应采取防护功能平战转换措施。 5.6.2 防护功能平战转换措施应符合下列各项规定: a) 采取的转换措施应能满足战时各项防护要求,并应在规定的转换时限内完成; 防护功能平战转换应优先采用标准化、通用化、定型化的防护设备和构件; c) 平战转换设计应与工程设计同步完成,平战转换内容应填写“兼顾人民防空工程平战转换工作 量概况表”,并应加盖建设单位公章。具体内容参照附录A; d) 当转换措施中采用预制构件时,预制构件应在施工中同步完成,并设置存放位置。 5.6.3 兼顾人防工程中,下列各项应在工程施工中一次完成,不得实施预留设计和二次施工: a) 现浇钢筋混凝土和混凝土结构、构件: b) 战时使用及平战两用的出入口、连通口的防护密闭门和密闭门; 战时使用及平战两用的通风口防护措施; d) 战时使用的给水引入管、排水出户管和防爆波地漏; e) 专供平时使用的出入口、连通口、通风口、采光并等采用预制构件临战封堵时所需的预理件 (框)、预留孔(槽)等。 5.6.4专供出入防护区的平时出入口,其平战转换施工应在15天临战转换时限内完成。转换措施应符 合下列规定: a)宜采用一道防护密闭门外侧单向临战封堵,防护密闭门的设计压力值应为0.15MPa。当兼顾人 防工程主体要求防毒时,防护密闭门还应在临战前采取可靠的的防护密闭措施: b) 当采用预制构件临战封堵时,洞口净宽不宜大于7.0m,净高不宜大于3.0m,且在一个防护单 元中按每2000m²建筑面积不宜超过2个。 5.6.5 对防护单元隔墙上开设的平时通行口,其转换措施应符合下列规定: a) 宜采用一道双向受力防护密闭隔断门; b) 当采用预制构件临战封堵时,采用封堵措施应满足战时的防护要求,并应在3天紧急转换时限 内完成。其洞口宽度不宜大于7.0m,净高不宜大于3.0m:且其净宽之和不宜大于防护单元隔 墙总长度的1/2。 5.6.6在顶板上开设平时使用的采光窗和设备吊装口,其净宽不宜大于3.0m,净长不宜大于6.0m;且 在一个防护单元中按每2000m²建筑面积不宜超过2个。在顶板上采用的封堵措施应满足战时的防护要 求,并应在15天临战转换时限内完成。

5.6.7仅供平时使用的通风并,其转换措施应符合下列规定

5.6.7仅供平时使用的通风井,其转换措施应

人员临时掩蔽工程、物资临时掩蔽工程和人民防空疏散干(支)道工程,主体有防毒要求的 时通风口防护做法见图5。防护密闭门的设置应满足本标准5.3.12c)条的规定,防护密闭 的洞口尺寸应满足平时通风要求:

图5主体有防毒要求的平时通风口防护做法

车辆掩蔽工程,主体无防毒要求的平时通风口防折 见图6。防护密闭门的设置应满足本标 准5.3.12c)条的规定,防护密闭门的洞口尺寸应满足平时通风要求:

图6主体无防毒要求的平时通风口防护做法

c)对于临战采用预制构件进行水平封堵的通风并,所采用的封堵措施应满足战时的防护密团要 求,并应在15天临战转换时限内完成。通风井的平面尺寸和地面通风口构造应满足封堵的施 工条件,在一个防护单元中按每2000m²建筑面积不宜超过2个。 5.6.8根据平时功能需要在外墙上设置的通风采光窗,其临战封堵措施应满足战时的抗力、密闭等防 护要求。承受战时动荷载的墙面,其窗孔的宽度不宜大于墙面宽度(指轴线之间的距离)的1/3,高度 不宜大于0.90m

