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CSPSTC 75-2021 微动探测技术规程.pdf

T/CSPSTC 75-2021 微动探测技术规程.pdf
积分0.00
特惠
积分0
VIP全站资料免积分下载
立即下载
同类资料根据编号标题搜索
文档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4.9 M
标准类别:其他标准
资源ID:384610
VIP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由机器从pdf转换为word,准确率92%以上,供参考

T/CSPSTC 75-2021 微动探测技术规程.pdf

7.5.1正式探测前和探测后应进行仪器与采集单元的一致性检查。 注:探测前的一致性检查是检查仪器与采集单元是否符合探测要求,一致性检查不合格,需分析原因,检修或更换 仪器与采集单元,一致性检查合格后,方可开始数据采集;探测后的一致性检查是评价仪器与采集单元性能的 合格性和数据采集质量的依据资料。 7.5.2一致性检查的记录采集时间宜为10min~30min,浅层探测或环境干扰弱时采集时间宜为 10min~30min,深层探查或环境干扰强时采集时间加长至2h左右。 7.5.3分析、评价仪器与采集单元一致性检查记录的方法宜采用目视或软件分析方法,可参照以下方 法执行: a)对于纸质或计算机显示的一致性检查记录可采用目视方法,依据各道记录波形的平行相似性 和幅度相同性评价仪器与采集单元的一致性; b)可通过软件处理提取分析各采集道记录的功率谱、相位谱等的相似性和相差值,评价仪器与采 集单元的一致性。 7.5.4一致性检查的采集参数应与正式探测的工作参数相同。 7.5.5多通道微动探测系统的一致性检查应包括检查探测仪器的一致性和检波器的一致性.并遵守以

下要求: a)多通道微动探测系统的一致性检查宜采用并联各通道输入端后接人信号源,采集微动信号,分 析仪器各通道的频响与幅度的一致性; b)检波器的一致性检查宜选择相对均匀的场地,将各检波器集中安置牢固,采集微动信号,分析 幅度与相位的一致性。 7.5.6一体化地震仪的一致性检查除遵守7.5.5的规定外,尚需要遵守以下规定: a)选择相对均匀的场地,将各地震仪集中安插牢固,采集微动信号,分析幅度与相位的一致性; b)各一体机的GNSS授时和守时精度应一致。 7.5.7采用多通道微动探测系统采集微动信号需要满足以下要求: a)电缆连接与台阵内采集点的设计一致; b)检波器与电缆连接良好,防止漏电、短路和接触不良等; c)仪器应设置在无滤波状态,各道增益设置应一致; d)仪器参数设置与设计方案和现场布置一致。 7.5.8采用一体化地震仪采集微动信号除应符合7.5.4的规定外,尚需符合以下要求: a)与地面耦合良好,且处于水平状态; b)应确认仪器采集状态正常; c)应正确记录台阵内设备的位置。 7.5.9台阵的选用应根据以下要求确定: a)准确探测横波速度的项目采用二维台阵型式; b)大深度探测项目加大台阵内采集点的最大距离; c)高分辨探测项日增加台阵内采集点数量。 7.5.10数据采集时间长度应根据探测深度、精度及环境干扰等因素,并按照以下要求综合确定: a)采集记录时问长度应满足提取符合任务要求的合格的频散曲线数据; b)对于微动信号采集中能实时显示频散曲线叠加过程的采集系统,应视频散曲线特征基本稳定 后,再延长3min~10min后停止采集; C) 对于微动信号采集中不能实时显示频散曲线的采集系统,可按照表1确定采集时间

