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GDW_203-2008_110kV变电站通用设计规范.pdf

QGDW_203-2008_110kV变电站通用设计规范.pdf
积分0.00
特惠
积分0
VIP全站资料免积分下载
立即下载
同类资料根据编号标题搜索
文档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1.2 M
标准类别:电力标准
资源ID:385488
VIP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由机器从pdf转换为word,准确率92%以上,供参考

QGDW_203-2008_110kV变电站通用设计规范.pdf

4.4.2.2110kVGIS配电装置

a)110kV配电装置一般采用组合电器(GIS),三相共箱式布置。 b)出线采用架空或电缆方式。 c)GIS间隔宽度应不大于1.5m。 d)架空出线门型构架宽度8m。 4.4.3主变压器布置 4.4.3.1根据环境要求,变压器可采用屋外布置或屋内布置方式,宜综合考虑降噪和通风的要求 4.4.3.2变压器可采用自然油循环风冷和自冷的冷却方式,可采用变压器本体与散热器分体布置方式。 4.4.3.3当110kV主变布置在屋外,两台主变之间防火净距小于8m,需设置防火墙。 4.4.3.4110kV主变压器横梁可采用10.5m布置宽度。

4.4.3主变压器布置

丽都国际中心项目砌体工程样板施工方案4.4.435kV配电装置

a)35kV配电装置可采用软母线半高型布置型式。 b)35kV配电装置母线构架挂点高度取7.3m,进、出线门型构架挂点高度取7.3m。 c)35kV配电装置间隔宽度取5m,进、出线构架导线相间距离取1.3m,边相导线至门型构架柱子 中心线间的距离取1.2m;设备相间距离为1.2m,边相设备至门型构架柱子中心线间的距离取 1.3m。 4.4.4.235kV开关柜配电装置 a)35kV配电装置采用全封闭金属铠装手车开关柜,屋内单列或双列布置。 b)出线采用架空或电缆方式。 c)开关柜宽度宜不大于1.4m。 4.4.510kV配电装置 a)10V配电装置采用全封闭金属铠装中置式手车开关柜,屋内单列或双列布置。 b)10kV无功补偿设备一般采用成套装置,应根据环境条件、设备技术参数采用屋外或屋内布置。 c)10kV配电装置采用中置式开关柜屋内双列布置,布置在生产综合楼底层。 d)出线开关柜宽度宜不大于0.8m

变电站站用电及照明设计应符合GB50054、GB50034、DLGJ56规定,并应符合下列要求。 4.5.1站用电源及接线

变电站站用电及照明设计应符合GB50054、GB50034、DLGJ56共

4.5.1站用电源及接线

4.5.2站用电设备选择

站用变压器应选用低损耗节能型产品。

站用变压器应选用低损耗节能型

4.5.3.1照明电源系统

照明电源系统主要根据运行的需要及事故处理时照明的重要性而定。其电源系统分为两种,即一般 的交流所用系统和事故电源。一般交流所用电源来自所用中央配电屏,主要供正常照明使用。 事故电源由蓄电池直流电源和所用中央配电屏交流电源切换后产生,照明回路主要用于主控制楼及 主要出口的事故照明。同时站内配备少量手提式应急灯

4.5.4.2主要照明方式

a)变电站主控制室、电源室、通讯机房、远动和计算机室等重要场所采用节能型灯具,灯具的配 置和安装数量尽量与建筑装饰相配合,并避免眩光。 b)屋外配电装置采用节能型投光灯和庭院灯组成混合式照明,正常时使用庭院灯,检修及事故处 理时使用投光灯。

变电站直击雷保护应根据DL/T620及GB50057要求进行设计。 4.6.1.1变电站推荐采用在配电装置架构上设置避雷针以及独立避雷针进行直击雷保护。为了防止反 击,主变架构上不宜设置避雷针。 4.6.1.2主控通信楼屋顶上应装设直击雷保护装置,若不在避雷针保护范围,推荐采用避雷带保护 避雷带的网格为8m~10m,每隔10m~20m设引l下线接地,接地线可与主接地网连通,其地下连接点 至变压器及其他设备接地线与主接地网的地下连接点之间,沿接地体的长度不得小于15m。 4.6.1.3主控通信楼各层楼板和柱内结构钢筋必须进行等电位电气连接。

变电站的接地装置设计与站址区域土壤电阻率、短路入地电流值有很大关系,各工程可根据实际条 件,依据DL/T621要求进行设计。 4.6.2.1接地装置材料一般选用镀锌扁钢,当土壤腐蚀性较强时,选用铜材应根据土壤腐蚀性和接地 装置的使用年限进行综合比较。户内变电站或半地下变电站可采用铜接地。 4.6.2.2为限制SF6气体绝缘母线外壳感应电压和降低感应环流损耗,GIS设备可根据设备制造厂要 求采用多点接地方式。