5.7.1兼顾人防工程应做好室外地面的排水处理,避免在顶板上部及周边积水。 5.7.2防水等级应不低于GB50108一2008的防水等级二级标准。 5.7.3室内装修应选用防火、防潮的材料,并满足防腐、抗震、环保及其他特殊功能的要求,其内部 装修应符合国家有关建筑内部装修设计防火规范的规定。 5.7.4兼顾人防工程内平时设置吊顶时,应采用轻质、坚固的龙骨,吊顶饰面材料应方便拆卸。战时 易染毒的部位和房间,其墙面、顶面、地面均应平整光洁,易于清洗。 5.7.5设置地漏的房间和通道,其地面坡度应大于等于0.5%,坡向地漏,且其地面应比相连的无地漏 房间(或通道)的地面低20mm。 5.7.6柴油发电机房、通风机房、水泵间及其他产生噪声和震动的房间,应根据其噪声强度和周围房 间的使用要求,采取相应的隔声、吸声、减震等措施。

3.1.1结构选型应根据防护要求、平时和战时使用功能、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以及材料供应和施 工条件等因素综合确定。 6.1.2结构设计应根据防护要求和受力情况,做到结构各个部位抗力相协调。 6.1.3结构计算应分别按平时(包括施工期间)使用状况和战时使用状况进行计算,并应取其中控制 条件作为结构设计依据。结构构件按常规武器爆炸动荷载一次作用设计,其动力分析采用等效静荷载法。 6.1.4平时使用状况的结构设计荷载,应包括土(岩)体压力、水压力、结构自重等静荷载以及汽车 压力等活荷载,平时使用状况的荷载效应组合应按国家现行有关标准执行。 6.1.5战时使用状况的结构设计荷载,应包括常规武器爆炸动荷载以及土(岩)体压力、水压力、结 构自重等静荷载,战时使用状况的荷载效应组合为常规武器爆炸动荷载和静荷载同时作用。 6.1.6结构设计应根据承载力极限状态及正常使用极限状态的要求,分别按下列规定进行计算或验算 可不验算其在动荷载作用下的结构变形、裂缝开展以及地基承载力与地基变形: a)所有结构构件均应进行平时使用状况和战时使用状况的构件承载力计算; b)当工程底板位于地下水位以下时应进行平时使用状况下的结构漂浮验算:必要时,尚应进行平 时使用状况下的结构倾覆及滑移验算

6.2.1钢筋混凝土结构构件不得采用冷轧带肋钢筋、冷拉钢筋等冷加工处理的钢筋。 6.2.2在动荷载和静荷载同时作用或动荷载单独作用下,材料强度设计值见公式(1),a取值见表 4。

表6非饱和土中外墙等效静荷载标准值9..2

表7饱和士中外墙等效静荷载标准值g.

注1:表中等效静荷载值计算时外墙材料为钢筋混凝土,计算高度h≤5.0m,按弹塑性工作阶段计算,允许延性比[β」 取3.0。 注2:当α,>1%时,按非饱和土考虑,可不计入外墙等效静荷载;当0.05%<α,<1时,按线性内插法确定。 注3:顶板埋置深度h为小值时,q取大值。

6.3.3顶板底面高出室外地面的兼顾人防工程,直接承受空气冲击波作用的钢筋混凝土外墙按 弹塑性 工作阶段设计时,其等效静荷载标准值qce2取180kN/m。 6.3.4作用在下沉式广场临空墙上的等效静荷载标准值取220kN/m²。 注:临空墙按弹塑性工作阶段计算,计算高度h≤5.0m,按弹塑性工作阶段计算,允许延性比[β]取3.0. 6.3.5底板设计可不考虑常规武器地面爆炸作用。 6.3.6出入口支承钢筋混凝土平板防护密闭门的门框墙荷载分布见图7,其等效静荷载标准值可按下 列规定确定:

说明: 1一门框墙悬挑长度(mm); 1一门扇传来的作用力至悬臂根部的距离(mm),其值为门框墙悬挑长度1减去1/3门扇塔接长度; 12一直接作用在门框墙上的等效静荷载标准值分布宽度(mm),其值为门框墙悬挑长度1减去门扇塔接长度; h一计算高度

