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54T 0268-2022 建筑工程隔震与减震技术规程.pdf

DB54T 0268-2022 建筑工程隔震与减震技术规程.pdf
积分0.00
特惠
积分0
VIP全站资料免积分下载
立即下载
同类资料根据编号标题搜索
文档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2.5 M
标准类别:建筑工业标准
资源ID:385896
VIP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由机器从pdf转换为word,准确率92%以上,供参考

DB54T 0268-2022 建筑工程隔震与减震技术规程.pdf

S——j振型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的效应,可只取前2~3个振型,当基本自振周期大于 或房屋高宽比大于5时,振型个数应适当增加; ——第j振型水平地震作用效应非比例阻尼影响系数。 水平地震作用下,建筑结构的扭转耦联地震效应应符合下列要求: 振型i层的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应按下列公式确定:

2 1 水平地震作用下,建筑结构的扭转耦联地震效应应符合下列要求: i振型i层的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应按下列公式确定:

式中:Fx、Fi—分别为j振型i层的x方向、y方向的地震作用标准值; F一振型i层的转角方向的地震作用标准值; Xn、Yn一分别为j振型i层质心在x方向、y方向的水平相对位移; i一j振型i层的相对扭转角; —i层转动半径,可取i层绕质心的转动惯量除以该层质量的商的正二次方根; Yu一计入扭转的j振型的参与系数。 2单向水平地震作用下的扭转耦联效应锦州华洋有限公司综合楼及厂房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可按下列公式确定:

式中:SE一地震作用标准值的扭转效应; S、S—分别为j、k振型地震作用标准值的效应,可取前9~15个振型; 5一分别为j、k振型的阻尼比; Pk一j振型与k振型的耦联系数; Ar一k振型与j振型的自振周期比。 3双向水平地震作用的扭转耦联效应,可按下列公式中的较大值确定:

SEk =√S+(0.85S)² SEk =√S2+(0.85S)²

=√S²+(0.85S)²

DB54/T0268—2022

式中:V距一第i层对应于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的楼层剪力; 2一一剪力系数,不应小于表4.2.3规定的楼层最小地震剪力系数值,对竖向不规则结构的 薄弱层,尚应乘以1.15的增大系数; G:一一第i层的重力荷载代表值

表4.2.4楼层最小地震剪力系数值

4.3竖向地震作用计算

FEvk =OmaxGe (4.3.1 GH FEvk ∑GH (4.3.1

式中:FS一结构总竖向地震作用标准值(kN); F一质点的竖向地震作用标准值(kN); G一结构等效总重力荷载,可取其重力荷载代表值的75%(kN)。 3.2 2平板型网架屋盖和跨度大于24m屋架结构的竖向多遇地震作用标准值,宜取其重力荷载代表值 竖向地震作用系数的乘积:竖向地震作用系数可按表4.3.2采用

表4.3.2竖向多遇地震作用系数

注:括号中数值用于设计基本加速度为0.30g的地区

DB54/T0268—2022

4.3.3长悬臂构件和其他大跨度结构的竖向地震作用标准值,8度和9度可分别取该结构、构件重力 荷载代表值的10%和20%,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30g时,可取该结构、构件重力荷载代表值的15%。 4.3.4大跨度空间结构的竖向地震作用,尚可按竖向振型分解反应谱方法计算。其竖向地震影响系数 可采用本规程第4.1.6条、第4.1.7条、第4.1.8条、第4.1.9条规定的水平地震影响系数的65%。

的地震作用效应和其它荷载效应的基本组合,应

S=ycSGE +YEhEhk+YEvSEvk+ywYwSk (4.4

式中:S一—结构构件内力组合的设计值,包括组合的弯矩、轴向力和剪力设计值等; YG一重力荷载分项系数,一般情况应采用1.3,当重力荷载效应对构件承载能力有利 时,不应大于1.0; YErYEv一分别为水平、竖向地震作用分项系数,应按表4.4.1采用; Yw一风荷载分项系数,应采用1.5; SGE一重力荷载代表值的效应,可按本章4.1.2条采用,但有吊车时,尚应包括悬吊物 重力标准值的效应; SEhk一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的效应,尚应乘以相应的增大系数或调整系数; SEvk一竖向地震作用标准值的效应,尚应乘以相应的增大系数或调整系数; Swk一风荷载标准值的效应; Ww一风荷载组合值系数,一般结构取0.0,风荷载起控制作用的高层建筑应采用0.2。 注:本规程一般略去表示水平方向的下标。

