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B 10013-2010 铁路工程物理勘探规范.pdf

TB 10013-2010 铁路工程物理勘探规范.pdf
积分0.00
特惠
积分0
VIP全站资料免积分下载
立即下载
同类资料根据编号标题搜索
文档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13.6 M
标准类别:铁路运输标准
资源ID:384562
VIP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由机器从pdf转换为word,准确率92%以上,供参考

TB 10013-2010 铁路工程物理勘探规范.pdf

大地自由震动中最大振动强度所对应频率的倒数

2.1.30日变diurnalvariation

一种物质可被磁化程度的量度,等于磁化强度和相应的磁 强度之比。

2.1.32第一菲涅尔带ThefirstFresnelzone

第一菲涅尔带是指反射界面上绕射子波之间相位差小于半个 期的区域多功能综合性现代化大厦设备安装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其范围大约是反射波可以分辨的横向地质体大小的范目

1探测对象与其相邻介质应存在一定的物性差异,并具有 可被探测的规模。 2地形变化产生的异常畸变,不显著改变探测对象的异常 形态或可以进行校正。 3存在电、磁、振动等外界干扰时,探测对象的异常能够 从干扰背景中区分出来。 3.0.2重大工点、控制工点、地质条件复杂的工点和存在多种 十扰因素的工点宜开展综合物探,物探方法应根据地形、地质和 物性特点合理选择。 3.0.3工程物探应按搜集资料、踏勘、编制计划、施测、解释、 成果核对、报告编制的程序进行。

3.0.4物探外业工作质量的检查应符合下列规定:

1质量检查工作量不少于工点工作总量的5%。 2观测精度不符合规定时可适当增加质量检查工作量,增 加到工作总量的20%仍不符合规定时,应重新测量。 3检查点在测区均匀分布,异常与可疑地段应重点检查。 4检查观测与原始观测应在不同的时间进行。 5质量检查资料与最终资料一起提交审核。 3.0.5物探仪器及其附加设备必须满足性能稳定、结构合理、 构件牢固可靠、防潮、抗震和绝缘性良好等要求,仪器应定期检 查、标定和保养。

形、地质条件适当调整,测线移动的充许距离在相应比例的图件 上宜小于5mm。 2测网密度应保证异常的连续、完整和便于追踪。 3测线方向宜垂直或大角度相交于探测对象或已知异常的 走向,避开地形及其他干扰的影响。 4测线长度应保证异常的完整和足够的正常背景。 3.0.7物探测线的控制基点、起讫点、转折点、测线上每相距 100m的测点、地形突变点、充电点、非均匀分布的物探测点、 重要的物探异常点及建议验证的点位,应进行平面和高程测量。

1测网的控制基点应与已知的测量基点联测,高程和点位 的误差应符合II级导线测量要求,采用GPS测量应符合D级测 量要求。 2物探点位在平面图上的允许偏差为±2mm。 3水面物探测点的高程应根据水位变化进行校正。 3.0.9物探原始资料应完整、真实、清晰,标示清楚,签署齐 全,不得随意涂改或重抄。原始资料应包括下列内容: 1与工作比例相应的地形图件和测量基点的坐标、高程。 2与工点有关的工程地质资料和钻探资料。 3物探施测的原始记录和检查记录。 4物探仪器校验、标定及一致性检查的记录。 3.0.10物探资料解释应符合下列规定: 1在分析各项物性参数的基础上,按从已知到未知、先易 后难、点面结合、反复认识、定性指导定量的原则进行。 2宜采用两种以上的方法进行定量解释,所需物性参数宜 通过测并等多种方法求得,或通过附录A分析确定,必要时可 选用典型断面作正演计算。 3说明探测对象的形态、产状、延伸等要素,结论应明确。 4、各物塔主法的留释应相互补充、相互印江,解释结用不

1测网的控制基点应与已知的测量基点联测,高程和点位 的误差应符合Ⅱ级导线测量要求,采用GPS测量应符合D级测 量要求。 2物探点位在平面图上的允许偏差为±2mm。 3水面物探测点的高程应根据水位变化进行校正。 3.0.9物探原始资料应完整、真实、清晰,标示清楚,签署齐 全,不得随意涂改或重抄。原始资料应包括下列内容:

不得随意涂改或重抄。原始资料应包括下列内容: 1 2 与工作比例相应的地形图件和测量基点的坐标、高程。 与工点有关的工程地质资料和钻探资料。 3 物探施测的原始记录和检查记录。 4 物探仪器校验、标定及一致性检查的记录。

3.0.10物探资料解释应符合

1在分析各项物性参数的基础上,按从已知到未知、先易 后难、点面结合、反复认识、定性指导定量的原则进行。 2宜采用两种以上的方法进行定量解释常平万科后期高支模施工方案,所需物性参数宜 通过测并等多种方法求得,或通过附录A分析确定,必要时可 选用典型断面作正演计算。 3说明探测对象的形态、产状、延伸等要素,结论应明确。 4各物探方法的解释应相互补充、相互印证,解释结果不