中建信念住宅楼剪力墙施工组织设计无 采集时间长度(T

7.5.11数据采集时,台阵内或采集单元附近应防止人为振动干扰。 7.5.12采集过程中宜监测微动信号,发现异常时,应记录异常时段。 7.5.13采集过程中发现采集单元异常时,应排除故障并重新采集。 7.5.14采集过程中,可参照附录B填写微动探测班报表,并符合以下要求: a)记录内容包括测点位置、台阵类型、采集单元类型和频率、采集单元位置、采集参数、背景干扰 情况、台阵范围内地形地貌及地质概况、采集开始和结束时间等信息; b)野外记录本宜用3H及以上硬度铅笔或签字笔记录,字迹清楚,重要参数的记录不应涂改。 7.5.15采集工作结束应及时存储数据,做好数据备份,并符合以下要求: a)按照工程名称或工程代号设置存储档夹:

b) 在通过回放或利用数据卡回收微动数据时,应登记采集单元号并编辑各测点台阵道集记录; C) 每人收工后·操作人员应检查原始数据记录,评估数据质量,登记不合格数据并及时开展补测

7.6.1重复观测点在测区范围内宜均匀分布,并包括异常点、拟验证点等。 7.6.2重复观测1作量不少于总1作量的5%; 7.6.3重复观测的数据特征信息与原记录数据的相应特征平均相对误差不大于5%。

.7.1原始资料质量检查需要遵守以下要求: a)现场操作员应白检全部原始记录; b)原始记录检查的抽查率应大于30%; c)检查结束后宜编制自检报告或检查精度统计表。 .7.2原始资料满足以下全部条件时,为合格记录: a) 仪器检查记录合格,资料完整; b)观测系统和采集台阵正确,满足设计要求; c)微动探测班报表记录完整、清晰; d)微动信号记录时间满足设计要求,信号整体平稳,无明显干扰信号; e)频带范围满足勘探需要。 .7.3判定为不合格的记录,应补测

8.1.1数据采集工作结束后应对原始资料进行整理,运用质量合格的数据进行数据处理和计算解释。 8.1.2原始资料包括纸质记录和电子记录。 8.1.3纸质记录包括微动探测班报表(可参照附录B)、试验记录、仪器自检记录和测量记录等。纸质记 录应符合以下规定: a)内容完整、数据正确、字迹清晰,不应涂改、转抄; b)应及时校核、分类和装订成册。 8.1.4电子记录包括微动采集记录和测量记录,相关资料应符合以下规定: a)采集记录应按照场地、试验内容、测线分类存储、备份; b)校核测点坐标和高程,形成地形文件

8.2.1对一体化地震仪,在回收数据后应根据探测点号编辑采集记录形成台阵道集记

对一体化地震仪,在回收数据后应根据探测点号编辑采集记录形成台阵道集记录 对现场采集山已编辑成台阵道集的记录进行去均值、去趋势、滤波和剔除瞬时强干扰等处理

8.3.1数据处理软件应具有以下

V:一第i个频散点的拟速度,单位为米每秒(m/ ? t: 第i个频散点的周期,单位为秒(s); VR.一 一第i个频散点面波速度的4次方; t一1 第i个频散点前一点的周期,单位为秒(s); Vk.:1第i个频散点前一点面波速度的4次方。 8.3.7计算探测深度,可依据公式(2)。

八 V 2 =α 2f

式中: H一探测深度,单位为米(m); α一校正系数,通常取1,当有已知资料时可调整; 入一波长,单位为米(m); VR 一面波速度,单位为米每秒(m/s); f 一频率,单位为赫兹(Hz)。 B.3.8H/V谱比法计算: a)将微动数据分成若十个时窗,分别计算每个时窗的水平分量和垂直分量的谱比; b)通过平均所有时窗的谱比得到H/V谱比曲线; C) 覆盖层厚度的计算:H/V谱比曲线的频率峰值(F。)与松散覆盖层的平均横波速度和厚度相 关,可参照公式(3)计算。

频率峰值; 覆盖层加权平均横波速度,单位为米每秒(m/s); D 松散覆盖层厚度,单位为米(m)。

8.3.9成果图绘制;