式中:YRE—承载力抗震调整系数,除另有规定外,应按表4.4.2采用; R 结构构件的承载力设计值。

式中:YRE—承载力抗震调整系数,除另有规定外,应按表4.4.2采用 R 结构构件的承载力设计值。

表4.4.1地震作用分项系数

DB54/T0268—2022

4.4.3当仅计算竖向地震作用时,各类结构构件承载力抗震调整系数均应采

4.3当仅计算竖向地震作用时,各类结构构件承载力抗震调整系数均应采用1.0。

4.5.1表4.5.1所列各类结构应进行多遇地震作用下的抗震变形验算,其楼层内最大的弹性层间位移应 符合下式要求:

M。 ≤[0]h .

式中:Aue一—多遇地震作用标准值产生的楼层内最大的弹性层间位移;计算时应计入扭转变形, 各作用分项系数均应采用1.0;钢筋混凝土结构构件的截面刚度可采用弹性刚度; [e]一弹性层间位移角限值; h 一计算楼层层高

多遇地震作用下消能减震、隔震结构弹性层

5.2 消能减震结构、隔震结构隔震层的上部结构最大的弹塑性层间位移应满足式(4.5.2)要求

[0]一一弹塑性层间位移角限值; h一一结构中薄弱层楼层高度。 消能减震结构、隔震结构隔震层的上部结构罕遇地震下最大弹塑性层间位移角限

DB54/T0268—2022

DB54/T0268—2022

5.1.1消能减震结构、隔震结构进行抗震性能化设计时,应结合建筑实际需求选择性能水准和性能目 标,并采取满足预期的抗震性能目标的措施。 5.1.2结构抗震性能目标分为A、B、C、D四个等级,结构抗震性能分为1、2、3、4、5五个水准 (表5.1.2),每个性能目标均与一组在指定地震水准下的结构性能水准相对应。

表5.1.2结构抗震性能目标

5.1.3 结构抗震性能水准可按下表进行宏观判

表5.1.3各性能水准结构预期的震后性能状态

1.4 不同抗震性能水准的结构承载力验算应符合下列规定: 第1性能水准的结构土石方工程施工组织设计.rar,应满足弹性设计要求,结构构件的抗震承载力应符合下式规定:

GSGE+EhEhk +EvEvk R/RF

DB54/T0268—2022

5结构竖向构件对应于不同性能水准的最大层

1.6 当处于发震断层10km以内时,地震作用计算应考虑近场影响,乘以增大系数,5km及以内 25,5km以外可取不小于1.15。

发震断层10km以内时,地震作用计算应考虑近场影响,乘以增大系数,5km及以内宜取 可取不小于1.15

5.2.1位于设防烈度8度及以上地区、地震重点监视区防御的新建学校(人员密集)、幼儿园、医院、 养老机构、儿童福利机构、应急避难场所、消防指挥中心应急指挥中心和广播电视的建筑应按设防烈度 地震时正常使用要求进行抗震设计。 5.2.2设防烈度地震下正常使用的建筑抗震设防性能目标不应低于B级。 5.2.3采用消能减震设计时应符合以下规定: 1按多遇地震设计,地震作用适当放大; 2进行设防烈度下静力弹塑性或弹塑性时程分析验算; 3设防烈度下结构性能水准和层间变形,应满足表5.1.3和表5.1.5性能水准2的要求;罕遇地震下结 构层间变形,应满足表5.1.5性能水准4的要求。 5.2.4采用隔震设计时可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隔震设计标准》GB/T51408采用;或按本规程规定的 方法进行设计,并符合以下规定: 1按多遇地震设计,地震作用适当放大; 2进行静力弹塑性分析验算或弹塑性时程分析分析:

高层砌体施工方案5.2.1位于设防烈度8度及以上地区、地震重点监视区防御的新建学校(人员密集)、幼儿园、医院、 养老机构、儿童福利机构、应急避难场所、消防指挥中心应急指挥中心和广播电视的建筑应按设防烈度 地震时正常使用要求进行抗震设计。 5.2.2设防烈度地震下正常使用的建筑抗震设防性能目标不应低于B级。 5.2.3采用消能减震设计时应符合以下规定:

按多遇地震设计,地震作用适当放大; 进行静力弹塑性分析验算或弹塑性时程分析分析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