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61/T 1133-2018 美丽乡村涝池建设规范

DB61/T 1133-2018 美丽乡村涝池建设规范
积分0.00
特惠
积分0
VIP全站资料免积分下载
立即下载
同类资料根据编号标题搜索
文档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DB61/T 1133-2018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460.9K
标准类别:水利标准
资源ID:221463
VIP资源

DB61/T 1133-2018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由机器从pdf转换为word,准确率92%以上,供参考

DB61/T 1133-2018 美丽乡村涝池建设规范

6.1科学定位。合理规划,根据水土流失防治、美丽乡村建设、人文景观建设、村镇雨洪利用、生态 清洁等要求,确定涝池的功能定位, 6.2安全生态。设计应坚持安全优先,注重生态保护,涝池的规模、分布数量及类型应综合分析地形 条件、水资源供水量、景观需求、及灌溉因素综合确定。确保达到生态、环保、经济、实用的要求。 6.3保护自然。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因势利导,依地造型,随势建设。 6.4功能突出。遵循“聚集水、留住水、涵养水、利用水”要求,注重发挥“蓄水排涝、修复生态、 连通水系”功能,以“治理水主流失、保护和合理利用水主资源,改善乡村生活条件及生态环境”为目 标。以“水不溢、水不漏、水不干、水不臭”为重点,统筹解决好蓄排水、水源和水质等关键技术问题, 发挥涝池的蓄水、排水、引水、净水、用水功能。 6.5统筹兼顾。涝池建设应与村庄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和水系联调、联通、联控建设相结合,与农村人 居环境整治和美丽乡村建设相结合,与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农民脱贫致富相结合。 6.6经济合理。涝池建设应以村庄(建制村或社区)为单元,调节雨洪径流、灌溉、污水治理、连通 水系和美丽乡村建设的要求,统筹雨洪、水源、污水、景观进行总体布置,做到雨水利用和调节、污水 处理与利用、安全与美化兼厦 及美相互配合,发挥综合效益。

涝池设计蓄水库容的计算应符合以下要求: 满足防洪排涝要求; b) 减轻道路与沟的水土流失; c) 生态用水的调节量; d) 对来水量与需水量进行水量供需平衡分析 e)景观需水要求。

.Z.1 建设严 禁占用星本农田和耕地 7.2.2尽可能选择村庄周边低洼处TCITSA 17-2021 民用机场无障碍服务标准,土质抗蚀性较好、有足够水源的地方。 7.2.3宜选择进水、排水工程易布置地段,应避开填方、易塌陷或易滑坡地段。 7.2.4距沟头、沟边、民宅(房屋)应不小于10m。

7.3.1设计应以“治理水土流失、保护和合理利用水土资源,改善乡村生态环境为基本出发点进行综 合规划设计。 7.3.2设计、调查及勘测资料及图件比例尺的基本要求应按水土保持工程调查与勘测的有关规定执行。 7.3.3确定涝池及其配套设施的方案,包括修建水边步道、亲水平台、开辟滨水活动场所等,与田园 风光和乡土气息相协调,不宜简单照搬城市的园林景观设计。 7.3.4涝池形状依地形而异。设计岸线宜依地形、植被、道路、房屋等自然布局,应随弯就弯,不宜 裁弯取直;涝池周边景观应与周围景观相协调,以天然生态、休闲为主。 7.3.5根据土质情况,确定合理的边坡坡度,坡比以1:1.5~1:3为宜。 7.3.6进水口、排水口和溢水口及闸门的标高,应保证适宜的水位和泄洪、清淤的需要。

7.3.1设计应以“治理水土流失、保护和合理利用水土资源,改善乡村生态环境为基本出发点进行综 合规划设计。 7.3.2设计、调查及勘测资料及图件比例尺的基本要求应按水土保持工程调查与勘测的有关规定执行。 7.3.3确定涝池及其配套设施的方案,包括修建水边步道、亲水平台、开辟滨水活动场所等,与田园 风光和乡土气息相协调,不宜简单照搬城市的园林景观设计。 福 7.3.4涝池形状依地形而异。设计岸线宜依地形、植被、道路、房屋等自然布局,应随弯就弯,不宜 裁弯取直;涝池周边景观应与周围景观相协调,以天然生态、休闲为主。 7.3.5根据土质情况,确定合理的边坡坡度,坡比以1:1.5~1:3为宜。 7.3.6进水口、排水口和溢水口及闸门的标高,应保证适宜的水位和泄洪、清淤的需要。