一致时应分析原因,并说明推断的前提条件。 5充分利用其他勘探方法的成果,有验证钻孔的工点应利 用钻孔资料对解释结果进行修正。 3.0.11物探成果资料的编制应符合下列规定: 1物探成果资料包括:物探平面图,各种定性分析和定量 解释图件,平、纵断面成果图及数据表,观测质量检查数据、评 定表。 2物探成果报告包括:任务来源和要求,地形、地质和物 性特征,物探方法的选择及采取的技术措施,测网布置和数据采 集、外业数据的质量评价,资料处理与解释,结论和建议。 3图件的比例应符合工程需要,成果平面图可与工作平面 图合并绘制,内容应包括线路里程、导线点、地形和主要地物、 物探测网、异常分布位置、推断地质界线和建议验证钻孔等 内容。 4结合已有地质资料综合分析后编制物性地质断面图,应 标出各地层的物性参数、地层符号或地层图纹、钻孔以及推断的 构造位置和产状、中线里程或与中线里程的关系,图式图例应符 合相应规定。

4.1.1直流电法应根据工作条件和探测要求选用相应的观测方 法和观测装置。 4.1.2直流电法仪器的技术指标应符合下列规定: 1输人阻抗大于3MΩ。 2AB、MN插头和外壳三者之间的绝缘电阻大于100MQ。 3日 电位差测量分辨率不低于0.01mV。 4电流测量分辨率不低于0.1mA。 5对50Hz干扰压制应大于40dB。 4.1.3两台或两台以上的仪器在同一工点工作时,应进行一致 性测定,允许相对均方误差为±2%。 4.1.4直流电法的数据采集应符合下列规定: 1供电电流稳定,在不改变接地条件和工作电压时两次电 流观测值的充许相对误差为±2%。 2当出现负电阻率时,应查明原因、改变观测参数或工作 方法。 3读数困难、极化不稳定、存在明显干扰现象的测点及主 要的异常点、畸变点应进行重复观测。 4.1.5直流电法数据采集中的重复观测应符合下列规定: 1取算术平均值作为最终的基本观测值。

1供电电流稳定,在不改变接地条件和工作电压时两次 流观测值的充许相对误差为±2%。 2当出现负电阻率时,应查明原因、改变观测参数或工 方法。 3读数困难、极化不稳定、存在明显干扰现象的测点及 要的异常点、畸变点应进行重复观测。

1取算术平均值作为最终的基本观测值。 2自然电场法重复观测的允许绝对误差为2mV,其他方 重复观测的允许平均相对误差为±4%。 3参与平均值计算的数据个数,不得少于该点总观测次

927 4应改变20%以上的电流强度。 5重复观测误差超过允许范围时,应进行多次重复观测 检查极距、漏电、接地、仪器及接线等,还应查询接地位置及 附近情况

检查极距、漏电、接地、仪器及接线等,还应查询接地位置及其 附近情况。 4.1.6直流电法的电极接地应符合下列规定: 1供电电极的接地电阻应小于1k,供电电流宜大于 100mA。 2测量电极的接地电阻应小于仪器输入阻抗的1%,电位 差不小于0.3mV。 3测量电极应使用同一类电极,除高密度电法外,供电电 极与测量电极不得混用。 4测绳等丈量工具不得与电极接触,水中或潮湿地区应架 空测绳。 4.1.7直流电法的漏电检查应符合下列规定: 1每日开工、收工和曲线发生畸变时,应对仪器、电源、 电线进行漏电检查。 2电测深的AB/2≥500m时,所有的读数点、各种剖面法 每隔10~20个测点、每个部面的最后一个测点、电线位于潮湿 地区和有疑问的异常区(点)应进行漏电检查。 3当发现电线、电源或仪器漏电时,必须查明原因予以消 除后,按序返回观测,至连续三个测点的检查观测值与原观测值

每日开工、收工和曲线发生畸变时,应对仅器、电源、 电线进行漏电检查。 2电测深的AB/2≥500m时,所有的读数点、各种剖面法 每隔10~20个测点、每个部面的最后一个测点、电线位于潮湿 地区和有疑问的异常区(点)应进行漏电检查。 3当发现电线、电源或仪器漏电时中空玻化微珠保温砂浆施工方案(抗裂砂浆),必须查明原因予以消 除后,按序返回观测,至连续三个测点的检查观测值与原观测值 之差不大于原观测值的+5%为止

1同一地电类型的工点可统一安排参数测定。 2充分利用工点或附近既有的钻孔、水井或露头,进行孔 (井)旁测量。 3不具备参数测定的工点,可依据等值范围较窄的电测深 曲线推求中间层参数。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