机监控系统的设备配置和功能按无人值班变电站

4.7.2监控对象及范围

计算机监控系统应采用开放式分层分布系统,由站控层、间隔层以及网络设备构成。变电站宜采用

Q/GDW203—2008

Q/GDW203—2008

4.7.4.1站控层设备

a)站控层设备应按变电站远景规模配置。 b)站控层设备宜包括主机兼操作员站、远动通信设备、公用接口装置、GPS、打印机及网络设备 等。其中远动通信设备宜按双套余配置,优先采用无硬盘专用装置。

4.7.4.2间隔层设备

a)间隔层设备应按本期工程实际建设规模配置。 b)间隔层设备包括I/O测控单元、间隔层网络、与站控层网络的接口和继电保护通信接口装置等。 c)间隔层测控单元宜按电气间隔配置。 110kV宜按3~4测控单元组1面测控屏; 当一次设备采用GIS时,可将GIS相应间隔的测控装置组屏安装于GIS室; 110kV可采用保护、测控共同组屏方式,宜2个电气单元组1面屏; 每台主变组1面测控屏; 35(10)kV设备宜采用测控一体化装置就地安装于开关柜内,35(10)kV断路器采用户外布置的 设备时,35(10)kV保护测控一体化设备宜集中组屏安装于二次设备室; 公用测控组1面屏。

4.7.4.3网络设备

a)网络设备包括网络交换机、光/电转换器、接口设备、网络连接线、电缆、光缆及网络安全设备 等。 b)二次设备室内设备之间采用双屏蔽双绞线通信,需穿越二次设备室外电缆沟的通信媒介应采用 光缆

4.7.6.3通信规约

4.8.1二次设备的布置

4.8.1.1二次设备宜采用集中布置方式,也可采用分散布置的方式,站内不宜设专用通信机房。 4.8.1.2二次设备室应尽可能避开强电磁场、强振动源和强噪声源的干扰,还应考虑防尘、防潮、防噪 声,并符合防火标准。 4.8.1.3二次设备室的面积应根据一次设备的型式按照变电站的远景规模进行规划。 4.8.1.4二次设备室备用屏位宜按总屏位的10~15%预留

4.8.2防误操作闭锁

防误操作闭锁功能应由计算机监控系统完成。本间隔的闭锁可由电气闭锁接线实现,也可采用能相 互通信的间隔层测控装置实现

4.8.3二次设备的接地

电缆的选择应符合GB50217及DL/T5136的有关规定。 4.9元件保护及自动装置 4.9.1元件保护设计按GB14285规定执行。 4.9.2主变压器保护采用微机型,单套主、后备保护宜分别独立配置。 4.9.3对于重要变电站,可配置故障录波装置。 4.9.435(10)kV出线、分段、站用变压器、低压无功补偿装置可采用微机型保护、测控一体化的装 置。 4.9.5根据一次接线型式要求,可配置110kV微机型备自投装置。 4.9.6根据系统要求可配置低频、低压减载装置。 4.9.7无功电压优化控制(VQC)中性点非直接接地系统的小电流接地选线功能宜由监控系统实现。

4.10直流系统及交流不停电电源

4.10直流系统及交流

4.10.1直流系统电压

直流系统宜采用110V或220V电压。 4.10.2蓄电池型式及组数 宜装设一组阀控式密封铅酸蓄电池,每组蓄电池组的容量选择按满足事故放电2小时考 4.10.3充电装置台数及型式 宜配置1套(充电模块按N+1备份)高频开关充电装置

4.10.4直流系统供电方式

直流系统宜采用一级供电方式。 保护、测控、故障录波、自动装置等二次设备宜采用辐射状供电方式,配电装置直流电机网 10kV柜顶直流网络等宜采用环网供电方式

4.10.5交流不停电电源系统

配置一套交流不停电电源(UPS)系统,应满足全站重要负荷供电的要求。UPS不应设置独立白 也,应采用站内直流系统供电,负荷供电宜采用辐射方式

11电流、电压互感器二次参数的选择

4.11.1电流互感器

感器二次参数的选择应符合DL/T866有关规定

对中性点有效接地系统(110kV)可按三相配置;对中性点非有效接地系统(35、10kV),依具体 要求可按两相或三相配置。 单套配置的保护应使用专用的二次绕组;测量、计量一般分别使用不同的二次绕组,在满足准确级 条件下,也可共用一个二次绕组;故障录波装置可与保护共用一个二次绕组,也可单独使用一个二次绕

4.11.2电压互感器

4.12全站时钟同步系统

4.13.1应设置1套图像监视及安全警卫系统,满足全站的安全、防火、防盗功能。 4.13.2图像监视及安全警卫系统主服务器的接口容量按全站最终规模配置,就地设备按本 配置。 4.13.3应具有与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联动功能

