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 42361-2023 海域使用论证技术导则.pdf

GB/T 42361-2023 海域使用论证技术导则.pdf
积分0.00
特惠
积分0
VIP全站资料免积分下载
立即下载
同类资料根据编号标题搜索
文档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14.2 M
标准类别:国家标准
资源ID:385218
VIP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由机器从pdf转换为word,准确率92%以上,供参考

GB/T 42361-2023 海域使用论证技术导则.pdf

确需开展现状调查的用海项目,调查工作应按照5.4.2~5.4.7的相关要求进行。 涉及新建填海、非透水构筑物[长度大于(含)500m或面积大于(含)10ha]、封闭性围海[面积大于 (含)10ha等完全或严重改变海域自然属性的用海项目,应开展春、秋2个季节的海洋水文气象、海水 水质、海洋生态调查。 对核电、石化工业、油气开采、海上风电等用海项目,在常规调查的基础上,还应依据项目用海特点 和所在海域生态环境特征,开展海洋水文气象、地形地貌与冲淤、海水水质、海洋沉积物质量、海洋生物 质量和海洋生态中的一项或数项更详细的调查。具体调查要求可参照附录E进行。

5.4.2海洋水文气象

观测站位的布设应满足数值模拟的边界控制和验证的要求,根据项目用海规模和影响程度确定 内个数。一级论证一般不少于6个观测站位,二级论证一般不少于4个观测站位。观测内容一般

HGT 20639.2-2017 化工装置自控专业工程设计用典型图表 自控专业工程设计用典型条件表.pdfGB/T42361 2023

括水温、盐度、海流(流速、流向)、悬浮物等。同时应至少设置1个潮位站位,潮位观测与海流观测同步 开展。三级论证以收集能反映海域水文动力特征的历史资料为主。 根据当地的水文动力特征和海域生态特征,确定海洋水文的观测时间。水文动力特征随季节变化 较大的海域应收集典型季节观测资料。海流观测应按照海洋调查规范的要求开展,用于数值模拟的边 界控制和验证的海流观测一般选在大潮期进行。 应收集波浪、潮位、气温、降水、风速、风向、海冰等长期历史统计数据。 观测方法应按照GB/T12763.1、GB/T12763.2和GB/T12763.3的要求执行。数据分析和整理应 符合GB/T12763.7和GB17378.2的要求

5.4.3海底地形地貌与冲游

海底地形地貌测量应涵盖用海范围及项目对冲淤环境可能影响的区域,并根据地形适当外延,测图 比例尺不宜低于1:5000。 沉积物粒度调查应涵盖项目用海范围并根据地貌特征适当外延,调查断面应能满足沉积物分带、地 貌单元识别和冲淤预测参数输入要求,一级论证调查断面应不少于5条,二级论证调查断面应不少于3 条,每条断面不少于4个调查站位。此外,还应收集反映海域冲淤状况和地形地貌演变趋势的长期数据 资料。三级论证以收集能反映海域冲淤和地貌演变特征的历史资料为主。 调查方法应符合GB/T12763.8、GB/T12763.10和GB/T12763.11的要求。

调查站位应在论证范围内按照全面覆盖、基本均匀和重点代表的原则布设。一级论证调查站位 般不少于20个,二级论证调查站位一般不少于12个。当用海项目位于敏感海域时,调查站位应适当 增加。 一、二级论证至少应取得当地有代表性的一季调查资料。根据当地的水文动力特征和海域特征,水 质现状的调查时间可选择大潮期或小潮期中的一个潮期。三级论证以收集能反映海域水质特征的历史 资料为主。 调查要素(因子)应按照GB/T19485的要求选择,依据用海项目的特点可适当调整。调查方法和 监测方法分别按照GB/T12763.1、GB17378.1、GB/T12763.4和GB17378.4的要求执行。特征水质 参数应根据海域使用类型确定。样品采集、贮存和运输应符合GB17378.3中的具体要求。海水水质评 价标准采用GB3097。