测点和测线的成果图宜包括以下内容: E司) 测点成果为频散曲线的深度一速度图、速度分层与横波速度图和物探地质成果图; b) 测线成果为面波速度剖面图或拟速度剖面图、横波速度剖面图、地质物探解释图,

8.4.1资料解释应符合以下基本要求: a)根据物性参数和已有资料,按照从已知到未知、由浅及深、点面结合、综合分析、定性定量相结 合的原则进行地质解释; b)依据频散曲线特征、面波速度剖面图、拟速度剖面图、横波速度剖面图及物探地质成果图等进 行物性分析利地质推断; c)采用多种物探方法时,应综合解释; d)在有地质、钻孔等资料的情况下·应结合已知资料进行解释。 8.4.2H/V谱比法可依据曲线峰值确定强波阻抗界面,结合已知资料进行地质解释。 8.4.3覆盖层勘察与地质分层等探测解释可依据以下原则: a)根据频散曲线的拐点、斜率、频散点疏密等特征确定速度层厚度和横波速度,解释覆盖层和地 质分层; b)利用拟速度剖面图和横波速度剖面图,结合已知钻孔等资料总结速度和与地层的对应关系,解 释和推断覆盖层分层、地质分层及岩土性质; c)分析拟速度剖面图及横波速度结构图,依据速度值的高低、变化及分布形态,推断地层岩土性 质和分布形态。 注:根据获得的横波速度,依据GB50011的规定评价场地土性质。 8.4.4基岩面深度与起伏形态的探测解释可依据以下原则: a)依据覆盖层和基岩具有明显速度差异,在岩土界面频散曲线的频散点由密集明显变为稀疏,曲 线斜率也明显加大的特征,并结合区域地层分层波速的变化特征,综合解释基岩面; b)依据频散曲线反演计算的横波速度结构层的速度突变特征,推算基岩顶界面理深和风化分带; c)利用已知钻孔资料总结覆盖层与面波速度或拟速度的关系,绘制面波速度或拟速度的速度等 值线,以确定的速度线推断基岩界面的起伏形态; d)根据H/V谱比曲线峰值频率并结合已有资料可估算基岩界面的埋深。 8.4.5地质构造带的探测解释可依据以下原则: a)依据在面波速度剖面图或拟速度剖面图中的速度变化异常带推断地质构造带,依据速度变化 的幅度和延伸中断情况推断地质构造带的发育位置及规模; b)依据面波速度或拟速度等值线的速度梯度变化段推断地质构造带位置,依据速度梯度变化段 的陡缓解释地质构造界面产状的陡缓。 8.4.6边坡、滑坡的探测解释可依据以下原则: a)依据纵向测线的拟速度剖面图中低速异常带的速度和分布,推断滑动带的性质、连续性和 坡度:

b)依据拟速度剖面图中低速异常带深度与覆盖层的关系,计算滑体厚度和推断滑坡性质; 注:低速异常带深度小于覆盖层厚度属于覆盖层中的滑坡·低速异常带深度与覆盖层厚度接近属于岩土界而滑坡 依据横向测线的拟速度剖面图中低速异常带的分布,推断滑玻体的横向边界