DB61/T 11332018

7.3.7结合涝池周边集水区情况,布设或改造区内引水渠。 7.3.8涝池周边可布设步道,方便休闲游憩。步道宽以1.0m~1.5m为宜,采用透水铺装,路牙高出居 围绿地10cm~20cm

劳池工程组成主要包括:进水工程、池体工程、排水工程、附属设施。

.5.1一般土质涝池开挖,应根据来水高程确定开挖深度,尽量做到主方平衡,余土应考虑建微地开 或在池周作成士埋,减少士方外运

7.6.1涝池防渗根据各地土壤条件、地理位置和实用功能区别处理。 7.6.2池壁防渗高度根据涝池蓄存水体水深要求确定,池壁防渗高度宜高于景观水面30cm。 7.6.3池低防渗处理完成后应均匀敷上10cm~30cm过筛土壤压实。

涝池防渗根据各地土壤条件、地理位置和实用功能区别处理。 池壁防渗高度根据涝池蓄存水体水深要求确定,池壁防渗高度宜高于景观水面30cm。 池低防渗处理完成后应均匀敷上10cm~30cm过筛土壤压实。 常见涝池防渗技术有胶泥防渗、土工膜布衬砌防渗、灰土防渗、砌体防渗等。

提倡绿化防护和自然防护,边坡防护的主要形式有: a)工程防护:主要包括干砌石、浆砌石、现浇混凝土、铁丝石笼等形式; 植物防护:可以通过种植植被来进行护坡,增加边坡的稳定性; 综合防护:主要有混凝土预制空心砖、浆砌石框架、松木桩、砌山石、生态植被毯、生态植被 袋、土工格室、三维网坡面绿化等。

包括引水渠、拦污栅、沉砂池、消能设施。 设置引水渠与村庄排水设施连接,进水口前应设置拦污栅、沉砂池、池体中应设置消能设施 为防止过量的洪水入池,在池的进水口前应设置退水设施

7.9.1包括溢水口、排

DB61/T 11332018

7.10.1注重涝池的生态功能。设计时应在分析污染源的基础上,选用先进的污染水域治理与生态修 复技术,增强涝池的水体自净能力,恢复涝池的生态功能。不能满足使用功能的水体,处理达标后方可 排入涝池。

GB/T 33941.1-2017 土方机械 结构件应力测试方法 第1部分:通则7.10.2水体水质应达到GB3838中与当地环境功能区的要求。

7.10.2水体水质应达到GB3838中与当地环境功能区的要求。 7.10.3 水体净化方式有以下几种: a) 化学药物处理; b) 人工湿地循环: c) 水体处理系统; d)生物防控。

a)挺水植物有荷花、香蒲、水葱、梭鱼卓、水竹宇等; b)浮水植物有睡莲、王莲、萍蓬草、芡实等; c)沉水植物有眼子菜类、金鱼藻类、黑藻类、苦草类等。

7.12.1涝池安全防护应采取护栏设置、植物隔离、边坡改造、降低水深、应急台阶设置、拓宽及平整 岸边道路等措施。 7.12.2水深在0.8m~1.20m的涝池,应在显著位置设置固定的警示标志牌,安全警示牌应醒目、整 洁、美观。 7.12.3水深超过1.20m的涝池处设置警示标志牌以外,还应采取安全措施,配备救生设施等, 7.12.4不宜设置缓坡的水体,应在临水村庄的道路、公共场所等地段设置安全护栏,高度不应低于 1.05m,栏条净间距不应大于12cm,且应通道平整。

8.1建立完善管理制度,建立涝池档案。 8.2加强运行管护,落实“乡镇巡查督导,村级负责管理,专人管护”的长效管护机制。 3.3落实涝池运行维护费用,确保长效运行发挥效益。 8.4制定村规民约,规定不得有损坏涝池设施、在涝池周边堆放废弃物的行为,严禁向涝池内倾倒垃 圾、建筑渣土及有害、有毒物品等杂物等要求。 8.5涝池应定期清淤,暴雨期应有专人现场巡查,及时处理隐患

8.1建立完善管理制度GA/T 1545-2019 信息安全技术 智能密码钥匙安全技术要求,建立涝池档案。 8.2加强运行管护,落实“乡镇巡查督导,村级负责管理,专人管护”的长效管护机制。 3.3落实涝池运行维护费用,确保长效运行发挥效益。 3.4制定村规民约,规定不得有损坏涝池设施、在涝池周边堆放废弃物的行为,严禁向涝池内倾倒垃 圾、建筑渣土及有害、有毒物品等杂物等要求。 8.5涝池应定期清淤,暴雨期应有专人现场巡查,及时处理隐惠,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