5.4.5海洋沉积物质量

调查站位应在论证范围内按照全面覆盖、基本均匀和重点代表的原则布设。一级论证调查站位 般不少于10个,二级论证调查站位一般不少于6个。一、二级论证至少取得一次调查资料。三级论证 以收集能反映海域沉积物特征的历史资料为主。 调查要素(因子)应按照GB/T19485的要求选择,依据用海项目的特点可适当调整。特征沉积物 参数应根据海域使用类型确定。调查方法和监测方法分别按照GB/T12763.8和GB17378.5的要求执 行。样品采集、贮存和运输应符合GB17378.3中的具体要求。沉积物质量评价标准采用GB18668。

5.4.6海洋生物质量

海洋生物质量调查应现场采集论证范围内的有代表性的生物样品,一级论证采集点一般不少 处,二级论证采集点一般不少于2处。调查要素(因子)应包括生物体内的石油烃、重金属等。调至 宜与海洋生态调查时间同步。三级论证以收集能反映海域生物质量特征的历史资料为主。 调查方法应符合GB/T12763.6的要求,样品分析按照GB17378.6的相关要求执行。生物质量

价标准采用GB18421和相关技术规范。

调查站位应在论证范围内按照全面覆盖、基本均匀、重点代表的原则布设。一级论证调查站位一般 不少于12个,二级论证调查站位一般不少于8个。项目用海涉及潮间带的,应开展潮间带生物调查,一 级论证调查断面应不少于3条,二级论证调查断面应不少于2条。 调查项目一般包括叶绿素a、初级生产力、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含鱼卵仔鱼)、底栖生物、潮间带生 物和游泳生物等,依据项目用海特点可适当调整。 一、二级论证至少应取得当地有代表性的一季调查资料。调查宜与海水水质调查同步。此外,应收 集论证范围内重要保护物种等主要调查对象的历史资料。三级论证以收集能反映海域生态特征的历史 资料为主。 调查方法应符合GB/T12763.5、GB/T12763.6、GB/T12763.9的要求,样品分析按照GB17378.7 的相关要求执行。 调查海域存在红树林、珊瑚礁、海草床、盐沼等典型生态系统的,还应进行典型生态系统调查。涉及鸟 类及其栖息地的,应开展相关调查。调查方法按照GB/T12763.9、HY/T080、HY/T081、HY/T082和 HY/T083等的要求执行。

项目基本情况与用海必要性分析

闻明用海项目的名称、性质、投资主体和地理位置(应附项目位置图),用海项目的建设内容、规模 资、涉海工程内容,以及分期建设内容和规模。 对于改扩建项目,应闸述已建项目的建设规模、平面布置、用海面积、用海方式和海域权属状况等 青况。

6.1.2平面布置和主要结构、尺度

阐述项目总平面布置,用海平面布置情况及各组成部分的相互关系,并附项目总平面布置图和功能 分区图,项目总平面布置图应有水深信息。项目涉及立体分层用海的,还应介绍立体空间布置情况。 阐述主要涉海工程的典型结构型式和尺度等,并附典型断面图。 项目平面布置图、典型断面图等应能满足项目用海分析论证和准确界定界址点的需要。 应明确施工栈桥、码头、围堰等施工用海工程的位置、结构与尺度等。

6.1.3项目主要施工工艺与方法

南述项目的主要施工方案、施工方法、王石方平衡方案、物料来源和施工计划进度(含施工周期和施 工时间等)。应重点说明: 基础开挖、疏浚、吹填等工程的施工工艺和方法,施工范围和工程量,施工机具和数量,疏浚泥 处置方式和处置地点,以及溢流口位置等内容; 施工码头、栈桥、围堰等施工用海工程的施工方案和施工结束后的处置方法及处置地点等 内容; 水下炸礁的炸礁方式、炸礁范围,以及礁渣的产生量、处置方法及处置地点等内容; 爆破挤淤和爆夯施工的范围、工程量,以及淤泥的产生量、处置方法及处置地点等内容。