5.1.1总布置设计应结合站址自然地形地貌、周围环境、地域文化、建筑环境,因地制宜地进行规划 和布置。应优化设计,减少占地、降低工程投资。 5.1.2总布置设计应注重保护周边自然植被,自然水域、水系,自然景观等。 5.1.3变电站功能区域应划分明确、工艺流畅,不应设置建筑小品、花坛等。 5.1.4征地范围宜为站区围墙外1.0m;如需设置挡土墙、排水沟或边坡时,根据挡土墙基础、排水沟 或边坡外边缘确定征地范围;变电站围墙尽量规整,以减少边角带征地的范围。 5.1.5合理选择、设计场地的竖向布置形式,场地的地面坡度不宜小于0.5%。户外变电站当自然地形 坡度小于5%时,可采用平坡式布置;当自然地形坡度大于5%时,应经过技术经济论证后,采用平坡式 或阶梯以及其他减少占地和土石方布置形式。 5.1.6站内外高差较大时,应结合土地性质、工程地质条件及结构安全性等综合因素,经过技术经济 论证后合理选用挡土墙或放坡形式。 5.1.7户外变电站站区土石方(含建、构筑物基础余土及站内、外道路基层余土)宜自平衡,户内和 半地下变电站站区土方可部分外运。当站区土石方自平衡时,竖向标高不能达到防洪、防涝要求时,应 经过技术经济论证后,采用外购土石方或设置防洪墙等设计方案。城市变电站的站址标高应满足市政规 划要求。

道路与引接道路相连接处转弯半径9m,当进站道路较长时,设置错车道

5.1.9站内道路宜采用公路型混凝土路面,湿陷性黄土地区或膨胀土地区站内道路宜采用城市型混凝 土路面。公路型道路边缘宜高于场地0.1m 5.1.10围墙应根据站址位置、城市规划和周围环境等要求确定高度和形式。站区围墙应采用环保材料。 户外变电站围墙高度宜为2.30m;城市内的户内变电站可不设置围墙;若设置围墙,应根据城市规划和 周围环境等要求确定围墙高度和形式。围墙大门统一采用国家电网公司110kV典型设计的围墙标志。 5.1.11一般地区电缆沟深度小于1000mm时采用砌体结构,深度等于或大于1000mm时可采用混凝土 结构,过道路处的电缆沟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对于湿陷性黄土地区、高寒地区、有盐溶或盐胀及其它 特殊土质(如膨胀土、盐渍土)地区,电缆沟采用混凝土结构。400mm宽度及以下的电缆支沟在穿越道 路时,宜采用埋管方式。电缆沟盖板宜采用成品或预制沟盖板。场地电缆沟沟壁高出地面0.1m,电缆沟 底以不小于0.3%的坡度放坡。电缆隧道应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 5.1.12户外变电站配电装置场地不宜采用人工绿化草坪,宜采用碎石、卵石或灰土封闭等地坪处理方 式,当采用碎石、卵石时不另设操作地坪和巡视小道。缺少碎石或卵石且雨水充沛地区,可适当绿化 但不应种植人工草坪。

5.2.1建筑设计应做到统一规划、造型协调,方便生产运行。结构类型及材料品种应合理、简化,做 到变电站建筑设计标准化,条件允许时优先采用工厂预制装配式建筑。 5.2.2站内建筑应按工业建筑标准、以工业化生产模式设计,应以统一标准、统一模数布置,做好建 筑节能、节地、节水、节材工作,应用节能、环保型建筑材料。 5.2.3建筑物宜布置在向阳、无日照遮挡地段;建筑物体型应紧凑,凹凸面不宜过多。半地下变电站 主控制室宜布置在地下一层以便火灾发生时能及时逃生。 5.2.4建筑物外门窗面积不宜过大,并采取密封措施,选用节能型门窗。建筑物东、西向窗户应采用 有效的遮阳措施

户外变电站生产用房设有:35kV配电装置室、10kV配电装置室、继电器室等房间;辅助及附属房间设 有:保安室、消防器材及工器具间等。 户内变电站、半地下变电站生产用房设有:主变压器室、散热器室、电容器室、接地变室、110kVGIS 室、10kV配电装置室、继电器室、电缆夹层等房间;辅助及附属房间设有:保安室、消防器材及工器 具间等。

其间寺。 5.2.6按《国家电网公司输变电工程典型设计(110kV变电站分册)》,110kV变电站可分为户外站、 户内站及半地下站三种类型,同规模、相同类型、其最终规模全站总建筑面积应按下表所列标准控制 如超过应经过专题论证。建设规模变化时,生产用房面积可以按变化规模调整。

户内站及半地下站三种类型,同规模、相同类型、其最终规模全站总建筑面积应按下表所列标准控制

表5.1户外变电站建筑面积标准(m²)

注1:110kV配电装置和主变均为户外布置,10kV配电装置均为户内布置。 注2:本方案35kV配电室独立布置。 注3:本方案继电器及10kV配电装置采用成套箱式配电装置型式。

注1:110kV配电装置和主变均为户外布置基础垫层施工方案,10kV配电装置均为户内布置。 注2:本方案35kV配电室独立布置。 注3:本方案继电器及10kV配电装置采用成套箱式配电装置型式。

O/GDW 203—2008

表5.2 户内变电站建筑面积标准(m)

1:主变本体带散热器型式

天琴湾项目别墅区施工组织设计注2:主变与散热器分开型式

2:主变与散热器分开型式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