直接作用在门框墙上的等效静荷载标准值见表8。当出入口通道净宽大于3.0m时,可将 数值乘以0.9采用: 由钢筋混凝土门扇传来的等效静荷载标准值,应按公式(2)和公式(3)计算确定,9e取 表8,单扇平板门Ya、Y,取值见表9,双扇平板门Ya、,取值见表10

Aia=Yaqea (2) qib=qa.. 3)

表8直接作用在门框墙上的等效静荷载标准值

表9单扇平板门反力系数

表10双扇平板门反力系数

)顶板封堵构件的等效静荷载值,见表5

6.4内力分析和截面设计

6.4.1兼顾人防工程结构可将复杂结构简化为基 法进行结构内力分析,并应取各自最不利的荷载效应组合作为设计依据。平时使用状况下应按国家现行 有关标准执行。 6.4.2兼顾人防工程结构在确定等效静荷载标准值和永久荷载标准值后,其承载力设计应采用公式(4)

Yo(YGSGK+YOSOK)≤R

Yo(YGSGK +YSok)≤R

6.4.3结构构件按弹塑性工作阶段设计时,受拉钢筋配筋率不宜大于1.5%。当大于1.5%时,受弯构 件或大偏心受压构件的允许延性比值应采用公式(6)和公式(7)计算获得,a。取值见表12,a可按 本标准6.2.2条的方法确定,Ji可按本标准6.2.2条的方法确定,且受拉钢筋最大配筋率不宜大于表 19的规定

6.4.4当板的周边支座 折系数 0.7,对板柱结构可乘以折减系数0.9;若在板的计算中已计入轴力的作用,则不应乘以折减系数, 6.4.5当按等效静荷载法分析得出的内力,进行墙、柱受压构件正载面承载力验算时,混凝土的轴心 抗压动力强度设计值应乘以折减系数0.8。 6.4.6当按等效静荷载法分析得出的内力,进行梁、柱斜截面承载力验算时,混凝土的动力强度设计 值应乘以折减系数0.8。 6.4.7均布荷载作用下的钢筋混凝土梁,按等效静荷载法分析得出的内力进行斜截面承载力验算时, 除应符合本标准6.4.6条规定外,斜截面受剪承载力需作跨高比影响的修正。当仅配置箍筋时,斜载 面受剪承载力应采用公式(8)、公式(9)和公式(10)计算获得。当l/ho≤8时,取Φi=1;当l/ho>8 时,1应按公式(9)计算确定;当Φ1<0.6时取Φ1=0.6;fea可按本标准6.2.2条的方法确定,J可按本 标准6.2.2条的方法确定。

As,= noAsv1

3不配置箍筋和弯起钢筋的一般板类受弯构件,其斜截面受剪承载力应采用公式(11)和公式(1 获得,β,取值见表13:

≤ 0. 7β,ftabho β = (800/h)/4

表13截面高度影响系数

兼顾人防工程中,支承钢筋混凝王平板防护密闭门门框墙,当门洞边墙体悬挑长度大于1/21 边长时,宜在门洞边设梁或柱;当门洞边墙体悬挑长度小于或等于1/2倍该边边长时,可采用公 )和公式(14)按悬臂构件进行计算

6.5.1现浇混凝士强度等级不应低于表14的却

Q/CBN 0001 S-2014 云南赐百年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玛咖片(压片糖果)M=q:l+ql2 /2

表14混凝土强度等级

钢筋混凝土结构构件最小厚度应符合表15规定

表15结构构件最小厚度

DB41T 1977-2020 人工影响天气地面作业公告规范15结构构件最小厚度

6.5.3结构变形缝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a)在防护单元内不宜设置沉降缝、伸缩缝; b)出入口与主体结构连接处,宜设置沉降缝; c)钢筋混凝土结构设置伸缩缝最大间距应按国家现行有关标准执行。 6.5.4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应符合表16的规定,且不应小于钢筋的公称直径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