GB/T42361 202

根据项目建设方案,简要介绍项目用海需求,说明项目拟申请用海情况(含施工用海),包括用 、类型、方式、面积、界址点坐标、占用岸线和新增岸线情况,附拟申请用海宗海图,

依据国家产业政策及产业发展需求、国家及沿海省市的各类涉海规划(附与项目用海选址、布局和 平面布置相关的叠置图)、建设项目的产能和规模的需求分析结果,结合项目计划投资额、预计拉动区域 经济产值、预计就业人数和填海新增土地价值等社会效益数据,分析项目建设的目的意义和必要性

根据项目海域使用类型、建设规模、项目总体布置及所处的区域条件,从项目对海域资源的依赖性 及对海域功能的需求等方面,论证项目使用海域的必要性。填海项目还应阐明填海用海与当地土地资 源的供需关系,以及填海用海的不可替代性,结合用海项目所依托陆域的开发利用状况,分析项目实施 填海的理由和必要性。

简要阐述论证范围内的海洋资源状况,包括海岸线资源(含大陆岸线类型、长度)、滩涂资源、岛礁资 源(含海岛岸线)、港口资源、渔业资源(含鱼卵仔鱼)、矿产资源和旅游资源等的分布范围、数量(储量) 品质(品位)及开发现状等

简要阐明项目所在海域的海洋生态概况,应包括以下内容。 区域气候与气象,利用长期的气象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应附气温、降水、风速、风向等的统计数 据和风玫瑰图等图件。 水文动力,分析潮汐特征及类型,涨落潮平均及最大流速、流向,可能最大流速、流向,余流大小 与方向,涨落潮流历时,给出流速流向矢量图;分析海域常浪向、强浪向、频率、波高、周期等分 布特征,应附波浪玫瑰图;分析水温、盐度的分布特征和变化特征。 海域地形地貌与冲淤状况,分析项目所在海域及周边海域的海岸、海涂和海床等地形地貌特 征,冲淤现状和冲淤变化特征。 工程地质,分析项目所在海域工程地质特性,附典型地质剖面图。 阐述项目所在海域的海洋生态现状,依据调查数据给出项目所在海域的叶绿素a、初级生产力 的时空分布特征,以及浮游动植物、底栖生物、潮间带生物的种类组成、密度、生物量、生物多样 性、均匀度和丰富度等特征值。 阐明典型生态系统和重要特殊生境、海洋自然保护地和珍稀濒危生物、重要渔业水域等的分布 和特征。 充分利用历史数据资料、遥感影像和现场调查数据,开展不同时期典型生态系统的分布、面积、 植被覆盖率等的对比分析,从生态系统空间变化、生物多样性、优势种或建群种生长状况等方 面,分析评估生态系统现状;涉及鸟类及其栖息地的,应阐明海域鸟类种类、数量及空间分布等

GB/T 42361—2023

给出海水水质、海洋沉积物质量和海洋生物质量等的调查站位图、现状数据图表、质量评价指 数表和现状评价结果;评价方法宜采用单因子指数法。根据调查区域不同时期资料,分析评估 海水水质和沉积物环境等的变化特征 海洋自然灾害,分析和统计项目所在海域的台风、风暴潮、海冰、赤潮等海洋灾害的历史记录和 数据。

依据节约优先、保护优先的原则,开展资源生态影响分析,明确项目用海导致的资源生态影响范 呈度。一级论证,应在生态评估的基础上,针对推荐方案开展资源生态影响分析,最大程度降低对 水文动力和海洋生物多样性等资源生态影响,守住海洋自然生态安全边界