状等低速异常及形态变化,解释探测目标体的空间延伸、发育规模和空间位曾等; b)依据测点频散曲线的连续性和中断性特征,可解释测点下目标体的顶界面深度; c)结合H/V谱比曲线的特征峰值及峰值类型、局部速度异常区,推测目标体顶界面; d)结合其他物探方法和钻探资料,依据面波速度、拟速度与地层的对应关系进行地质解释。 8.4.8地基加固效果解释应根据加固前、后成果的对比,并依据以下原则评价: a)依据探测点频散曲线的形态及面波速度的变化确定加固深度; b)依据测线剖面图中的面波速度或反演计算的横波速度变化,分析测线加固深度、均匀性和连 续性; c)结合已知钻孔和原位测试资料、静载荷试验资料,总结面波速度、拟速度与地层有关岩土参数 的关系,评价地基加固质量。 8.4.9探测地热、固体矿产资源时,可依据以下原则解释: a)一般以热储层或赋矿层岩性、埋深、厚度和控热、控矿断裂构造位置为探测目标。 b)单点微动探测可依据单点微动频散曲线的斜率、拐点和疏密变化,结合横波速度结构图解释地 层垂向分层,划分不同速度的岩性界面。 c)微动剖面探测可依据面波速度剖面图、拟速度剖面图或横波速度剖面图,将垂向速度变化的梯 度带解释为地层界面。 d)根据钻探资料总结的主要地层界面与速度的关系,以某一等速度线确定地层界面;将横向速度 异常带依据8.4.5解释地质构造带,并结合区域水文地质、工程地质条件综合分析,解释控水 断裂、控矿断裂等。 c)面积性微动探测工作,可依据三维面波速度剖面图、拟速度剖面图或横波速度剖面图,分析垂 向和横向的速度变化特征·解释区域内基岩起伏形态和埋深.评价热储层埋藏深度和厚度等

9.1.1 微动探测成果应包括文字报告和成果图件。 9.1.2 文字报告中应包括质量检查结果和探测结果验证的内容, 9.1.3 文字报告的原始记录、数据和图件应编录、整理、检查、分析,确认无误后,方可使用 9.1.4根据工程要求,可提交阶段性探测成果,其内容可简化

9.2.1文字报告应结构严谨、内容齐全,分析有据,结论明确。 9.2.2文字报告的插图、插表应清楚、表述规范,附图、附表等资料齐全 9.2.3文字报告应包括以下内容:

9.2.1文字报告应结构严谨、内容齐全九江武宁220kV变电站输变电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分析有据,结论明确。

a) 项目概况; b) 技术依据; C) 地质及地球物理特征; d)工作方法与技术;

日) 项目概况; b) 技术依据; C) 地质及地球物理特征; d)工作方法与技术;

e) 数据处理及成果解释; f) 质量评价; g) 成果验证分析; h)结论和建议

9.3.1成果图件应包括实际材料图、探测成果图、地质解释成果剖面图、成果平面图、成果表及其他 图件。 9.3.2成果图件应层次清晰,图式、图例、注记和比例尺等要素齐全。 9.3.3实际材料图应清楚表达测点和测线、检查点、地质调查点和图名、图例、责任表等。 9.3.4探测成果图应包括单点图和剖面图。单点图应包括频散曲线图、分层与反演的横波速度图等; 剖面图应包括拟速度剖面图、地质解释剖面图等。 9.3.5地质解释成果剖面图宜在微动探测剖面图基础上标注专项地质问题解释。 9.3.6成果平面图应反映通过探测解释和地质调查查明的地质问题,清晰表述其位置、类型、延伸状 况等。 9.3.7成果表应包括反演地质分层和速度数据。 9.3.8其他成果图件可根据需要制作专项成果图

9.3.1成果图件应包括实际材料图、探测成果图、地质解释成果剖面图、成果平面图、成果表及其他 图件。 9.3.2成果图件应层次清晰JG/T 408-2019标准下载,图式、图例、注记和比例尺等要素齐全。 9.3.3实际材料图应清楚表达测点和测线、检查点、地质调查点和图名、图例、责任表等。 9.3.4探测成果图应包括单点图和剖面图。单点图应包括频散曲线图、分层与反演的横波速度图等 剖面图应包括拟速度剖面图、地质解释剖面图等。 9.3.5地质解释成果剖面图宜在微动探测剖面图基础上标注专项地质问题解释。 9.3.6成果平面图应反映通过探测解释和地质调查查明的地质问题,清晰表述其位置、类型、延伸状 况等。 9.3.7成果表应包括反演地质分层和速度数据。 9.3.8其他成果图件可根据需要制作专项成果图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