分析项目用海占用海岸线、海涂、海湾和岛礁等海洋空间资源的情况,综合考虑资源的稀缺性和可 恢复性,从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海域空间资源等角度,给出项目用海对海域空间资源的影响分析结论 分析项目用海对海洋生物资源(包括渔业资源)的影响范围和程度,给出项目用海引起的海洋生物 资源损失量。 根据论证范围内海洋资源分布和项目用海生态影响结果,给出项目用海对其他海洋资源的影响分 析结论。

项目用海生态影响应阐述以下几方面内容。 一水文动力环境影响,应给出工程前后流场、潮位的特征与变化等的预测结论。位于海湾的用海 项目,还应给出海湾水交换能力、纳潮量的变化结论;位于河口海域的用海项目,还应给出对河 道行洪安全的分析结论;对波浪场有明显影响的用海项目,应阐明工程前后波浪场变化的预测 结论。 一地形地貌与冲淤环境影响,应给出工程前后地形地貌变化(包括海岸、海涂、海床等地形地 貌),泥沙运移趋势和冲淤变化,以及极端水文和气象条件下的冲淤特征等预测分析结论。 一水质与沉积物环境影响,应给出污染物(含悬浮物)、温(冷)排水等扩散的各标准浓度值的最大 外包络线平面分布及包络面积,污染物排海混合区的范围和面积等预测分析结论;应给出各主 要污染因子浓度增加和长期连续排放对周围海域沉积物质量的影响范围与程度等预测分析 结论。 结合历史资料,闸述项目用海引起的海床冲淤和栖息地占用等重要海洋生境变化对底栖生物, 潮间带生物、游泳生物、浮游生物和珍稀濒危生物的影响与生态风险的预测分析结论。 一项目用海涉及典型生态系统时,应分析项目用海对典型生态系统的影响。涉及鸟类及其栖息 地的,应分析项目用海对鸟类及栖息地的影响;涉及岛礁的,还应给出项目用海对岛礁的生态 影响分析结论。 用海项目属于改扩建时,应对已建项目用海生态影响进行回顾性分析。 一级和二级论证应给出海洋生态影响的范围和程度定量预测分析结论,并明确开展生态跟踪监测 涉及的相关指标的合理影响范围,

GB/T42361 2023

论证等级为一级的用海项目井下主排水泵房设备安装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应开展生态评估,具体要求如下。 依据项目用海特征和所在海域资源生态基本特征分析,结合项目用海周边的资源生态敏感目 标的保护管理要求,分析项目所在海域水动力、地形地貌与冲淤、水环境等主要资源生态要素 的重要性,确定重点和关键预测因子。 针对不同的用海总平面布置和海工结构设计工况,开展重点和关键预测因子的数值计算,定量 给出资源生态影响程度、范围等。 对比分析不同工况下的关键预测因子的预测结果,推选对资源生态影响最小的用海方案。 针对推荐方案按照8.2和8.3的要求,开展资源生态影响分析

9.1.1社会经济概况

简要说明项目用海所在县(区)行政区域的社会经济基本状况,以及海洋产业发展现状和项目所属 行业的发展状况等

9.1.2海域使用现状

阐明论证范围内海洋开发利用活动的位置、规模以及与申请项目用海的位置关系等,已确权登记的 项目用海,应给出基本信息(包括项目名称、海域使用权人、海域使用类型等);宜采用最新遥感影像作底 图,绘制清晰的海域开发利用现状图,并附有代表性的现场勘查照片。 项目用海涉及占用岸线的,应给出岸线和控制点现场测量结果,明确岸线类型,并附岸线现场照片, 紧邻其他已建用海项目的,应给出邻接界址点坐标,并附现场照片。 改扩建项目应说明实际开发利用情况

9.1.3海域使用权属

22209_11652_电力培训中心施工组织设计阐明与拟申请项目紧邻的已确权登记用海项目的名称、批准机关、海域使用权人、海域使用类型 方式、面积、期限、界址点坐标和宗海图等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